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电影《太阳照常升起》中“春”故事里的视听元素

2023-01-05李燕妮重庆传媒职业学院

环球首映 2022年8期
关键词:姜文段落太阳

李燕妮 重庆传媒职业学院

一、前言

21岁的姜文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受邀出演了导演陈家林拍摄的《末代皇后》中溥仪一角,一夜成名。两年后,姜文又被导演谢晋看中,与当红小花刘晓庆合作出演了电影《芙蓉镇》。随即,他又出演了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此片一举拿下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到了1994年,作为导演的姜文上映了他的第一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这部电影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当年世界十大最佳电影”第一名。到2000年,姜文的第二部电影《鬼子来了》又获得了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这样看来,姜文算是中国电影圈里最少年得志的导演。经过七年的蛰伏之后,姜文拍出了第三部电影《太阳照常升起》。在2010年的《让子弹飞》取得将近7亿票房后,姜文在回顾自己的彪炳战绩,历数家珍之时,姜文不止一次声称自己对《太阳照常升起》情有独钟,称这部影片是很久以前就萦绕在脑海中的一个世界,我一直觉得这不是我拍的电影,因为这个东西原本就存在,我只是把上面的土掸掸而已。正是这样一部极为神秘的电影,一直颇具争议。这部影片虽然晦涩难懂,但看过的人无不被它魔幻的情节、浓烈的影调氛围、绚丽的色彩和异国情调的音乐所感动,其中“疯妈”的故事更是令人动容,悲伤感怀。本文将此段落里的典型视觉元素和声音元素进行简要分析,试图分析这一段落所表达的深刻思想内涵。

二、从幻灭到希望

电影《太阳照常升起》改编自作家叶弥短篇小说《天鹅绒》,片名来自《圣经》:“一代人来,一代人又走,大地永存。日头升起,又落回到它升起的地方。”导演姜文曾说:“人会夸张自我的感情没有错,因为我们是人,但问题是,这感情是不是就能让天地为你而感动,为你而改变?显然不是。而是太阳照常升起。”一个人不管经历了多少情感挣扎或生命苦痛,在宇宙天地之间不过是微风拂过留下的一抹痕迹而已,明天太阳依旧会自然升起。正如影片的结尾,今天的某个个体死亡,明天新的个体又会诞生,如此循环反复。

整部影片分为四个段落,按照显性叙事时间分别依次发生在1976年的“春”“夏”“秋”的故事和1958年的“冬”的故事,四个故事分别对应着四个主题“疯”“恋”“枪”“梦”,叙事结构呈环形,而隐藏在其中的隐性叙事结构顺序是“冬”“春”“夏”“秋”,观众要想获得解密的钥匙则要先进入冬天的故事,姜文有意将1958年的故事放置在片尾,是对未来充满期待的一次希冀和关怀。《太阳照常升起》之所以难懂,在于它打破了传统的叙事结构、打破了线性的叙事模式,糅合了颇具绚丽多彩的影像风格及异国曲调,这是对普通观众感知荷尔蒙的一次挑逗与突破。

三、解密的钥匙——视觉元素

著名电影学者焦雄屏在观看《太阳照常升起》后说:“我一共看了两次,第一次只觉得奔泻而来的影像宛如托马斯·艾略特的《荒原》般充满隐晦的喻意。第二次我和剪接大师廖庆松一块观赏,忽然像看懂《达·芬奇密码》般拿到所有的解密钥匙。”姜文借用特定的视觉元素,构建了一个在电影故事之外的意义世界。观众要想看懂这部影片,就要读懂赋予其深刻内涵的隐喻视觉元素,在对此段落进行分析后,整理出来在此段落中出现的视觉元素。

(一)黄须子的鱼头鞋

影片第一个段落—“春”的故事,时间发生在1976年某南部乡村,讲述了周韵饰演的疯妈由于梦到了一双鱼鞋而彻底疯狂的故事。影片一开场是疯妈的梦境,一条铺满鲜花的火车轨道上放着一双长着黄须子的鱼鞋,醒来后,她便去找这双鞋。由房祖名饰演的儿子李东方,疑惑母亲的奇怪行为,在这十八年里他从未见过母亲穿鞋,为什么母亲那么想要那双鞋呢。在中国民俗文化中,绣花鞋是重要的婚庆物品,鞋与“偕”同音,寓意夫妻长相厮守。疯妈对于这双鞋的渴望其实就是暗喻她从未拥有过的理想爱情。在过去这十八年里,她一直处在自我催眠的状态里,她丢掉的那双鞋就像她丢失的爱情,直到梦到那双鞋,她才开始苏醒,寻找自己丢失的记忆。疯妈寻找鱼头鞋是因为思念丈夫李不空也就是阿辽沙,这双鱼鞋象征着一段逝去的爱情,它让疯妈封存已久的情感开始非正常化地宣泄,找鞋的过程其实是疯妈逐渐清醒的开始。

(二)彩色鹦鹉

影片在四分二十秒左右,出现了一个非常魔幻性的场面,影片中出现了一只彩色鹦鹉并说道:“我知道,我知道”。在整个段落里,“我知道”这句台词还出现在了疯妈回忆往事的那段叙述里,疯妈讲述了自己与李东方的父亲李不空相识的故事。疯妈说:“那天下着大雨……我说‘不’,你爸说‘我知道,我知道’。”这段叙述听起来更近似于一场强奸,“我知道”这句话是李不空说的,通过鸟再次被提及,实则是在唤醒疯妈已经被封存的记忆,那个夜晚李不空对她所做的事。这是一次记忆的唤醒,更是一次撕开伤口的残忍行为。

(三)诗——《登黄鹤楼》

崔颢的《登黄鹤楼》在疯妈的口中以颇有韵律的特色地方口音说了出来,在此段落中出现了两次。“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疯妈用这首诗抒发自己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在疯妈讲述的那段往事里可以知道,疯妈的家在海边,她在十几年前就离开了自己的老家,来到了李不空的老家,这一走便再未回去过,她一直在等待自己的爱人。疯妈念诗的语调中,每一次停顿、每一次呼吸都是她在唤醒自己内心深处的记忆,一次身份认同的过程,也像是她的疑问,家乡的那片海、那里的亲人如今是何样貌,这份感情在时空中逐渐消散,只留下静止在异乡的山与树。

(四)阿辽沙的信

疯妈念的信是阿辽沙写给娜塔莎的,而这个阿辽沙就是李不空,这些信是疯妈爱的男人写给另一个女人的,甚至不惜给自己起了一个洋人的名字,疯妈拿出这一叠叠的情书,看得出来这些信她已经看过无数次了,母亲把信给儿子,儿子读信念道:“就叫我阿辽沙吧,就叫我阿辽沙吧,就叫我阿辽沙吧......”,这一字一句都刺痛了母亲的心,她焚烧了这些书信,手里拿着残缺的照片,嘴里止不住的呢喃,儿子重复的一字一句都像是刀子扎在疯妈的心里,她的眼里满是愤恨与嫉妒,她多么渴望这些信是李不空写给自己的,但她构筑的理想爱情在眼前一次次的瓦解破碎,疯妈把自己臆想成喀秋莎,在心中把阿辽沙塑造为完美男人的形象。李东方问疯妈自己的父亲到底长什么模样,实则有两层含义:一是问李不空到底是什么样子;二是姜文借李东方的口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三位领导人在1976年相继去世后,姜文精神上的父亲已然逝去,那么此时的他应该将精神世界寄托在何处。这个精神的父亲形象会不会和李不空一样,是一个自私、抛弃爱人的人呢?这可能是导演的疑问。

(五)石头房子

“春”这一部分出现的白色石头房子,是此片中极能代表疯妈“痴女”形象的景物。在这一段落中,李东方是在河岸那一片浮动草坪的指引下找到石头房子的。这个石头房子像是一个奇异建筑,更像是一个被重构的梦境。回顾这一段落中的前半部分,观众可以发现石头是疯妈从树底下挖出来的,这些石头就像是长期积压在疯妈心里的痛苦记忆,她认为是这些石头让树长歪的,这使得她对爱情的理想信念出现了偏差,所以她坚决地想挖走这些坚硬冰冷的石头,像是想消除心中的痛苦记忆。在段落最后,疯妈用这些石头重新建造起一座坚固的壁垒,一个只属于她和李不空的世界。这个石头房子里放置着一些被她摔碎了的又拼凑好的碗、器皿、镜子、算盘和一张李不空的照片,时间似乎在这里被封存了起来,一切都是完整的,破碎的东西被重新修复,这是一个脆弱的世界,是儿子李东方无意打几个喷嚏就会瞬间崩塌的世界,不经令人感到心碎。

石头房子是疯妈守护爱情的秘密基地,它大概能代表这世界上所有形容爱情的字眼,这是一次对情感与记忆的重构过程,但这份记忆在重新唤起的那一刻马上就倾于毁灭,在奥逊·威尔斯的电影《公民凯恩》中,有这样一句台词“人类所遭受到的最大的诅咒:记忆”,眼观疯妈的境遇何尝不是受到了诅咒,她背负着十几年的记忆,自我催眠,一直停留在过去的虚假美好里,而当疯妈癫狂结束之后,时间不再是一剂良药,记忆不断地涌现出来的时候,人还是无路可走。梦醒之后的疯妈,在现实与梦境之间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她顺着河流而下,去找寻自己的爱情了,在水的净化仪式后,漂向了下一个轮回。人类的命运总是被情感与记忆所围绕、所束缚、所牵绊、所伤害,梦想在现实面前是多么得不堪一击啊,不禁让人怀疑人真的需要梦想存活吗。而更为残酷的是,虽然疯妈因梦发疯而逝,但明天太阳照常升起,为梦发痴的人仍然是渺小脆弱的。

四、浪漫凄美的配乐

影视声音是影视媒介的基本元素之一,它使电影和电视从纯视觉的媒介变为视听结合的媒介,使得过去在无声电影以及不太注重声音元素的电视艺术中主要通过视觉元素表现出来的相对时空结构,变为通过视觉和听觉因素表现出来的相对时空结构。影视音乐在影视作品中有独立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审美效果,其创作要根据画面的情节、气氛、情绪、主题、叙事结构等确定。

在影视艺术作品中,音乐是与影像内容以及作品主题密切相关的。影视音乐具有奠定影片基调、深化影片主题、挖掘画面的潜在语言或者内涵,甚至为影视作品的传播起到良好作用。在电影《太阳照常升起》里,除了反传统的叙事结构,隐喻性的视觉元素、魔幻色彩、配乐更是为这部电影注入了灵魂与生命,做到了影像与声音的完美契合,让观众依旧迷恋至今。

影片中的配乐基本出自日本音乐大师久石让之手,他花费了数月的时间全情投入创作,呈现出了令人迷醉的电影原声音乐。正是这两位艺术家的精神碰撞,使音乐进一步地升华了电影的深刻主题。

在“春”这一故事里,出现的第一首歌曲是《黑眼睛的姑娘》,随着疯妈辗转反侧的身体与铺满鲜花的火车轨道相交叠的镜头画面,缓缓地吟唱而来。疯妈梦到一双红色长着黄须子的鱼头小绣鞋,她醒来后,脚放进了清水里,然后赤脚行走,突然撞见了儿子,音乐霎时就停了。第二首歌曲《疯狂之开始》在母子的追逐戏中展开,在激昂亢奋的节奏中,低沉的大提琴与轻快的小鼓声交错响起,喻示了疯妈癫狂的开始。当母亲带着儿子离开课堂,走在回家的路上时,背景音乐是舒缓的弦乐和悠扬的管乐,画面是随风浮动的草丛和碧蓝的天空。在疯妈追逐彩色鹦鹉找鞋的疯狂路上,急促高亢的旋律强化了观众对疯妈形象的认识。在后面的故事中,影片则穿插着以《阿辽沙》《树上的疯子》《寻找母亲》《母亲的秘密小白宫》等缓慢悠扬的乐曲,散发出了一股黯然神伤的气质,对于理想社会破灭的无力感。段落最后,当母亲的衣物以带有导演的祝福漂浮在河流之上时,歌曲《美丽的梭罗河》在影片中梁老师的弹唱中自然地衔接到影片的第二个段落,画外乐曲转变成了画内音,而在第二个段落里梁老师也恰是在《美丽的梭罗河》再次响起时,选择自尽奔向了真正的自由。

电影《太阳照常升起》里每一首音乐响起的时刻,仿佛即将要吞噬一切理想与记忆。历史是一股巨大的洪流,每一个个体的生命都将被时代的漩涡所淹没。那些渺小的个体、瞬时的记忆、传奇的生命体验、刻骨铭心的伤痛都将就此覆灭。太阳依然照常升起,历史的足迹依旧伸向远方,过往都将化作一缕烟尘随风而逝。在电影《太阳照常升起》中,配乐不仅在情节上辅助叙事、揭示主题,更是点亮这部带有癫狂、魔幻、寓言式故事的一束光。

五、结语

《太阳照常升起》是姜文做的一场梦,一个奇异的梦,每一次观看都会有新的感悟。这场乌托邦似的梦里充满了各种旖旎景色、荒诞情节、浪漫色彩与异国曲调,一切是那么得模糊,理不清头绪,真假难辨,看似杂乱无章的段落实则具有潜在逻辑,只是难以归纳,一个接近现实又超越现实的故事,使观众回味无穷。影片中的疯妈不是“疯”了,恰恰是她逐渐清醒,找回自我的心碎旅程,一个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勇者。通过上文对视觉元素和声音元素的分析,可以发现这部影片在破解了那些隐喻元素之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晦涩难懂,只要掌握了其中的密语,便可进入这场梦境,世间的情感人们总会找到共情之处,这也是电影的魅力所在。观者对这部电影褒贬不一、颇具争议,主要原因在于这部影片打破了中国传统叙事里,用线性的故事去推动叙事的惯例,用超现实的情节为影片增添些许神秘感。不管世人对这部评价如何,时间会证明它会是一部传世之作,颇具研究价值与意义。《太阳照常升起》是姜文创作的转折点,也是理想主义开始幻灭的开始。

猜你喜欢

姜文段落太阳
趣味•读写练 答案
姜文国:身残志坚 笑对人生
幻城(油画)
【短文篇】
心理小测试
姜文妻子周韵:刚柔并济“降服”混血继女
夏天,爱情的第四段落
课间小游戏
太阳几点睡觉
夏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