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正望教授运用大补元煎治疗青春期子宫内膜增厚症临证经验

2023-01-04杨越兰杨正望

光明中医 2022年8期
关键词:熟地黄肾虚血瘀

杨越兰 杨正望

子宫内膜增厚症(Endometrial Thickening)是青春期或更年期女性中普遍存在的可逆性内分泌系统疾病,指因内分泌功能失调或机体炎症或药物等因素影响,腺体结构(大小和形态)改变、腺体和间质比例的改变(>1∶1)导致子宫内膜量增多[1]。子宫内膜增厚症在中医学中并无相应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崩漏”范畴。《素问·阴阳别论》首次言明:“阴虚阳搏谓之崩”。漏,则始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诸病源候论》则简明区分了“崩中”与“漏下”的病名定义。《景岳全书·妇人规》则进一步指出崩漏为“血病”“经病”。崩以病势急迫言,漏以病程缠绵论,虽二者有病势缓急及出血量之分,然究其二者具有一致病因病机,或交替出现,互相转化,难以分开,故临床常以崩漏并称。崩漏病因之多,病机之复杂,古往今来医家对其看法不一,或从瘀论治,或从血热论治,或从肝肾论治。目前认为,崩漏基本病机为冲任损伤,经血不受制约,气血同病,多脏受累。治疗上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原则,以塞流、澄源、复旧为法,临床常获良效。

大补元煎出自《景岳全书》[2],为张景岳创制的经效良方,此方位列“补阵”各方之首,主:“治男妇气血大坏,精神失守危剧等证。此回天赞化,救本培元第一要方”。全方药物配伍严谨,全方共奏肝肾双补、益气养血之功。杨教授在临床治疗崩漏上,基于此方辨证加减,灵活运用以达到滋补肝肾、调和冲任之效。

杨正望教授是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就职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从事临床、教学工作30余年,喜好钻研经方,用方巧妙独到,诊治经验丰富,特色鲜明,疗效显著。笔者有幸师从杨正望教授,现将导师临证诊治子宫内膜增厚的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 大补元煎证

原方主治因气血大亏,肝肾不足而导致的危剧重症。方中人参大补元气,含“气旺以生血”之意,临床一般可以党参替代,当归、熟地黄共同滋阴补血,其中人参配伍熟地黄即是景岳之两仪膏,善治精气大耗之证;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相伍,滋肝肾以益精血;甘草调和诸药,合山药平补脾胃,共益后天生化之源;杜仲温补肾精,不燥不峻。合之共奏补肾健脾、滋养气血之卓效,堪称精气神俱补之方。杨教授根据方证相应的原则,常以大补元煎为基本方,随证加减用药。实践证明,此方可广泛用于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增厚症,尤其在青春期女性中收获不错疗效。

2 辨病辨证论治

子宫内膜增厚症临床常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疑难急重病症之一,归属中医“崩漏”范畴。崩漏病因之多,机制之复杂,与外感邪气、内伤情志、个人体质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常常呈多脏受累、气血同病之象,其病程缠绵难愈,为妇科病难题。肾主先天,司生殖之能,启天癸,胞脉系于肾;脾为后天,主统血及气血运化;肝藏血,主疏泄;冲任之脉同发源胞中,连属心、肝、肾,故女性正常月经形成、调节,孕育功能与肝、脾、肾及冲任二脉密切相关,气血调和,胞宫藏泄有度,月经得以时下。反之,若冲任损伤,脏腑功能失调,阴阳气血失和,使经血不受制约,非时而下,遂成崩漏,此为其病机。历代医家多从虚、热、瘀3方面论述损伤冲任的原因。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日久,若伴面色白、神疲气短、纳呆便溏、小腹空坠,多为脾虚证,是因脾胃运化无力,则气血运化不及,气虚下陷;若伴面色晦暗、眼眶黯、腰膝酸软,多为肾虚证;若伴口渴烦热、面红难寐,多为血热证;若伴见经色暗有血块,舌质紫暗或有瘀点,多为血瘀证。杨正望教授认为崩漏以复合证型常见,且根据马惠荣等[3]调查崩漏中医证型的分布状况研究也证实了崩漏病以虚证为主,临床常见2种证型复合者。杨师发现青春期少女子宫内膜增厚以肾虚血瘀多见,认为肾虚为本,血瘀为标,肾虚封藏不固,冲任失司,胞血不受固摄,非时而下,遂成崩漏。气虚则无力运血,从而瘀血内滞;或情志所致,肝失调达,气滞血不运,终致瘀血内停,日久成结,阻滞冲任血海,胞宫藏泄失常,发为此病。正如《备急千金要方》所言:“瘀结占据血室,而致血不归经,离经之血必将成瘀,瘀血内阻,新血难安”。血瘀为崩漏常见出血因素,若瘀血留于体内,既阻滞胞宫,亦有碍于肾气化生,故可见肾虚与血瘀常相互为因,治疗惟有补肾活血,瘀去新生方可。

3 医案举隅

欧某,女,17岁。2020年6月28日初诊。主诉:发现子宫内膜增厚2个月余,伴见月经频发。患者否认性生活史,自诉初潮至今,月经周期不定,经期较长,经量多,当时未予以重视。PMP:2020年4月24日—2020年5月9日,LMP:2020年6月15日,12 d未净,经量多,色暗红,质稀,夹有小血块,伴见经前脚凉,痛经严重,畏寒怕冷,腰膝酸痛,面黄,头晕乏力,纳寐可,二便调,舌暗苔白,舌边可见齿痕,脉细、涩。辅助检查:B超(2020年4月11日):子宫内膜厚约17.6 mm;B超(2020年4月25日):子宫内膜厚约21.8 mm;中医诊断:崩漏,肾虚血瘀证;西医诊断: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以补肾活血,调和冲任之法。方拟大补元煎加减。处方:山药20 g,枸杞子10 g,杜仲10 g,党参10 g,山萸肉10 g,阿胶3 g,荆芥炭10 g,当归10 g,砂仁3 g,酒黄精15 g,陈皮6 g,熟地黄10 g,炙甘草3 g。予以14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配合口服中成药健脾生血片以扶脾气、运化气血,同时配以赖氨葡锌颗粒剂提高机体机能,促进生长发育,嘱勿食寒凉之品,加强锻炼,作息规律。

2020年7月12日二诊。诉腰酸怕冷好转,无明显头晕乏力之感。舌黯苔薄白,脉细稍弦。诊断同前,再次予以大补元煎加减:桃仁10 g,熟地黄10 g,当归10 g,枸杞子10 g,杜仲10 g,党参10 g,山萸肉10 g,香附10 g,山药20 g,丹参10 g,黄芪10 g,炙甘草3 g。予14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8月4日三诊。LMP:2020年7月28日,5 d净,经量多,经色深,夹有血块,稍感小腹胀痛,经前脚冷缓解,无明显腰膝酸痛,无头晕乏力,纳寐可,二便调,舌质黯苔薄白,脉沉弦。复查B超示:子宫内膜厚约6 mm。再予以大补元煎加减巩固疗效:山药10 g,山萸肉10 g,当归10 g,炙甘草3 g,党参10 g,丹参10 g,酒黄精15 g,菟丝子10 g,枸杞子10 g,熟地黄10 g,鸡血藤15 g,杜仲10 g。14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继续配合口服健脾生血片。患者未再复诊,电话随访半年得知患者病情基本治愈,再无之前宫内膜增厚状况,月经也渐渐趋于正常。

按语:刘完素有言:“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患者正值青春期,自诉既往月经紊乱,月经常非时而下,或量多如注,或淋漓不尽。杨师认为少女崩漏或因先天肾气不足,或肾气稚弱,肾气未充未实,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尚未建立,胞宫藏泄失度则发为崩漏。肾为先天之本,冲任之本,肾气充则任脉充、冲脉盛,气血脏腑调和,月事得以时下。肾气虚则兼见腰膝酸软,偏阳虚则可致经前脚冷,畏寒怕冷。阳虚则无力温养脾脏之能,脾无力运化,后天之本无法充养机体,则可见面色微黄,神疲乏力。患者痛经较重,经色暗红兼见较多血块,结合舌脉论治,可见血瘀证之象,虚实夹杂,本虚标实,该患者肾虚与血瘀证并见,故诊断为崩漏,辨证为肾虚血瘀证。在治疗上,杨教授强调务必寻根求本,“若止塞其流,不澄其源,则滔天之势不能遏”,故随证论治,在大补元煎基础上加减以补肾活血,调理冲任。初诊时,患者月经12 d未净,出血期较长,此时应涩收止血,不可任其继续失血,故原方基础上再加辛涩性温之荆芥炭收涩止血[4],阿胶滋补阴血,酒黄精温补脾肾、养阴补气,砂仁、陈皮和胃。二诊时,患者病证同前,故基于原方,加丹参,桃仁与当归补血活血,化瘀通经;香附疏肝理气调经;加黄芪,取当归补血汤阳生阴长之意[5],则补气养血之力倍增;续断增强补肝肾之效。三诊时,患者一般情况明显好转,予以大补元煎加减治疗,基于原方佐以丹参活血化瘀,菟丝子、酒黄精滋补肝肾,鸡血藤活血补血、调经止痛。服用中药治疗3个疗程后,诸证悉除。

4 结语

目前,国内多沿用2014年修正版的WHO分类[6],根据是否存在细胞不典型性将子宫内膜增生分为2类:①子宫内膜增生不伴不典型增生;②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西医认为长期无拮抗的雌激素刺激是致使内膜增长的主要原因。临床借用B超及MRI可对内膜增生进行初步筛查,但确诊需进一步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获取内膜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6]。治疗上多运用激素治疗,或根据患者生育要求选择手术方式,同时定期复查。但在中国,对无性生活患者进行妇科检查或者宫腔操作是非常谨慎的,患者接受程度相对不高。越来越多患者会趋向以中医方式治疗,同样在治疗该类妇科病上,历代医家留下了诸多宝贵经验,给予中医人更多思路及信心来探索治疗该病的途径。大补元煎[7]现代广泛用于内科疾病、骨科疾病、妇科疾病等。如加以活血化瘀之品可用于肾虚血瘀型低颅压性头痛,这就是经典方剂在新时代焕发生命力的表现。杨教授认为它之所以流传千年,经久不衰,是经受住了实践检验,其价值无法估量,其应用远不止如此。这些经典方剂值得后辈去挖掘开拓,并传承下去。杨教授善用古方治疗妇科诸病,告诫学生用方需切中病机,证方相符,同时建议年轻医生使用古方尽量原方原剂量,在钻研透彻原方思路及严谨巧妙配伍之后,方可从容临证加减,佐它药助之,拓宽经方的运用范围,为临床提供新思路。

猜你喜欢

熟地黄肾虚血瘀
良药熟地黄,让你的秋天更加滋润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熟地黄膏缓解震颤
话说血瘀证
熟地黄膏缓解震颤
从阴阳气血化生浅议熟地黄的临床使用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透视“肾虚综合征”
自测是否肾虚你中招了吗?
补肾八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