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机械化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2023-01-04刘利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3期
关键词:机械化农机农民

刘利

(栖霞市寺口镇综合服务站,山东栖霞 265317)

0 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之基,是社会经济发展之重要助力。农业的发展对我国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还能够极大程度地保证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1]。而进行新农村建设,必然需要农业经济的支持,实现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生产力,提升农村经济实力之重要手段。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创造性、决定性、主导性和普遍性的作用,是新农村建设的巨大推动力[2]。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稳步推进,以先进的农业科技和科学的理念来实现农村经济的全面振兴,深入挖掘农业发展潜力,最终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之宏伟目标。

1 新农村建设概述

新农村建设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一种农村发展新潮流,通过现代化建设来改善农村人民的衣食住行,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3]。自我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之目标,提出了该项建设工作之开展决策后,新农村建设便燃遍了中国大地。所谓新农村建设,即是以乡风文明、生产发展、民主管理、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为主要建设目标的系统性工程,是国家统筹城乡发展之重要决策。开展新农村建设需要各地方政府在国家的统一规划下,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经济发展、村民政治建设、乡村文化建设、社会保障建设等多个方面着手开展,力求使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以及村容村貌实现整体改变,有效加快农村社会经济之发展。

根据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以及实施方向我们可知,新农村建设将使农村形成道路畅通、卫生整洁、水电便利、基础设施齐全、村民和谐的新局面,农村的教育、卫生、生态、环境将会实现新的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也会得到相应的发展。新农村建设也便意味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经济繁荣发展。由此可见,建设新农村是实现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一环,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科学选择。而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挥农业机械化的关键作用,利用农业机械化发展助推新农村建设是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2 农业机械化与新农村建设

一般而言,所谓农业机械化即指利用行之有效的农机设备进行科学高效的农业生产,最终提高整个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从而提升农村经济效益,实现农村生态效益良好发展的过程。通过机械化生产,不仅可以解放农村劳动力,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繁荣,还能引导农民科学种植,减少不必要的农药喷洒、施肥等工作,从而降低土壤污染,维护农村生态环境,也使农民的整体生活环境得到改善,这与新农村建设之目标具有极大的契合度。新农村建设号召提高农村经济水平,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实现农民生活富裕,而农业机械化能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助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持。

3 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3.1 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

农业机械化设备多种多样,其中常见且常用的设备主要包括播种机、收割机、插秧机等,应用这些机械设备进行农业生产比起传统的人力与畜力生产而言,其生产效率更高,稳定性更强,也更具有灵活性。通过把机械化设备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避免较多的时间、精力被浪费,而且可显著提升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从而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4]。如此一来,生产力提高了,劳动力便能得以释放,广大农民可以利用更多时间从事其他劳作,从而增加家庭经济收入,改善农民以及农村经济状况。

3.2 有助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新农村建设要求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而采用机械化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则可实现这一建设要求。一方面,农业机械化可以对种植土壤进行深耕翻作,保持土壤自身肥力,让农作物由土壤中汲取养分,进而可减少农业化肥的使用,减少对土壤的污染。另一方面,农业机械化可以对农村秸秆展开科学处理、二次利用,避免了农民直接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而农民出卖秸秆也能够增加一定的经济收入。此外,农业机械化还可以对旱地农作物进行科学灌溉,对涝地农作物进行排水保护,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农作物损害,对于降低农业风险,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积极意义。

3.3 有助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农业机械化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农民的劳动效果,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还能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在机械化的模式下,农民们会有更多的积极性和信心去学习有关机械的知识,也给了种植规模大的村户提供了其他经营模式的机会[5]。对于一些种植起来较为复杂、产量较小且技术要求较高的农作物,以人力和畜力进行种植难以获得较大的收益,而利用相关农业机械进行种植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在实现农作物高出产种植的同时,农民群众还可以引入市场经营理念,构建生产线,成立产业集群,通过市场引导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最大化增加经济效益。此外,农业机械化还有助于新的农产品培育,有助于农业栽培技术之创新,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结构之调整。

3.4 有助于农业产业化的实现

要想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则要使农业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而农业生产分工协作则是其产业化发展之关键。依托农业机械化可以实现农作物的规模化种植,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夯实基础。而不同农机产品的专业化应用又能实现农业生产的分工与协作,实现大规模精细化、智能化工作,使生产要素得以优化配置,促进农业集约化发展,走上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

3.5 有助于文明乡风的实现

精神文明建设一直是社会主义建设之重要内容,国家十分重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新农村建设同样如此。在当前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城市与乡村的发展还存在一定之差距,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明显动力不足。而农业机械化发展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动力,农业机械化为农民带来了新的可供学习的知识,而机械化的发展又需要农民群众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机械产品的使用方法,如此才能更好地操作产品,开展农业生产。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农民的思维得以转变,眼界得以开阔,而农业机械化发展又提高了生产效率,发展了农村经济,农民群众也会树立更为明确的生活目标,也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参与群众文化活动,开展身体锻炼,增加社会交流,村民们的精神风貌得以改变,文明乡风建设自然更容易实现。

4 利用农业机械化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措施

4.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目前来看,一些农村地区生产力较落后,仍然没能实现农业机械化,或仅部分开展了农业机械化,亟需地方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加大扶持力度。一方面,地方政府可划拨一部分资金用于补贴农民购买机械设备,激发其购置热情,鼓励农民开展机械化种植。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还可利用基金扶持、贷款优惠等方式加大农民购买、使用农机设备的力度,促进农业机械化的更好发展。此外,地方政府还可出台相关制度,完善保障手段,以政策支持来促进农业机械化生产。

4.2 加强农民技能培训

农业机械化生产需要农民掌握基本的农机操作方法,能够对部分农机问题进行解决。而当下很多农民的知识素养并不高,在使用农机的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亟需有关部门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指导。针对农民展开农具机械化设备的应用指导培训,使农民熟练掌握农业机械化设备的运用方法,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建设[6]。这就需要地方政府组建专门培训部门,由该部门定期安排组织农机知识培训活动,让部门技术人员对农民使用农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对农机的操作技能进行培训,使农民能够了解并灵活使用农机设备,提高使用水平。

4.3 加强新农机与新技术的推广

要切实提升机械化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就需不断进行新的机械设备和新的技术的研发,加强新农机和新技术之推广。要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途径构成情况的分析研究,并对农机化快速发展的形势进行深入分析,使农业机械推广举措的实施与农机推广的新形势相适应,为农业科技成果的集成化处置提供必要支持[7]。地方政府可通过村广播、宣传栏、地方电台、报纸、网络等媒介进行新农机、新技术之宣传与推广,亦可安排技术人员携带新设备到农村地区进行新农机的示范性作业,吸引广大农民学习了解,进行实地宣传。同时在电力电子、信息联动与微控等技术支持下,我国农业机械设备开始向智能化、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8]。农机设备越来越高科技化,这也需要地方技术人员亲身示范,切实指导农民正确操作,提高推广效果。

4.4 提高农机作业效率

在农业机械化过程中,由于地理环境不同、土壤条件不同、地区气候差异,对于农机设备的选择也应具有差异性。在指导农民购买农机时,地方政府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并结合本地区的主流农业技术,实现农技与农机之高度契合。一方面,地方政府应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农机设备,包括作业量、作业时间、作业间隔等,防止农机因超负荷运作而造成损坏;另一方面,要结合当地耕作实际合理调节农机作业速度,在保证任务完成的同时减少油耗,切实提高农机作业效率。此外,在农机投入使用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农机的全面检查、机车和机具的安排、机耕地的修整等,以保障农机正常、高效作业。

4.5 重视农机售后服务工作

农业机械化不仅需要地方政府提供政策支持,还需要提供完善的农机售后服务。毕竟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有限,对农机操作、保养和维护等方面的知识不足,在遇到机械故障时往往会束手无策,这都需要售后服务人员提供帮助与支持。因此,地方政府与农机厂家应达成协作,建立起售后服务指导小组,一方面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与指导,另一方面要切实做好维修、维护服务,可通过网络平台对农机设备进行监控管理,对技术故障及时查处和解决,亦可安排专业人员上门服务,进行设备的维护与修理。

4.6 加强农业机械的科技创新

创新是生产力发展的源动力,只有做好农机科技创新工作,才能源源不断地为农业生产提供动力。在当前科技高速发展、国家大力扶持农业的大环境下,农机企业也应把握机遇加快科技创新,为农民群众研发更多有用的新的农机产品。地方政府也应加强与农机企业的合作,通过收集农民反映的问题,了解农业生产的机械化需求,指导相关企业生产出与地区农业发展相适宜的农机产品。如对于丘陵地区而言,农业种植区域较小,缺乏大面积相连产区,大型机械一般难以应用,这就需要研发更多小型、操作灵活的农机设备,以提高农机利用率。国家应成立农机科研专项基金,鼓励企业以及个人开展农机科研创新,研发新的技术、新的器械,以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此外,地方政府还需加强农机推广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网络平台,实时更新农机产品信息,推介新的农机设备以及新技术,并通过视频发布、在线咨询等方式帮助农民群众了解农机产品以及新技术的内容,更好地助力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开展。

5 结语

我国新农村建设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但新农村经济建设是其中之重点,而加强农村经济建设,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又成为了农民增产增收之有效手段。农业生产发展了,农村富裕了,乡风乡貌、民主管理、文化建设等工作自然就更容易开展。因此,地方政府应加强农业机械化发展,通过有效安排、合理指导,逐步推进农业机械化全覆盖,以新的农机技术指导农业生产,切实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推动新农村建设更好发展。利用农业机械化推动新农村建设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们可以通过加快农机产品的创新以及其与新农业技术的结合,尽快实现农业科研成果的落地,使之转化为农业生产力。同时,也要加强区域合作与产业联合,通过农机跨区作业,实现农业生产成本的降低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更好地提升农村经济水平,促进新农村建设。

猜你喜欢

机械化农机农民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CHAME 丞华农机展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如何加强农机管理发挥农机作用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