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代政治忠诚的三重伦理向度及实践价值

2023-01-05高媛媛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共产党人理性政治

高媛媛

(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忠诚”一词最早见于《荀子·尧问》 中的“忠诚盛于内,贲于外,形于四海”。它是“人们在理性的指导下,自愿、绝对、彻底地对某个组织、某个事业或者某个人尽心,并据此来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与义务”[1]。政治忠诚是忠诚的类别之一。学者左高山认为政治忠诚“是针对某种政治关系或某种政治信仰而言的,它意味着政治行为体对政治事业、政治信念、政治理想、政治原则和政治信仰等的矢志不渝和彻底奉献”[2]。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忠诚关系到国家的安全稳定,关系到党员队伍政治思想的纯洁性和统一性。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共产党人能否保持理想信念不动摇是对每位党员是否忠诚可靠的重要考验,“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3]。2019 年 5 月,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会上强调,党员干部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据此,本文认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忠诚是指中国共产党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党和国家、人民以及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彻底奉献。这里体现出政治忠诚三个层次的含义,一是政治忠诚的对象是党、人民和社会主义事业;二是政治忠诚的观念和行为必须体现在每个共产党人尽职尽责的工作中;三是政治忠诚的态度是共产党人对党和国家以及人民彻底、唯一的自觉自愿。下面笔者将通过解读政治忠诚的三个伦理向度,分析其实践价值,以期为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1 爱国主义精神:政治忠诚的美德之维

政治忠诚中忠诚于“党、人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与共产党人的爱国主义精神相一致。爱国本身就是一种美德,那么政治忠诚中的爱国动力是如何生成的呢?通常来说,美德是对道德品行的肯定性评价,政治忠诚中所蕴含的美德伦理实际上就是告诉人们政治忠诚对象与行为都有美德的因子。它所强调的对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的忠诚是一种美德也是无私的爱,这种“爱”是共产党人道德情感散发的力量。“个体道德情感是作为道德主体的个人为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遵守某种道德时而产生的内在情感体验,是个体行为的内在道德法则的情绪化,具有强烈的个体性。”[4]13政治忠诚所关涉的义务感、良心感、荣誉感、幸福感四类道德情感构成了有力的情感场域,在这个场域中,共产党人政治忠诚历经“知—信—爱—行”四个阶段的演绎升华,最后达到“忠”。

具体来说,“知”包含“知道”和“知识”两层意思。知道是指共产党人明白为何要选择政治忠诚。究其原因,一是由党的性质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员作为先锋队成员必须要用实际行动甚至是生命来诠释对党的忠诚,这是党员的责任与义务。二是由党的理想信念决定的。实现共产主义是党崇高的理想信念,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价值目标,是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的共同理想。共产党人只有心中装着理想、装着共产主义和人民,才能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共产主义事业,才能体验到更多的荣誉感。知识是美德的基础,任何美德都要有相应的知识。共产党员要在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中增强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共产主义情怀。“信”是信任、相信。在“知”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信”,更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它能有效维系党员与国家、人民之间的和谐关系,有了“信”的行为“才能产生诚实守信的为人、待人、治人、化人的社会价值。而一个人也只有通过为人、待人、治人,也就是通过真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具体途径,才能实现或达到人性提升、人格完善和社会人伦建构的最高境界,即‘诚’”[5]。“爱”则是最为深沉的情感,爱源于信,信坚于爱,有理智的爱会更为真挚、长久。共产党人把对党、人民、马克思主义的爱转化成为满腔的热情,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事业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终身,这就是“行”。共产党人的政治忠诚思想因“知”而丰富,因“信”而坚固,因“爱”而深沉,因“行”而致远,它必将长存于共产党人思想血液中,保障社会主义事业稳步前进。因此,政治忠诚具有美的本质,它所表现出来是有道德的行为,爱国主义精神正是这种美好道德行为的展现。

2 奋斗精神:政治忠诚的理性之维

“政治忠诚的观念和行为必须体现在每个共产党人尽职尽责的工作中”,这种观点与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相一致。如果说爱国主义是政治忠诚的基础,那么在此基础上生成的奋斗精神则是中国革命传统精神的一个重要支点,也是实现政治忠诚的重要保障。这里需要厘清两个问题:共产党人为什么要有奋斗精神?怎样才能保持奋斗精神?共产党人之所以需要有奋斗精神,是因为其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需要,也是严峻的社会现实之需要,更是开创社会主义新局面的重要保证。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的这代人乃至几代人都要保持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思想上艰苦奋斗的作风日益淡薄,有些党员干部甚至沾染上奢靡之风,贪赃枉法,严重违反了党风党纪。因此,增强全民奋斗意识,弘扬全民奋斗精神迫在眉睫。那么怎样才能保持奋斗精神,如何在奋斗中依然能体现出共产党人思想的先进性呢?如何让共产党人在各种思潮中保持初心呢?“理性”至关重要。

理性是政治忠诚的重要特征,缺少了理性的政治忠诚可能会出现“政治狂热”或“愚忠”两种情况。共产党员有“理性”忠诚,才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冲动、不盲从。“理性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类特有的思想活动,不仅包括判断、推理,而且还包括质疑、反驳和辩护”[6]。党自成立以来,一直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最新时代成果为行动指南,秉承着“唯实”的科学思维,实事求是,对革命事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合理的预判与调整,对错误的决策及时进行拨乱反正,这些都表现出共产党人科学理性的忠诚思维。另外,“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革命传统之一,也是共产党人政治忠诚理性的重要表现,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共产党人形成“不唯上”“不唯人”的思想意识,坚持具体的、辩证的思维,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去做事。理性作为一种思想活动,不仅是对某一问题的推理或认知,也关涉到行为目的的正当性与合理性辩护。共产党人的政治忠诚本义是要求党员对共产主义事业义无反顾、绝对彻底地做出奉献,这种奉献不掺杂任何个人的私念及利益,是一种理性的应当。“理性的应当”所产生的忠诚行为既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也符合行动者的个体意志,能为践行者的行为做出正当合理的诠释。共产党人要对自己的选择、判断保持清醒的认识,并自觉承担、检验行为的道义性,从而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

理性不仅是认知性的,也有追求性和实践性特征。它既有善的知识也有对善的热爱。在政治忠诚的行为中“理性的应该”实际上含着“善”和“需要”。政治忠诚具有“善”的理性,能满足人性向善的需要。人们之所以选择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究其原因是对共产主义的向往,这种思想本身就是人们对美好事物、对善的一种追求。政治忠诚也有“需要”的理性。从个体层面来看,人是一种有限性的存在,但每个人都会有超越自己有限生命以融入无限之中的意向,如雷锋同志就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忠诚于共产主义信仰实际上就是人们在有限空间中的无限精神追求,而在追求的过程中人们会尽己所能去完成符合时代需要的使命,从而最大化实现自我价值,克服自我的有限性,延续生命的无限性。从社会层面来看,政治忠诚是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合理而稳定的社会秩序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政治忠诚可以帮助人们打牢共产主义信仰的思想根基,使人们的政治思想具有目标性、一致性、崇高性,从而增强社会主流政治思想的凝聚力,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因此,理性让奋斗更有目的性和价值性。

3 奉献精神:政治忠诚的义务之维

政治忠诚所表现出的“对党和国家以及人民彻底、唯一的自觉自愿”与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相一致。爱国,才会奋斗;奋斗,才会甘愿奉献。奉献精神是指共产党人热爱人民、关心人民,从人民利益出发,以集体利益为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它是共产党人义务感的外在表现。“义务感在本质上是个体对社会道德责任的一种内心自觉意识和体验,是责任的内在化和情感化,没有客观存在的责任,也就没有义务感”[4]119。因此,被责任主体意识到的责任才能成为一种外在规范,成为行为的直接动机,但并不说明其有明确的义务感,可能是被迫而为。如果主体表现出强烈的义务感,则意味着他不仅意识到要履行责任,还隐含了其履行责任的内部动机。义务感中的内在性、自律性和主动性的特质决定了其必然是一个人德性施之于社会的基础。当个体通过宣誓成为共产党人的那一刻开始,其便与党组织形成了“契约”关系,即作为党员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履行相应的义务。

那么共产党人为何要发自内心无怨无悔地履行义务呢?这里要明确两个问题,一是忠诚于谁,二是忠诚行为所产生的结果。首先是忠诚于谁。从政治忠诚的内容来看,共产党人政治忠诚的对象主要有两类,分别是党组织和人民。如前所述,当个体成为党员时,就和党组织之间形成了一种权属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道德规范义务,代表了党员要开始履行义务,遵从组织的权威领导,并对组织和人民表现出彻底地、无二心的尽忠职责。其次是忠诚行为产生的结果。“一种行为可以没有德性而成为正当的,但一种行为要能够有德,则必定是由心灵的正当状态实行而来”[7]。政治忠诚具有德性的特质,是共产党人践行道德的重要体现。学者杨国荣认为道德行为呈现“仁爱”和“克己”两重形态。“在社会的层面,与仁爱相关的道德行为更多地表现为对他人的同情、关怀”[8]。政治忠诚所焕发出的“仁爱”之质能够展现人格的尊严,凸显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人道原则。具体表现为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对集体的关心、对事业的尽职尽责以及对自己的爱,是一种助人利己的道德行为。克己是指对自我的约束。政治忠诚中的“克己”则不仅仅指约束自我,更重要的是能够舍己为人,在特定的情况下甚至能放弃生而选择死。如战争年代共产党员因为信仰所展现出的临危不惧、至死不渝的精神就是“克己”的最高境界。又如2020年6月中印边境冲突解放军同志们展现出来的英勇气概,让人民见证了信仰的力量以及军人保家卫国的忠诚气概。“它在表现为对个体生命自我舍弃的同时,也使个体的存在超越自身限度而获得了永恒或不朽的意义,而道德的崇高性则由此得到了具体的展现”[8]。从现实的道德形态看,“仁爱”和“克己”也会呈现交错融合的一面。“仁爱”强调的是对党和国家、集体、个人的关爱,在此过程中一旦出现需要牺牲自己利益或面临生死抉择的情况时,“克己”便可能产生功效。它可以让共产党人克服自身的道德冷漠、道德麻木等自利取向,以人民利益为重,抑制自身的价值需求,超越个体生命的有限性,实现人生意义的永恒与不朽。

由此可见,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以及共产主义事业的义务感会增强其奉献的动力,让党员同志选择做对的事,走正确的路。另外,产生义务感的责任意识也会有效降低不忠诚行为的发生,当个体试图选择不忠诚行为时,就会权衡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或者是否符合党员行为标准、背离忠诚可能会受到道德的谴责甚至承担法律责任。所以,责任感和义务感是对共产党人的精神约束,它可以让忠诚行为更积极有效,让奉献精神更能焕发新时代光彩。

4 新时代政治忠诚的实践价值

从个体层面来看,弘扬政治忠诚有助于激发共产党人内在的善,筑牢爱国精神。共产党人选择政治忠诚不仅仅因为忠诚是一种美德,更重要的是它源自内心的善。善是在理性指导下个体的正确行为,共产党员从入党宣誓起忠诚思想便会伴随其一生,内在的善会让政治忠诚更为持续稳定。“善行论要解决的是实践理性的原则问题,包括私人理性与公共理性、私欲与公益、自身幸福和社会普遍幸福、善良意志与道德行为等问题”[9]39。

具体来说,政治忠诚激发内在的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政治忠诚能夯实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萌发善之端。自古以来,人们不断地寻求生命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探索更美好的社会生活,人类的理想信念也在不断地丰富发展。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体,是人们追“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10]。理想是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求理想的动力。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以党的纲领、路线、宗旨为基础,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为指导,教育人们要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结合,在奋斗中实现个人价值,坚定共产主义必胜之信念。

其次,政治忠诚能为共产党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充实的教学内容,丰富善之内容。任何国家执治者都要通过教化实现社会统治和治理,而“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社会或社会群体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向其成员传播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等,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社会群体所需要的价值观念或思想政治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1]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传递政治忠诚的理念实际上就是让共产党人坚决同一切违背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作斗争,坚决抵制一切违背党的路线的错误的政治倾向。共产党人选择政治忠诚实际上是选择了一份责任。责任就是做应该做的事情,它是激发共产党人做事的内驱力,让人们发自内心、主动地去做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障我们党始终有一批坚定不移的追随者,对党和国家、人民忠诚,让更多的社会成员成为新时代政治体系的支持者和维护者。

最后,弘扬政治忠诚有助于约束共产党人的非理性行为,明确善之限度。共产党人选择政治忠诚就会在政治行为中有所约束,有所为有所不为。一般来说,人的能动性由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两部分构成。如果说对政治忠诚正向的外部评价是其外力的话,那么德性就是其内部动力了。共产党人在其漫长的政治生涯中,经常会面对各种诱惑,需要辨别是非曲直,甚至在特殊时刻舍己为人,此时他们就会面临如何选择和选择什么这两个问题。一是如何选择。通常来说,选择包括“目的—手段”到“行为—规则”的演变。“目的—手段”是选择的初级阶段,自然力量起主导作用,无道德介入,共产党人在此阶段的选择与其他人无异。到了“行为—规则”阶段,利益冲突出现了,道德开始介入,“道德一定是在利益发生冲突而需要公正调解的情况下才出现的”。[9]39共产党人要秉承政治忠诚的道德要义,客观公正地进行选择,用忠诚的自觉承担起对党和国家人民的责任,遵纪守法、正当履职,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二是选择什么。选择正义。政治忠诚对共产党人的思想行为有着很强的约束性,共产党人要始终牢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当两者发生冲突时,牢记正义在心中,个人利益要无条件退后,选择服从国家和人民利益。政治服从是共产党人政治忠诚的根本要求,服从组织也是共产党人政治美德,它体现出个体对自我意志的克制和自我利益的排置。“党组织强调工作中去人格化和非人情关系,强调人对组织的从属地位,强调组织领导的法理权威,组织领导的意志和命令完全符合组织使命和发展的需要”[12]150。共产党人有服从,才会有纪律;有服从,才能保障政治目标的实现,才能为真正做一名新时代的忠诚干净担当好干部奠定基础。

从国家层面来看,弘扬政治忠诚有助于共产党人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忠诚文化和中国革命传统,践行奋斗精神。政治忠诚沿承于传统意义上的公忠文化,多年来,忠诚文化经过历史的积淀与洗礼,已然成为一种精神财富被发扬光大,其中包含的“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事业”的精髓亘古不变。从春秋时期的“将死不忘卫社稷”(《左传·襄公十四年》)、“临患不忘国”(《左传·昭公元年》)到近代孙中山“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社会理想,从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为了实现崇高的革命理想和信念献出宝贵的生命到新时代共产党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终身,无不彰显了共产党人用实际行动诠释忠诚文化。

另外,传统忠诚文化中的忠信观和忠恕观也深化政治忠诚的时代内涵。从国家层面来看,传统意义上的“忠信”之“忠”主要是指臣民对君主、个体对集体之间的伦理关系,而新时代的“忠信”则要求共产党人对国家尽忠,对人民诚信。“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儒家认为,忠恕之道不仅仅是自觉竭尽本己、发明仁心,还要推己及人,待人友善。“善”是以主体的必然性为尺度所实现的主客体的统一,选择政治忠诚就是选择政治上的“善”。共产党人要有“向善”之心,要将“善”渗入新时代社会建设的各个行业,做好事、行善事,增强爱国爱民情感,稳固共产主义信仰,激发忠诚能量。如果说传统忠诚文化为政治忠诚注入了“内力”,让政治忠诚文化底蕴更加深厚,那么中国革命传统精神正是政治忠诚“力量的展现”。1945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党的革命传统包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三个方面,新时代政治忠诚的三个内容与之交相呼应。“忠诚于马克思主义”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一致,毕竟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就具有实践性。“忠诚于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忠诚,更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真理的有效性。只有制定的理论、方针、政策能够发展国家生产力、增加人民福祉,才称得上有价值的、造福人类的理论。新时代,国家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性成就以及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和优越性。“忠诚于人民”与“密切联系群众”相一致。“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也是党的各种理论、方针、政策的服务对象。“所谓人民主体论的价值观念,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最高的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以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和实践为最高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的观念体系”[13]272。新时代,共产党人要以人民群众的态度和反应作为主观的价值标准,以是否得到人民拥护作为评价的标准和依据,毕竟历史上任何组织和个人、任何社会力量的地位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民的选择弃取。“忠诚于党”与“批评与自我批评”相一致。一直以来,党在取得社会革命成功后,坚定不移地走自我革命之路。“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径,是共产党人解决党内矛盾、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方法,其根本动力“来自党性,来自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3]。批评是指出别人的错误,自我批评是对政党或共产党人的错误加以指出和纠正。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让共产党人的政治忠诚多一份理性,少一份盲从。让共产党人明白“忠诚之意也不是绝对服从、精神依附、奴性心理和无我的品格和无原则献身的精神”[12]138。同时还让共产党人远离落后、腐朽的忠诚思想和行为,杜绝“小团伙”的忠诚,批判“有条件”的忠诚,打击“假性”忠诚,让忠诚思想更为纯净。

从思想层面来看,弘扬政治忠诚有助于明确共产党人行为之“应当”,增强奉献精神。“应当”实际上就是事物的应然状态。政治忠诚如何能将共产党人的行为引领至一种“应然”的状态呢?我们认为,就是要让共产党人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如何明确呢?可以从思想价值引领和思想趋向引领来分析。思想价值引领是指某种主张能够对个体的思想产生直接影响,并且还能规范和约束个体的心理、行为以及道德品质的养成。政治忠诚可以引领共产党人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自己的价值观相融合,从而形成新的、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这些新观念会反哺其事业。一直以来,政治忠诚对中国革命、改革开放以及新时代建设的伟大实践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它能够帮助共产党人在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中拥有正确的价值导向,防止他们的价值观扭曲、变异,杜绝私利膨胀不良现象的产生,不断提升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度。新时代,多元价值思想是客观、必然的存在,政治忠诚能整合人的思想、感情、言论,引领社会思潮、规范社会成员思想和行为,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信任,帮助共产党人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思想趋向引领是指在人的思想面临选择时能够通过某种方式给予他们意向性的价值判断。主体在作出决定前通常会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价值标准来自主体的本质、存在和内在规定性,来自人的生存和发展同整个世界的联系”[13]176。政治忠诚不是盲目的,它是共产党人政治素养的体现,是共产党人实现政治理想必备要素。它传递出的理想、信念、奉献、信仰等积极向上的理念,是一种隐形的价值标准,影响着共产党人的意向选择和判断。实践证明,共产党人的政治忠诚“以政治认同为理性基础,以政治服从为其实现条件,以乐于奉献为其价值取向,既体现了新的时代内涵和崇高境界,又体现了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已经成为一种群体意识和共同心理,成为一种民族力凝聚的技术要素和方法”[12]124。因此,政治忠诚能够帮助共产党人分清是非曲直,在共产党人需要做出抉择时给予明确有力地指导,能够帮共产党人的行为达至应有之状态,从而让共产党人义无反顾地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自己的人生。

猜你喜欢

共产党人理性政治
“双减”的路向反思与理性审视
共产党人的感情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政治攀附”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下)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上)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