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源CT双能量冠状动脉CTA在冠心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3-01-05王秋颖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双源管腔造影

王秋颖

徐州市铜山区人民医院放射科,江苏徐州 221006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在心血管科室中属于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1]。该病发病隐匿或较急,如果不及时进行诊断与治疗,将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严重情况下可导致死亡;所以早期诊断冠心病及明确责任血管狭窄程度,对冠心病的预防与治疗措施的制订意义重大。目前,在临床中的诊断方法有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等。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筛查与诊断,特别是双源CT的应用与推动,其具有无创伤性、费用低、图像清晰精准的特点,已被患者及临床广泛使用[2]。为了更好地探讨双源CT双能量冠状动脉CTA在冠心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选择2021年5—11月徐州市铜山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72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对其采用双源CT双能量冠状动脉CTA技术进行临床诊断,其效果非常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72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其中男48例,女24例;年龄40~78岁,平均(59.5±1.8)岁。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研究人员自愿加入本次研究,且已签署相关文件。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不在妊娠期或者是哺乳期者;②无冠状动脉支架手术者;③临床资料完整者;④对本研究中所用到的碘剂无过敏者。

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以及认知功能障碍者;②对本次治疗所用的碘剂有过敏者;③检查依从性差、临床资料不完整者;④冠状动脉支架植入者;⑤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女性;⑥甲状腺疾病者;⑦心肾功能不全者;⑧心律严重不齐及呼吸配合差者。

1.3 方法

冠状动脉微创造影检查与双源双能量冠状动脉CTA检查及诊断,为避免造影剂肾毒性,两次检查间隔48 h。

①冠状动脉造影技术检查,包括采取标准体位,对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检查设备是德国西门子Artis one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局部利多卡因浸润麻醉满意后,穿刺患者的右侧桡动远端,并置入6F桡动脉鞘管,常规应用肝素,经造影导丝引导送入5FTIG造影管,从患者的左或右冠状动脉开口的位置分别送入多功能导管,向冠状动脉内注入碘克沙醇造影剂(320 mg碘/mL),进行多体位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患者的冠状动脉的左冠状动脉主干、前降支、回旋支以及右冠状动脉4个血管进行评估,诊断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

②双源CT双能量冠状动脉CTA检查方式,具体包括在检查前需要对患者进行碘过敏测试,排除患者对碘过敏;检查前4~6 h常规禁食;放置ECG导联监测心电图机心率,心率<100次/min;检查前进行屏气训练;仰卧、足先进。本次诊断采用西门子Somatom Drive64排双源CT进行双能量冠状动脉CT造影(dual energy CT angiography,DE-CTA)心电门控扫描,并且记录患者的心电图;扫描参数:球管电压Sn100 kV,参考电流250 mAs/r,具体管电压、管电流仍需根据患者的体型进行个性化调整;机架旋转时间0.28 s,开启实时动态剂量调节CARE Dose4D,准直器2×64×0.6 mm,螺距0.22左右(随心率自动调整);对比剂采用370 mg碘/mL的碘帕醇注射液,60~75 mL/次,总剂量<1.5 mL/kg,采用静脉团注法,注射速率为4~5 mL/s;注射前:20 mL生理盐水,注射后:30~40 mL生理盐水;采用静脉留置针、双筒高压注射器通过患者右前臂静脉注射,扫描范围从气管隆突至心底,采用心电门控技术,进行跟踪扫描。

1.4 图像分析

选择最佳期相(通常为舒张期)图像导入CT Coronary软件系统,进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分析,以及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曲 面 重 建(curved multiplanar reformation,CPR)等处理,主要取得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近、中、远段)、回旋支(近、远段)及右冠状动脉(近、中、远段)的图像,以分析各支冠状动脉血管斑块性质及管腔狭窄程度,均由2位主治以上医师对冠脉图像进行诊断及对狭窄程度和斑块进行分析。

1.5 观察指标

对比双源CT双能量冠状动脉CTA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差异性;双源CT双能量冠状动脉CTA对冠心病冠脉狭窄的显示情况;对比双源CT双能量冠状动脉CTA方法对冠脉狭窄程度分级的判定(以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金标准)。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双源CT双能量冠状动脉CTA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分析

双源CT双能量冠状动脉CTA的敏感性为84.3%(54/64)、特异性为75.0%(6/8)、漏诊率为15.6%(10/64)、误诊率为25.0%(2/8)。见表1。

表1 双源CT双能量冠状动脉CTA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对比Table 1 Analysis of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of dual-source CT dual-energy coronary CTA

2.2 两种诊断方法对于冠心病狭窄显示情况对比

冠状动脉造影技术与双源CT双能量冠状动脉CTA技术进行诊断后,两种诊断方法对前降支、回旋支、左冠状动脉主干以及右冠状动脉狭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诊断方法对于冠心病狭窄显示情况对比[n(%)]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two diagnostic methods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stenosis[n(%)]

2.3 两种诊段方法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检出对比

双源CT双能量冠状动脉CTA显示冠状动脉狭窄以轻度为主,占比40.0%(22/55),中度和重度占比50.9%(28/55),双源CT双能量冠状动脉CTA与冠状动脉造影的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种诊段方法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检出对比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detection of the degree of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between the two diagnostic methods

3 讨论

近几年,冠心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可能由居住气候环境、生活节奏快、不良饮食习惯、肥胖等引起,已受到临床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冠心病又被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冠状动脉是人体内心肌细胞供血供氧的重要血管,如果冠状动脉血管的内壁发生了脂质积聚、纤维组织增生以及钙质的沉着,会导致管腔的狭窄或者是闭塞,使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无法进行正常代谢生理,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病症即冠心病[4]。有研究表明,2015年我国国内冠心病患者占心血管疾病的28.7%,且由冠心病而导致的病死率占比11.6%[5];如果出现胸部疼痛,特别是胸部疼痛发作较为频繁、持续的时间较长、疼痛更为严重,患者应及时就医,避免由于抢救不及时而导致死亡[6]。冠心病的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改变、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7]。双源双能量冠状动脉CTA是目前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的冠心病检查方法;双源CT采用双球管-探测器结构,具有扫描速度快、图像质量高,辐射剂量低等特点,对于冠状动脉的扫描无需严格限制心率(除了严重的心律失常、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得到高质量的图像后,使用Syngo.Via智能工作站,可得到全方位多角度的各支冠状动脉图像,从而分析冠状动脉管腔内狭窄情况及斑块的性质、周围结构的情况[8]。双能量冠状动脉CTA一方面是无创伤性的一种检查方法,操作性强、成功率高、相对安全;另一方面费用相对低、方法便捷,可作为筛查冠心病的首选[9]。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双源CT双能量冠状动脉CTA的敏感性为84.3%(54/64)、特异性为75.0%(6/8)、漏诊率为15.6%(10/64)、误诊率为25.0%(2/8)。由此可见,双源CT双能量冠状动脉CTA诊断方法的有效性较高;冠状动脉造影技术与双源CT双能量冠状动脉CTA技术进行诊断后,两种诊断方法对前降支、回旋支、左冠状动脉主干以及右冠状动脉狭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不同狭窄程度的评估方面,和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较为接近,充分体现了双源CT双能量冠状动脉CTA诊断管腔的局限性狭窄以及闭塞的优越性。双源CT双能量冠状动脉CTA显示冠状动脉狭窄以轻度为主,占比40.0%(22/55),中度和重度占比50.9%(28/55),双源CT双能量冠状动脉CTA与冠状动脉造影的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王青松等[10]的研究结果相符合,说明通过采用双源CT双能量冠状动脉CTA成像后重建,能清晰显示患者冠状动脉的形态、走向、管壁、管腔情况,更便于医师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狭窄、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王曼[11]也对68例患者同时进行了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检查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两种检查结果表明,对于左冠状动脉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以及主要分支直径≥2 mm的血管,冠状CT血管成像显示中度以及以上狭窄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以及阴性、阳性的预测值均达到83%以上。

实际工作中两种检查存在利与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通过导管直接把造影剂注入各支冠状动脉,能动态观察冠脉病变程度,还能监测血流是否受到影响,但缺点是其属于有创检查,需要穿刺动脉,检查后可能会有出血、血管痉挛损伤及造影剂过敏等损害;检查后需要止血6~12 h;检查费用昂贵。而双源双能量冠状动脉CTA在实际成像中体现出更多优势,它属于无创检查,只需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检查后无需止血,对身体伤害比较小;利用双源双能量CT的扫描优势,得到精准清晰的图像,再利用强大的冠脉后处理软件,获得多方位、多种重建效果的图像,从而显示冠状动脉壁、管腔及冠状动脉外的情况,观察全面、测量精准、检查费用低[12-14]。因此对于狭窄程度较轻、临床症状不明显、需筛查冠心病的患者,DE-CTA当属最佳的首选检查;冠状动脉造影主要显示管腔内情况,而DE-CTA的优势除了管腔内血流与狭窄程度的判断外,它对斑块性质的诊断更具优势,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可以准确区分钙化斑块>130 HU、纤维斑块70~100 HU及脂质斑块<5 HU,通过一些特定征象如餐巾环征、低衰减斑块、正性重构等判定高危斑块及易损斑块,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此外DE-CTA还能高效显示冠状动脉起源、走行异常,包括心肌桥的诊断,这为进一步冠状动脉造影及治疗提供有效指导作用;另外能够显示冠状动脉外的结构病变,如肺动脉栓塞、胸主动脉的动脉瘤或夹层、心肌及心室内的病变,甚至肺门的占位[15-17]。目前已有医院开展一站式胸痛三联征的CTA成像,一次扫描,诊断三支气管的病变,为患者节约费用,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全面的依据,还可以有效显示及评估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的位置、形态及管腔通畅情况,以及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的情况。偶有冠脉管腔判断困难,可能与严重心律不齐、憋气配合差、钙化斑块较大等有关[18]。

综上所述,通过对拟诊冠心病的患者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技术与双源CT双能量冠状动脉CTA技术进行诊断后,双源CT双能量冠状动脉CTA的临床效果较好,诊断率较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与冠状动脉造影的诊断结果符合率高,操作较为简单、无创检查、检查费用低、无需住院,减少患者痛苦,患者更容易接受,有很好的社会效益;更能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定性、定量评估,有助于早期识别急性冠脉综合征高风险的患者;对于管腔狭窄程度的测量、斑块性质及易损斑块的判定高效、精准,在临床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建议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双源管腔造影
共沉淀法制备YOF:Yb3+,Er3+造影颗粒的发光性能及正交优化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清洗刷在不同管腔器械清洗中的探讨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管腔器械清洗灭菌方法的新进展
传统纯棉白条检查法与医用导光检测仪在管腔器械清洗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头颈部CTA 及双源CT 灌注成像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病情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
自制便携式光源管腔器械检测仪的应用效果
超声造影结合定量分析法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