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叙事策略研究
——以《长津湖》为例

2023-01-05杨逸张子卓任雪婷湖北文理学院

环球首映 2022年8期
关键词:长津湖英雄

杨逸 张子卓 任雪婷 湖北文理学院

电影是叙事的艺术。波德维尔说:“叙事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个基本途径”。近年来,随着影片市场化的进展,主旋律影片势头强劲。战争电影巨制《长津湖》是近两年来最受关注的电影之一,由中国著名三大电影导演联合执导,投资巨大。它拥有空前巨大的投资制作规模和顶级的特技制片队伍,目前票房在中国国内电影史上排名第一位,实现了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作为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产战争片,《长津湖》在电影叙事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将主旋律电影推向了高潮。

一、人物形象的新塑造

电影的核心就是人物。电影叙事应以人为本,并且把握人物细腻的情感。作为中国新时期主旋律电影,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以小细节呈现大历史,以小人物讴歌大时代。从这一角度来看,《长津湖》不仅是国产战争电影的新高峰,更是一部彰显人性光芒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具有“人情味”的英雄主义人物形象更易于观众接受,具有真实感和平民化的人物更容易让观众产生共情。《长津湖》塑造了伍千里、伍万里、梅生、雷公等英雄人物形象,实现了人物形象的新塑造。

(一)英雄人物的平民化

英雄回归本质亦是凡人。人物形象只有具体和真实,影视作品才能做到真实。新时期主旋律电影在不断探索中寻求塑造平民化英雄之路。林超贤在影片《红海行动》中就开始进行了实践。林超贤延续他惯有的风格,在影片《长津湖》里将镜头聚焦于伍万里这个小人物。伍万里作为普通人物的缩影。影片开头,他只是在江边嬉闹玩耍的顽劣少年,对枪都充满了好奇。他主动申请成为一名志愿军战士。从未参加过战斗的他,面对死亡时的恐惧无措,拿着匕首不敢捅向敌人的胆怯游移,在他哥哥和七连士兵们的带领下,成长为了一名有责任、有担当的成熟战士,实现了他的完美蜕变。由一个新兵到英雄人物的转变,这其中有一个转化过程,最明显的是伍千里的眼神,一开始是浑浑噩噩的,到后来变成了有英雄人物的劲儿。

影片塑造的人物并非脸谱化的“战神式”人物,而是有温度、有生命的平凡人。雷生的壮烈牺牲是全片的高光时刻之一。这些真实而又生动地细节打破了传统英雄叙事的策略,用人性温度引发观众的共情。在残酷的战场之外,这些战士们也会像普通人一样嬉笑打闹,这些贴近生活的描绘让战士们的英雄形象不再是冰冷的编号,而是脱胎成有血有肉的人物,继而触碰到观众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英雄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英雄,他们也有七情六欲,也有自己的缺点。梅生作为七连的指导员,他从退伍到重返战场,他也有自己牵挂的家人们,老婆孩子成为他的牵挂。何为真正的英雄人物?该影片对英雄人物的塑造有了新的诠释。导演曾表示,该影片所想表现的英雄应该要有比较开阔的世界观,对于影片中的人物来讲,伍万里作为小人物,他是立体多元、血肉饱满的英雄形象,英雄人物平民化的塑造,不仅丰富了故事的内涵,而且以人物为依托,揭示战争的残酷和带来的痛苦,引发观众的共情与共鸣。

(二)群体英雄的刻画

和欧美好莱坞的个人英雄不同的是,中国文化更加注重群众力量。因而中国的主旋律电影也更加注重对群体英雄的刻画。从《我和我的祖国》到《我和我的父辈》,主旋律电影影片《长津湖》歌颂的不是一个个体,而是一个群体影像,刻画的是一个个在战争中对抗敌军、坚守阵地的志愿军战士们。

人物群像,是故事的生命,也是战争片的灵魂。《长津湖》重点刻画的是七连这个群体的英雄人物们,在编剧的笔下,他们又被称为“钢七连”,钢七连的指挥官伍万里,他性格沉稳内敛、头脑冷静,“钢七连”的新兵伍千里,疾恶如仇,在战场上蜕变成为神投手,“钢七连”的老兵雷公,老当益壮,“钢七连”的指导员梅生,文武兼备、细腻认真……“钢七连”中一个个英雄人物形象,每一个人物都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和丰满的小传故事,但是他们拥有着同样的精神:无私奉献、为国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该影片主要讲述了“钢七连”这一群战士们肩负使命、不畏牺牲到最后英勇完成任务的这一故事。伍千里、伍万里两兄弟和梅生等人物形象,加上编剧兰晓龙坐镇,不仅拓展了“钢七连”宇宙,让钢七连的故事更加完整,而且塑造了又一批生动鲜活的志愿军以及中国军人的形象。

二、场景的视觉丰富性

电影的叙事策略,除了人物的刻画方式以外,还必须顾及一般大众在欣赏本片时,最直观的视觉体验与冲击力。视觉的丰富性是这部电影的一大特征。林超贤导演沿袭了《红海行动》里面动作性、节奏型的追逐,他的创作是追逐他的行为叙述的,而陈凯歌导演的影片是诗意的表达,著名导演徐克的《智取威虎山》和他以前的电影都可以看到的,有种一以贯之的视觉魅力。

(一)场景的奇观化

所谓奇观,指的是运用了影视特有的音画视听手法,在视觉文化研究中,多个机位多个视点拍摄,为营造奇观服务。在影片的艺术表现上,大胆地使用了奇观化影像丰富影片的故事内容和人物的心理刻画,从而能够提高影片的艺术观赏性和冲击力。

与一般主旋律电影相比,《长津湖》在场景的奇观化方面存在许多创新。波澜壮阔的历史,史无前例的战斗,为战争奇观化场面创造了客观对象。本片展示了一个及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波澜壮阔的战斗画卷。有壮观浩大的战争场面:如行军中打遭遇战,将士们炸毁了敌方通信设备的场景;也有动感强烈的战争场面:例如七连军人们抗敌时的殊死肉搏、冲锋陷阵,也有出人意料的坦克对决。在本片中运用了真实情景再现和数码技术的融合,营造了真实的战斗场面。同时在主观镜头、运动镜头上的组合,大大增加了画面的真实性,使观者犹如身临其境地体验到了灾难现场的无助和恐惧。利用自然奇观的视觉画面可以提高艺术感染力,它不但激发了观者的感官冲击,也同时点燃了观众的爱国情感。

(二)营造视觉沉浸感

从观众的角度出发,一部将近三个小时的电影,观众如何才能将这部影片完整地看完,对于导演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对于《长津湖》而言,它高度还原了我国著名战役的场面,给观众营造出了沉浸感。

影片当中敌军的首次出现,给观众呈现的是一个气势恢宏、波澜壮阔的场景。其中炸敌军通信塔、七连战士们与敌军肉搏等场面无不体现着影片的沉浸感。除此之外,对特定战争环境的高度还原是营造沉浸感的关键。该影片主创团队通过量的细节努力接近真实的年代质感。在布景、道具、服装上都力争表现年代感,该影片造型指导曾表示,影片的服装总量超过2万套,创造了国产电影的新纪录。打造逼真冻伤、烧伤妆。伤疤是军人特殊的伤疤。不同人物身上的新伤、旧伤也在无形中营造沉浸感。导演表示展现出了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环境的艰苦。都给观众营造出一种沉浸感。让观众相信战争场景是真实可信的。恢宏的战场实景拍摄让三个小时转瞬即逝。与观众形成一种交流互动,引起了观众的情感与心理共鸣。影片在表现著名的冰雕连的故事时,有还原这样的一个场景:皑皑白雪中,一排排志愿军展示保持这战斗队形和战斗姿态不变,在阵地上冻成了冰雕。冻死的冰雕连则是象征着中国军人军魂的凝固。沉浸式地还原真实的历史故事,给观众营造了沉浸感。

三、情节的巧妙设置

电影叙事当中情节的设置好坏是讲好故事的关键之一。特别是新中国的主旋律影片,怎样讲好中国故事,传递正能量,一直是许多中国电影从事者所思索的问题。当下中国主旋律电影的情节性将会对其未来故事性有一定的影响和启示。《长津湖》通过时空的建构、三线并行的叙事、使得叙事的情节有逻辑、饱满,从而使叙事更加真实、自然。

(一)时空建构:使情节更有逻辑

电影具有情节性。其中一个决定性因素是电影艺术的特性。电影从本质上来讲,是采取了空间形式的时间艺术,这就决定了电影既有造型性,又有叙事性。依托于时空艺术,影片的情节并不是随意拼接,而是有逻辑的。时间和空间的建构,纵深延展了战争叙事向度。《长津湖》在时空格局上就不可能仅仅局限于钢七连这支战斗分队的故事。

在空间的坐标系中,《长津湖》所呈现的是我国影响较大、地位重要的一场战役;《长津湖》在空间上采取平行拓展的叙事方式,进一步全景式地勾勒整个战役的背景轮廓。具体由三方视点展开:战略决策视点、士兵军人视点以及敌方视点,三线并行“全景式”展现了该影片中七连及各部队军人步步维艰完成使命直至最后的胜利,同时影片不仅刻画人物细腻,也展现了战略决策的正确性。拉开了一条大开大阖的叙事纵贯线,既呈现我军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指挥艺术,也体现着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军队集体主义精神。之于对手的表现,影片的镜头也在朝鲜半岛上大幅度地移转,从初步登陆、发起攻势到敌军驻扎长津湖,一步步地表现了敌军来势汹汹、不可一世的姿态,也是这样的心态进一步导致了敌军落败。战争影像空间的腾挪调度使《长津湖》呈现出更宏阔的叙事格局,让今天的人们能够直面这场战争,直面力量悬殊的残酷、战争环境的艰辛、前赴后继的牺牲与来之不易的胜利。

在时间的坐标系中,影片所展现的战役的影响力延绵至今,影片中的各位英雄军人抵御强敌、完成使命甚至牺牲生命都是为了四个字——保家卫国,时至今日观众依旧会十分钦佩这些英雄,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坚守使命,让观众感受到了影片传达出的高度责任感以及崇高的敬意。在这样的时空语境中,让镜头宕开来,让镜头拉远一些,胸怀天下,俯瞰全局,该片就能获得更深远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二)三线并行:使情节更丰满

三线叙事是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共同辅助一件事情,可以让整个情节更加得丰满,让线索埋的更多。主旋律电影的三线叙事的话肯定是有明有暗,也会让另一条暗线更加使整个故事更加得饱满。

电影《长津湖》时长长达将近三个多小时。影片一开始就展现出了三种不同历史叙事的视角,第一个是基层连队官兵的叙事线,第二个是由高层决策指挥的叙事线,第三个是美军视角的麦克阿瑟领导下的美军在仁川登陆的叙事线。三层故事线交错叙事,让电影的剧情进展更加明确、剧情结构更加集中紧密。相比较其他新时期的主旋律电影,《长津湖》的此种三线并行的叙事方式也更加能让观众买单。或许《长津湖》的成功,能够为当下崛起的主旋律电影提供一些启发和经验。

叙事是将事实“意义化”“符号化”。新时期主旋律电影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场景的视觉丰富性、情节的巧妙设计。通过革新其叙事策略,将主流意识形态转化成有利于流行的影像观念,新时期主旋律电影的不断革新,体现了中国电影生产力的优化和进步。在中国共产党百岁华诞的重大时候,引领中国青年进行社会主义思想的洗礼,继承伟大中华民族精髓,也就是在“两个一百年”历史文化交会的重大节点,继承献礼优良传统,弘扬红色基因,让更多的中国年轻人立志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事业贡献力量,有利于社会认同感的凝聚。

在当今新旧观念碰撞、创新意识活跃的背景下,新时期主旋律电影承载着“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影片在叙事策略上该如何实现创新,并且产出优质的内容。这不仅是主旋律电影的任务,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中文艺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长津湖英雄
血战长津湖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英雄犬
英雄保重
寻找英雄
《长津湖之水门桥》票房破40亿元系列总票房97.75亿元
《长津湖》创票房纪录后再拍续集
长津湖归来
冰雪长津湖 初醒冬与狮——《长津湖》推介
至贞碧血沃青松——电影《长津湖》观后
重走英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