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心风内动”假说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辨治

2023-01-02王洁李玉峰肖珉姜旭贾君迪修晟尧蔡轶

环球中医药 2022年2期
关键词:心神阵发性房颤

王洁 李玉峰 肖珉 姜旭 贾君迪 修晟尧 蔡轶

基金项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基础)优秀人才研修项目(T20194832001)

作者单位: 100700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王洁(硕士研究生)、修晟尧(博士研究生)、蔡轶(硕士研究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心内科[王洁(硕士研究生)、李玉峰、肖珉、姜旭、贾君迪、修晟尧(博士研究生)、蔡轶(硕士研究生)]

作者简介: 王洁(1996- ),2019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E-mail:1184540401@qq.com

通信作者: 李玉峰(1975- ),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E-mail:yufengli@sina.com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房颤是成人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1]。阵发性心房颤动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可出现心悸、头晕、胸闷、汗出等,并且可进展为永久性心房颤动,甚至会形成心房内附壁血栓,血栓脱落可危及患者生命,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患者的住院率、死亡率密切相关[1-2]。房颤的治疗以药物和手术治疗为主[1],但具有费用高昂、副作用大、复发率高等局限性[3]。根据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表现,中医学将其归为“心悸”“惊悸”“怔忡”等范畴。中医药治疗该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的质量,减少心悸发生的频率。笔者团队通过长期的临床总结以及试验发现,从“心风内动”立论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获效甚捷,重视心风在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为中医临床诊治阵发性心房颤动提供参考。

1 “心风内动”假说的立论依据

1.1 阵发性心房颤动与风象的类比

古人认识事物源于取象比类与天人合一的思维,中医学认为取象比类是认识世界的核心方法论[4]。因风具有善行数变、风盛则摇等特点,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具有风的特征,故将阵发性心房颤动类比为风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发作特点:阵发性心房颤动主要以突发突止,变幻无常,急骤多变为发作特征。这一特点与中医理论中具有善行数变特征的风有相似之处。(2)影像学表现:房颤发生时,心脏在超声以及放射动态影像下可表现为类似于震颤抖动的表象,这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提到的“风胜则摇”极其相似。(3)发病机制:房颤是持续的快速而不规则的电活动[5],这种电生理活动也属于风的现象。

1.2 “心风内动”假说的提出

《素问·风论篇》首次提出心风:“心风之状,多汗恶风,焦绝,善惊吓,赤色,病甚则言不可快,诊在口,其色赤。”近现代有学者认为房颤属风象,提出了房颤的基本病机为虚风内动、肝风内动、阳虚动风等[6-7]。亦有学者提出从心风治疗房颤,其心风包括内风与外风[8]。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作特点、影像学表现以及电生理活动与风的特征极其类似,故将其归为风,由于该风发生于心体,称其为心风。心风包括实风与虚风,以虚风为主。房颤的电生理机制认为房颤的发生需要触发和维持机制,心房颤动反复触发及刺激,导致心房电重构[9]。笔者团队认为房颤以心体亏虚为主,虚风内动,复有实邪触发心体,虚风、实风反复扰动心神,耗伤血脉,出现心悸之状,据此病因病机,提出“心风内动”假说。

2 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病因病机

笔者团队认为该病在发病之初,以气血阴阳亏虚为主,阴血亏虚尤甚,虚风内动,复又夹杂肝风、痰浊、水饮、瘀血、热邪等实邪扰动心体,心风尤甚,发为心悸。

2.1 阴阳失调,虚风内动,诱发心悸

《古今医统》言:“心风初作,多属虚候。”有学者通过对古文献研究发现心房颤动出现频次较高的是气阴两虚[10]。刘中勇教授认为认为心悸的病因当责其本源为气、血、阴、阳、精的不足[11]。张琪[12]认为心悸的病因病机为气血阴阳不足,心失所养,与劳心劳神,睡眠不足有关。冼绍祥教授总结心悸的病因病机为心的气血阴阳亏虚,心神失养,痰饮、瘀血、毒邪阻脉,心动而悸,治疗以炙甘草汤加减调和阴阳[13]。

笔者团队认为心悸发病之初期是由于心之气血阴阳亏虚,心体亏虚,虚风内动,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千金方》:“心气不足,虚悸恐畏,悲思恍惚,心神不定,惕惕然惊。”心气是维持心主神明、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发挥的动力,心气充足,神明、脏腑、血脉充盈得养,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若心气不足,心之脏失去鼓动之力,无法推动心脉血液的运行,气血逆乱,形成涡流,出现心中空虚惕惕而动,为风之表象。心气虚进一步发展必会损及心阳。《证治汇补》云:“有阳气内虚,心下空豁,状若惊悸,右脉大而无力是也。”心阳不足,导致心脉得不到温煦,无法温阳心神,心鼓动之力尤差则心悸、怔忡之症状尤为明显,出现类似“风”的表现,为阳虚生风。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若阳气亏虚,则津液、阴血会相应亏虚。李平教授曾提出了血虚生风可导致心悸[14]。《丹溪心法》云:“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养者血,心血一虚,神气不守,此惊悸之所肇端也。”

2.2 实邪生风,虚实之风混杂,心风尤甚

肝体阴而用阳,肝主疏泄,调畅气机。长期情志不畅,肝失调达,肝郁日久易化火,灼伤阴血,则阳亢化风。亦或肝气升发太过,亢逆无制,风阳上扰,肝火引动心风发生心悸。

《证治汇补》言:“痰迷于心,为心痛惊悸怔忡恍惚。”痰浊耗伤心气,亦可阻滞血液运行,导致心体气血阴阳失衡,心体亏虚,虚风内动。痰浊郁久可化热,痰热相合易化风,同时痰浊阻络,血行失畅,血不行则风生。

《血证论》:“血虚则神不安而怔忡,有瘀亦怔忡。”若血瘀脉中或溢出脉外,成为血瘀,血液运行不畅,则气也不可畅行,气血逆乱形成涡旋乱窜,则形成风,或瘀血日久可化火生热,耗伤阴液,阴虚风动。

人体痰饮的产生与肺、脾、肾三脏的气化功能密切相关。肺、脾、肾三脏气化功能失司,水湿泛滥,湿属土,风属木,木克土,湿盛过极则现胜己之风木动摇之化,出现心悸不安,突发突止之症状。

《活幼心书》:“心藏神,因热则神魂易动,故发惊也。”火热之邪煎灼阴液,阴血亏虚,心脉失养,阴虚风动。火热炽盛,亢盛化风,扰动心神,炼液成痰,风火痰热蒙蔽心神,出现心悸。

2.3 虚风致悸,以阴虚为主

笔者团队认为虚风多以阴虚为主,主要因为:(1)起居失常,耗伤肾阴;(2)过食酒肉辛热伤阴;(3)压力过大,思虑劳心过度,心血耗伤;(4)年老体衰,精血消耗、阴液不足。《临证指南医案·肝风》谓:“倘津液有亏,肝阴不足,血燥生热,热则风阳上升……风阳内扰,则营热心悸。”肝主藏血,肝血亏虚,阴失阳亢,风阳上扰心体,出现心悸。肝亦可生血[15],肝体亏虚,无法化生血液,累及至心,心血亦亏虚,心阴不足,无法充养血脉,心神失养,阴虚风动,出现心悸。或老年人肝阴不足,母病及子,则心阴亦亏虚,心风内动。加之心与肾关系密切,若肾水亏虚,不可制约心阳,心阳灼伤心阴,心阴不足,阴虚风动,心神失养,出现心悸。

3 从“心风内动”假说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应用

3.1 燮理阴阳,重在滋阴,以息虚风

虚风内动是引起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根本原因。唐容川言:“无阳以宣其气,更无阴以养其心,此脉结代,心动悸所由来也。”治疗首先应当补气养血,燮理阴阳,安心体,方能平息心风。临床常用太子参、黄芪、桂枝、白芍、甘草、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麦冬、生地等。桂枝可温补心阳,温经通脉,助阳化气,甘草可协助桂枝振奋心阳,桂枝、甘草辛甘化阳,二药合用,共奏补益心阳之效。心阳得复则津液可以化生,阴阳平和,虚风自熄。芍药养血敛阴,甘草合芍药酸甘化阴,二药合用共滋养心肾之阴,则心之阴阳调和,心风自灭。太子参可补心气、心阴。黄芪可补脾肺之气,同时可生阳。太子参、黄芪,一者补阴,一者生阳,共调阴阳。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合用,酸甘化阴而生津,既可以补肾水,使津液上乘,养心阴、补心体,平息心风,又可以补心阴、敛心阳而安神定悸。麦冬、生地可共同滋养心阴,心阴既复,心神自安,心风则自灭。

3.2 重镇安神,以灭心风

心悸虽然为胸中血府病变,但其根本在心神。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时患者常有心跳剧烈、不能自主,伴有头晕、汗出等症状。此为气血逆乱于上,重镇潜坠之品方可使之归于本位,心神躁动不安,需安神定悸。临床常用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

3.3 重滋心肾,以息心风

《景岳全书》曰:“凡治怔忡惊悸恐者……心本乎肾,所以上不安者,未有不由乎下,心气虚者,需实肾,使肾得升;欲补肾者,须宁心,使心得降。”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心火亢盛,内扰心神,心阴阳失调,心风内动。心火亢盛,下吸肾水,则肾阴暗耗,日久肾阴亏虚不可上滋心体,心体阴津亏虚,心阴阳失调,虚风内动。故治疗当滋养心肾,临床常用生地黄、茯神、远志。

3.4 补虚逐实,以消心风

因虚致实,因实致虚,虚虚实实,病情缠绵难愈。心悸的病机多为心之气血阴阳亏虚,同时夹杂实邪,实邪扰动心体,激发心风,故治疗应补虚为主,兼顾实邪,同时重镇息风,平调阴阳,方可奏效。对于老年患者肝阴不足,风阳上扰于心,导致心神失养,出现心悸,上加天麻、钩藤、石决明等祛风药;血行风自灭,血液运行不畅,则引起心风内动,对于瘀血的患者常在加丹参、赤芍、川芎等。脾虚生痰,同时痰郁日久化热,热极生风,则心悸,可加入黄连温胆汤。情志内伤,肝气郁滞常加入百合、郁金、香附,疏肝理气,气顺则心神安定,心风自熄。

4 验案举隅

患者,男,69岁,2020年8月27日初诊,主诉:间断心慌半年。患者半年前由于劳累后心慌、乏力,口干不苦,耳鸣,心烦,怕冷,心率缓慢,纳眠可,大便2日一次。舌暗红,苔薄白,脉沉弦。2020年8月22日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阵房性二联律1730次,阵房性三联律1640次。西医诊断: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诊断:心悸,阴阳两虚(气血两虚、气滞血瘀);治法:调和阴阳,疏肝解郁。处方:太子参20 g、生黄芪20 g、桂枝10 g、炙甘草15 g、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生地黄20 g、麦冬20 g、柏子仁15 g、醋五味子10 g、炒酸枣仁30 g、茯神30 g、远志6 g、珍珠母30 g、丹参20 g、,郁金30 g,14剂,颗粒剂,日1剂,早晚温水冲服。

二诊:2020年9月3日,患者诉心慌较前明显好转,耳鸣、心烦、乏力好转。胃胀,打嗝,无反酸烧心。纳眠可,大便日一行,不成形,小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脉沉。前方基础上加炒白术15 g、焦神曲15 g,14剂,颗粒剂,日1剂,早晚温水冲服。

三诊:2020年9月14日,患者诉心慌较前面好转,咽干、耳鸣均较前减轻,二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脉沉弦。续服前方,14剂,颗粒剂,日1剂,早晚温水冲服。

四诊:2020年10月11日,患者诉基本无不适。2020年10月9日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阵房性二联律4次,阵房性三连律10次。嘱患者多休息,节饮食,畅情志。

按 患者老年男性,舌脉诊提示气血亏虚,复又与瘀血这一病理因素相合发为心悸。患者生活压力较大,长期熬夜,肾水不足,不能上行制约心火,水火失济,导致心风内动,心阳偏亢,扰乱心神,发为心悸。同时患者年过半百,精血消耗,阴液不足,故以阴血亏虚为主,虚风内动。阴损及阳,患者畏寒怕冷,阴阳俱虚。故重用滋养心肾之阴的药物,佐加温养心阳之品。久病多瘀,患者舌暗,考虑为血瘀阻滞气血运行,在调和阴阳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药。患者自觉心跳剧烈,不能自主,同时伴头晕头痛,此为气血逆乱于上,非重镇之品不能使之归于本位。全方共奏调和阴阳、疏肝解郁、养心重镇安神之效。

5 结语

虚风、实风均可导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笔者团队认为阴阳失调,虚风内动,导致心悸,多以阴血亏虚为主。在心体阴阳亏虚的基础上,兼夹肝风、痰浊、水饮、瘀血、火热之邪上扰心体,扰乱心主血脉、心主神明的功能,出现心悸。治疗上,首先调补阴阳,重在补阴血,阴阳平和,心风自灭。其次需养心重镇安神,重镇熄风。对于肝阳上亢引动心风者予镇肝熄风,痰浊阻滞气血运行激发心风者予清热化痰熄风,水饮逆犯心体者予温阳化饮祛风,瘀血扰乱心体者予活血化风。

猜你喜欢

心神阵发性房颤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阵发性高血压暗藏危机
脂肪酸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研究进展
二十世纪美术钩沉·吴嘉行
心脏康复护理对阵发性室上速消融术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
房颤别不当回事儿
小朋友绘画作品展
预防房颤有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