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跟时代绘制绿水青山 攻坚克难铸就金山银山 精心打造四大高效林业功能区和红松特色小镇
——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八五五农场有限公司“双14·5”林业产业经济发展工作纪实

2023-01-04王书臣

农场经济管理 2022年9期
关键词:红松功能区中草药

王书臣

(北大集团黑龙江八五五农场有限公司)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集团大力发展林草产业的战略和分公司林业生态经济增长功能区的规划,八五五农场有限公司创新实行“12457”高质量发展战略,确立了林业产业“双14·5”计划,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建成14.5万亩红松经济林,发展中草药10万亩,着力打造“四大高效林业功能区”,建成东北东部地区最大的红松籽生产、交易、加工红松产业基地,建成全省最大的北药种植基地、精深加工地、交易集散地,最终打造成集生产、加工、交易、生态、文化、旅游等于一体的“红松小镇”。

一、发挥林业传统优势,科学谋划红松发展思路,开启林业发展新纪元

公司林业发展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为破解当前发展瓶颈,公司挖掘潜力发挥优势,科学谋划“红松发展三个阶段”,全面掀起了发展红松的热潮。

(一)追溯公司林业的发展历程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主要以生产木材与营造林为主,每年可生产商品材1.4万立方米,年营造森林1500余亩;为保护生态环境,农场有限公司一改粗放的经营方式,由木材生产型向资源保护型转变,建成占地430亩的苗圃培育落叶松、杨树、红松、云杉等苗木,大面积开展植树造林。

进入21世纪,农场有限公司在2002年借助国家退耕还林政策,3年共计完成退耕还林1万亩,两荒造林9000亩,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百强单位。2005-2009年连续5年开展三北防护林建设,共建设三北防护林9500亩,获得上级的多次好评,荣获省级森林资源管理先进单位。

2010年以来,农场有限公司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让林业转型,从资源管护型向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行转变,也是从这以后,林业开始不断探索新的经济模式,先后在食用菌种植、平欧大果榛子建设、北冰红葡萄栽培、中草药种植开发上下功夫,不断进行试验,寻求林业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终于在2017年确定以红松嫁接与中草药种植为主的林业产业,发展至今。

(二)凸显公司林业的发展优势

公司地处完达山南麓,施业区总面积81.3万亩。林业用地面积为25.71万亩,占总面积的31%。除公益林外,可以有效利用适合发展林业经济产业的林地约有15万亩,林业资源优势突出,作为集团林业产业起步较早的农场有限公司之一,公司一直坚持以合理开发利用林业资源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护森林的同时向森林要效益。

为摆脱旱田为主经营产业单一、白浆土多耕地贫瘠等发展瓶颈,新一届公司领导班子创新氛围浓厚,干劲闯劲拼劲十足,通过充分考察和长期验证,进一步发挥林业资源优势、推动重点产业和林业特色产业发展,列入了公司发展规划。并充分运用长期以来发展平欧大果榛子、中草药种植等特色产业的经营管理经验优势,抓住红松产业投资低收益高、发展稳定长期、职工群众热情高等良好的发展前景。大力发展以红松为主体的绿色生态产业,建立绿色、生态、低碳、循环发展长效机制,积极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优良生态产品、优质生态服务的需求。

(三)探索红松的发展前景

经过长期论证,红松作为东北本土树种,其发展潜力突出。

一是区域适应性,红松极耐低温,在公司大面积培育种植非常适宜,不存在大的风险,嫁接成活率可达到95%以上,且嫁接后性状稳定。

二是成本集约性,发展红松投资成本低,发展前景广阔,红松每亩种植80株,种苗加种植成本2.2元/株,嫁接50株/亩,嫁接成本3元/株,管理40元/亩,农场有限公司为更好发展红松项目,通过争取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国土绿化森林质量提升试点项目,争取资金全部补贴到红松承包种植户,助力农场有限公司职工发展红松种植。

三是收益高效性,松子市场销售供不应求,价格稳定,具有长期稳定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嫁接红松进入结果期后,以8至10年的嫁接红松为例,平均每株产松塔20颗,每5颗松塔可出1斤松籽,每株红松可产4斤左右松籽,以每斤25元的批发价格,每株可产出100元,亩产出效益在4000元以上,其产量也可实现逐年递增。

(四)科学谋划红松发展的“三个阶段”

为确保红松产业稳步发展,公司科学谋划、挂图作战,一是探索阶段(2020年以前),建成了红松种苗繁育基地、红松嫁接经济林立体化种植示范基地、中草药种苗基地“三大基地”,利用项目拉动、基地带动、技术驱动、措施推动,引领职工群众掀起红松种植热潮。

二是高质量发展阶段(2021-2025年),力争到2025年末建成14.5万亩“红松小镇”,发展中草药10万亩。

三是创收创效阶段(2026年以后),预计在2032年,建成生产功能区、精深加工功能区、交易功能区、文化展示功能区、生态功能区“四大林业功能区”,预计15年后(2037年)红松经济林产值可达4.2亿元。

二、落实“林长制”,以“三个项目”拉动、“三个基地”带动、“八项技术”驱动、“三项体制机制”推动,促动红松产业发展新路线

公司以增绿、增效、增收等“三增”目标,全面推行企业“林长制”,建立公司、管理区二级林长制体系,规划红松产业发展新路线,重点围绕“三个国家项目”拉动、“三个红松展示基地”带动、“八项关键技术”驱动、“三项体制机制”推动,今年完成红松造林10180亩,秋季计划抚育造林18000亩,目前红松面积已达70000亩(其中林冠下61394亩,采伐迹地1806亩,废弃地、裸地、沙坑6800亩),有效推进林业经济稳步提升。

(一)“三个国家项目”拉动,激发红松产业活力

公司积极争取国家和上级的支持,在集团和分公司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2021年争取国家储备林项目、森林抚育项目国家补贴资金1144万元,2022年争取国家补贴资金1378万元(其中国土绿化森林质量项目资金1078万元,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资金300万元),充分利用项目资金,加快红松产业基地建设,助力红松嫁接红松经济林发展。

(二)“三个红松展示基地”带动,示范引领红松发展

在发展红松坚果林项目过程中,公司充分发挥标准化展示基地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引导职工群众开展标准化种植。

一是红松种苗繁育基地,2018年,该基地位于第八作业站,占地40亩,目前该基地有优质容器苗13万株,年产65万株。今年直接播种红松籽育苗5000斤,可产红松苗350万株,为发展红松坚果林项目提供了可靠的种苗保证。

二是红松嫁接经济林立体化种植示范基地,该基地2019年建成,位于第五作业站,占地40亩,栽植嫁接红松1800株,套种白芍、赤芍、白鲜皮等药材。林下套种的中草药,5年后产值可达10万元,现已套种300多亩,起到了标准化示范推广、成果展示的作用。

三是建立中草药种苗基地。2022年,在第八作业站建立该基地,培育白鲜皮、苍术、刺五加等中草药种苗600~700万株。5到7年后每亩效益达2万元,既促进林下资源充分利用,又可有效带动职工增收。

(三)“八项关键技术”驱动,助力红松发展破档升级

公司与东北林业大学、林科院等林业一线的专家建立联席机制,聘请专家来公司调研指导工作,通过召开现场会议、专题培训、现场答疑等方式,助力农场有限公司破解红松产业技术难题。目前农场有限公司已经在红松种苗繁育技术、红松无性繁殖嫁接技术、红松松籽深加工技术、红松病虫害防治技术、红松松籽自然力冷冻休眠保鲜技术、红松果林优质异砧嫁接苗培育技术、红松优质壮苗培育技术、中草药繁育栽培技术等8项红松、中草药种植、栽植、嫁接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四)“三项体制机制”推动,保障林业产业发展

为职工群众增收致富开辟的新路径,加快推进红松产业发展进程,一是建立“农场有限公司+家庭林场”模式。农场有限公司、家庭林场签订经济林种植承包经营合同,明确协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红松成林并产生经济效益后,采取“三七分成”方式(农场有限公司占3,家庭农场有限公司占7),缴纳承包费用,预计15年后,红松经济林每亩平均产值2900元,农场有限公司三成每亩分870元,家庭林场每亩分2030元,农场有限公司红松经济林总产值可达4.2亿元,按照三七比例分成,农场有限公司可获得纯利润1.26亿元,实现了农场有限公司、家庭林场的合作共赢。

二是合作社股份制投资模式。2020年公司成立金松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即红松种苗繁育基地),采取股份制投资模式,发动公司公职人员带头投资入股,40多名党员联合组建股份合作社,入股40万元,以带动农场有限公司职工群众及社会资本投入到此项工作中来。由林业公司具体负责统一管理与经营,实行账目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确保红松发展苗木自给自足的同时,随着红松产业的发展,还将辐射周边市县、农场有限公司的红松苗木供应,助力“垦地合作”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预计4年后,产值可达175万元,纯利润可达87~90万元。

三是人才振兴机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外出考察12次,召开红松、中草药培训24次,参与干部职工280人次,切实提高林业干部、红松种植户的技术管理水平;组织26人赴专业的学校或机构系统学习苗圃建设、嫁接、植保等科学技术,为今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力争在5年内培养专业红松栽植队伍、红松管护队伍、红松嫁接队伍,充分发挥人才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推动红松产业发展。

三、推行“双14·5”计划,以“四大高效林业功能区”,构建红松小镇“经济区”新航标

加快推行红松产业“双14·5”计划,以招商引资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力争在最短的时间,构建生产功能区、加工交易功能区、文化旅游功能区、生态功能区“四大高效林业功能区”,力争建成黑龙江东部地区最大的松籽商品生产、加工、交易基地,建成全省最大的北药种植基地、精深加工地、交易集散地。

(一)打造红松北药生产功能区,构建“绿色银行”

充分利用农场有限公司丰富的林地资源,通过废弃地治理、林冠下造林、低产林改造、采伐更新、退耕还林等措施在十四五期间建设成14.5万亩红松嫁接经济林基地,该基地建成后将在未来十年成为农场有限公司与农业并驾齐驱主导产业,保守测算将年产松籽12800吨,年产值可达6.4亿元,成为黑龙江红松特色产业发展核心区。十四五期间通过红松林下套种北药10万亩,以白鲜皮、苍术、芍药、刺五加、穿地龙、林下参等北方药材为主,目标产值约为每亩800元,2028年收获后产值预计可达1.45亿元。

(二)打造红松产品加工交易功能区,构建“松果工厂”

随着红松嫁接红松经济林的发展,力争在10年内,建成一所现代化的“松果工厂”,形成松籽工业化基地,创造效益2.7亿元。计划与国内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众多食品加工企业、化学工业企业在松籽脱壳加工,松籽壳利用处理,松节油、松针油、松香的提炼萃取,松籽仁精油的提炼萃取,松籽油、松仁露的加工生产,松籽保健食品的开发等项目寻求开展合作,占领市场份额,解决剩余生产力就业,拉动周边经济发展,为农场有限公司从农业化向工业化迈进提供强劲动力。依托“荒都”品牌优势,加快绿色智慧厨房功能建设,整合红松产业资源,提升林商品营销能力,优化市场体系布局,有效运用“边疆林都”品牌构建、淘宝、快手、抖音直播运营等模式,进一步拉近红松产品产地到老百姓舌尖的距离,全力构建红松北药营销格局。

(三)打造碳汇生态功能区,构建“文明农场有限公司”

以生态文明为理念打造绿水青山,在生态经济方面,碳汇储量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根据《造林项目碳汇计算监测指南》《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计量指南》参考指标,综合利用林草生态综合检测评价成果,开展碳汇成效监测评估,可推测项目完成后,年可贡献碳储量32.11万吨,根据碳交易经济价值50元/吨,预计新增碳汇价值达到1600万元。

(四)打造红松北药文化旅游功能区,构建“红松小镇”

深入挖掘森林、红松、中草药文化元素,以品牌文化为引领构建“红松小镇”,搭建红松文化展示平台,举办“边疆林都·漫游红松小镇”活动,讲好855红松小镇故事。开发特色民宿、田园采摘、休闲农业、中医保健护理等新业务延伸发展文旅产业链,推出红松游主题线路,打造“旅游、养生、观景”为一体的“红松小镇”特色品牌。

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节点,八五五农场有限公司将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实施多元化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全产业链布局,做强做大红松产业,为北大荒的金字招牌,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猜你喜欢

红松功能区中草药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绕口令
没有红松的红松林
三味中草药 消炎效果好
中草药制剂育肥猪
关于红松育苗造林技术的探讨
2019年:产业功能区建设聚焦六大工作
陕西省未来五年将建粮食生产功能区2700万亩
陕西省未来五年将建粮食生产功能区2700万亩
脑筋急转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