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的智慧校园建设

2023-01-05张玮

中小学校长 2022年11期
关键词:校园学校教育

□徐 瑛 张玮

2022 年教育部发布的工作要点中,首次提出了“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数字化”这个关键词被摆在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逐渐加速,数字化浪潮正在为中国教育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校(以下简称“科小”)地处科技创新、人文生态、高端智能、新兴产业聚集的科技城内,学校在规划建设初期就坚持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智慧校园为先导,全力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本着“让儿童过一种完整而幸福的童年生活”的办学理念,努力打造适合儿童成长的美丽校园和现代信息化的新型学校。近年来,学校围绕云平台建设、智慧校园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在同行及区域内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及影响力。

一、重视软硬件建设,实现内外整合的全面信息化服务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先决条件,是必要的硬件系统。学校建有绿色智能、协同安全、模块化的数据中心机房,优化提升了网络结构,实现了网络千兆光纤接入,百兆到桌面[1]。学校官方网站已进行区集群管理,网络终端遍及每个教室及每位教师的办公桌,并与教育城域网互联互通。办公、教学及公共服务等区域实现有线与无线WiFi 全覆盖,支持移动学习、移动办公。建有基于校园网络的数字广播系统、校园电视台、未来教室、自动录播教室、ClassIn 直播教室等硬件设施。

要使现代化硬件设施真正发挥作用,离不开软件的开发与建设。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对此,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积极采用购买和自我开发相结合的方法加以统筹安排。

信息网络安全建设要与智慧校园建设同规划、同建设、同运行,要建立一个完备的安全管理及运维体系。围绕信息化工作,学校制定了智慧校园管理、信息技术培训、信息安全条例等系列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和要求执行;建立了完整的基础网络防护和完善的信息系统应用防护,实现了信息数据传输的安全保护;加强对教师、学生网络使用的有效监管,定期开展网络文明礼仪课程,指导学生文明上网,杜绝不良信息,保障网络空间的信息安全。

二、建设网络学习空间,促进教学资源的普及与共享

苏州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从2018 年开始与中科院、中国电信合作设计开发“智慧教育时空云”平台,科小有幸作为第一批试点学校参与其中,依托苏州高新区教育时空云平台,建设学校的网络学习空间,学校所有教师和适龄学生均开通个人空间,形成“一人一空间,人人用空间”的现代教室。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了更好地实现“停课不停学”,学校利用网络空间建立了专门的校本资源库,录制微课、音频等300 多节,学生利用网络空间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随着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深入,各个学科也都在利用网络空间开展丰富的学科活动,例如,英语学科进行了线上分层教学,语文学科开展线上读书活动,艺术学科组织云端艺术节等。

案例一:六年级整本书阅读活动

2022 年5 月、6 月期间,学校在六年级学生中开展了为期一个半月的整本书阅读交流活动。学生利用线上分组交流、探究小说人物形象,完成了共读交流的活动,教师后台网上巡课,学生的学习心得得到充分表达。通过共读共研,人与书进行了深度碰撞,也完成了深度的交融,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也助力了学生的智慧表达。

案例二:二十四节气课程

科小主张生活是儿童最好的教材,开发并实施二十四节气课程,学校与苏州新闻广播电台FM91.1《亲亲故事会》 栏目合作,并在某App 平台,联合推出《听牙牙讲二十四节气故事》 专辑,把带有科小独特烙印的节气文化、节气生活带给更多的孩子和家庭。

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学生利用网络空间选择网络课程、在线测试、在线指导等学习资源与服务进行自主学习。目前,学生登录时空云平台的个人学习空间,不仅可以学习丰富的校本学习资源,还可以查看苏州市线上教育中心的直播课程,还可以链接到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和江苏省名师空中课堂,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从而达到丰富学习资源与拓宽学习空间的目的。

三、依托在线教室平台,助推教学模式的创新与融合

(一)线上线下混融,增强教学自主性与互动性

学校被苏州市教科院遴选为利用线上教育实现教学结构变革的路径研究“领航学校”,借此契机,学校积极探索线上教育新路径。教师利用教育时空云平台、ClassIn软件开展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融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监督学生的线下学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的优势项目,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

线上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主动性、自律性的有效路径,也是线下学习的有益补充。学校要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自2020 年以来,学校逐渐开启了全面的线上教学。2022年居家学习期间,学校进一步利用ClassIn 平台,以直播的形式陪伴学生共读共学,在线上组织学科活动,开展小组学习,适时答疑解惑,举行升旗仪式等。从后台数据比对、分析可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能比较熟练地使用教学工具、作业布置、在线测试等功能,可以丰富教学形式,提升教学质量。

(二)校际直播联动,关注教研覆盖面和均衡性

近两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教研活动都不能在线下举行,但我们研究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止。依托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科小与多所学校在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等学科中开展校际教学研讨活动,以直播、录播等形式,教师们一起听评课、参与专题学习,通过相互交流与学习借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期间,学校也在同步推进教学研究。数学学科首次尝试在ClassIn 平台展示线上直播课,区域内近300 位师生一起参研观摩,为同行提供了新的参与教研活动的途径和方式,实现了集团内跨校区教研、校际和跨区域教研,增强了教研供给的覆盖面和均衡性,丰富了教师的学习资源。

(三)建构“自助式”学习圈,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性和实效性

学校也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两期课程结束时,百余名学员写下180多万字的自我觉察日记。由家校共创的《家庭教育陪育师——父母成长新课堂》 一书由江苏凤凰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一直坚持引导家长做好特殊时期的家庭教育工作,云端家长会、家庭陪育师课程均利用信息平台进行授课。学校开展家庭教育“私董会”,帮助一个个家庭解决具体的家庭教育问题,深受家长欢迎。同时利用信息平台,在集团内几个校区的共同参与下,家庭教育指导辐射面更广,收效也更好。

通过信息化平台,学校整合更多资源,调动高校、科研院所、学术团队等专业力量开展相关研究,创新移动学习环境,探索混合培训模式,拓宽教学时空,形成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新的育人模式,助力师生、家长共同成长。

四、借助大数据平台,优化教学质量的监测与改进

(一)依托数据分析,使教学管理精准化

学校借助信息技术,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在教学管理上可以对教与学的个体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和精准分析,以便及时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成效,其核心功能是数据采集、数据运算和数据应用。学校目前使用智能教学诊断平台,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帮助教师真正减轻负担、实现教学数据常态化采集、分析;助力学校实现精准教学、个性化学习。通过日常作业、单元练习、期末考试等过程性数据采集,形成学生个人、班级整体的数据画像,从而指导教师精准教学,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

学校以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云平台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教育数据支教、数据治校、数据助学[2]三个维度创建多模态、多元素、多表达的智慧教育模式。

(二)借助测评工具,使口语评估全程化

科小围绕“如何提升学生口语表达力”的中心命题,开展省重点课题研究。测评工具为建立学生的口语档案提供了技术基础,有好的测评工具才可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开展实证研究。此前,学校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脑科学等现代先进技术,开发口语表达测评工具,做基于测评的教学改进。课题组与高校专家团队合作开发测评工具,共研口语档案,利用线上平台实施“演讲能力发展测评”“口头叙事能力发展测评”“口语交际策略运用测评”。

教育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技术要由人来应用,要服务于教学,要提高人的数字素养与技能。信息化浪潮推进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也给教育带来了革命性影响,推动着教育不断创新发展。教育信息化从1.0 时代走到2.0 时代,从“简单应用”走向“深度融合”,教育数字化转型开启了一段新历程。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科小将根据集团“十四五”发展规划,继续统筹规划,借“互联网+”之力,点亮智慧校园之火,准确识变、主动求变、积极应变,努力开创教育新局面。

猜你喜欢

校园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