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瓜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

2023-01-04徐千惠

上海蔬菜 2022年2期
关键词:枯萎病霜霉病白粉病

徐千惠

(辽宁省阜新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阜新 123000)

黄瓜营养价值高,种植效益好,在我国各地广泛栽培。据统计,2020年我国黄瓜种植面积达127万hm2,产量约7 336 万t,占全球黄瓜种植面积的56.4%、产量的81.2%,是全球黄瓜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国家。但近年来,黄瓜霜霉病、枯萎病、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和病毒病等病害的发生呈逐渐加重的趋势,严重降低了黄瓜的种植效益。为此,我们总结了黄瓜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措施,现将其介绍如下。

1 黄瓜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

1.1 黄瓜霜霉病

黄瓜霜霉病俗称黑毛病,是由古巴假霜霉(Psedudoperonospora cubensis)引起的专性寄生性病害[1-2]。叶片受害后,叶片正面出现不规则褪绿黄斑,叶片背面出现水浸状病斑,湿度大时病斑表面出现灰黑色霉层;随着病害的发展,病斑由黄色转为褐色,呈多角形,不穿孔;病情严重后,病斑连片,叶片枯黄。黄瓜霜霉病属于低温高湿型病害,空气湿度大、温差大的环境条件有利于其发生和流行,20~24 ℃最利于该病发生,30 ℃以上即使湿度适宜发病但发病较缓慢。保护地栽培黄瓜可采用高温闷棚、缓慢放风等措施进行生态调控预防黄瓜霜霉病的发生。

1.2 黄瓜枯萎病

黄瓜枯萎病又称萎蔫病,为土传病害,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由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f.sp.cucumerinum)引起。黄瓜苗期发病后,子叶萎蔫,叶色变黄,植株茎基部呈褐色缢缩猝倒状;成株期发病后,叶片似缺水状萎蔫,植株茎基部缢缩并常伴有纵裂,湿度大时病部有白色或红色霉层。枯萎病的发生与土质、栽培管理、水肥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生产中可采用轮作、及时拔除病株、加强排水、增施有机肥、嫁接栽培等措施进行预防。

1.3 黄瓜白粉病

黄瓜白粉病俗称挂白灰,在我国主要由单囊壳白粉菌(Podosphaera xanthii)引起,黄瓜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生长中后期发生较严重。该病主要危害黄瓜叶片,发病初期叶片出现白色圆形小粉斑,随后发展为边缘不清晰的连片白粉斑,发病严重时病斑布满整张叶片,叶片变为灰白色或灰褐色,茎秆和叶柄也可受害,果实一般不受害。生产中建议选用抗病品种,一般抗霜霉病的黄瓜品种也抗白粉病。

1.4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简称角斑病,其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杆菌黄瓜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pv.lachrymans),属革兰氏阴性菌。角斑病在黄瓜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生,以成株期叶片受害为主。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油浸状斑点,病斑多角形、灰褐或黄褐色,潮湿时病斑处溢出乳白色菌脓,后期空气干燥时病斑呈枯白色穿孔状。此外,角斑病也可危害茎蔓、叶柄、卷须和果实。露地黄瓜在低温、多雨年份角斑病发生重,保护地内环境温暖潮湿易发病,应注意通风、排水、合理施肥以防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发生。

1.5 黄瓜病毒病

近年来,黄瓜病毒病的发生逐渐加重,保护地黄瓜发病后产量可下降64%~85%[3]。黄瓜病毒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花叶、皱缩、绿斑、黄化4种类型,全株发病。苗期发病后表现为子叶变黄枯萎,绿色花叶;成株期发病后表现为新叶花叶、皱缩,下部叶片枯黄;果实发病后出现绿斑,果面凹凸甚至畸形。目前,侵染黄瓜的主要病毒种类有近10种。李淑菊等[4]研究表明,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和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是侵染我国华北地区黄瓜的主要病毒,致病率高达77.55%。黄瓜病毒病在田间主要通过蚜虫、白粉虱、叶蝉等昆虫及线虫进行传播,农事操作也可传毒。因此,高温干旱的年份黄瓜种植需及时防虫、精细管理、及时拔除杂草及田间病株。

2 绿色防控技术

2.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是预防黄瓜病害的首要措施;选用无毒种苗,播前进行种子处理;用黑籽南瓜作砧木进行嫁接可预防黄瓜枯萎病;实行轮作,深翻冻垡,合理密植,确保田间排水通畅,及时除草、拔除病株,合理增施有机肥和叶面肥提高植株抗性。

2.2 物理防治

创造适宜黄瓜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原菌繁殖、侵染的环境条件。通过高温闷棚或放风改变棚内温湿度、覆盖透明吸热膜(利用太阳能和紫外线杀菌)、在温室大棚四周覆盖防虫网或棚内悬挂黏虫板(阻断病害的传播媒介),均可预防病害发生。

2.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具有高效、快速、简便的优点,仍是目前防治黄瓜病害的主要手段。为实现绿色防控,应严格选用化学农药。黄瓜生产中,需优先选用防效大于80%的药剂,在防治关键期精准施药,合理控制用药频率和用药量,进行科学防控。一般黄瓜霜霉病可选用烯酰吗啉、吡唑醚菊酯、百菌清、烯酰·锰锌、烯酰·嘧菌酯、代森锰锌等药剂防治;黄瓜白粉病可选用戊唑醇、氟菌唑苯醚甲环唑、吡萘·嘧菌酯、醚菌·腚酰菌等药剂防治;黄瓜枯萎病可选用烯肟菌酯进行土壤处理,或喷洒多菌灵、甲霜·噁霉灵、嘧菌酯等药剂防治[5];黄瓜角斑病可选用甲霜铜、琥·乙磷铝、春雷霉素、春雷霉素·噻菌铜、氢铜·王铜等药剂防治;黄瓜病毒病可选用盐酸吗啉胍、宁南霉素等药剂防治,同时喷施阿维菌素、吡虫啉等药剂防治虫害。

2.4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种安全、绿色、健康的病虫防控措施,利用生物活体(包括真菌、细菌、昆虫病毒、转基因生物、天敌等)或其代谢产物(包括信息素、生长素、萘乙酸、2,4-D 等)针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生物药剂中的杆菌类产品因具有杀菌谱广、安全、杀菌机理多样化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防治。黄瓜霜霉病等真菌病害可用芽孢杆菌、侧芽孢杆菌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可选用多抗霉素防治,黄瓜病毒病可用氨基寡糖素等防治。

猜你喜欢

枯萎病霜霉病白粉病
不用药 两招搞定黄瓜霜霉病
青脆李枯萎病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药剂筛选
辣椒枯萎病生防木霉菌T21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黄瓜穴盘苗期枯萎病抗性鉴定方法及枯萎病胁迫下的生理响应
枯草芽孢杆菌对宜良大棚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避雨栽培模式下气象因子对一年两收冬季葡萄白粉病发生的影响
一到春季就流行 蔬菜白粉病该咋防
济南地区葡萄霜霉病发生规律、流行关键气象因子分析及预测
木霉菌T2562及4种化学药剂 防治川西高原莴笋霜霉病试验
草莓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