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研究

2023-01-04张中华贺玉君邹兰香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3期
关键词:蔬菜栽培肥料蔬菜

张中华,贺玉君,邹兰香

(安丘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安丘 262100)

0 引言

人们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基础上,对蔬菜食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为绿色无公害蔬菜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空间。在绿色无公害蔬菜的栽培中,要重视每一个环节的绿色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的应用,合理把控绿色蔬菜栽培和管理,选择蔬菜品质,提高绿色无公害蔬菜的抗病虫害能力,同时也要合理地把控栽培各个环节,保障绿色无公害蔬菜健康生长,给人们提供健康的蔬菜食品。

1 无公害蔬菜栽培的意义

无公害蔬菜,通常是指在蔬菜栽培环节中保证蔬菜内部所含有的有害物质和农药残留都符合国家对绿色健康食品的定义标准。无公害蔬菜相对于普通蔬菜来说,无公害蔬菜对生产环境要求更为苛刻,一般要求无公害蔬菜种植区域的土壤环境、灌溉水以及空气环境都符合一定的种植标准,而且无公害蔬菜也需要采用绿色种植技术和先进的无毒害管理手段,保障无公害蔬菜一定的质量与卫生标准。

1.1 经济效益

在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越来越热衷于绿色食品,推动了我国绿色无公害食品领域的发展。随着无公害蔬菜的引入,迅速得到了人们的喜爱与追捧,并且在市场上也迅速得到全面发展,无公害蔬菜的经济效益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主要源于无公害蔬菜自身品质带来的收益,也为农业种植户带来丰厚的收益。针对我国当前蔬菜市场情况分析,无公害蔬菜依旧具有较大的缺口,如果能够全面扩大无公害蔬菜栽培规模,势必会给蔬菜种植行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同时也是蔬菜市场日益同质化的主要途径,对提高无公害蔬菜的市场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也能够进一步推动无公害蔬菜在我国社会环境下的全面发展。

1.2 社会效益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然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出现,许多食品添加剂和食品中的药物残留都给人们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为了下一代的健康发展,必须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推进无公害化理念。无公害蔬菜刚好满足了这一需求,不但保障消费者的人身健康,还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概率,还人们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在社会效益角度中无公害蔬菜也可以进一步转变人们的饮食观念,提升人们对于食品的要求和档次,给人们带来良好的品质生活,也推动社会效益的提升。

1.3 生态效益

从我国蔬菜种植的发展经历来看,我国的蔬菜栽培过于依赖化学药剂和肥料的应用,特别是对于氮肥的使用,打破了土壤环节的平衡,导致土地肥力持续下降,同时栽培对于化肥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致使蔬菜栽培产业进入恶性循环。另外,对于蔬菜栽培中病虫害的防治理,广泛采用化学药剂,虽然病虫害问题得到解决,但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打破了原本平衡的生态关系。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的引入,通过科学的绿色栽培理念,降低了蔬菜种植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性,有效降低无公害蔬菜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也全面提高了蔬菜产量和产品质量,对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无公害蔬菜的大规模推广不但可以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也能够保障人们的健康。

2 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

2.1 环境选择

无公害蔬菜的栽培对于环境要求极高,因此,在进行无公害蔬菜的栽培环境选择时,必须根据不同蔬菜种类特点,考虑各类影响因素,尽可能的选择满足种类蔬菜健康生长的环境,从而保障蔬菜品质和产量的提升。一般在选择无公害蔬菜的种植环境时,要保证栽培区域远离工业生产区域和人们生活聚集地,通常选择风景宜人的郊区,周围交通便利,天然资源丰富,有利于无公害蔬菜的健康生产和后期运输,保证选择的无公害蔬菜栽培区域没有严重的水污染、土壤污染和大气环境污染。

2.2 地块土壤选择

无公害蔬菜在栽培过程中,还要做好土壤环境的合理选择,一般无公害蔬菜要求土壤具备丰富的有机质元素和矿物质元素。所以,在地块土壤的选择时,要确保土壤没有受过工业污染及病虫害侵袭,在完成无公害蔬菜栽培地块的选择后,不能马上开展无公害蔬菜栽培。首先需要对土壤环境和肥力条件进行检验,通过科学手段分析其是否能够符合无公害蔬菜栽培要求,随后在无公害蔬菜的栽培环节中,要将普通土壤与特殊土壤进行区分,并做好间隔设置,避免土壤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污染。

2.3 选种育苗

在无公害蔬菜的选种环节中,要尽可能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蔬菜种子,在育苗之前对蔬菜种子进行晾晒和消除处理,可以选择种衣剂进行包衣,提高蔬菜种子的抗病虫害能力,在种子处理时要做好药剂的合理把控,避免过量对种子造成影响。在无公害蔬菜的育苗过程中,要合理地选择育苗方式,大部分的无公害蔬菜育苗都选择春秋两季,采用遮阳网对蔬菜苗进行覆盖。此外,无公害蔬菜种子的浸泡处理要选用温水,一般要维持水温在55℃左右,通过搅拌方式进行浸种,维持水温恒定,待15 min之后即可停止继续加水,并保持继续搅拌处理,待水温降低至约30℃,便可停止搅拌,最终降低至自然环境温度。

结合温度控制情况,完成催芽操作,通过湿润纱布对种子完成包裹,利用催芽室完成催芽处理。进行催芽期间,需对种子采取合理翻动,对时间间隔加以合理掌控,促使发芽率能够有效提高。播种育苗环节,苗床土应当保证营养元素充足且土壤肥沃,还需对土壤采取全面消毒处理,确保土壤安全,待蔬菜苗长出,便可采取分苗、移栽种植。

2.4 移栽定植技术

在完成无公害蔬菜的育苗后,要做好蔬菜定植,在开展定植之前首先要合理整地,并且在土地中施加适当的有机肥,保证选用的有机肥充分腐熟发酵,并严格按照4 000~6 000 kg/667m2的有机肥撒施标准控制,同时还要加入磷酸二胺,用量为40~50 kg/667m2,10~15 kg/667m2添加磷酸钾肥料和100 kg/667m2饼肥。此外,还要对无公害蔬菜的种植地块进行合理设置,保持50 cm高垄或100 cm宽高畦状态。

如果无公害蔬菜采用大棚栽培方式,无公害蔬菜定植前7天在土地位置覆盖一层地膜,选用2~3 kg硫磺粉和80%浓度标准敌敌畏乳油0.25 kg以及掺入适量锯末进行分堆点燃,保持大棚在燃烧后24 h密闭消毒。当无公害蔬菜栽培季节温蒂较低,要保证移栽定植土壤层10 cm位置,低温需保持超过12℃,室内温度则需控制超过6℃,方可完成定植。除此之外,移栽定植期间,需对株距加以合理控制,结合种植区域面积,合理控制移栽量。

2.5 水肥管理

2.5.1 无公害蔬菜灌溉

在无公害蔬菜栽培期间,灌溉是保障蔬菜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无公害蔬菜栽培的产量与品质,必须严格遵循无公害蔬菜种植水分管理原则,了解蔬菜品种的需水习性,合理设置灌溉方案,保障蔬菜健康生长。对于无公害蔬菜的低洼区域时,可以通过应用小水频繁灌溉方式,黏性土壤要进行深排水,沙土要增加灌溉次数,保证蔬菜能吸收充足的水分,但是也要做好防涝工作,避免无公害蔬菜种植过程中出现内涝现象。夏季高温时节或者晴天要进行频繁灌溉,水分灌溉一般选择在9:00前和18:00后,结合无公害蔬菜不同生长阶段适当增减灌溉量和灌溉次数。最常见的灌溉方式有沟灌和浇灌两种,一般沟灌在18:00后进行,土壤吸收层达到畦高时应进行排水,防止内涝。如果采用浇灌方式,要保证每天至少浇灌1次,满足蔬菜生长所需水分。

2.5.2 合理施肥

在无公害蔬菜种植过程中,必须保障为无公害蔬菜提供充足的肥料,保障无公害蔬菜健康生长。在无公害蔬菜施肥过程中,应尽量结合不同蔬菜的生长习性,平衡施肥,以有机肥料为主,还要结合不同蔬菜品种,适当补充复合肥和微量元素,提高土壤肥力,保证养分搭配合理,一般以氮磷钾肥料和微量元素进行合理搭配,为蔬菜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同时,还可以为蔬菜补充叶面肥,充分发挥肥料的作用,提高蔬菜生长势。另外,无公害蔬菜的施肥管理中也要选择科学的肥料控制方式,避免化学肥料的频繁使用和使用量,特别重视硝酸盐含量的肥料严格控制,避免无公害蔬菜生长过程中受到污染和药物残留,保障无公害蔬菜品质。科学使用有机化肥,降低蔬菜所含硝酸盐含量,选用大于1:1比例的有机肥和无机肥。针对有机化肥可以选择沼气肥或饼肥等,保障肥料中含有无公害蔬菜所需的充足养分,可以达到改善土壤肥力的效果,同时也能够提高保水能力,促进无公害蔬菜健康生长。

无公害蔬菜也要合理地施加氮肥,保证无公害蔬菜符合有机蔬菜标准。在实际种植环节中,必须对化学肥料厌学严格把控,对于一些特殊情况还可以采用适量的化学肥料,因此,无公害蔬菜种植要重视肥料种类以及含量的严加管控,在符合肥料使用效果的基础上,尽量降低肥料用量。对于氮肥使用来说,为了符合无公害蔬菜的特点,需要针对氮肥用量进行合理把控,控制无公害蔬菜的盐酸盐含量。无公害蔬菜尿素和硫酸铵的使用也要结合具体情况应用,为无公害蔬菜提供重要的氨肥供应,需结合具体情况,对此加以合理选用。微生物肥料种类繁多,如根瘤菌、硅酸盐细菌和固氮细菌肥料等,应结合蔬菜种植情况加以合理选用。

2.6 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2.6.1 物理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技术是无公害蔬菜中最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手段,在保障病虫害问题得以有效解决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保护蔬菜的品质,对无公害蔬菜健康生长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在采用无公害蔬菜的物理病虫害防治中,可以通过杀虫灯诱杀虫害、防虫网覆盖及色板诱杀虫害的方式,达到良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比如在色板诱杀虫害时,可以在蔬菜种植园20~70 m2范围内设置1块色板,符合绿色虫害防治要求,也能够达到防治效果。此外,通过防虫网对大棚通风口进行覆盖,可以有效阻隔害虫进入蔬菜种植区域,提高防虫效果。还可以利用杀虫灯针对性地诱杀害虫,都能够避免在处理病虫害问题时影响蔬菜品质。

2.6.2 生物防治技术

利用生物防治技术的主要原理是通过生物菌来达到病虫害防治的效果,也可以通过抗生素来达到生物治疗的效果。例如,在无公害蔬菜生物防治中,可以通过阿维菌素对小菜蛾和菜青虫进行防治,还可以利用植物源杀虫剂进行防治,比如利用鱼藤等防治多种蔬菜虫害,保障无公害蔬菜健康生长。

2.6.3 农业防治技术

在无公害蔬菜的种植环节中,可以采取农业防治技术,基于精心选择蔬菜品质,合理选择播种时间,选用科学的轮作和培育壮苗方法,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在选择无公害蔬菜品种过程中,要保障选择的蔬菜品种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与丰产性,同时有选择性地进行引种和试种,提高无公害蔬菜品种的抗病虫害能力。还可以采取嫁接和换土方式,对土壤进行消毒杀菌处理,避免病虫害滋生。此外,还要对蔬菜进行轮作种植,避免连作影响蔬菜种植效果。

2.6.4 化学防治技术

对一些特殊病虫害治理时,前几种方法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时,便可以开展化学防治技术,在这种技术的应用中,要充分做好用量的把控,避免化学药剂使用过量而出现药物残留。比如在对霜霉病的防治时,选用化学防治技术,当蔬菜处于霜霉病的发病初期,化学防治可采用普维克利水剂1 000倍液进行喷洒,7 天喷洒1次,连续喷洒3次,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护效果。又比如在枯萎病的防治过程中,可以选用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200倍液进行喷洒,15天喷洒1次,连续用药2次。通过合理应用化学防治,可以保障无公害蔬菜健康生长,提高无公害蔬菜种植产量和质量。

3 结语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无公害蔬菜栽培领域的发展,应明确无公害蔬菜栽培的意义,并积极研究先进的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对无公害蔬菜种植环节进行分析,掌握无公害蔬菜种植要点,从而全面推广应用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本文从环境和土壤选择、重视无公害蔬菜的科学选种、合理进行蔬菜定植与播种、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害科学防治等方面研究无公害蔬菜种植,目的是有效提升经济效益,增加种植户的收入。

猜你喜欢

蔬菜栽培肥料蔬菜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上半年我国出口肥料943万吨
菠菜用肥料要谨慎
奇怪的蔬菜
关于影响蔬菜栽培管理技术推广的相关因素研究
蔬菜
肥料是否正规 教你快速辨别
《蔬菜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探析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