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丰县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生产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应用

2023-01-04赵连军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3期
关键词:结瓜悬浮剂侵染

赵连军

(西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辽宁西丰 112400)

0 引言

西丰县在1994年开始进行日光温室蔬菜种植,已有将近22年的发展历程,循序渐进成为农业种植业的主导产业,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但在蔬菜生产过程中出现施肥用药方面的问题,水肥药管理做不到量化,温室内湿度过大,导致病害及土壤连作障碍有加重的趋势,制约温室蔬菜生产可持续发展,在近3年开始推广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生产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并在生产实践中逐年得到完善和发展,现是西丰县在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上的主要应用技术,达到了农户的增产增收和提质增效的生产目的,促进了我县日光温室蔬菜产业的发展。到目前该项技术应用面积达到420 hm2。

1 西丰县地理气象概况

西丰县位于辽宁省的东北部,隶属于辽宁省铁岭市,与吉林省接壤,海拔在170~320 m,域内南北长为82 km,东西宽为66.5 km,总面积达2 686 km2。西丰县属中温带亚湿润区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5.1℃,最冷1月平均气温-17℃;最热7月平均气温23.2℃,可谓四季分明;西丰县年平均降水量为684 mm左右,雨量充沛;无霜期在131天左右,历年日照时数平均2 717h,热量条件丰富,日均通过≥10℃的有效积温为2 906℃,无霜期为131天左右。县内耕地面积为7.81万hm2,设施蔬菜、水稻、玉米为西丰县农业种植业三大主导产业。

2 主要栽培技术

2.1 冬春茬生产的温室基本条件

温室走向为东西走向,墙体要有良好保温效果,跨度≤8 m,脊高≤4.6 m,外保温要选用具防水性能的棉被,要双层外覆盖,同时要配备加温的设备(锅炉或热风炉),在遇到连续的阴天下雪天气以及极端的低温时段要进行补温,以满足冬春茬生产对温度的要求。

2.2 品种的选择及育苗

要选用耐寒、抗病、耐弱光、坐果能力强、产量高,商品性好的黄瓜品种,近几年选用的品种为天骄七号和天骄八号。目前,我县农户基本采用育苗场培育的优质秧苗,不进行自育苗。

2.3 冬春茬黄瓜栽培制度

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生产:本区域一般是在11月初中旬开始定植,翌年的1月下旬就开始采收,在6月中下旬拉秧,结束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生产。

2.4 定植前的准备

温室与土壤消毒。首先清除上茬残物,在夏季利用气温高的休闲时期,在气温达30℃以上时,用透明吸热薄膜覆盖土壤,并把使用工具放入温室,闷棚25天左右,对整个温室进行太阳能消毒,使土壤温度可达50~60℃左右,温室温度达60~70℃,从而杀灭土壤和温室内的病菌。

基肥施用。撒施优质腐熟农家肥8 000~10 000 kg/667m2及氮磷钾复合肥30~40 kg/667m2。

秸秆反应堆技术应用。我县大部分农户一直应用秸秆反应堆技术,在定植前1周进行,一般采用行下内置式也有部分用革新式的,采用玉米秸秆,用量为2 000~4 000 kg/667m2,在拟定植行下开沟,沟深25~30 cm,铺秸秆,撒菌种,覆土25~30 cm,高畦成型后,在畦上铺设滴灌带、覆盖好地膜。准备于1周内进行打孔和定植。

2.5 秧苗定植

一般采用大垄高畦单行定植的方式,畦面底宽60 cm,畦面顶宽40 cm,畦高度20 cm,定植密度为3 000~3 300株/667m2。

2.6 定植后的温室环境管理

2.6.1 温室温度管理

定植初期,放风温度3 0 ℃,放风后保持在25℃~28℃,早晨的温度12℃~15℃;缓苗后,放风温度35℃,放风后保持在31℃~33℃,早晨的温度10℃~12℃;结瓜初期,放风温度33℃,放风后保持在30℃~32℃,早晨的温度9℃~11℃;结瓜中期,放风温度37℃,放风后保持在33℃~35℃,早晨的温度12℃~14℃;结瓜后期,放风温度32℃,放风后保持在25℃~28℃,早晨的温度11℃~15℃。

2.6.2 温室光照管理

定期更换棚膜,保证采光率,在棚膜上安装自动擦膜条或者及时清洗棚膜,尽量早揭晚盖保温覆盖物,尽可能延长光照时间,从而增加日光温室的光照及热能的积蓄。在温室后墙和山墙上张挂反光膜,使温室北侧光照增强。

2.6.3 温室湿度管理

温室空气相对湿度要保持在65%~80%,避免≥85%,在畦间撒铺稻壳,起到吸湿的作用,促进地温提升。灌水时采用膜下滴灌,减小湿度。冬季因外界气温低,尽可能在晴天上午的时段放风降湿。

2.6.4 黄瓜植株管理

在黄瓜结瓜初期,主要管理以控为主,因为温度适合容易导致黄瓜苗徒长,如若徒长就会出现生理性病害发生如早衰、化瓜,在黄瓜5节以下的花要去掉,促进植株长根为主,在瓜秧长到15 cm,有5~6片叶时,开始伸蔓时,采用落秧夹吊蔓;在黄瓜结瓜中期,处在低温期,黄瓜要维持2~3节1根瓜,如遇极端天气应在夜间加温,具备条件的使用植物补光灯,补充光照。黄瓜植株高度要通过落蔓调整,使黄瓜植株高度保持在1.8 m左右,每次落秧在25 cm左右,植株的叶片数保持在13~15片;在黄瓜结瓜后期,随着温度渐渐的升高的同时光照时间也加长,要注重夜间降温,看黄瓜植株长势,可以多留点瓜,及时落秧,摘除植株病叶和下部黄叶,摘除病果,防止病虫害蔓延。

2.7 黄瓜水肥管理

2.7.1 水分管理

在黄瓜苗期,采用膜下灌水,定植后7天左右浇一次缓苗水,灌水量20 m³/667m2,之后控水蹲苗。要一直等到开花期,不旱不浇水;在黄瓜结瓜初期,灌水量为15 m³/667m2,在10天左右浇1次,要少量多次,有条件的浇温水池中的水;在黄瓜结瓜中期,采用滴灌方式,每次灌水量为10 m³/667m2,10~15天灌1次。在黄瓜结瓜后期,每次灌水量为20 m³/667m2,7天左右灌水1次。

2.7.2 施肥管理

在黄瓜苗期,看黄瓜秧苗的长势,补充高氮型(25-5-10)水溶肥,施肥量5 kg/667m2,1~2次即可;在黄瓜结瓜初期,高氮型(20-5-10)和平衡型(13-13-13)水溶肥交替施用,使用量为5~7 kg/667m2,10天左右冲施1次,同时配合施用有机水溶肥每次15 kg/667m2;在黄瓜结瓜中期,有机无机混合型(13-13-13)平衡水溶肥冲施,使用量5~7 kg/667m2,每10~15天/次,同时施用含有腐殖酸、甲壳素、氨基酸等有机水溶肥,使用量每次15~20 kg/667m2,用3次;在黄瓜结瓜后期,高钾型(19-6-25)和平衡型(13-13-13)水溶肥交替施用,使用量6~8 kg/667m2,7天施用1次,适当施用有机水溶肥,使用量每次15 kg/667m2,施用3次。

3 病虫害综合防治

3.1 主要病害防治

3.1.1 霜霉病防治

黄瓜霜霉病发病症状,此病在黄瓜苗期和成株期都可以发生,危害部位主要在叶片。黄瓜苗期发病,子叶的正面会产生不规则褪黄斑,当环境湿度大时叶的背面会产生大量呈灰黑色霉层,伴随着病情加重,子叶逐渐变黄干枯。黄瓜成株期发生此病大多从位于中下部做瓜节位的功能叶开始,渐进式向上蔓延。在发病的初期,在黄瓜叶片背面产生水渍状受叶脉限制的浅绿色多角形的病斑,发病中后期黄瓜叶片正面会出现黄色的病斑,在湿度大条件下叶背面产生黑色霉层。在发病达到严重的时候,在植株顶端有少量新叶外,全株的叶片病斑连成一片,呈现黄褐色,干枯卷曲的状态。病菌侵染过程,霜霉病孢子囊附着在叶片,当温湿度适宜于侵染,并且叶面存在水滴或者水膜的状态下,孢子囊开始侵染,侵入后菌丝在细胞间蔓延吸取营养;病菌的传播途径,病原菌的来源一方面是邻近发病的棚室或露地,大量的孢子囊从温室侧风口随着气流进入,成为侵染源;另一方面温室连年栽培,土壤中残存菌量大,温室环境适宜病害发生。黄瓜霜霉病是先在湿度大的地方发生,如温室滴露处,形成霜霉病发病中心。加之室内温湿度适宜,病菌繁殖很快,孢子囊形成速度也快,室内空气中散布的孢子囊再均匀的回落到叶片上,从而引起再侵染。

生态防治方法。科学控制温室内温湿度,减少黄瓜叶片上的结露,降低感病的基础条件。化学防治。合理用药,保护性杀菌剂和内吸性杀菌剂交替使用,避免单一用药。预防用药使用40%百菌清悬浮剂600倍液进行喷施,治疗用药可选择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悬浮剂3 0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天喷1次,接连喷2~3次。要抓住在缓苗期、开花初期、采收盛期这几个关键时期,做到早预防。同时要注意喷施部位,叶的正面和背面都要喷到,特别是叶背,这样防治效果好。

3.1.2 白粉病防治

白粉病危害症状,病菌主要侵染黄瓜的叶片,也侵染茎和叶柄,导致叶片枯黄卷缩,感病的叶片一般不会脱落,发病严重时全株枯死,黄瓜果实一般不受害,但是黄瓜产量减少,品质下降,商品性不好。植株从幼苗的时候就可感病,但普遍以中后期发病较多。叶片部位发病,在初期叶正面或背面会产生白色近似圆形的小粉斑,之后渐渐扩大成连片白粉斑,但边缘不明显,白粉斑在叶面上出现较多,在叶子背面少些;病害传播及发病条件,病原菌以闭囊壳在植株病残体上越冬,也可以在温室栽培瓜类蔬菜上越冬。白粉病是否流行取决于温室湿度和寄主的长势,低湿度对其分生孢子的繁殖扩散有利,高湿度对分生孢子萌发有利,当高温高湿与高温干旱交替出现或持续闷热,更有利于病菌产生孢子并进行侵染,导致白粉病的流行;农业防治方法,选择栽培抗病品种,加强监测,早发现早治疗。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用1 000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1%多抗霉素水剂300倍液喷雾防治,8天喷1次,连续喷2~3次。发病中期,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3 000倍液、43%氟菌·肟菌脂悬浮剂6 000倍液,7天喷1次,接连喷2~3次。

3.1.3 灰霉病防治

灰霉病发病症状,此病主要在黄瓜的幼瓜上发生,严重时会可以侵染叶片和茎蔓,病菌多从开败的雌花侵入,受害后花瓣腐烂,并长出灰褐色的霉层,进而向幼瓜扩展,使病变部位出现水浸状、软化、腐烂,表面密生霉层。叶片一般由于脱落的烂花或病卷须的附着引起发病,形成近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表面着生少量灰霉。烂瓜或者烂花附着在黄瓜茎上,可以引起茎部的腐烂,严重时植株死亡;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或者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的侵染来源;预防用药使用40%百菌清悬浮剂600倍液进行喷施,治疗用药可选择35%氟菌·肟菌脂悬浮剂1 500倍液、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2 000倍液,5~7天喷1次,接连喷2~3次。

3.1.4 棒孢叶斑病防治

棒孢叶斑病发病症状,该病菌主要危害叶片,发生严重时会延至黄瓜的叶柄和茎蔓,并可以造成黄瓜果实流胶。叶片发病的症状是多样的,分为角状斑、大型斑、小型斑。这3种症状都可以不断发展蔓延,到后期病斑在黄瓜叶片上大量散生或者连接成片,导致黄瓜叶片穿孔、枯死、脱落。病菌侵染茎部,主要是在黄瓜生长中后期的时候,先从植株中下部发病,临近地面的黄瓜茎部发病较为严重,在发病初期黄瓜茎部出现灰白色不规则长斑,到后期病斑布满茎秆。在发病后期病斑呈现灰白色或者黄褐色,茎部表皮开裂凹陷干枯坏死。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病菌也可以侵染果实,导致黄瓜果实开裂、发生流胶;棒孢叶斑病发生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厚垣孢子或者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土壤、寄主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成为田间初侵染源。发病后在适宜条件下患病部位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传播;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加强通风排湿,减少结露。化学防治,可用43%氟菌·肟菌脂悬浮剂1 500倍液,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5天喷1次,接连喷2~3次。

3.2 主要虫害防治

发生主要虫害为蚜虫,潜叶蝇、白粉虱这三种的虫害。防治方法:物理防治,张挂黄板诱杀。化学药剂防治:蚜虫,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5 000倍液、6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4 000倍液,5天 喷1次,喷2~3次;潜叶蝇,用1.8%阿维菌素750倍液或用2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施,间隔4天 再喷1次即可;白粉虱,用2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300倍液、28%杀虫环·啶虫咪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施,5天喷1次,接连喷2~3次。

猜你喜欢

结瓜悬浮剂侵染
结瓜盛期“歇茬” 恢复长势有“方”
含壳聚糖氨基酸肥料与悬浮剂混合使用下悬浮率的研究
0.5%藜芦碱可溶液剂与20%乙螨唑悬浮剂配合应用 防治柑橘红蜘蛛药效试验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花生黄曲霉侵染力
ToCV单独侵染和TYLCV&ToCV复合侵染番茄植株上烟粉虱寄主适应性及寄主植物营养成分含量和防御反应变化
大白菜苗期根肿病抗性快速鉴定方法
“画藤”与“结瓜”——做人不做“卖瓮人”,也不可学“中州蜗”
40%氰氟虫腙·甲氧虫酰肼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问药效试验
连续结瓜能力强的南瓜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