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种植中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3-01-04马靖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3期
关键词:斑病玉米螟害虫

马靖

(菏泽市牡丹区李村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山东菏泽 274038)

0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种植玉米时也涌现出更多的机械化手段,解放了人力,提高了玉米的产量。但随之凸显出来的就是玉米种植中的病虫害,就目前看来,我国的玉米种植中病虫害的防治研究还有待提高,解决病虫害问题刻不容缓。只有积极寻找病虫害问题的防治方法,并大力推广普及,才会实现玉米丰产。

1 山东省玉米种植中发生病虫害的主要原因

首先,山东位于沿海,地势相对平缓,土壤肥沃,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因此具有相对丰富的降水量,阳光照射也非常充足,这些都是有利于玉米种植的条件,也是山东省玉米种植面积较广的原因。但这些有助于玉米种植的因素也成了助长害虫、细菌繁殖的环境,导致种植期间病虫害频发。其次,种植者常常因不断滋生的病虫害问题而肆意喷洒农药,对农药的使用存有一定的盲目性。过度使用农药使得原本富含肥力和营养物质的土壤变得贫瘠,从而导致玉米减产。再者,我国很重玉米研究项目,由于种植者对所种玉米品种的频繁更迭,造成了多种病虫害交叉的问题,导致病虫害治理难度系数高。最后,田间管理的缺乏也为病虫害问题的发生提供了温床。种植者没有运用科学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进行及时有效的合理控制,使得玉米种植中的病虫害问题不断恶化。

2 玉米面临的主要病虫种类以及防治方法

2.1 玉米大斑病

在玉米种植中,大斑病的产生较为广泛,感染了玉米大斑病的玉米植株,会在玉米植株的下半部分出现斑点,如果不能进行及时的救治,则斑点面积会往外扩张,并从植株下部向植株上部传染,久而久之,植株就会发霉腐烂,从而影响玉米作物的产量。另外,大斑病的发生与气候也有密切联系,通过研究发现,在温度达到20~25℃时,湿度在90%以上时,玉米大斑病的传播最为迅速,如果此时大雨连绵,则会加速病毒扩张。对于此类疾病的防治,需要从基础做起,在施肥中,使用微生物以及有机肥料为主,严格控制含氮类花费的使用量。在玉米苗期,可以将含有微量元素的肥料进行喷洒,以增加植株的抵抗力。在6月中旬,此时大斑病发病率高,需要使用抑菌克药物进行喷洒,使用16.67 g/667m2并兑水30 kg,间隔10~15天喷洒一次。也可以使用90%的戴森锰500倍液或者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雾,每周喷洒一次。

2.2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又被称为哑玉米、乌米并,是由一种叫做黑粉菌的细菌引起。此类疾病主要发生在玉米苗期,病菌通过侵染玉米种子产生威胁。玉米丝黑穗病的主要表现为在玉米叶子上产生1~4条颜色明显的条纹,条纹呈现黄白色。有些叶子也会呈现暗绿色,并且叶子会变厚,向上挺立生长,使玉米看上去呈现笋状。该类疾病与种植条件密切相关,如果土壤湿度达到20℃,并且含水量达到20%~40%,此时疾病的致病细菌就会大量滋生。在此类疾病的防治中,需要做好环境选择,避免连续多年在同一地块种植玉米,同时,加强玉米种子管理,选取优质、抗病性强的玉米种子进行种植。并在种植之前,使用药物对种子进行搅拌,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是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以及甲基托布津,在搅拌完成之后,还可以使用5氯硝基苯对种植地块进行消毒工作。

2.3 玉米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又被称为玉米茎基腐病,对于玉米的颈部与根部造成损害,此类疾病危害巨大,严重的可使玉米损失率超过30%,严重危害农作物的经济收益。青枯病一旦发生,会在短时间内使玉米植株枯萎,一般需要经历5~8天,严重的2~3天就会呈现明显发病症状。青枯病的发病与气候以及玉米品种有很大关系,对于玉米青枯病的防治,一定要制定合理的轮作制度,与花生、红薯、大豆等进行轮作,并及时清理田间的不利因素。在玉米收获之后,做好土壤翻耕工作,以减弱病毒的残留。另外,如果发现玉米感染了青枯病,需要第一时间进行救治,可以使用58%的瑞毒霉新粉剂600倍液或者使用25%的叶枯灵进行喷雾防治。

2.4 玉米螟

玉米螟是一种广泛流行的玉米病害,其通过玉米螟幼虫西施玉米叶片养分或者啃食玉米的雄穗,使玉米养分不足,从而降低玉米产量与质量。对于玉米螟的防治,需要在冬季或者早春阶段,赶在幼虫复苏化蛹之前,使用白僵菌粉剂对玉米秸秆进行喷洒。使用量为50~100 g/m3。另外,还可以使用高压汞灯进行杀虫工作。除此之外,通过在田间释放赤眼蜂也是有效的方法,赤眼蜂是玉米螟的天敌,可以有效消灭玉米螟幼虫以及成虫,提升玉米产量,增加农民经济收益。

3 山东省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3.1 选择新的玉米品种合理种植

山东省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决定了玉米种植的优势,但发生病虫害不可避免,尽管我国对于玉米的相关科研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对于玉米的病虫害问题,我们仍未找到一条能彻底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方面,对于玉米本身来说,抵抗性较低就会产生部分病变,一般常见的病症有以下几种。例如,由于玉米的抗变异性和抗病能力较低,就很可能感染黑穗病。黑穗病是在所有玉米的病害中较为严重的一种,一般发生于玉米幼苗时期,主要的患病处是在玉米的花和果穗上,这种病破坏性极强,一旦出现病变就会使玉米颗粒无收。还有一种先发于玉米叶片处的大斑病,若发现较晚则会逐渐扩散到整片叶子的苞叶、叶梢等部位。玉米感染大斑病后,玉米的叶片上就会出现灰色小斑点,如果不及时处理,灰色小点就会扩散至四周,慢慢发展成黄褐色的大斑点,甚至可能在空气潮湿的情况下在发病区域产生霉状物[1]。想要防治玉米感染大斑病也要选择抵抗能力较高的玉米品种,并且在耕种时对土壤进行彻底的翻耕,以减少土壤中的病菌含量。再者,锈病也是常发于玉米种植过程中的病害之一,目前对于这些病害的防治手段就是培育抗病能力强的玉米品种。为了防止这一现象,让农作物拥有进一步强效的抗病能力,就要尽快开展有关玉米品种的相关研究工作,培育更优质的玉米品种。当地的农业部门要根据山东省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培育更加优越的玉米品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高玉米的产量,力图从根本上彻底解决玉米种植的病虫害问题。

同时,也要注意不能频繁种植不同种类的玉米。不同品种的玉米,其易受侵袭的病虫害类型也不尽相同。屡屡更换不同品种的玉米,极易造成多种病虫害同时发生,甚至产生交叉,导致防治病虫害的工作难度系数直线上升。

3.2 化学防治

所谓化学防治就是利用药剂防治病虫害,根据不同的病虫害调配出相对应的药剂驱除病虫害。玉米品种不可能随时更换,因此进行化学防治能更有效的防治病虫害。例如,在病害方面,为了防治感染性极强的黑粉病,除了选择抗黑粉病的玉米品种,还可以加入粉锈宁这种化学药剂降低玉米感染黑粉病的几率。玉米发生黑粉病是因为感染了黑粉菌,种植者应在播种前用粉锈宁搅拌进玉米种子中,能有效降低玉米的发病率。另一种玉米的病害还有纹枯病,患病玉米会因感染真菌而在玉米叶上出现黑色的纹路,影响玉米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养分和水分。治疗纹枯病就要使用多菌灵、井冈霉素等直接喷在玉米患处防止其扩散,农药的喷洒频率要根据此病的严重程度来调整,做好定期对玉米患病处喷洒农药。在纹枯病的防治方面,需将患病玉米浸泡在升汞溶液中,防止纹枯病二次扩散,并且进行适当的翻土,使干燥的热空气尽可能地流入土壤里,从而达到对患有纹枯病的玉米干热消毒的目的[2]。

虫害方面,对玉米产生最大危害的害虫之一是蚜虫,体积小,繁殖能力较强,往往能损害大面积的玉米。可以直接喷射蚜螨清乳油或蚜虱净来清除害虫,或者在玉米的心叶期时将辛硫磷颗粒剂洒在玉米的心叶里,或者用敌敌畏等药物进行防治。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为了彻底解决病虫害问题而长时间的大量喷洒农药,会使玉米遭受的病虫害问题变得更严重。种植者的误用、滥用农药会让害虫和细菌产生抗药性,反而加快了病虫害的蔓延速度。所以适当的进行化学防治,辅以物理防治,两相结合,才真正有利于驱除玉米种植中的病虫害。

3.3 物理防治

为了避免出现过度化学防治污染土壤,降低土壤活性,和部分害虫细菌增强抗药性的情况,适当的物理防治也很重要。对玉米破坏性最强的虫害之一就是玉米螟,如果直接喷洒杀虫剂可能会大大增强螟虫的抗药性,所以应主要通过物理方法进行防治。螟虫的幼虫常寄生在玉米的雌蕊花丝中,以嫩苞叶和玉米粒为食,若放肆螟虫的繁衍,遭受啃食的玉米极易折断,严重影响玉米产量。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人工养殖螟虫的天敌,即赤眼蜂。在螟虫繁殖期定点投入赤眼蜂防止螟虫的繁殖,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针对害虫有目的的养殖其天敌,有针对性的定时定点防治,养殖赤眼蜂对付螟虫,养殖瓢虫、食蚜蝇对付蚜虫等等,都可以有效解决玉米种植中的病虫害问题[3]。

再者,还可以研究害虫的习性,引诱害虫聚集,进行统一灭杀。在害虫的成虫期,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夜间开亮灯吸引害虫聚集。或者利用害虫对于颜色的敏感性,在田间设置亮色的粘板。比如防治玉米黏虫时,可以利用其对味道的敏感性,在田间放置装有糖醋混合液体的容器诱捕黏虫再统一灭杀。相比于化学防治的强破坏力,物理防治更能保护环境和土壤。

除了生物防治,还需要加强田间管理。定期进行除草工作,减少田地间的杂草相当于减少害虫的生存空间,这是预防病虫害的强力手段。在播种的前一周,选择在晴天时向田间喷洒兑好的除草剂,能适当增强除草剂的效果。在玉米生长过程中,也要适当的人工除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例如,在玉米螟幼虫时期,直接烧毁减少幼虫数量,在每年的四月份前直接处理掉秸秆以防止玉米螟羽化,进而减小危害。

3.4 启用专业人才

在玉米生长的过程中,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对玉米进行适当的松土和施肥等工作,保证玉米植株能得到良好生长的环境,可阻止细菌害虫的生殖繁衍,这些工作都离不开专业人员的指导进行。但如今,我国仍然缺少农业种植方面的人才,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喜爱从事农业相关工作的年轻人较少。另一方面,许多种植工作仍主要凭借着经验进行,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依旧缺少具有专业性的农业指导,导致玉米种植中的病虫害问题迟迟得不到彻底解决,对玉米种植工作的影响非常大。所以,针对玉米种植中的病虫害问题,有关部门应该配备专业的研究人士进行团队建设,同时要组织专业人员专门研究玉米种植的病虫害问题。例如,有效阻止蚜虫的范围扩散可以使用科学的施肥方式。先陆续播撒防治蚜虫的药粉和基肥,增强土壤肥力的同时还防止蚜虫破坏玉米根茎。之后在玉米生长至拔节期到孕穗期的阶段定期进行多次追肥,保证玉米能在此期间补充大量的养分。最后,待玉米发育完全后,要在玉米周围大量喷洒混有适量驱虫药剂的氮、磷、钾肥促进玉米生长并进一步防治蚜虫。再比如,防治玉米感染锈病,除了选择拥有强抗病能力的玉米品种之外,还需要合理地控制玉米种植密度,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做好水肥管理,缺水时能及时灌溉玉米,并适当施加钾肥,就能有效预防玉米感染锈病。

4 结语

针对玉米种植的病虫害问题多种多样,想要有效解决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判断防治方法。轻微的病虫害问题可以使用单一方法解决,稍微严重些的病虫害就需要运用到多种方法。解决玉米病害问题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和研发品种,防治玉米虫害则普遍是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除此之外,为了提高玉米产量,还要调配相关的农业专业人员管控种植,避免发生无法掌控的大型病虫害。同时,要向广大群众做好相关的科普工作,只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才能有效解决玉米种植病虫害问题,保证玉米健康成长,提高玉米种植的产量。

猜你喜欢

斑病玉米螟害虫
黄瓜靶斑病咋防治
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
害虫的克星——七星瓢虫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二代玉米螟发生趋势预报
浅析玉米小斑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技术
试论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论玉米螟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