APP下载

试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风文明建设

2023-01-06张亦轩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35期
关键词:乡风文明乡村振兴战略基础设施

张亦轩

摘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安排和部署。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宏大布局中,乡风文明建设是重要保障。如何建设繁荣兴盛乡风文明,成为党的十九大以来,特别是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以来,接续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问题。在实践中,乡风文明建设需要从认知关注、财政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层面形成合力,让乡风文明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助推。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乡风文明;基础设施

中图分类号:D42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35-0008-03

引言

2021年1月4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发布,着重强调在三农问题上要继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农村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早在2005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黨第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中就首次提出乡风文明建设,并在次年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正式列为长期发展目标。时至今日,乡风文明建设历经了十几年的时光,特别是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后,广大农村地区包括经济、政治、生态建设等在内的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尚且有很大一部分农村地区的乡风文明建设有待加深、有待推进、有待强化。

一、乡风文明建设的概念解析和学理基础

(一)乡风文明概念解析

所谓乡风,就字面意思而言是指乡里的风俗。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乡风是指由不同的自然条件或社会文化差异所造成的特定乡村社会行为规范和模式;在文化学的意义上,乡风是指乡村社会风俗、习惯、传统等行为方式的总和。尽管不同学科对于乡风概念的认知有很大的区别,但总体上内涵是一致的,即乡风是指农村社会农民所认同的习惯、风俗、行为规范。所谓文明,是指历史沉淀下来的,有益增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适应和认知、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以及公序良俗的总和。

乡风文明,从字面上来理解,其侧重于乡风,而落脚在文明,简言之,就是“广泛受人认可的、好的乡村风气”。乡风文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本质上是农村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问题,其核心在于推动和引导广大农民逐步建立起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支撑。

(二)乡风文明建设的学理基础

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言,新时代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中国长期以来一直都是农业国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直到今天仍旧是国家各项事业中的重难点问题,特别是长达数千年的封建历史所带来的农业优先的传统,让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农村地区得到了极大的保留。譬如,着重农村乡贤和乡约自治等,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就是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引导,将农村地区的风俗风气,去糙而取精,更好地保留优秀传统文化,并在新时代的农村将其发扬光大。

对于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中国化理论成果而言,新时代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农业文明相关思想的赓续,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关于农村和农民相关理论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一文中深刻探讨了农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而中国共产党人中以毛泽东和彭湃等人为代表,也深刻指出农村之于中国革命的重要地位。而在今天,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正是对马克思等人关于农村问题重视的回应,是在新时代实践基础上对相关理论的创新应用。

二、乡风文明建设的困境分析

近几年来,得益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特别是2021年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之后,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较前一个十年发展更加显著。但是对比于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乡风文明仍旧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在长期的奋斗中多下苦功、多练真功,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更加适应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一)文化活动良莠不齐

文化活动良莠不齐是当前农村地区乡风文明建设中的一个大问题。经过长期以来的精神文明建设,许多农村地区都在本地区民族特色和区域历史文化特色的基础上,逐步开发了本地区或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如越剧下乡活动、绍兴莲花落曲艺表演、土家族传统婚嫁习俗等等。这些优秀文化活动往往是在地方政府的组织下,由当地农民主动参加的,一方面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的业余生活,丰富了农民的精神世界,特别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为当地传统文化的弘扬提供了新的方式方法。

而在各种传统文化活动不断涌现的同时,一些落后腐朽文化仍然在苟延残喘,如带有赌博性质的麻将和扑克等这些文化活动虽然是部分农民为填补空白的文化娱乐生活方式,但是却很容易引发不良的风气,以至引发如打架斗殴等社会问题,影响当地的稳定和发展。此外,雇人在葬礼代替哭丧、葬礼上跳钢管舞等不良的社会现象也是偶见于各地的报道,极大影响了乡风文明建设的推进。

(二)文化设施参差不齐

文化设施参差不齐也是当前农村地区乡风文明建设的一大痛点。虽然在国家财政的支持下,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建立起了农村文化站、农村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公共文化设施,意在为农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加快农村文化建设进程,但是当前文化设施受限于财政支持的力度,还存在着空间分布上参差不齐和职能类型上参差不齐两大问题。

空间上参差不齐主要是指公共文化设施空间上分布不合理,大多数农村公共文化设施集中分布在乡镇上,主要服务于乡镇人口,而具体到各个行政村则少之又少。职能类型上参差不齐主要是指文化设施结构不合理,多数农村地区的文化设施只是简单地将会议室等改造为图书阅览室,难以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难以提供多元化的文化服务。此外,在农村地区部分公共文化设施重“建”轻“用”,流动图书室、村民活动中心等形同虚设,对村委会而言是管理难,对农民而言是使用难,极大削弱了文化设施的价值。

(三)文化观念瑕瑜互见

文化观念瑕瑜互见,是指广大农民在思想观念上存在着许多矛盾。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农民生活明显改善。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的发展大大地打开了农民的头脑,使得先进思想的风潮吹进了农村地区,如读书改变命运、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利用科技、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等等。另一方面,乡村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化过程中,部分地区和人群受到重物质轻文化价值取向的影响,特别是农村地区长期发展落后使得很多观念上的糟粕根深蒂固,如算八字等封建迷信、重男轻女、拜金主义等等这些糟粕思想仍存在于农民群体中。

三、乡风文明建设困境的解决路径

乡风文明建设不同于经济建设有指标可抓、有数据可分析,其实乡村振兴战略布局中的软实力部分,重在建设、贵在坚持。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需要在强文化、重治理、促发展方面下苦功,以乡风文明的软实力带动乡村振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一)强文化,筑牢乡风文明的重要基础

乡风文明起于乡风,落于文明,说到底还是对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周易》有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重文化,就是要深入挖掘和整理中華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农村发展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把我国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让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和风采。”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数千年农耕史的国家,五千年历史不知沾了多少乡土气。强文化,就是要从农业文明的传统出发,从农村地区的发展历程中,挖掘出农耕文明的优秀遗产。古往今来,耕读传家的历史人物不知几许,各种文学作品中对农村、农民和农业的关注也不知凡几,其中深藏着中华民族五千年耕耘所形成的“敦亲睦邻、孝悌仁爱”厚重底蕴。在今天的乡村振兴战略中,这些宝贵的品质显得尤为重要,它们是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快速发展中中华民族特有的压舱石,也是中华民族在世界舞台保持战略定力上的独特优势。此外,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农村发展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具备新的时代意蕴和时代价值,更能打动人、更能吸引人、更能培养人,从而更好筑牢乡风文明的重要基础。

(二)重治理,完善制度以优化治理实效

当代社会学大家费孝通在其著作《乡土中国》中对中国广大农村地区予以极大关注,从差序格局、男女有别、家族、血缘和地缘等方面探讨了当代中国的乡土性,也对农村基层的治理提出了一些看法。而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风文明建设中,其着重点就是乡村基层的治理。这里的治理既包括人治,也包括法治。

乡村治理中所谓的人治,就是要动员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参加乡村治理,实现农村地区的广泛群众自治。虽然广大农村地区都组建了村委会,但是在乡村文明建设中要激发农民参加乡村治理的主动性,培养出农民的主人翁精神,还需要要坚持引导农民群众主动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角。只有基层群众自治被农民群众广泛接受,农民真正地参与到乡村治理中,主动地为乡村治理建言献策,乡风文明建设才会具有内生的动力,才会受到广大群众的真正支持,才能够取得实效。

乡村治理中所谓的法治,就是要持续完善乡村治理制度,坚持以法治为根本,持续不断地对农民群众开展法治教育;就是要破除传统的陋习,着力提升农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还要推动巡回法庭深入基层、留在基层、服务基层,从法律的层面规范农民的思想行为,建设好法治乡村,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法治的保障。

(三)促发展,以发展带动乡风文明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纵观我国农村地区存在的一切问题,其根源就是生产力的长期落后,就是物质生产长期欠发展。而要解决农村的一切问题,就要实现乡风文明建设,促进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乡风文明的建设,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村民们要吃得饱、穿得暖,生活有保障,乡风文明才有了发展和提高的物质基础。

《史记·管晏列传》有云:“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温饱都不能满足的情况下,乡风文明建设只能是空谈。对于农村地区而言,广泛分布的自然资源、旅游资源等是其发展经济的优势所在。乡风文明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三方协同合作。政府对内要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对外要广泛宣传,一是吸引投资,二是吸引游客,充实本地资源空缺。企业要找准时机,因地制宜投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同时在用人上对本地有一定的倾斜照顾。农民则要立足本土,探寻当地特色,为工业、旅游业等完善相应的配套服务。特别是在农村旅游业的发展中,三方更应协同发力,注重当地特色文化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文化发展,以文化发展促进人的发展,从而充分提高乡风文明建设实效。

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乡风文明是“灵魂”;以优秀的文化引领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乡风文明也是“引擎”,为农村地区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和文化动力;乡风文明还是反映农村地区发展状况的“晴雨表”,其建设状况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等。总之,乡风文明建设首重在基层,需要动员广大农民主动参与,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步提高个人修养,推动广大乡村地区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建设需要从多个方面协同发力形成合力,以加强经济建设巩固物质基础,以继承优秀文化筑牢思想基础,以环境的优化、观念的革新、设施的完善等等共同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布局提供更为持久、更加厚重的精神和文化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于法稳.新农村乡风文明的时代特征及建设路径[J].人民论坛,2022,(5).

[2]   马学海.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研究[J].陇东学院学报,2021,(6).

[3]   生忠军,谭单富.新时代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研究[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2,(8).

[4]   周笑洒.乡村振兴中的乡风文明建设问题探究[J].农家参谋,2022,(17).

[5]   陈丝露,张力丹.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探究[J].现代交际,2022,(9).

[6]   李锦薇,周韬.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基本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2,(7).

[责任编辑   兴   华]

猜你喜欢

乡风文明乡村振兴战略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皖北美丽乡村建设中乡风文明培育解析
乡风文明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研究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