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碘量法测定化工污水中的硫化物及试验结果分析

2023-01-05李晓英

粘接 2022年12期
关键词:吹气法测定硫化物

李晓英

(西宁市生态环境局 湟中区生态环境监测站,青海 西宁 811600)

在地球化学中,产生天然水体硫化物是因为水中空气量缺失,分解有机物产生不同形态硫化物,如溶解性HS-、S2-、H2S,酸溶性金属硫化物,还有不溶性硫化物等[1]。由于水中硫化物存在不稳定性,当处于高温反应条件时,极易致气体溶于空气对人类身体带来危害,还会消耗水内溶解氧形成水生物致死的水环境。如果使用含有硫化物的水浇灌农田,会造成农作物根系腐烂[2]。我国对污水内硫化物含量规定极值控制在1.0 mg/L以内,测定污水中硫化物作为我国近年的研究热点[3]。目前用于污水内碘化物的测定有多种方法,其中碘量法是利用吹气法预处理污水水样,消除试验条件干扰提升测定效果。经碘量法在碘、碘化物中可以析出硫,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碘,之后以硫代硫酸钠溶液的具体消耗量,对污水内硫化物的含量完成计算[4]。多数研究表明,在碘量法测定污水内硫化物,对水样进行预处理时载气流速、吹气时间等因素,都会对碘量法测定试验结果造成影响[5]。为此,本文将分析碘量法测定污水内硫化物影响因素,寻求最优化测定条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主要仪器:TTL-HS型水质硫化物酸化吹气仪;分光光度计。

主要试剂:硫化钠标准溶液、乙酸锌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乙酸锌-乙酸钠溶液、重铬酸钾溶液、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碘标准溶液、硫酸锌溶液,本实验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99.999%纯度的高纯氮气,整个实验过程均用去离子水。

1.2 实验方法

1.2.1水样采集

鉴于硫化物测定不稳定特性,本实验需要实验现场固定水样。将一定量乙酸锌溶液加入采样瓶内,在瓶内滴加氢氧化钠,即可得到硫化锌[6]。在形成的硫化锌溶液中,需要按照每1 L基础水样,滴入2 mL浓度为1 mol/L的乙酸锌、6 mL浓度为1 mol/L的氢氧化钠,逐一完成溶液添加后,保证所制备的水样检测pH值10~12。如果水样呈碱性,可以适量加入浓度为1 mol/L的乙酸锌溶液直至中性[7]。在硫化物含量较高时,可以适量添加固定剂,直至最终完全沉淀[8]。在完成上述操作之后,即可密塞保存,避免出现气泡之后倒转;当摇晃均匀后,在温度4 ℃条件下保存、分析。

1.2.2消除水样内的共存物干扰因素

因为水样内存在硫代硫酸盐、亚硝酸盐与各类固体、溶解有机物,这些还原共存物都有干扰检测结果的可能;另外,测定水样内的悬浮物、色浊度以及重金属离子,都会不同程度干扰最终测定结果[9]。针对这些干扰共存物,在碘量法测定中,可以结合实验情况酌情选用沉淀、吹气这2种分离方法[10]。

1.2.3测定的方法——碘量法

如图1所示为本次碘量法测定的酸化-吹气-吸收装置。由图1可得出,将氮气源打开后,对各部分装置的气密性进行检查。移取15 mL浓度为1 mol/L的乙酸锌溶液置于吸收管内,添加水后稀释至50 mL;在反应瓶内置入200 mL水样,恒温水浴锅内将氮气通入,按照400 mL/min吹气速率将装置内空气成功排除后,将气源关闭并移入10 m含量31%的盐酸在吸收瓶内,65 ℃的水浴温度,并对吹气时间、流量进行调整;第1次吹气时间为20 min,吹气流量为80 mL/min;第2次吹气时间为10 min,吹气流量为300 mL/min;第3次吹气时间为6 min,吹气流量为400 mL/min。完成3次吹气后将气源关闭,之后将浓度为0.01 mol/L的碘标准溶液分别在2个吸收管内各加入10 mL;然后分别添加体积分数为31%的盐酸5 mL,密塞摇晃均匀之后,置于黑暗处10 min,并用浓度为0.01 mol/L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对吸收管液体作滴定处理,水样可以采用去离子水取代,完成空白实验[11]。

图1 实验装置图Fig.1 Experimental setup diagram

2 试验影响因素

2.1 试验原理

本次试验在碘量法测定中,运用吹气法解决酸性中不稳定,易转化硫化氢气体溢出,分离待检测成分与样品基体;之后运用乙酸锌加酸溶液,将过量碘溶液加入后能够成功析出碘、硫化物,运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消耗量完成硫化物含量计算。计算公式[12]:

ρ(硫化物S2-)=(V0-V1)·C×16.03×1 000/V

(1)

式中:V0为空白实验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用量;Vi为滴定水样对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具体用量的消耗情况;V为水样体积;C为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浓度。

本实验的反应式[13]:

Zn2++S2-=ZnS↓(白色)

ZnS+2HCl=H2S+ZnCl2

H2S+I2=2HI+S↓

I2+2Na2S2O3=Na2S4O6+2NaI

2.2 盐酸和硫酸试验区别

实际工作中一般需要运用硫酸溶液作酸化处理,有学者表示硫酸、盐酸均为强酸,有着相似的化学性质,所以水样酸化作用基本相同[14]。从试剂配制考虑,在本次实验中对硫酸溶液、盐酸溶液分别加入实验的区别进行对比,配制中酸有较小挥发性,实验操作也更加便捷。经盐酸、硫酸对比实验发现,在同一水样内,硫酸、盐酸分别加入后,酸化结果有明显差别,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硫酸、盐酸的酸化试验结果Tab.1 Acidification test results of sulfuric acid and hydrochloric acid

由表1可知,从理论层面因为硫酸内含有硫酸根,在测定硫化物过程中因素干扰不可避免,在本次实验中也证实这一点。对于浓度相同的实验水样,所获滴定值有较大差异,对最终结果造成较大影响[15]。所以,日常分析化验必须重视加入盐酸、硫酸的不同实验滴定结果区别。

2.3 不同加药次序实验区别

目前对于碘量法测定过程中,未能统一说明制备标准溶液、依次加药制备盐酸溶液的具体步骤,如果在测定中发生加药次序前后颠倒的情况,最终测定结果是否会受此因素影响[16]。本次不同加药次序对比结果,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加药次序的试验结果Tab.2 Test results of different dosing sequences

由表2可知,发现碘标准溶液、盐酸溶液的加药次序会对测定结果直接产生影响。在碘量法测定过程中,假若2个平行样品滴定差控制在0.02~0.03 mg/L,属于正常范围;如果均值相差结果超出0.24 mg/L,那么表示这个操作步骤并不准确,加药次序会很大程度影响测定结果。这说明,不可以随意变换加药次序,对这一点要严格控制,保证先添加碘标准溶液后加盐酸的次序。由于实验中硫化氢极易扩散,如果先将适量硫酸添加其中,就会较早地扩散硫化氢,样品内的S2-减少;所以,应当注意正确的加药次序,避免这一因素对碘量法的测定结果造成影响[17]。

2.4 空白实验有无滤纸区别

在空白实验中,发现在碘量法操作过程中,需要对所用滤纸中速定量过滤沉淀物;但是实际操作并未进行过滤,仅将蒸馏水加入瓶内,之后逐一完成溶液添加,将滤纸步骤省去致测定结果存在不确定因素[18]。无需滤纸过滤会对硫代硫酸钠滴定值结果同样产生影响,无法得到准确真实的空白实验值,形成实验结果误差。这对实验所得结果的准确度有较大影响。

2.5 配制标准溶液

由于Na2S2O3的配制操作难度较大,所以在Na2S2O3·5H2O间接配制通常包含少量杂志,例如S、Na2SO3、Na2CO3、Na2SO4与NaCI等,极易风化潮解,再加上Na2SO3的溶液稳定性不足,极易作用于水内空气和CO2,并受微生物作用分解[19]。为此,在配制中可以将质量浓度为0.1 g/L的少量Na2CO3加入后,温火煮沸10 min,自然冷却后备用。

完成Na2SO4标准溶液配制后,可以少量加入Na2SO3,得弱碱性溶液,预防分解Na2S2O3,控制溶液pH值变动范围为9~10,硫代硫酸盐溶液的标准溶液配制稳定性最强。在实验中进行煮沸操作,不仅可以成功去除水内的CO2与微量氧,还可以成功灭除水内微生物[20]。

实验发现在静置2周后会产生Na2SO3分解作用,如果放置更长时间会获得更稳定的标准溶液。在日光光照作用下易分解Na2S2O3,因此需要选择棕色瓶在暗处保存溶液。

另外,乙酸锌的配比不同,同样会对碘量法的测定结果造成直接影响[21]。实验中先对3种不同浓度硫化物完成乙酸锌测试,发现如果控制加入1~50 mL的乙酸锌,这时硫化物质量浓度为0~100 mg/L,获得相对稳定的测试结果,不会由于乙酸锌含量过多发生明显改变。

2.6 判断滴定终点

判断滴定终点为保证最终结果准确度的关键要素[22],进行污水内硫化物的碘量法测定实验,在滴定中溶液有多种变化颜色,呈现为褐黄、金黄、淡黄、兰色、无色[23]。因此,对溶液何时呈现淡黄色,与判断何时准确加入淀粉指示剂的具体时间难度较大,依据以往实验经验,需要凭借以下几点进行判断:

(1)在样品滴定前期,根据以往本样具体滴定所得结果为依据,主要因为某一点取样水质情况,并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明显变化,除非出现紧急事故[24];

(2)注意淀粉指示剂加入的时间点是否正确,加入滴定溶液呈淡黄色时,代表时间点合适[25]。依据以往实验操作经验,如果过早加入淀粉指示剂后,极易造成淀粉表面I2多层吸附,增加I2的脱附难度,参与实验反应过早,最终导致实验终点时间延后出现误差[26];

(3)要保证加入1 mL足量淀粉指示剂,这主要由于指示剂浓度密切相关显色时间[27];

(4)在完成溶液滴定之后,要静置5~10 min,出现变色情况,这是因为在实验空气内发生氧化反应所致。假若完成的滴定之后也会在5 min之内迅速转变为蓝色,一旦发生变色情况就证明未完全反应,这就需要重做试验[28]。

3 试验结果分析

3.1 通气时间影响

设计通气时间15、20、25、30、35、40和50 min,完成以上不同通气时间下实验结果影响,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通气时间影响Tab.3 Effect of ventilation time

3.2 吹气速率影响

表4 吹气速率影响Tab.4 Effect of blowing rate

3.3 硫化物测定标准溶液浓度影响

通过完成硫化物标准溶液配置,将质量浓度2.0 mg/L溶液,均分设计3份,并根据上述试验操作方法和最优化试验条件,对比3份硫化物标准溶液的实验情况。在通气时间40 min、吹气速率5~7气泡/s的时,对比通气时间30 min、2~5气泡/s的实验条件,能够发现,硫化物标准溶液在通气时间40 min、吹气速率5~7气泡/s的实验条件下,准确率更高;具体实验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硫化物标准溶液实验数据Tab.5 Accuracy of sulfide standard solution experiment

4 讨论

碘量法测定污水中硫化物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溶解H2S、HS-,以及含有悬浮物内酸性金属硫化物,并未发生电离反应的硫化氢物质,整体含量较少;发生溶解反应硫化物等。想要获得硫化物沉积,需要控制添加乙酸锌适量成功析出ZnS后,将上面液体去除后即可获得沉淀物质展开测试。在实际测试中要根据操作规定进行,经多次测试能够发现,不同的乙酸锌比例,都会对最终碘量法测定结果产生直接影响。

(1)对硫化物进行测量中加入硫酸、盐酸实验结果影响,发现对不同通气时间与吹气速率测定发现,通气时间在40 min,吹气速率在5~7气泡/s作为最佳检测条件;

(2)通过明确空白实验、加药次序、配置标准溶液、滴定终点等步骤后,对污水内硫化物用碘量法测定中,极易受上述四个影响因素的影响,可以在样品内加入盐酸完成酸化,在空白实验中需要运用滤纸,并严格控制测定反应过程中的加药次序,还要对滴定重点仔细观察。

5 结语

通过使用碘量法测定化工污水中硫化物影响因素,在测定过程中,极易受空白实验、加药次序、配置标准溶液、滴定终点4个影响因素的影响,可以在样品内加入盐酸完成酸化,在空白实验中需要运用滤纸,并严格控制测定反应过程中的加药次序,还要对滴定重点仔细观察。

猜你喜欢

吹气法测定硫化物
1215易切削钢硫化物碲改质及其机制分析
GC-MS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2-MIB和GSM
水产养殖过程中潜在硫化物风险预判
氧含量对易切削钢中硫化物形态及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
吹气龙
ICP-OES法测定钢和铁中微量元素
乌云
水陆两栖飞机方向舵附面层控制研究
铜的硫化物对电极在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HPLC法测定桂皮中的cinnamtannin D-1和cinnamtannin 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