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生栽培技术与提高种植效益的途径

2023-01-04孙绍君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3期
关键词:花生种子土壤

孙绍君

(海阳市二十里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海阳 265100)

0 引言

对于花生这种作物而言,在种植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充分适应多种类型的土壤,所以在我国具有较为广泛的种植范围,而且花生不仅能够成为一种粮食作物,同时还能够作为原料,进行生产加工,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因此也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为了促进现阶段我国花生产业的持续发展,就要不断的推动花生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1 花生的栽培技术

1.1 选地

对于花生种植来说,选种这一环节具有重要的作用,不能够采用连作的方式来种植花生,这会直接影响到花生的品质。一般来说,花生主要采用轮作的方式种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可以和豆类作物轮作。这是由于在种植豆类作物以后,土壤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因此在此基础之上,如果开展花生的种植,会大大的降低种植质量。在进行轮作时,优先选择与水稻轮作,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花生的种植效率,同时还能够优化田间结构,对土地资源进行更加有效地利用,实现花生高产的目标。

1.2 整地

在花生种植的过程中,在确定好种植区域以后,就要进行整地工作。一般来说,选择在冬季的初期,开展整地和深耕。在这一阶段,不仅能够让土壤更好地保存水分,同时还能够为正式的播种,预留出浅耕的时间。可以将整地和施肥同时进行,这样能够让肥料更加充分的接触土壤,为花生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补给。另外,在整地的同时,还要做好除草工作,同时对于地块上的杂物、残枝,也要及时的处理,避免其对花生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1]。

1.3 施肥

虽然花生能够适应多种生长环境和条件,但是为了确保其正常的生长,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养分。如果土壤中的营养成分不足,那么也会影响到所生产花生的质量,所以在种植的过程中,要在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合理的安排肥料的时间,这样能够充分的符合花生各个生长阶段,对于养分的不同需求。在进行肥料的确定时,优先选择生物有机肥,再配合适量的化肥,这样就能够保证花生所获得的养分充足。要结合花生具体的生长情况,进行不同施肥阶段的划分。并且要确保在施肥总量中,基肥能够占据其中的80%。在已经播种30天之后,在这一阶段,就可以进行混合肥料的加施,比如说有机肥和磷肥的混合。在进行播种之前,也要按照合适的比例,充分的混合氮肥、钾肥以及堆肥。在播种的过程中,也要在沟中加入草木灰与堆肥的混合物,并通过搅拌,让其与土壤充分的接触,在种植完成以后,花生处于正常的生长状态,因此就需要对其按照不同的阶段,开展相应的施肥工作。在长到3~5个叶片这一时期,就能够进行追肥,在开花之前,也要进行钙肥的施加,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要进行一次中耕,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土壤的养分的吸收,确保花生的正常生长,同时还能够减少病虫害的出现几率。另外,在开花之后,主要就是对于花生进行根外施肥,将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向叶片进行喷洒[2]。

1.4 选种与种植

在花生种植时,其最后产量和质量的实现,与品种的选择具有直接的联系,因此就必须要确保所选择的花生品种,具有高产优质的特点,同时还能够实现较高的经济价值。这样,配合科学的种植和管理技术,能够将花生的经济效益,充分的展现出来。在播种工作开始之前,要做好种子的处理,通过阳光的照射,利用紫外线进行细菌的杀灭,从根源上消灭病害。同时,还要认真的筛选种子,对劣质、不合格的种子,要及时剔除,保障种子的发芽率。

在种植的过程中,首先要科学地安排种植时间。气温将会直接的决定种子的出芽率和成活率,因此,为了提高花生的发芽率,需要在室外温度超过15℃以后,再进行播种。如果播种时间过晚,也会严重的影响到花生的正常生长。另外,种植人员还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合理的安排和调整种植密度。对于不同品种来说,由于植株的高低、产量的多少,都会有所差异,因此也需要不同的种植密度。如果具有较大的植株,那么就要合理的加大间距,如果植株较小,那么就可以采取密植的方式。

1.5 田间管理

在完成播种工作以后,就要定期地开展田间的检查工作,掌握发芽情况,并及时地做好间苗和补苗的工作,确保土地资源,都能够得到合理的运用。如果在花生生长的过程中,子叶无法从土壤中自行钻出,那么就要通过清棵的方式,在人为的辅助之下,让叶子能够钻出土壤,这样就能够确保花生产量的提升。另外,还要定期的安排除草工作,通过除草不仅能够进行多余杂草的清理,让土壤具有更加丰富的养分和水分。同时,还可以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疏松程度,为花生的生长,提供一个更加优质的空间。在田间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病虫害的防治。对于花生的生长而言,常常会出现很多类型的病虫害问题,不仅威胁到了植株的正常生长,还会影响到果实的质量和产量。常见的病害有叶斑病、腐锈病,常见的虫害有蚜虫、红蜘蛛等等,因此要结合常见的病虫害类型,在花生播种以及生长的过程中,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比如说,在选种时,尽量选择无菌种子;在播种之前,要做好种子的处理;合理的进行耕地、轮作、施肥工作。而且再出现病虫害问题以后,也要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针对性的解决问题,避免其出现大范围的蔓延。

2 提高花生种植效益的途径

2.1 选取优良的花生品种

在花生的种植过程中,种子的选择至关重要,因此要想保障花生的种植效益,不仅要让所选的品种具有较高的质量,同时还能够具有较强的抗性,实现高产的目标。因此,在播种之前,有关人员也要结合当地的土壤特点和气候条件,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种植的花生品种,这样才能够为花生提供较为良好的生存条件。之后,还要做好种子的筛选和晾晒工作,确保所播种的种子都能够籽粒饱满、无霉变、无病害。为了进一步防止病虫害问题的发生,也可以对于种子和药剂混合在一起,这样也能够增强种子的抗病力[3]。

需要注意的是,现阶段很多花生的种植区域为了实现产量的提高,会在一片区域内,进行多种类型的花生种植。所以在选种的过程中,也要按照实际的情况,进行花生种植结构的优化和考量,并且做好相应的调查和研究工作,能够科学的进行花生品种的选取,不断地提高种植效益。

2.2 提高花生栽培的技术水平

首先,要对有关的种植人员,强化相关的技术培训,并且种植部门要重视对于花生栽培技术的研究工作。当前,在很多花生种植工作中,人们依然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并未熟练的掌握和应用现代的技术与设备,因此也难以实现花生的高产目标。所以,有关的种植人员也要积极地学习各种栽培技术,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栽培能力,提高花生种植的水平,同时还要加强人才的引进,通过专业型的技术人才,能够向人们推广和普及花生栽培技术,引导人们科学的开展花生的种植,为基层的种植人员,提供参与专业培训的机会,让其能够更加充分的掌握有关的种植技术,从而应用于种植实践中,实现更好的种植效益。

2.3 强化种植管理

在花生的种植工作中,为了实现增产的目标,首先就要让花生能够具有良好的生长条件和环境空间,这也是花生正常生长发育的一个前提条件。如果花生处于一个恶劣的生长环境,那么不仅会带来产量的减少,同时也会严重的影响到花生的品质。另外在种植的过程中,还要选择科学的栽培技术,根据不同的花生品种,选取相应的栽培技术,这样才能够促进花生的生长。确保所采用的栽培技术,能够充分的契合花生的生产特点和需要,另外还要关注每一个花生的种植流程和阶段,保障高产目标的实现。最后,要根据具体的地区的气候条件情况,合理的安排排水和灌溉。如果气候过于干旱,那么就要加强灌溉工作,保障能够整齐均匀的出苗,如果遇到连续的降雨天气,也要及时的做好排水。

2.4 加强病虫草害防治

首先,对于病害问题来说,要做好控制和处理工作,能够有效地降低病害的出现几率。同时在种植的过程中,一旦出现病害问题,那么就要根据病害类型,科学地进行相应药物的选择,确保其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其次,对于虫害的防治工作来说,在花生的种植过程中,较常受到蚜虫以及红蜘蛛的影响,由于蚜虫自身具有很多的天敌,因此在对其进行处理时,可以选择生物防治的手段,按照蚜虫的数量,进行天敌的投放。另外,如果蚜虫的数量较多,为了在短时间内控制虫情,也可以采取喷药的方式。对红蜘蛛来说,会影响到叶片光合作用的进行,所以为了有效地防治红蜘蛛,一般要进行药物的喷洒。在喷洒过程中,也要确保其能够均匀,全面覆盖到叶片的背面。最后,对于草害的防治而言,由于在花生生长的过程中,如果田间具有过多的杂草,那么也会占据花生的生长空间和养分,直接影响到花生的生长环境,会对于花生产量的实现,造成不利的影响。一般来说,较常采用人工除草的方式,但是这种传统的手段在一些较大的花生种植区应用,会消耗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所以也可以采取带有除草剂的地膜,能够实现高效率的除草。

2.5 改进花生栽培技术

我国是人口大国,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粮食需求,我国农业科技也改进了不少传统的栽培技术。为了将花生的种植收益提高,相关农业科研人员积极借鉴各个国家优良的种植技术,再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良创新,以此将花生的产量提高上来。相较于传统的花生种植方法,现在更加推荐应用覆盖薄膜技术与垄作技术,在应用新技术的同时辅助使用合适的化学调节剂,以此维持花生生长过程中水分与养分的平衡,防止土壤出现结板、开裂的情况。

相关花生种植人员可以为处于幼苗期的花生进行整株套圈,将同一坑穴的花生植株朝向三个不同方向,花生自然分开倾斜,使花生可以定向培育、生长,保证每一株花生植株都受到均匀的关照,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当花生始花期封行时,花生种植人员需要使用直径30 cm左右的铁丝圈进行套压工作,将铁圈放至每一穴花生中间部分,保证花生苗可以沿着不同方向的地面生长。相关种植人员应用先进的花生种植技术进行栽培工作,可以改善原有的自然条件,满足花生的生长需求保证花生在适宜的环境下健康生长。

2.6 优化花生种植布局

花生种植的疏密程度影响着花生的产量与品相,花生没有合适的空间与环境生长将会导致种植收益下降,因此花生的种植需要合理布局,对花生种植的疏密程度进行合理规划。花生的种植密度受到当地种植区的气温、气候、土质、光照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在垄地种植花生时,每垄的花生种植间距应保持在60~80 cm,同一垄花生之间的花生植株距离应保持在10~20 cm,花生坑穴的深度多在4 cm左右,一个坑穴播种两颗种子,在检查无误后即可盖土,花生田的整体花生植株密度需要保持在130万~150万穴/hm2。花生种植太密集会导致花生生长空间被压缩,没有良好的生长环境,造成花生果实偏小,果荚不饱满,降低质量与产量;花生种植间隔过大又会造成土壤资源的浪费,增加了种植人员的工作量,整体收益偏低,因此将花生种植密度进行控制可以有效保证每株花生都能够吸收到充足的营养,保证花生产量与质量,提高种植收益。

2.7 发展花生深加工

花生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本身有着极高的经济价值,想要增加花生的种植效益,不仅仅要从种植方面进行技术升级,更需要发展花生的深加工技术,挖掘出花生本身的经济效益。花生具有相当广泛的产品应用范围,像是耳熟能详的花生油、花生酱、以及一些花生食品,再加上花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与实用价值,这些深加工产品都能够带来更多效益,将花生的相关产品进行种类拓展,为花生深加工产品带来更大的市场。同时,相关研究人员可以将花生的深加工技术进行升级更新,研究出多样化、高附加值、高品质的花生产品。比如,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相关花生品牌,同时应用先进的花生深加工技术提高产品价值,打造花生特色产品,延长自身发展产业链,通过先进的加工技术结合企业营销,促进花生加工产品的经济收益。通过对花生深加工延长我国花生的产业链,提高花生的经济效益,促进我国花生种植与花生加工产品的经济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为了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改善花生种植的现状,就要对于花生的栽培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根据花生的生长特点和品种,合理的安排各项栽培技术以及管理手段,不断的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促进花生产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花生种子土壤
掏花生
土壤
灵感的土壤
为什么土壤中的微生物丰富?
桃种子
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
可怜的种子
到底埋在哪棵树下
花生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