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州花卉产业调查研究

2023-01-04郭斐孙志同刘以龙王江涛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3期
关键词:青州花卉发展

郭斐,孙志同,刘以龙,邱 燕,王江涛

(潍坊市林业发展中心,山东潍坊 261041)

1 青州花卉产业发展现状

2021年末,青州市花卉种植面积达到8 734 hm2,花卉专业村136个,种植专业户2 092户,专业合作社300余家,年产值95亿元,年交易额110亿元[1]。生产经营的花卉品种包括蝴蝶兰、大花蕙兰、红掌、多肉植物、桂花、杜鹃、菊花、仙客来、凤梨等约3 000个品种。其中,草花、多肉植物产销量占全国市场份额50%以上,蝴蝶兰年产销量达到8 000万株,占全国的1/10,红掌、凤梨、风信子等盆花产销量也名列前茅[2]。青州市已经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花卉集散中心和南花北运、北花南调的中转站,全国最大的盆花生产中心[3],2008年,青州花卉产业集群被评为山东省“十大产业集群”之一,入选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4]。青州市先后被表彰命名为“中国花卉苗木产业示范基地”“国家花卉标准化示范基地”“国家花卉信息平台建设示范区”“全国花文化示范基地”[5]和全国首批“互联网+经济林、竹藤花卉产品营销模式示范单位”、山东省花卉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全省花卉产业发展重点县。青州花卉产业发展呈现如下3个重要特点:

1.1 产业影响力显著提升

青州市先后承办了中国第七届花卉博览会、第四届山东省花卉博览会,组织参加了中国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花卉博览会和山东省第五届、第六届花卉博览会,及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等大型展会活动,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青州市已成功举办21届花卉博览会和15届山东省花卉交易会,承办了首届中国杯组合盆栽植物大赛山东区比赛,推动了当地花卉企业对外交流与合作,产业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

1.2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积极开展良种繁育工作,培育成功的花卉新品种取得重大突破。2014年以来,青州市先后培育出“青州仙子兰”“花艺双辉”“青州雪峰”“云门素”“云门香”“海岱韵”“青州金凤”“青州银凤”“红花一号”“红花二号”“绿圣玫瑰”“绿圣福星”“绿圣寿星”等多个花卉新品种(良种)[6]。其中,“金作家”“企剑白墨”杂交育种获2015年山东省林业科技进步一等奖,蝴蝶兰新品种“云门香”“海岱韵”杂交育种获2016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7]。青州市专门建设了国内首家花卉学院,成立了院士工作站,先后与北京林大、华南农大、山东农大等高校联合,成立了山东省竹芋研发中心在内的10家研发机构、潍坊职业农民学院花卉分院,山东省蝴蝶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3家花卉联盟组织。

1.3 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青州的中国北方花卉苗木交易中心,占地100 hm2,集花卉苗木科研、养殖、加工、销售及金融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为一体[8],采用国内先进温控、通风等技术[9],具有电子结算、监控、信息发布、综合管理等功能,是山东省最大的现代化程度比较高的花卉交易市场[10]。积极实施“互联网+花卉”战略,探索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在青州组建的中国花卉电子商务交易中心,已于2016年9月成功上线。青州市50%以上的花卉生产企业、经销商已在阿里巴巴、淘宝、京东等网络平台注册网店。2017年,青州(国际)花卉创业园被评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

2 青州花卉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 青州花卉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历届全会精神、加快改革开放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时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时期,也是花卉促进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时期,这为青州花卉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开创新局面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和良好条件。

2.1.1 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为花卉产业发展赋予新使命。党的十九大首次把“美丽中国”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做出了全面部署,把生态文明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花卉产业兼具绿化、彩化、美化等发展特点,既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更是加快推进建设美丽中国的先行者[11]。

2.1.2 消费需求升级为花卉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广大人民群众在解决温饱之后,对生活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从吃饱穿暖到要吃得健康穿得体面,到现在更加追求丰富精神生活,消费需求正在不断升级。与花卉产业相关的旅游观光、休闲体验、文化教育、节日盛会等活动蓬勃开展,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花卉产业的消费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巨大的消费潜力为花卉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1.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花卉产业发展开辟了新舞台。党的十九大做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力推动乡村振兴,进一步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村宜居宜业、农民生活富裕。发展花卉产业,有助于农民增收,有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振兴乡村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必将进一步促进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

2.1.4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为花卉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随着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加强城乡绿化美化,完善城乡生态功能,改善环境,建设高品质宜居城市和美丽乡村成为人们的普遍愿望,也得到了各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陆续开展的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园林县城、森林乡镇、森林村居、美丽乡村、生态文明村等创建活动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大力发展花卉产业,可为城市提供更多更好的绿化美化材料[12],提升城市绿化水平,极大改善城市生态面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2.2 青州花卉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青州市花卉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要做大做强实现高质量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

2.2.1 经营管理粗放,生产成本不断提高。花卉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土地、人工、能源、生产物资等价格不断攀升,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加之整体现代化程度低、单位面积效益不高等问题,制约着花卉产业的发展速度和空间。

2.2.2 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含量不高。花卉生产偏重传统,分散生产与集约生产方式并存,花卉从业人员整体技术素质有待提高,设施化生产比例低,标准化、现代化生产程度不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品种更新慢,产品附加值不高。

2.2.3 市场发育不健全,支撑体系不完善。花卉产业链尚不够完善,交易方式不够先进,电子商务等现代化交易方式运用较少。花卉产业前期投入大,生产周期长、见效慢,生产经营主体融资渠道不够畅通,抗风险能力不强。加之花卉产业品牌意识薄弱,组织化程度偏低,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观赏苗木和盆栽植物多,鲜切花产品少,深加工产品更少,同质化产品多,特色产品少,特别是在药用、食用、保健、化妆等方面开发力度不够,园区化、集群化发展和以花卉为主的旅游区建设有待于加强。

3 青州花卉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花卉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充分挖掘资源优势,积极探索花卉产业集群式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培育特色花卉集中产区。大力开发利用乡土花卉,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花卉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本土化”。巩固优势,补齐短板,重点发展盆栽花卉、食药用花卉等产业;优先发展蝴蝶兰、大花蕙兰、竹芋、红掌、仙客来、杜鹃等高档盆栽花卉,百合、非洲菊、月季、康乃馨等鲜切花,玫瑰等食用药用花卉;理性发展多肉植物、赏石根雕、园艺资材及相关文化产品。强化品牌创建和龙头企业带动,培育亚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奥斯特园艺科技有限公司、绿圣兰业等本土花卉龙头企业,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地龙头企业和专业技术人才,促动产业整体发展。加快淘汰规模小、生产经营水平低的花圃和管理成本高、标准质量低、市场需求小的品种,调整优化花卉品种结构,积极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特色化的生产基地和园区。

3.2 强化自主创新,做好优良花卉品种培育

强化花卉品种、技术的自主研发创新,与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逐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参与支持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高科技花卉科技研发中心、创新园、创新联盟、成果转化基地等,联合进行科技攻关。着力开展新品种培育研发,加快林木花卉良种和观赏植物新品种等推广应用。加强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研究与开发利用,特别是重要乡土花卉优良品种、传统名花、珍稀濒危物种花卉种质资源,建设区域花卉种质资源保护库、规模化花卉品种汇集圃和花卉良种繁育推广示范基地。

3.3 加快技术推广,推进花卉产业标准化、专业化

引导花卉生产企业研究应用分子技术、基因调控、规模化组培快繁等技术,加快良种良法推广应用效率。建立健全花卉生产、质量等级、物流、交易等产业标准化体系。促进花卉生产方式转变,推进花卉设施栽培,推广物联网、智能温室、钢架大棚、容器栽培、无土栽培、工厂化育苗、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控温控湿、病虫害绿色防控、冷藏保鲜等先进设施装备,提高花卉生产智慧化、现代化水平,缓解劳动力短缺困境,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3.4 完善产业链条,释放花卉产业发展新势能

围绕提高花卉产品深加工能力,对产业链进行建链、补链、强链,拓展发展空间。将青州花卉产业建成包括种苗生产、栽培管理、产品深加工,园林资材、包装耗材、物流配送、科研教育、文化旅游等现代化、规模化产业。以传统优势花卉为突破口,以药用、食用等工业化应用为方向[13],加强干花、花卉食品、保健品、日化等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弘扬花卉文化,深入挖掘消费市场,引导大众消费习惯,促进花卉消费“大众化”。优化消费结构,积极发展家庭园艺消费市场。推广“花卉+文化创意”模式,建设特色花文化基地,开发花卉文化创意产品,提供花卉礼仪、花艺表演、花艺工程等多种服务[14],培育发展花卉消费新的增长点。

3.5 完善市场体系,促进花卉交易多元融合发展

充分利用“互联网+”发展花卉电子商务,培育品牌,形成完善的生产、交易、流通和售后服务体系。完善中国(青州)花卉电子交易中心运营体制机制,引导鼓励有条件的花卉企业对接电商企业,构建电商体验馆、虚拟现实电商服务中心等线下体验平台和直营店、加盟店等终端销售平台,实现精准高端营销和互联共享。加大对花卉电商交易关键环节基础设施投入扶持力度,推动电商平台与花卉经营主体、物流公司深度合作。借鉴荷兰拍卖交易中心、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中心的成功经验,打造标准化、现代化的全国性一级花卉产品交易市场。建立青州花卉指数,提升行业话语权。致力专业化、特色化,进一步办好青州花博会,不断提升质量、效益和影响力。

3.6 建立健全保障体系,激发花卉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政府成立专门机构,统筹协调各部门单位,形成发展合力。研究制定促进花卉产业振兴激励政策,调动各类生产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规范市场行为、统计与信息、政策建议、技术咨询、标准制定等方面的中介协调作用,建立一批专业协会、战略联盟,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建立多元资金投入机制,及时解决生产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鼓励企业争取利用项目资金,探索建立花卉产业发展基金。政府加大对重点花卉种质资源库建设和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引进、推广的资金支持。加大花卉高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整合教育资源,发展职业培训,培养多层次、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为花卉产业发展打造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青州花卉发展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千年书院薪火相传,百年名校与时俱进山东省青州第一中学
访青州李清照归来堂
《花卉之二》
《静物花卉》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法兰克福“春天”花卉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