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诊断在子宫腺肌症中的临床应用

2023-01-05公艾萍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腺肌症经腹肌层

公艾萍

高邮市人民医院超声科,江苏高邮 225600

子宫腺肌症是指子宫内膜长在子宫肌层。正常情 况下,女性子宫内膜应该长在子宫宫腔,如果长在子宫肌层,经期来临的时候,长在肌层的子宫内膜也会发生脱落,但是又脱落不下来,所以就会聚集在子宫肌层里,导致子宫肌层变厚、变硬,形成像子宫肌腺瘤这样的组织[1-2]。该症的临床表现为月经增多、经期延长及逐渐加重的进行性痛经,而且痛经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一般从月经来潮前1周左右开始一直持续到月经结束,会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3-4]。因此,对于该病患者要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与针对性的治疗,临床对于该病的诊断多采用超声影像检查,但是超声检查路径的不同会导致疾病诊断效果的差异[5-6]。基于此,本次研究选择2019年8月—2020年8月高邮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80例疑似子宫腺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就对其采取两种不同超声检查方式的结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诊治的180例疑似子宫腺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4~64岁,平均(44.08±3.27)岁;病程2个月~6年,平均(3.46±1.63)年。本研究已经过高邮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经手术病理学检查获得明确诊断;临床病历资料均完整有效;患者或其家属均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损害者;合并阴道炎症等其他妇科疾病者;既往有精神疾病,或存在意识沟通等障碍者;不配合检查,或不同意参加者。

1.3 方法

本次研究超声影像设备均为迈瑞医学DC-8EXP台式彩超设备。经腹部超声检查,操作如下:超声检查前嘱咐患者膀胱充盈,指导其取平卧位,探头频率取3.5 MHz,对患者腹部进行横、纵及斜切面等全方位多层面的扫描检查。经阴道超声检查,操作如下:超声检查前叮嘱患者膀胱排空,指导其取截石位,采用一次性避孕套套住探头,并涂抹均匀耦合剂,探头频率取6.5 MHz,将探头从患者阴道置入,对子宫宫体、宫颈及双侧附件区等部位进行详细扫描,仔细观察其内膜、肌层、浆膜层以及宫底回声特征等,同时记录肌壁和内膜厚度及子宫形态、大小等。在进行扫描后,均由两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阅片,通过讨论获得一致意见后,方可出具诊断报告。

1.4 观察指标

①分析病理检查结果。②分析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情况。分析经腹超声、经阴道超声对子宫腺肌症的检出情况,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超声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诊断结果为子宫腺肌症为阳性,其余为阴性。③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效能比较。评估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真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总例数×100.00%;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Kappa≥0.75提示两种方法一致性较好。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病理结果分析

180例疑似子宫腺肌症患者中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单纯子宫腺肌症81例,子宫腺肌症合并子宫肌瘤46例,子宫腺肌症合并卵巢巧克力囊肿26例;单纯子宫肌瘤23例,单纯子宫肥大4例。子宫腺肌症阳性率为85.00%(153/180),阴性率为15.00%(27/180)。

2.2 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情况分析

经腹超声阳性133例,阴性47例,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一致性一般(Kappa=0.43)。经阴道超声阳性149例,阴性31例,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一致性较好(Kappa=0.84)。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情况分析Table 1 Analysis of the diagnosis of the two inspection methods

2.3 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效能比较

经阴道超声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分别为95.56%(172/180)、96.08%(147/153),高于经腹部超声的73.89%(133/180)、82.35%(126/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372、17.640,P<0.001)。经阴道超声诊断特异度92.59%(25/27),与经腹超声的74.07%(20/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

3 讨论

子宫腺肌症是近年来妇科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它主要由于子宫内膜异位到子宫肌层,多发生于30~50岁的经产妇,同时15%合并有其他子宫内膜异位症,如巧克力囊肿,大概有半数合并有子宫肌瘤[7-8]。引起该病的原因至今还不十分清楚,主要与子宫基底层受损等有关,常常是由于多次的妊娠及分娩,或者是多次人工流产等,经宫腔操作或者手术可能会促使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以及慢性的子宫内膜炎症也与腺肌病发病率密切相关;同时女性体内高水平的雌孕激素刺激,也可能会促进子宫内膜向肌层生长,而导致腺肌症的发生[9-10]。子宫肌腺症患者常见痛经、月经量增加、痛经等症状,部分女性无特异性症状,症状严重程度不一,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困扰。临床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症状的严重与否,以及子宫腺肌症属于弥漫性的,还是局限性等因素决定,因此准确有效的诊断方式对于患者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起着关键性作用[11-12]。

目前临床对于子宫腺肌症的诊断方式主要以超声为主,包括有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检查,其在超声影像检查下的特征表现:①大多数子宫腺肌症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子宫增大,且在临床诊断中需与子宫肌瘤进行鉴别诊断[13-14]。②子宫腺肌症患者超声诊断中,其最明显的特征为子宫肌层内出现小囊样回声。③子宫腺肌症患者超声诊断中,其无明显的包膜回声,且病症周围界限较为模糊,周围没有环状血流信号,如出现较大回声时则与子宫肌瘤相似[15]。④子宫腺肌症的内部构造较为松散,且呈现不均匀回声,在超声影像下会呈现无回声区、栅栏样声影及不规则高强回声等特征。⑤大多数子宫腺肌症患者肌层均会增厚,回声显著增粗增强,但不均匀呈现,病症处多出现高回声或低回声,且出现一定程度的液性暗区。⑥如子宫腺肌瘤体积较大,且供血不足时,其在超声影像下会呈现出界限明显,内部呈现不均匀回声等特征。经腹超声与经阴道超声均属于常用的子宫疾病检查入路方式,经腹部超声检查能够有效显示患者盆腔的结构、形态等,但超声探头和子宫距离相对较远,容易受到腹壁脂肪、腹腔内脏器、肠道气体等因素影响,分辨率不高,所以在细微病灶的诊断上存在一定偏差[16]。而采用经腹超声检查,可将探头置入患者的阴道后穹窿位置,探头贴近组织,分辨率高,视野广且分辨率高,能够获得清晰的图像,不容易受到肠内气体、腹腔脏器以及脂肪等因素的影响,且可显示宫内局部血流情况,分析内膜、肌层等的血流分布,有利于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影响依据,故诊断效果更好。

本次研究手术病理证实该180例疑似子宫腺肌症患者中子宫腺肌症153例,阳性率为85.00%,提示子宫腺肌症在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熊羽佳[16]研究中,100例疑似子宫腺肌症者中,手术病理证实子宫腺肌症96例,阳性率为96.00%,也证实了本病的常见性。本次研究中,经腹超声诊断阳性133例,阴性47例,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一致性一般(Kappa=0.43)。经阴道超声诊断阳性149例,阴性31例,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一致性较好(Kappa=0.84)。本研究结果说明,经阴道超声更有利于检出子宫腺肌症。谢海燕[17]研究中,手术病理证实子宫腺肌症78例,其他22例,经腹超声阳性57例,阴性43例,一致性一般;经阴道超声阳性72例,阴性28例,与病理诊断一致性较好,也证实了经阴道超声检查对检出子宫腺肌症的作用。而在诊断效能上,经阴道超声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分别为95.56%、96.08%,高于经腹超声的73.89%、82.35%(P<0.05),提示经阴道超声诊断效能更高。而何昀枚[18]研究中,经阴道检查准确度、敏感性分别为85.71%、87.18%,均高于经腹超声的66.67%、67.35%(P<0.05),也说明经阴道超声对诊断子宫腺肌症更有优势。

综上所述,在子宫腺肌症患者的诊断中,经阴道超声检查相较于经腹部超声检查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少,诊断准确率相对较高,诊断效能高,能够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猜你喜欢

腺肌症经腹肌层
子宫腺肌症全子宫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探究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前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价值
阴道联合经腹超声诊断疑似异位妊娠的效果及准确性分析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前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价值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观察
静脉超声造影对子宫腺肌症和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联合应用经腹与经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人工流产术与子宫腺肌症的发生关联的探讨分析
腺肌症一定要切子宫吗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采用疝囊剥离与横断处理治疗Ⅲ型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