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全统计体系口径,依从信息手段,助力保障血液安全
——长沙血液中心信息与统计工作实践与应用

2023-01-04郑杨李双黄璨周立易星刘格非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采供血信息管理血液

郑杨,李双,黄璨,周立,易星,刘格非

长沙血液中心科教信息科,湖南长沙 410003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能否对业务数据进行充分且有效的利用已成为助推各行各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医疗健康大数据的概念也因此应运而生。采供血工作全流程中所涉及到的数据内容繁多,包括但不限于血液采集过程数据、血液成分制备过程数据、血液标本检测过程数据、血液储存运输过程数据、血液发放运输过程数据、质量控制相关数据,如业务工作环境取样、耗材试剂试纸等抽样检测记录等。对这些数据加以系统有效的分析,不仅能够为优化业务流程、完善业务作业提供助力,还有利于打开科研思路,如利用可支持的数据挖掘模型,对献血人群趋势、传染病趋势、采血区域等进行数据挖掘,为政策制定提供观点支撑,积极参与到运用公共卫生大数据来提升全民健康的伟大事业中来。

1 长沙血液中心开展信息与统计工作现状

随着国家卫生信息标准体系建设的逐步完善,采供血机构应借此契机建立统一的行业信息化标准,逐步实现各信息系统衔接,完成采供血机构间的数据交互、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完善采供血行业的信息化管理平台[1]。为进一步规范信息与统计工作程序,增强管理工作的适用性和透明度。自长沙血液中心信息中心建立和信息管理员岗位固定起,长沙血液中心从夯实制度基础、推进联动机制、加强与统计的严密结合,在《卫生法》《统计法》《献血法》及行业法规、规范指引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质量方针。首先是要设立科学的质量目标,以科学的质量目标作为基础来设计未来的管理方向,再经过管理工作的切实开展,完成预期的目标,促进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2]。坚持将信息管理建设与推进统计业务工作、改革创新和队伍建设有机融合,在统计口径设置、日常管理监控、效能分析改进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而信息与统计的融合跨界是大势所趋,跨界是指特定属性事物,进入其他属性事物中进行正常运转同时提高两者运转效率的一种方法。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跨界就代表着变革与创新,能够将传统行业进行融合与重塑,使传统行业焕发新的生命力。实现产业跨界的同时,实现了产业的融合发展,转换了以往理念以及与产业的合作模式[3]。

1.1 完善管理体系,提供制度保障

1998年起该中心因地制宜,结合自身情况,23年来血站业务不断扩大,需求不断提高,软件也多次升级改造,先后应用长沙血液中心自行开发的管理自动化软件、奥斯邦信息管理软件(CAABB)、唐山现代信息管理软件(启奥),逐步建立起规范完备、相互配套、逻辑清晰的信息管理体系。并与穿越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无偿献血自助服务系统等功能)、南京轩恩软件开发有限公司(档案管理)等公司构架,使中心业务更快捷、方便、准确。在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和科室工作手册中相继制定《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程序》《电子签名与数据电文管理程序》《中心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中心信息管理制度》《信息系统应急预案》《中心内网杀毒软件管理规程》《统计管理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使信息和统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全面贯彻信息安全的5个要素即: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等[4]。

1.2 明确程序流程,优化管理架构

信息系统构建环节,由申报科室负责人组织召开信息需求内部论证会议,制订详细的信息设备硬件和软件申购计划,使有效的无形资产发挥最大效能。信息设备审核流程,由物采和科教信息科牵头汇总申购材料,审核申报内容是否完整真实、申购理由、必要性、可行性等是否充分,形成包括审核意见的汇总表,预算20万元以上的设备由总务科审核《论证分析报告》、办公室审核《市场调查报告》、财务科、质管科审核《效益分析报告》,监审部门审核申报资料是否齐全、程序是否合规。设备参数论证流程,由物采科负责通知、收集参数,组织设备参数论证会。

1.3 开展有效监督,深入调查了解

根据《长沙血液中心设备申购管理制度》,监审部门对科室设备申购资料严格把关,包含科室会议记录、《年度资产、设备购置论证申请表》,预算20万元以上的设备含《20万元及以上设备申购报告审核表》,3个独立成文的《效益分析报告》《市场调查报告》和《论证分析报告》。同时对信息资产/设备购置计划进行年度对比,对拟更换设备高保情况、同类科室对比情况、现有同类设备的参数进行全面摸底。在信息设备参数论证环节,中心纪委在设备参数制定前召开中层以上干部集体廉政谈话会,对有20万元以上设备的科室邀请行政分管领导对科室负责人开展一对一廉政谈话,要求责任科室对设备购置必要性、可行性、建议品牌、规格型号及主要参数、设备价格预算等进行充分讨论形成会议记录。

1.4 设立责任追究,形成闭环管理

信息设备运行过程中,要严格按业务实际需求进行合理配置,坚决杜绝资源浪费。要在考虑型号、价格及可行性的条件下进行购买,监管好购买源头,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如因管理不善人为造成设备损坏、丢失、闲置不用等,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并通过固定资产管理(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后续信息服务管理等全过程监管,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降低运行成本,发挥设备最大效益。在易操作、勤维护、精服务的平台基础上深化,通过准确地统计数据来为质量指标提供依据,并根据统计管理的实践工作,定期组织总结回顾。

2 开展信息服务和统计监督亮点

2.1 信息服务及时到位,实际操作科学有效

因信息设备涉及到的部门多,环绕业务使用科室、行政管理科室(质量管理、人事统计、输血研究、后勤保障、档案管理、科教管理、财务管理、合同管理、生产工作统计、计划执行情况统计、协同办公系统等)多个环节,其中的任一方和环节都具备一定的自由裁量空间,存在可能的人为因素。例如,在对档案进行信息化建设时,除了要完善档案管理平台,更要就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技能进行培训,使其具有相应水平的操作技能和知识储备,同时也要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保密意识进行培训。在此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不断提高档案信息管理平台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进一步完善、提高日常工作中档案信息的管理水平,亟待建立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提升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以及利用率。并借助网络技术,不断研发采供血业务相关信息管理系统,减少工作人员的业务量,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如使用科室可能存在“宜多不宜少”“求全求优”的需求认识,没有充分全面地考虑科室的技术能力和市场需求的适宜性;上游管理科室可能存在对一线实际需求调研不足的情况,应对欲购设备的型号、性能、指标等进行可行性调研论证,尽最大可能杜绝造成设备功能定位偏差或配置漏洞,对信息设备引进的必要性作充分论证可以避免重复购置和盲目购置现象。在信息管理硬件和软件到位的基础上,坚持教育先行,坚持统筹推进,坚持层层动员,坚持分类指导,坚持常态督查、保障各项统计数据真实有效。调查发现,绝大多数采供血机构的网络、数据和应用安全仍处于初级阶段,没有部署高性能信息安全设备[5],该中心坚持对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安全保障动态维护,提高员工信息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2.2 信息采纳综后全面,统计管理公开透明

统计信息主要的手段是利用科学的统计方式,对日常工作中所产生的数据、案例和信息进行细致的统计、整合以及储存,从而将各项信息建立起系统化、科学化、标准化的流程。统计信息之间的相互融合和转换,能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帮助员工更好地完成工作,促进医疗人员更深入地了解工作的开展规律进而促进医疗工作的蓬勃发展。全面准确的信息采纳能增加统计透明度,有利于开展采供血活动横向比较,更有利于市场开拓。采供血机构对网络媒体的利用主要体现在网站建设上,微博、微信呈上升趋势,采供血机构已充分认识到新媒体宣传对无偿献血工作的便捷作用,今后仍应加大利用信息化技术,与时俱进地利用网络开展采供血宣传工作。做好中心官网、微信平台的技术保障和短信平台的建设与维护和管理工作,结合统计数据,且配合目前广泛的发布公示渠道,提供更多的优质信息在自身网站或政府定点网站发布公告,在一定程度上能扩大公民视野,因信息统计量而正向影响无偿献血爱心涌动;为加强设备专业性,通用、信息部门会考虑使用科室意向及合作关系等有选择地邀请培训师资和自身培训,工作标准一点不降、训练内容一项不少、安全工作一件不松、安全事故一个不出。及时对市场调查深入研究,设法把握信息设备的应用区间,对把控感有清晰认识。由于专业分工不同申请科室、管理科室对信息和统计的了解掌握程度有差异,科教信息科本着责任使命感,统计助力各级决策发挥效能,全面均衡带来实施监督的效果。

2.3 全程监督严格严密,风险识别到时到位

当前在信息系统运行实际工作中紧抓监督与管理同步,依靠质量管理体系,使各类管理体系软件信息适用程度符合质量要求,关键控制点落到实处,思考问题在同一基点上、贯彻执行在同一直线上、思想意志在同一声调上,统计部门往往提供信息来源。尤其是一些临时性统计任务会因“特事特办”而利于监督。目前统计工作的重点多集中在国家卫生信息、采供血情况分析、执业比对、献血表彰、科教科研科普、人事管理及绩效分析、工作总结等方面,对影响到决策结果的环节,设定规矩,引入层级审核把关制度、在中心领导指导下精心编制定制报表,统一口径、运用专业学识选择基层第一手资料,后期优化统计手段,尽心尽力突破信息局限可能存在的盲区,使得风险识别准确到位,监督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和时效性。

2.4 人才队伍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结构合理

随着采供血行业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血站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已被认可,但信息化队伍建设比较滞后,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很少[6]。因此采供血机构在人才队伍建设中注重对信息和统计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已是大势所趋,医学统计学作为医学生的必修科目,其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基础的医学统计学概念,还能够使学生运用医学统计学知识,理性且客观地对问题进行分析与推理,能够使从业人员清晰地理解和阐述出医学现象规律以及复杂化医学问题。从有统计工作专岗起,血液中心严格岗位配置,选择政治素质强、业务技术好的副高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历的资深员工,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的逐渐提升已使信息管理部门在信息保真制定、质量论证过程中担负重要角色,能全面把握工作重点。信息和统计管理已达到专业对口和熟悉实际情况的要求。

3 完善采供血机构信息和统计管理的思考

3.1 优化信息设备资源结构配置

要从提高血液安全保障水平、控制血液成本支出、切实减轻人民群众负担出发,严格按照《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抓好落实,统筹规划中心的信息设备资源配置,只有理顺机制构建与区域人口、医疗资源及临床用血需求相适应,有效合理布局采供血服务体系,彻底改善和提高采供血机构的信息综合服务能力和设备资源利用效率,才能形成采供血机构的人才链、技术链、信息链和管理链。管理层及信息管理部门针对各部门自身的特点,综合考量信息化管理成本和彼此交互性,使信息在系统中流动顺畅,促进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降低沟通成本,不仅有效发挥项目的全面信息化管理功能,也为统计管理奠定基础。

3.2 规范信息管理工作基调

顶层规划与设计,事关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全局与长远。医院领导层只有具备很强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具备与时俱进、科学研判的能力,才能透过医院管理中错综复杂的表象,看清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本质、目标和发展趋势,做出科学合理的信息化战略发展规划[7]。血液中心领导依据职责分工加强信息与统计的归口管理,实现信息和统计专业化和管理规范化,避免因职能不清而导致信息和统计管理过程可能的漏洞和隐患。同时严格落实和进一步完善信息和统计管理制度,持续改进。尊重信息管理专家指导,充分调研,确保信息和统计管理处于合理的地位,提高对采供血全过程的支撑作用。

3.3 加强对全员的全面信息化培训

信息化建设需要全员参与,共同完成。领导层、中层管理人员、信息化团队、全体员工的通力合作和相互促进,是信息化建设的支撑主体。首先,领导层的坚持和支持是首要因素,起到引领作用;其次,中层干部的信息化素养是重要因素,利于加快信息化建设;再次,信息化团队的能力和稳定性是保障因素,决定了信息化建设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最后,全体员工的信息化观念和应用能力是推动因素,可促进信息系统的普及。四大支撑因素互相推动、互相监督、互相激励,并交织形成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合力。以“抓两头,带中间”为人才队伍建设总体思路。抓“两头”即领会高层信息化战略和普及员工信息素养,增强核心竞争力,抓好护理队伍建设,强化社会服务支撑;“带中间”即带好骨干队伍,努力提升人才队伍整体水平。加强员工的全面信息化意识,提升员工综合素质,是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只有将全面信息化和管理思想深入人心,建立起高效有序的信息处理流程,才能形成良好的信息管理环境,对于没有全面信息化观念的工作人员,应加大对员工的宣传教育。中心拨足量经费,购进相关网络信息书籍,涵盖从儿童入门到网络工程师实际应用,提供给电脑爱好者学习。

3.4 加强信息管理和统计利用力度

提升采供血系统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从一线信息录入到信息统计整个流程的信息流,利用大数据开展优质信息数据综合利用和分析,在强化预警监督的基础上提升领导层决策依据。统计信息还可通过真实有效的数据来反映血液中心的综合管理水平,对血液中心进行整体的考量,同时也可反映血液中心的整体效益[8]。实现信息管理从设备申请—论证—采购—运行的全过程监督,设立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确保工作阳光透明。在满足采供血需求的前提下,按照发展重基础的特点、全员科研的思路,立足于中心总体规划、品牌战略、人才战略,集中优势提高人才培养,实行正向激励机制提升学术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提升采供血机构地位,确保信息统计工作的规范性、严肃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我国应逐渐完善有关医学统计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统计工作的管理力度,真正落实医学统计工作,以正确的指导思想指导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实际工作中,要进一步细化统计工作的标准及规范,尽量减少信息失真的情况。逐渐加强调查监督力度,制定明确的奖惩制度,一旦发现问题,应严格依据法律法规做出相应的惩罚措施[9]。

3.5 推进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并促进血液中心发展

推进血液管理信息化建设,建设高效稳定安全的全省血液云平台,实现全省血站的互联互通,推动数字技术在血液应急保障、资源调配、血液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等方面发挥支撑作用。推进献血服务平台建设,争取做到全流程无纸化。引入人脸识别和电子签名新技术,探讨OA系统改造升级。探讨中心信息系统单点登录和一体化认证的可行性。实现中心业务系统与“我的长沙”“健康长沙”“电子居民健康卡”等平台的互联互通。以新址建设为契机,协同相关部门探讨射频识别技术、智慧冷库、智慧仓储、智慧物流等建设方案。采用先进的模块化布局。规划20~30个机柜,建设高质量机房,为未来智慧化、信息化、数字化血液中心建设发展提供信息基础设施保障。

4 结论

依托上述统计工作现状及信息管理体系的建设,可实现以下4个方面的发展目标。①全面提升工作效率,对于采供血机构而言,从业务数据中提炼信息进行分析和预判,依托客观数据为业务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改进方向,能够节省时间和经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决策方向的精准性,这对于任意一家采供血机构都具有重要意义。②助推智慧化血站建设,智慧化血站的建设离不开对大数据的挖掘和运用,简言之智慧化是以数据分析和信息平台建设为基础的。在全盘掌握数据背后的生产信息、不断改进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来实现建立功能完善互联互通的站内局域网、献血和志愿服务前移的互联网、可视化流程监控管理的物联网、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冷库等。③推动相关学科发展,探索采供血业务数据间的内在联系和实践意义,除了可以保障血液供应的科学合理及时安全,还能为输血科学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在兼顾业务工作的基础之上,提升采供血机构的科研软实力。④提高人事管理工作的效果,使人力资源的价值得到进一步体现。在信息化建设创新中,需要将大量的零散数据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并建立标准化的人力资源信息规范,使人力资源信息数据系统中采集到的所有相关信息都以统一规范的格式进行处理和存储,以方便采供血机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人员能够进行快速、准确地查询和使用,提高人事信息数据管理水平[10]。

综上所述,国家制度和经济保障以及信息化建设在各行各业能力提升,助推采供血机构在信息化道路上夯实基础稳步前行,统计规划和信息化建设作为时代要求,既能够充分挖掘采供血机构的管理潜力,又能够促进采供血机构的事业实力,在信息化的土壤里盛开统计之花,园丁们辛勤浇灌,从而促进无偿献血事业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采供血信息管理血液
高校就业工作信息管理平台设计
造价信息管理在海外投标中的应用探讨
试论采供血机构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路径
地球物理台网仪器维修信息管理的研究与实现
采供血机构实施财务绩效管理的成效探讨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浅析如何做好采供血机构的档案管理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采供血机构档案管理工作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