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三个着力点

2023-01-06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建党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

陈 栋

(兰州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1]这是首次对“建党精神”科学、准确、系统的高度概括,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取得伟大胜利过程中都充分发挥了其强大的精神动力。新时代,我国正朝着建设社会现代化国家征程上奋勇前进,继续弘扬与发展伟大建党精神,从而战胜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1 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着力点

中国共产党在创立时,坚定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党建设的科学思想,并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以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对伟大建党精神进行高度概括,是对党的精神特质、革命斗志的提炼和升华,深刻阐释了党的先进性和本质,需要领悟其精神的科学内涵,从而更好地传承与弘扬。

1.1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建党精神的“魂”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真理,是指导受剥削、受压迫人民取得解放、自由的思想武器,也使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取得了伟大胜利。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影响下,我们党确立了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形成了党的初心和使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这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魂”。近代以来,中国仁人志士前扑后继、不怕牺牲的革命探索中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伟大精神。中国共产党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自觉地运用其立场、观点、方法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在实践中孕育了丰富多样的精神,如:红船精神、延安精神等,它们的源头都是伟大的建党精神。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可以发现“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中国共产党勇往直前、坚信前途光明的精神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从此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的精神支柱。”[2]中国共产党在面对各种困难、艰难险阻时能够不断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在于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确定为党的纲领和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的崇高追求,以及马克思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这就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灵魂,更是我们党必须矢志不渝的坚守。

1.2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建党精神的“本”

马克思、恩格斯形成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受压迫受剥削的劳苦大众谋幸福,为全人类谋解放。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党自成立之初就具有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和政党特质,无论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同历史时期和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无产阶级政党坚守初心使命的精神。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就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救民族于危难之际,实现人民解放。

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人民关心的事当作党的重大事情来办,努力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解难题,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3]18,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我们党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民族大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坚持“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就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本”。

1.3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建党精神的“钙”

建党精神中蕴含丰富的革命精神,即不怕牺牲、英勇斗争。邓小平将这种革命精神理解为:“发扬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4]“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孕育在革命土壤中,其源自于我们党百年以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的实践;同时,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与马克思主义指导紧密联系,斗争和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财富的重要元素。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艰苦斗争时,坚守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面对残酷的现实和严峻的革命环境,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忘勇于斗争、敢于胜利、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精神品质,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这种精神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得到了充分彰显,弘扬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民族基因,这种精神无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发挥重要价值。

1.4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建党精神的“根”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建党精神的“根”,它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历史时期,这是我们建党的重要精神,更是共产党人始终追求的永恒品质。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就有浓厚的人民情怀,他们“探究或者集中在国家的层面上,或者体现在对底层劳苦大众疾苦的深切同情”[5],就蕴藏对人民的赤子之心。马克思提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6]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人民的政党,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与其他一切政党的显著标志。

把握“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精神。坚持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每位共产党员具备的优秀品质。在中国共产党党的一大党纲中要求“凡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的党员者”[7]才能申请入党。中共二大上,对申请入党条件更加具体化,提出“承认本党宣言及章程并愿忠实为本党服务”[8],这就要求党员为了党的事业要积极工作、贡献力量,并遵守党的纪律和规则,这也成为入党誓词的重要内容。党员的忠诚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说:“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9]每位共产党员都要始终牢记入党时对党忠诚、永不叛党的坚定誓言。

2 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性与发展性着力点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对特定历史阶段社会任务的高度概括,具有历史性、发展性和传承性特质。作为一个开放的精神体系,随着时代的新发展、新要求以及新的历史任务就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其内容。

2.1 从伟大建党精神把握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内涵的丰富性

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逐步形成中国精神的庞大体系,但不同历史时期及时代条件形成的每一种精神都有着各自丰富的内涵,这些精神的形成具有历史性、时代性的特征。中国共产党人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创立者、传承者,总会根据不同时代的要求,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丰富内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建党精神的内涵,形成了伟大的“红船精神”,它是我们党的革命精神之源。建党精神成为党开辟革命道路和革命斗争的精神支柱,形成了以“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10]的井冈山精神,以及随后形成一系列我们党革命斗争的伟大精神,这些成为指引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精神动力。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传承和发展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在解决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及挑战时,逐步形成了以“不怕牺牲、乐于奉献、担当作为、积极进取、勇于拼搏”为丰富内涵的时代精神,是对伟大建党精神内涵的丰富与发展,发挥其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精神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牢记建党精神,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求真务实、团结人民、众志成城、不怕困难、勇于尝试、坚定理想”为内容的精神内涵。

2.2 从伟大建党精神把握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呈现形态的多样性

中国共产党创立伟大建党精神后,这一精神并不是静止的,停止不前的,而是根据时代条件和历史背景的不同,不断丰富与发展,一些精神是以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生活居住地点命名,如:渔阳里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这些精神体现了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取得辉煌的成就,更见证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另外,还有一些精神是根据百年来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内涌现出的先进英雄名字命名,如:雷锋精神、安业民精神、焦裕禄精神、王进喜精神等,这些人身上体现的优秀品质和精神值得弘扬和传承。此外,以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战胜前进道路的艰难险阻取得胜利命名,如: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等,突出党的领导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关键。还有以各行各业在为中国的建设、改革发展中取得成就命名,在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形成的铁人精神、工匠精神等;推动农业发展的大寨精神、北大荒精神等;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八步沙精神、塞罕坝精神等。这一系列在百年历程中形成的丰富多样的精神都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2.3 从伟大建党精神把握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传承发展的持续性

伟大建党精神形成后在不断的持续传承。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诞生地嘉兴红船,孕育伟大的“红船精神”,它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是建党精神的集中体现。在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中,逐步形成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其中:“坚定执着追理想”是对“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传承与持续。此外,“艰苦奋斗攻难关”体现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革命斗志的弘扬与共融。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展现了“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特别是“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史安山精神”等都突显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爱党爱民的精神特质。“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都是对“牢记初心、担当使命”的持续弘扬与传承,这些具体的精神如项链上一颗颗闪亮的珍珠,在不同时代条件与历史背景下焕发出耀眼的光芒,而其中蕴涵的价值内容、一以贯之的思想内核、共通共融的精神品质,像一条红色的丝带,把不同时期形成的伟大精神给贯穿起来,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不断延续发展。

3 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着力点

伟大建党精神对建立中国共产党这一活动中蕴藏的理想信念、精神力量和人民情怀的高度概括与升华,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伟大建党精神产生的价值与影响早已超越时空和历史界限,为青年学生、共产党人提供实践引领,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力保证,为全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提供价值引导,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具有重大时代价值。

3.1 为青年学生、共产党人提供理想信念教育

我们生活在一个和谐、有序、稳定、安全的环境中,并且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新时代必须增强青年学生和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一方面,助力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3]54大学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人才基地,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培育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内容。高校教师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增强了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然而,学生没有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需要拓展青年理想教育的渠道。另一方面,提升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关乎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清正廉洁和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威信,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视纪律为生命。”[11]更重要的是党员的理想信念淡薄或缺失会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12]对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逐步形成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3.2 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支撑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不同的历史时期内,建党精神都为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面对新要求、新条件、新矛盾及新问题,要充分挖掘伟大建党精神蕴涵的时代价值,从而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引领。在长期奋斗中逐步构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创造了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中不怕牺牲、勇于斗争的精神以及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高贵品质,这些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持续弘扬的精神,要以博大胸怀、辽阔视野、敏锐眼光把党的事业、民族复兴及人民幸福紧密相连,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支撑,促使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开创辉煌的未来。

3.3 为全国人民实现美好生活提供价值引导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它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中提供了精神力量,是我们党取得伟大成就的力量源泉。在建党时,确立了为劳苦大众谋幸福的初心,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人民性特质。新时代更需要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汲取为人民继续创造美好生活的前进力量。“美好生活”成为新时代的重要特征。美好生活不是凭空提出的,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不断由理想变成现实,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基础上提出的。新时代面对新矛盾、新形势、新问题,对创造美好生活提出了新挑战,需要弘扬建党精神,凝聚奋进的力量。此外,美好生活是干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在新时代创造美好生活的征程上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与难题,需要弘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进取精神,以“不负人民”的斗志克服遇到的挫折与挑战。坚持实干不仅要有知识和能力,更需要伟大建党精神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只有坚持不懈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才能实现。

3.4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新时代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必须依靠伟大建党精神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伟大建党精神在百年奋斗中不断被传承与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牢记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进行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奋斗。因此,实现中华儿女期盼的伟大梦想,要坚持弘扬和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紧跟时代步伐、适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4 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面对新要求、新形势、新问题,需要继续传承伟大建党精神,不断增强党的领导力、组织力和创造力,更新理念、解放思想,用战略思维、全局眼光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推进党的理论成果创新,并用新的举措开创新局面。为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伟大建党精神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支撑,才能使我们党在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上,凝聚复兴力量,不断攻坚克难、奋勇向前!

猜你喜欢

建党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