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棉花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研究

2023-01-04田满桅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3期
关键词:棉铃虫全程棉花

田满桅

(菏泽市农业农村局,山东菏泽 274000)

0 引言

棉花是纺织工业所需的重要原料之一,但在种植和生长过程中总容易遭受病虫害的侵扰。我国目前危害棉花的害虫种类已达300多种,山东作为植棉大省其棉花病害的情况比其他省份更为严重,常年发病率在30%~50%,严重时死苗率甚至高达60%以上。为了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相关人员可以采用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在有效防治棉花病虫害的同时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1 应用棉花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的必要性

1.1 有助于保障生态平衡

棉花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最主要的核心在于生态环保,在防控过程中,替代原本使用农药驱除的病虫害的方式,采用绿色生态化的物理技术和生物技术,既可以有效避免病虫害对棉花的危害,防止病虫害的蔓延,还能够减少药物残留对棉花的伤害。在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中,还可以在田间增加害虫的天敌数量,营造出新的生物群,创造出病虫害难以蔓延的田间环境,进而保障生态的平衡。

1.2 更好地完善社会效益

棉花病虫害全过程绿色防控技术的使用和推广不仅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使棉花的生产过程更加绿色高效,还能够有效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意识,在之后的棉花种植中能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在对棉花病虫害防控的过程中,优先选择更加高效、绿色的化学农药,或者使用生物技术、物理技术等,减少化学农药的残留,减少其对于棉花和环境的危害。在棉花病虫害全过程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下,农民能够意识到绿色生态的重要意义,在实际种植中,减少农药的使用频率和使用量等,有效解决病虫害问题,提高社会效益。

1.3 有利于提升棉花产量

棉花病虫害全过程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最基本的意义在于棉花产量和质量的有效提升,进而提高棉花种植的经济收益。传统的棉花病虫害防控过程中,常常会使用喷洒化学农药的形式来消除病虫害,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控制了病虫害对棉花的危害,但是却增加了化学农药对棉花的危害,同时还提高了棉花的生产成本,既不利于产量的提升,也不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病虫害全过程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下,减少了化学药物的使用,既能够有效控制病虫害对棉花的危害,提高棉花产量,又能够防止化学药物对棉花的伤害,进一步提高棉花的质量和产量。通过绿色防控技术可以使整个病虫害防治过程更加高效、安全,化学药剂使用的减少可以有效提升棉花的产量[1]。

2 棉花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过程

2.1 科学选择棉花种子

为更好地防治棉花病虫害,种植人员在日常作业中需科学使用全程绿色防控技术,而该技术在具体的应用前应科学选择棉花种子,利用对种植源头的合理控制来提升该防控技术的应用水平。一般来讲,棉花种子的选择极大影响棉花种植质量,若想在日常种植中提升其发育水准,棉花种子需具备抗黄萎病、抗旱与抗枯等特征,尤其是黄萎病与枯病更是极大缩减棉花的种植质量数量,不仅影响种植人员的经济效益,还给棉花产业的整体发展带去极大打击。相关人员在开展正式的棉花种植前需适时挑选棉花种子,使该类品种的内部带有抗黄萎病、抗旱与抗枯等特点,部分区域在日常的棉花种植经营中还产生较多虫害,如蚊虫多以棉花为自身食物,即棉铃虫。

当棉花表面出现该类虫害时,无论是生长数量还是质量都将遭到极大影响,传统病虫害的防治方式多为化学药物治疗法,而该类治疗方式内的部分药物会对棉花生产质量造成较大伤害,且对环境形成一定的影响,透过适宜的生物技术可有效改善棉花内部各成分基因,利用对其品种的合理选择来提升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比如,棉铃虫难以侵蚀到转基因棉花中,若在棉花种植时采用该类品种,将极大提升其整体产量与质量,相关人员可依照对应地区的具体情况,借用不同区域棉花种子的选择来提升其种植质量,增强棉花产业的整体效益。

2.2 完善棉花播种种子

2.2.1 为了提高棉花种子的成活率和棉花质量,要在正式种植之前,加强对种子的科学处理,通过多种处理方式,提升种子的萌发率,从根本上提高种子的经济效益。可以采用晒种的方式,减少种子表面存在的细菌,提高种子的生存能力,在晒种过程中可以激发种子的生命力,使种子具有更高的萌芽率,提高种子的种植质量。

2.2.2 在种植之前,还需要去除棉花种子外层的棉绒,并浸泡种衣。在绿色防控技术中,可以采用硫酸脱离棉绒的方式代替纯手工的去除棉绒的方式,提高该过程的效率,大大节省人力物力。在脱绒之后将浸泡好的种子放在一起,促进种子的共同萌发。在种子萌发之后、种植之前,需要将棉花放置在合适的环境下,促进其生长。通常将平坦肥沃、能够接受充足阳光并可以遮风雨的土壤作为棉花的苗床。

2.2.3 在选择苗床土壤时还需要考虑到交通情况,为后续的管理打下基础,还需要加强对土壤的处理,确保土壤具有充足的营养。在播种种子时,要严格按照规范化的种植进行,控制棉花种子插入土中的方式和朝向,提高棉花的成活率[2]。

2.3 高效控制棉花种植温度

在完成棉花种子的播种后,相关人员应借助覆膜保温程序来合理控制棉花种子的具体温度。具体来看,棉花种子在生长过程中,鉴于其对外界温度敏感性较高。不同类型的温度会对其生长质量造成较大影响,若种植温度较适中,极易增进棉花种子的生长质量,提升对生长过程的控制度。棉花幼苗已达到一定阶段时,需运用科学方式让其脱离土壤,根据其具体的生长状态,将其栽种到对应的田地内,在进行正式移栽前需清除干净田间的垃圾与杂草,其原因在于杂草过多的环境将有助于各类害虫的生长与繁殖[3]。

在开展棉花幼苗移栽期间,种植人员需精准控制各幼苗间的距离,利用对各项距离的控制来改善其生长空间。鉴于棉花的生长阶段不同,其需要的温度与水分也各不相同,在日常工作中应透过对不同阶段棉花种植效果的合理分析,及时确认棉花种植各阶段需要的水分与温度,利用对适宜的温度控制来解决其生长问题,并根据棉花生长的时间变化来找出对应的病虫害类型,确定引发棉花病虫害的原因,详细分析该原因形成的对应性措施,提升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将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到棉花种植的各项环节内。因此,为更好地完成棉花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相关部门需合理利用全程绿色防控技术,透过对该技术的合理调查与管理,切实提升棉花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全面提升棉花产量与质量,增进棉花产业的整体发展效果与综合效益。

3 棉花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措施

3.1 化学防治

为了实现对棉花病虫害实现全程的绿色防控,在进行化学防治时多采用毒性较低、残留较少、针对性强、持续期长且性价比高的药剂,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目前主要的棉花病虫害有棉铃虫、棉蚜、小地老虎、棉苗立枯病、炭疽病和枯萎病等,其中棉铃虫可以在其孵化盛期喷施甘蓝夜蛾型多角体病毒或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等生物源农药,还可选用杜邦安打、万灵、阿维菌素等药剂,要选阴天或傍晚的时候对叶面喷施均匀,将20 ml的15%茚虫威悬浮剂兑水后稀释使用。

对于繁殖较快且易产生抗性的棉蚜可以选择啶虫脒、烯啶虫胺、噻虫嗪、克百威、灭多威、乐果、氧化乐果、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既能很好地起到防治效果,还能起到保护病虫害天敌的作用。对于小地老虎的防治可以采用甲维盐、茚虫威、溴氰虫酰胺、乙虫腈、氯虫苯甲酰胺、辛硫磷、溴虫腈、多杀菌素等药剂,选在幼虫低龄时进行防治有很强的致死作用。而棉苗立枯病可以用20%稻脚青1 000倍液作棉苗灌根或将1 000 g的40%五氯硝基苯粉剂与100 g棉子进行拌种,炭疽病可用50%五多合剂和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100 g棉子进行防治,枯萎病可用20~30 g的50%百克兑水40~50 kg进行常规喷雾或兑成500倍液进行灌根等。对于不同的病虫害采用不同的药剂,以生物源药剂和绿色药剂为主进行棉花病虫害的化学防治。

3.2 物理防治

在进行棉花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时还可采用物理防治的方法。第一,可以采用灯光诱杀的方式,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对棉铃虫、棉盲蝽和小地老虎等棉花害虫进行诱杀,平均2.67~3.33 hm2放置1盏杀虫灯,架设位置距离地面要在1~2 m,一般在棉铃虫越冬或成虫羽化高峰期于夜晚时开灯,从晚上10:00一直持续到第二日早晨7:00;黄板诱蚜杀虫技术是利用蚜虫的趋黄性来对棉田的病虫害进行诱杀的方式,种植人员可以在黄色纸板的双面上粘涂虫胶,当纸板上粘虫面积超过总面积的60%以上时要及时更换,并每隔1周重新涂胶。第二,还可以通过种植玉米诱集带来进行棉花病虫害的物理防治,选育早熟的玉米品种在棉花田间进行播种,在吸引到大量病虫后要及时砍除玉米诱集带,带到田外进行灭虫处理,从而有效控制铃虫数量;还可以通过在棉田两边各播种1行油菜或在棉田地头种植2~7 m的苜蓿来培育棉花病虫害的天敌等。

棉花病虫害的物理防治措施还有很多。比如针对棉花立枯病可以通过及时松土抑制病虫害产生,棉蚜可以通过种植抗虫品种、间作套种和清洁棉田的方式来治虫,棉花苗期病害可以通过播前精选种、药剂拌种和温汤浸种等方式来防治等,针对不同类型的病虫害应采取相应的防治办法。

3.3 农业防治

在进行农业防治的过程中,棉花种植人员可科学选择棉花品种,中棉86号与中棉75号为抗虫性较佳的品种。针对棉花种植期间的栽培管理而言,可借助合理密植与适时播种等理念,及时完成优质棉花的播种,利用对播种各环节的有效控制提升该棉花的整体产量与质量,确保棉花种植效果。同时,相关人员在进行棉花种植时还可改进其群体结构,即利用对该群体的合理控制来强化棉花种植效果,提升其整体的抗逆性。为更好地缩减棉花出现病虫害的几率,种植人员在日常作业时应进行适当的打顶与化调,比如,种植过程中的棉花最好在每年的7月5日前完成对应的打顶与化调工作,当棉花的叶子呈现浓绿色时,可看出其生长状态较为稳定,病虫害的产生几率将得到适时缩减。

此外,农业防治内容还包含合理开展棉花诱集带的种植。比如,棉铃虫多在棉花内完成产卵工作,种植人员需利用适当举措将棉铃虫成虫引入到其设计的对应的诱集带内,并运用适宜举措来消灭该类害虫。透过对该项方式的合理使用来提升棉花生长质量,并派遣专门的工作人员来了解与掌握该类棉花的种植过程,及时发现农业防治过程中产生的各项问题,并利用针对性举措加以解决[4]。

3.4 信息技术防治

为更好地推广全程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效果,种植人员在日常经营期间还可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对各项技术的合理应用来明确绿色防控技术的使用质量。比如,在进行棉花种植与病虫害预防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可根据适宜的信息技术手段搭建出与病虫害管控相关的监测预警系统,精准促成农业技术推广系统,对各项农业种植技术进行专业指导,将不同类型棉花的病虫害情况放入到该监控系统内,对病虫害引发的具体情况实行专业指导,再根据其技术效果来获取对应的防治方法,提升棉花病虫害的防治质量[5]。

此外,依照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相关部门在推广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期间,还要适时强化对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即在开展经营管理期间搭建适宜的信息技术管控平台,借用该平台呈现多种与棉花病虫害相关的意见建议,及时解决不同类型棉花的对应病虫害,提升该疾病防治的针对性。利用有效性举措提升棉花防治效果,并透过信息技术的使用来完成对全程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推广,让更多的种植人员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绿色防控技术的各项要领,切实改善棉花种植质量,为棉花产业的整体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 结语

应用棉花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可以降低农药使用风险,对棉花病虫害进行有效控制,从而保障农业的生产安全。研究人员对棉花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应用过程进行研究,并根据其病害的生成情况提出了一系列的推广措施,希望对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在棉花病虫害防治中的有效应用有一定帮助。

猜你喜欢

棉铃虫全程棉花
棉花是花吗?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棉花
玉米棉铃虫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垃圾全程分类的上海模式
我们与棉铃虫的战争
不可思议的棉花糖小村(上)
手工制鞋全程LOOK
棉铃虫重发频次趋高原因探析与综合治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