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法规贯彻的现状与思考

2023-01-03雒猛王忠张秀涛高峰赵清刚刘金玲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13期
关键词:脐带血技术规范血站

雒猛 王忠 张秀涛 高峰 赵清刚 刘金玲

脐带血是指与孕妇和新生儿血容量和血循环无关的,由新生儿脐带扎断后远端所采集的胎盘血。脐带血库是指以人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为目的,具有采集、处理、保存和提供造血干细胞的能力,并具有相当研究实力的特殊血站[1-3]。1993 年,美国Rubinstein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脐带血库,此后脐带血库在全球快速兴起。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建立超过100 家公共脐带血库和300 家的自体脐带血库[4-5]。目前我国合法的脐带血库有北京、天津、山东、上海、四川、浙江、广东省7 家脐带血库。脐带血的价值已由单纯移植向治疗早产儿脑损伤、神经后遗症、自身免疫性疾病、1型糖尿病等多病种发展[6-13]。目前脐带血库执行的法规和技术文件相对陈旧,脐带血库间执行国内标准与国际细胞治疗委员会(The Foundation for the Accreditation of Cellular Therapy,FACT)有一定的差异,作为临床应用的上游环节,脐带血库需要一套通用的质量标准来把控脐带血的质量,以便更好地服务临床。

1 方法

1.1 文件检索

收集学习国内脐带血库相关的法律、标准、规定及技术规范;学习已发表的关于脐带血质量标准的文章。

1.2 与FACT 对标

学习最新版的FACT 标准,与国内相关标准进行对标。

1.3 脐带血库间的交流

脐带血库间相应部门间进行工作交流与学习。

1.4 专家访谈

主要与临床医生沟通他们选择脐带血的标准及关注的重点事项。

2 结果

脐带血采集后,其运输、制备、检测等环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脐带血运输环节存在不完善的问题

2.1.1 脐带血运输温度缺少明确的指导文件 现行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管理办法》和《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技术规范(试行)》均未明确脐带血的运输温度[1-2]。脐带血采集后,目前主要采用专业的冷链物流和自提的方式运送至脐带血库,运输温度控制在4~25℃之间,脐带血库存在运输温度掌握执行不一致的情况。

2.1.2 存在从采集到制备冷冻超时的现象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技术规范(试行)》中16.4 中明确规定脐带血必须在采集后24 h 内进行制备和冷冻。鉴于脐带血库只能在本省区域内采血,受交通方式和地域等因素的影响,脐带血库要保证每份脐带血均在24 h 内完成从采集到制备、冷冻很难百分百的实现。FACT 条款D3.2.6 要求应在脐带血采集48 h 内开始对异体的脐带血样本进行冷冻保护。D3.2.7 要求脐带血应在脐带血采集72 h 内开始对自体的脐带血样本进行冷冻保护,明显比国内时间延长很多。

2.1.3 检测样本的运输温度不符合规范的要求 脐带血库作为特殊的血站,按照最新版的《血站技术操作规范(2019)》的要求,进行了血筛四项和母血乙肝、丙肝和艾滋病毒的核酸检测[14]。规范中2.15.6 明确标注检测样本于2~8℃暂存和运输,而脐带血库用于传染病检测的血清学母血样本一般和脐带血同箱体内于4~25℃运输。

2.2 脐带血制备与留样存在的问题

2.2.1 脐带血制备的方式相对落后 目前国内脐带血的制备方式分为手工和全自动分离设备。自动化的设备能够准确计算压浆的量且便于体积的控制,因设备耗材的价格和分离效率原因,自动化的分离设备还未大面积的采用,而手工提取存在人员间的操作误差。

2.2.2 样本储存温度与国际标准比较阈值偏低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技术规范(试行)》21.5.1 明确规定脐带血冷冻保存温度不应高于-135℃,高于此阈值,对脐带血细胞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而最新版的FACT 条款D6.5.1 要求,脐带血样本应在-150℃或更低温度下储存。雒猛等[15]曾报道,储存在液氮中的脐带血样本,20 年后质量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至于国内与国际储存温度阈值(-150℃与-135℃)的差值对脐带血质量的影响有待研究。关于血浆样本的保存,《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技术规范(试行)》19.1.1 明确规定应在-18℃,而FACT 条款D4.1.3.1 要求血浆应在-70℃或更低温度下储存。目前国内大部分脐带血库采用-20℃保存检测样本,这种温度阈值差的要求,对检测样本结果影响有待评估。

2.3 脐带血的检测存在需要加强的环节

2.3.1 规范中检测项目不全面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技术规范(试行)》中未有传染病核酸检测的规定,脐带血作为特殊的血站,目前也开展了乙肝、丙肝和艾滋病毒的核酸检测,《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9)》4.6.5.2 中针对核酸样本4 h 离心分离血浆与分离胶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脐带血库很难在现有的条件下实现核酸标本的及时离心。临床医生对脐带血的指标及检测项目要求不同,脐带血库为满足临床医生的需求,各脐带血库间的检测项目存在差别。比如,关于巨细胞病毒的检测,存在IgG 和IgM 的区别。规范中22.1 针对脐带血HLA 的分型需要检测HLA-A、B 和DRB1 6 个位点的低分检测,而脐带血库为更好地服务临床,目前开展HLA-A、B、C、DRB1 和DQB1 10 个位点的高分检测。

2.3.2 检测母血的标本缺少采集时间的指导 FACT 中C5.6.1 和D10.1 均要求,应检测采集脐带血样本前(后)7 d内的母亲样本进行传染病的检测。《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技术规范(试行)》22.1.2 中要求进行母血的传染病检测,未有母血样本采集时间的规定,现实中存在产妇因突发状况等原因不能在规定时间内采母血的情况,至于后补母血的检测时间及结果,对脐带血的质量影响,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

2.3.3 部分检测项目缺少指导标准 FACT 针对脐带血的TNC 和CD34 均有明确的标准要求[16]。《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技术规范(试行)》22.1 中规定了每份脐带血均要进行有核细胞总数(total nucleated cell,TNC)、CFU-GM培养、CD34 阳性细胞百分比或总数的检测,但未明确各指标的入库标准。

2.3.4 重要的质量指标应规定检测时间 检测时间的差异会导致检测结果的不一致,增加了临床医师选择合适脐带血的难度。如关于CD34+的检测,相同的样本采用绝对计数和相对计数,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差异。刘瑞等[17]曾报道,CD34+的检测数值一定时间内会随着检测样本放置时间的延长而增高,而提供给临床医师的检测报告没有说明样本从采集到检测的时间,这就增加了临床医师衡量CD34+指标的难度。

3 原因分析

3.1 《血站管理办法》关于特殊血站的管理条款不够明细

《血站管理办法》中关于特殊血站的条款远远不如一般血站的详细和具体,1999 年原卫生部印发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管理办法(试行)》为2016 年修订的《血站管理办法》的下位法规。2016 年修订的《血站管理办法》虽然对脐带血库的设置、登记、执业、管理等作出了相关的规定,但对具体的执业要求比较含糊和笼统。如四十九条规定“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除遵循一般血站管理外,”还有针对特殊血站的规定,但是现行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技术规范(试行)》与《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9)》就传染病的检测项目存在差异,目前各脐带血库按照血站技术规范要求进行了传染病的核酸检测,但由于脐带血样本的特殊性,储存脐带血,检测母血与血站检测样本即为所需样本,两者存在差异。脐带血库检测项目在一般血站中是不要求进行检测的,如:血红蛋白的检测、CD34+检测等。因脐带血的特殊性,血型检测只能采用正定型,血型的检测与血站检测也存在方法学的不同。

3.2 脐带血库法规体系不健全且缺乏配套标准

血站目前已建立了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标准指南规程等标准化的法律法规体系。针对下游的细胞应用国家也出台了新版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指导手册等。现行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管理办法(试行)》由原卫生部1999 年颁布,《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技术规范(试行)》是由原卫生部于2002 年颁布的,且为试用版本。而反观欧美发达国家脐带血质量标准已多次改版更新,FACT 从2006 年开始,每2~3 年更新修订脐带血的相关标准。近20 年未修订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技术规范(试行)》已与发达国家及FACT 存在一定的差距,不适应我国脐带血库的发展。

3.3 行业内交流少

目前的脐带血库是在规定的范围区域内采血,临床应用范围是面向全国,大部分脐带血库已加入中国输血协会、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脐带血应用专委会,业务交流有机制,但管理、质量、业务等协同比较少。

4 建议

4.1 修改现有法规,适应行业发展趋势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管理办法(试行)》《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技术规范(试行)》分别于1999 年10 月1 日与2002 年8 月29 日开始施行,至今已经20 多年未修订过,而其上游法规《血站管理办法》2006 年试行,已经经过了3 次修订,血站的技术操作规程也达到了每4 年进行修订的常态。国家卫健委对脐带血库管理规划设置时间延长了1 次后已经过去了1 年,改革呼之欲出。20 年来,我国脐带血采集储存数量已经达到200 万例,在应用范围上研究的也更加广泛。脐带血作为干细胞的重要来源,也应该充分发挥细胞治疗的主导作用。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尽快组织修改《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以适应飞速发展的产业需求。

4.2 建立标准体系,作为技术规范的补充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技术规范(试行)》执行20 多年来,脐带血库按照要求,建立健全了脐血质量管理体系,有的还通过了FACT、AABB 等国际认证。但是目前只有这一部规范,造成法律体系的不完善、规范规定不详尽的地方还有很多。而由于脐带血的特殊性,质量的过程控制至关重要,建议加强行业协作,建立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制定脐带血供者评估与筛查、知情同意、脐带血运输、制备与冷冻、脐带血出库等国家标准,以形成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提升行业质量水平,提升整体治疗疾病的效果,同时给监管部门的日常监管提供依据。

4.3 完善交流机制,实现行业整体提升

脐带血库作为特殊血站,监管归属于卫健委血液处,在血液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从业人员培训、检测与检验技术与技能的迭代更新等方面,在血站的带动下,共同进步,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但由于在血液行业占比重不高,对于其特殊性,缺少愿意带动整个行业的深耕者,在有些方面缺乏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建议脐带血库利用协会等平台,针对行业面对的难点、公众的关注点、法规的盲点等问题,开展深入的交流探讨,共创共赢,为政府部门决策,为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提供精准的专业参考。

4.4 建立信息平台,共享移植数据信息

根据脐带血库公开资料粗略统计,目前7 个脐带血库库存200 余万例,查询10 余万次,临床应用2 万多例,涉及病种几十个,临床应用已经得到医生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建议结合《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要求,开展脐带血应用大数据研究,建立脐带血存储及移植配型信息平台,每一份脐带血都可以查询追溯其采集运输、制备、病原检测、HLA 检测、冷冻复核和复苏使用全过程,方便配型查询。建立临床应用大数据平台,建立临床应用标准和质量体系,纳入数据预评估及数据模型库。加强两个平台的资源整合和数据交汇,分析共享脐带血临床应用成果,利用脐带血资源造福患者。

4.5 加强脐带血的行业监管,确保依法依规执业

建议监管部门将室间质评等项目纳入血站管理,对脐带血库实验室质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确保脐带血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同时,坚决查处未取得《血站执业许可证》的机构采集提供脐带血的医疗行为,对违法采集、提供、使用脐带血等违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依法处罚,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

猜你喜欢

脐带血技术规范血站
甜樱桃安全高效生产技术规范
从《技术规范》看优秀点播影院系统的特点
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
《苏区研究》技术规范
脐带血是否值得花钱保存?
信息化下血站消防安保建议
误区!花钱自存脐带血
脐带血要保存吗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