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商河县经验启示

2023-01-04于卫卫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3期
关键词:减损粮食农业

于卫卫

(济南市商河县农业局,山东济南 251600)

1 取得的成效

1.1 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

一是规格高,习近平主席倡议召开并亲致贺信,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吉炳轩出席大会并致辞,省市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督办。二是参会国家多,二十国集团国家农业部长及一带一路等5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300多名嘉宾参会。三是影响广,充分展示了中国在粮食安全和减损方面的辉煌成就和崭新面貌,赢得各方赞誉,取得丰硕成果。四是代表性广,涵盖了世界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国家和组织代表,70位嘉宾致辞发言和演讲交流,商河粮食减损措施和经验受到国内外嘉宾高度评价。五是关注度高,吸引了国内外主流媒体争相报道,让世界目光聚焦济南,了解商河。

1.2 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

经过近一个月的紧张筹备工作,按照“最高标准、最实措施、最严作风、最佳效果”总要求,我们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精神,埋头苦干,认真落实,尽善尽美办盛会,精益求精干工作,在粮食耕种管收各个环节向全世界展现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准的减损措施、设施和农机装备,受到了国内外嘉宾和各级领导的好评与肯定,锻铸了“商河形象”,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为今后接续办好国际粮食减损大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3 锤炼锻造了过硬干部队伍

本次大会筹备涉及了17个部门,展示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头绪多、难度大。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我们的干部职工没有退缩,都以参与筹备工作为荣,全身心投入,拧成一股绳,聚成一条心,汇成一股劲,各方力量得以迅速集聚,各项措施得以迅速跟进,各项工作得以顺利推进,各项任务得到迅速落实,处处体现了商河党员干部队伍勇于干事创业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有效锤炼。

1.4 奠定了现代农业强县基础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形成了很好的产业基础,随着金沙河面业落地建设、家家悦集团落户商河、农村电商示范县等荣誉称号获取,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脚步正在加速,很多工作走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特别是粮食生产,连续多年被评为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县,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本次大会现场参观点选择商河,是部、省、市各级领导对我县工作的认可与肯定,大会的顺利召开改变了社会各界对商河农业大而不强的看法,商河农业正蓄势待发,向现代化农业强县迈进。

2 工作措施

2.1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专班推进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翟军书记、袁长奎县长任双组长,分管领导任双副组长,17个县直部门、单位和镇街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领导小组,形成了霍仁禄县长盯靠一线抓调度、县农业农村局驻点办公抓落实、成员单位驻点做配合的工作推进机制。同时,成立工作推进专班,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和3个副局长、12名业务骨干连续30天驻点办公,确保各项工作高效率推进。

2.2 加强协调配合,积极对上争取

2021年4月,县农业农村局配合省市主管部门,成功争取大会选址济南,8月初,我县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示范中心和济南市中汇中央厨房公司被选定为展示现场,同中央储备粮济南直属库有限公司共同展示中国粮食减损水平。积极配合市农业农村局制定现场展示方案,面对方案迟迟不能落定、工作推进困难的难题,筹备工作专班越位思考、靠前工作,对上积极对接,对内沟通协调,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2.3 提高工作标准,强化责任担当

牢固树立“外事无小事”思想,按照“最高标准、最实措施、最严作风、最佳效果”和“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的总体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和责任导向,倒排工期、攻坚克难,时刻与时间赛跑,实行日报告制度,对照标准一天一总结、一天一整改。在做好工作的同时,邀请中科院、省种子专家、学者研讨会商,为市农业农村局制定方案建言献策,为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提供了坚实保障。

2.4 紧盯时序进度,全力攻坚克难

时间紧,任务重,部分工作受环境影响,无法人为控制,筹备工作人员从实际出发,聚焦工作重点,找准工作的难点,咬紧牙关、铆足干劲、攻坚克难,紧盯时序进度,与时间赛跑,与台风对抗,高质量完成了现场观摩任务。受台风“烟花”影响,示范中心玉米出现倒伏,300余名工人高温下持续作业3天绑竹竿扶正;技术部建设中,昼夜不停工,21天完成建设任务。

2.5 强化模拟演练,确保万无一失

多次进行全真模拟演练,协调交警、电视台、导播、现场工作人员等对模拟中出现的细节问题,及时查漏补缺,责任到人,立即整改。

3 面临的机遇

1)提升优化节粮减损举措,助推现代农业高质发展。大会的成功举办,聚焦粮食生产、加工、储备、物流、消费、科研等环节,第一时间分享国内外节粮减损的先进理念和经验,进一步深化节粮减损举措,必将有利于商河加快构建高质量、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推动现代种业、粮食收储加工、装备设施制造等产业快速发展,全面加强粮食全产业链管理,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同时,也将进一步增强我县农业工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加快推动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2)进一步促进对外合作交流,实现更宽领域对外开放。本次大会,线上线下共有5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300多名嘉宾参会,20国集团及有关国家农业部、相关国际及区域组织负责人发表演讲。大会的成功举办,让与世界农业领域专家近距离对接交流,对于商河在农业领域乃至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开展对外合作,加快提升经济外向度,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进一步提升城市影响力,助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这次大会分享了我县推进粮食减损、保障粮食安全的“商河经验”,铸造了“商河形象”,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商河农业第一次在世界舞台和领域展现形象、发出声音,必将有力提升我县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美誉度,助力新时代现代化强县建设。

4 工作启示

商河将以这次大会为契机,总结推广粮食减损经验做法,深化“降耗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收”的理念,践行《国际粮食减损济南宣言》和《山东省粮食减损行动方案》,争当排头兵,勇做先行者,积极推进粮食减损科技创新,加强相关成果推广应用,向科技要生产力,争创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加快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同时,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确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在商河落地生根。

4.1 加强设施装备建设,示范引领农业设施化

4.1.1 改善农业设施条件,大力推进推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加大投入,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健全管护机制。深化“高产稳产粮田+绿色技术集成+适度规模经营”产能提升模式,发展订单+托管农业,加快粮食产业向标准化、绿色化品质原粮转变。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行动,增强耕地可持续生产能力。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水库加固、灌区建设和河道清淤治理。

4.1.2 全面推进机械化围绕减少损失率,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质量与水平,大力推广喷药施肥机、秸秆青贮机、粮食烘干机等农业机械。引导农田作业产中机械化向产前产后机械化转变,促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智慧农机建设。

4.1.3 健全流通体系深化农产品市场网络布局,建设一批区域物流中心、专业市场和田头市场,优化便民零售终端布点。推进农超、企业与基地、农户对接,推广“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配送”等模式,推进“净菜进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建设全县、镇、村三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

4.2 推进产业集聚发展,示范引领农业园区化

4.2.1 优化产业布局依托现有产业发展基础和空间功能布局,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品质结构,规划良种繁育种植区、优质小麦种植区、种养循环示范区等生产功能区。强化产业延伸、技术辐射和主体带动,高效配置现代生产要素,推动粮食种植在特定区域集约集聚,促动形成优势产业集群,打造百万亩品质原粮等原料生产基地。规划建设食品精深加工产业园、粮食智慧物流园、现代种养循环经济产业园,推进粮食食品加工、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融合发展。以数字三农平台建设为核心,建设覆盖全县的农业现代化综合服务平台,提供信息、技术、投入品、物流、初加工、精深加工、数字技术、电子商务等产业全过程服务。

4.2.2 推进要素集聚依托“一园两院”(国家农业科技园、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齐鲁现代微生物农业技术中心、济南花卉产业研究院)等科技研发平台,研发引进先进技术,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为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提供人才支撑。创新融资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各专业园区建设。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数字化服务组织建设。加大招引培育力度,引进一批知名加工企业,谋划一批重大项目,改造升级一批加工企业,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4.2.3 推进主体集中。加快推进承包土地整村委托流转和土地股份合作社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现代农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三区同建,推动农民向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聚力打造“原料基地﹢产地初加工﹢园区深加工”的产业集群,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农产品加工园区集聚。加快培育和壮大一批关联度大、主业突出、竞争力强、带动面宽的外向型加工龙头企业,建立大型农业企业集团,重点培育发展一批行业领军企业。

4.2.4 推进产村融合拓展品质原粮等优势特色产业的农业功能,通过提升完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农业旅游点接待能力和农旅功能,大力培育赏花采摘等乡村旅游新业态,推进生态、文化、科普、娱乐休闲、休闲农业等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打造一批农渔家乐、乡村民宿、森林人家、康养基地等旅游精品,完善全县农业旅游产品结构和服务功能。推进乡土名品村建设,延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链,建成“园林型村庄、花园型农户、创业型农民”合一的“美丽休闲乡村”,带动农民增收。加大对李桂芬、张六真等村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全部达到省级旅游特色村标准。

4.3 着力打造产业链,示范引领农业融合化

一是培育多元融合主体。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升级认定,逐步健全管理服务制度,开展示范创建活动,探索建立农技指导、信用评价、保险推广、产品营销于一体的公益性、综合性农业公共服务组织。二是培育农业服务主体。培育多元化农业服务主体,探索建立农技指导、信用评价、保险推广、产品营销于一体的公益性、综合性农业公共服务组织。鼓励各类服务组织加强联合合作,推动服务链条横向拓展、纵向延伸,促进各主体多元互动、功能互补、融合发展。引导各类服务主体以资金、技术、服务等要素为纽带,打造一体化的服务组织体系。支持各类服务主体与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和分享机制。引导各类服务主体积极与高等院所开展科研和人才合作,鼓励银行、保险、邮政等机构与服务主体深度合作。三是支持农业主体发展高质量产业。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定额双限”的方式,支持建设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调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四是立足县域布局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4.4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引领农业绿色化

一是提升耕地质量。实施耕地质量提升保护工程,开展土壤养分平衡分析、土壤有机质提升、土壤污染的防控、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建立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耕地质量监测和等级评价制度,实现耕地质量变化预警预报。探索耕地轮作休耕制度,集成推广绿色生产、综合治理的技术模式。二是加强面源污染防治。强化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改善耕地土壤环境,优化土壤结构。三是加强质量安全监管。推行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尽快实现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全覆盖。

4.5 加快发展智慧农业,示范引领农业数字化

一是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加快推进5G建设,丰富5G农村网络信息服务种类,提高农村网络服务时效性。推进益农信息社建设,保障涉农信息进村入户;完善智慧用水服务,发展农业智慧用水。二是加快生产数字化改造。实施“人工用数赋能”行动工程,建设全程可控可视化数字农业园区和智慧农业应用示范基地。鼓励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数字电商、直播带货等终端型消费业态。三是推进大数据应用。构建数字农业服务平台,推动农业服务专业化,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法律服务等服务业。推进相关涉农信息数据整合和共享。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信息技术,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有效对接信贷、保险等提供服务。

猜你喜欢

减损粮食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合作社成了『粮保姆』每公顷地减损500斤
国内农业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取得十项减损共识成果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节粮减损,讲好中国“粮”言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