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教育的实践途径思考

2023-01-02谢吴成石君君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0期
关键词:科学家育人精神

谢吴成,石君君,陈 忻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

科技是强国之本,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当前,新一轮科技改革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构建全新的创新格局,重塑起整个全球的经济结构。要创新要发展必须靠人才来驱动,而人才驱动的基础在于教育的驱动。

创新的时代要求我们不仅要讲科学精神,对于科学家精神也要大力弘扬。新形势下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发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将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教育中,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和高素质队伍,有利于推进新时代国家创新体系建设[1]。

科学家精神的内涵是爱国、求实、创新、奉献、协同、育人[2]。在现有的理论基础上如何将其进一步融入现代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中,使学生充分领悟科学家精神的思想内涵,主要有如下几个实践途径。

1 以党史教育为引领,推动科学家精神教育建设

科学家精神一直以来都与国家的命运密切相关,其内涵也随着国家科技发展、社会和谐进步而逐步丰富[3]。1919年,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让民主精神与科学意识深入人心,五四运动促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后直接促成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而新文化运动把科学救国作为信念,远赴国外考察新的科学技术,回国积极传播先进的科学思想,使其最终扎根于华夏大地。这一时期,爱国科技工作者们在长期黑暗压抑的旧社会和动荡与战乱交织的环境中奋斗求索,献身科学事业,寻求科学报国的出路,用行动彰显了典型的革命精神风貌。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新时期,老一代爱国科学家们靠艰苦奋斗、独立自主、勇于奉献的战斗精神铸就了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等一个个精神丰碑,先后涌现出了钱学森、邓稼先、于敏等时代楷模,他们是伟大社会主义民族精神的传承者、实践者和塑造者,激励着中国科技事业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与前进。

进入21世纪,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了“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的重要理念,进一步明确的为当代广大科学家指明了发展奋斗的方向。在共产党的英明带领下,当代科学家用爱国、创新、求实、奉献精神,铸就了中国科学家独具特色的精神品质。南仁东为完成“天眼”的设计与建设,在深山沟壑之中呕心沥血;钟南山院士作为抗击疫情一线的战斗者,80多岁高龄“逆行”驰援武汉;袁隆平先生一辈子躬耕田野,为我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粮食发展做出伟大贡献。

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将科学家献身国家建设事业的先进事迹与党史教育相结合,鼓励青年教师和同学们潜心科研、报效祖国。在深入开展传统党史教育的同时开展爱国主义专题教育,大力宣传爱国科学家如钱学森、黄大年的先进事迹,加深广大青年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认同,自觉担负起建设创新型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的历史使命。

2 以教师为主导,提高教师的科学家精神教育能力

高校作为全国汇聚一流科技人才的重地,是天然传播知识创新文化和孕育优秀人才的摇篮。教师的自身知识素养和学科授课水平深刻影响着学生对当代科学家精神的正确理解和充分认同。所以,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弘扬科学家精神,在思想上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首先,重视与加强高校教师队科学家精神的培训,使教师充分领会科学家精神的深刻实质与内涵[4]。把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培育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作为工作支撑点,着眼于通过整体工作提升全体高校教师团队的思想意识,使广大教师能够深刻认识“科学家精神”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尽管大多数的专任教师,无论是从事人文社科、自然科学领域还是专门从事工程技术学科的教师,一定意义上都具备科学家精神且都经过了全面系统的科学训练。但在后期的实际工作和实践研究中,高校依旧要经常对部分青年老师开展类似科学家精神的主题教育或培训。可由高校党政领导及相关基础研究学院的老师组织牵头,举办以科学家精神进高校为主题的高端学术论坛,鼓励高校各级科研学者积极踊跃投身参与,并做到制度化和常态化。

其次,教师自身也要加强学习,努力提升个人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目前,仍有部分学者存在过度投机、急功近利的倾向,在许多诱惑中丧失了底线,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科研队伍的良好形象。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不断学习提升修养,做到知行合一,用科学家精神武装自己,刹住浮躁浮夸之风,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关键问题啃硬骨头、攻坚克难;求真务实,避免学术不端,做学生的榜样。

再次,高校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科学家精神教育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科学家精神兴趣和教育效果。收集并整理与该学科知识息息相关的科普案例,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科学家故事,将这些最贴近实际的“活教材”贯穿到日常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引导学生将学习兴趣转化为实际行动。

3 以课堂教学为重要抓手,将科学家精神融入日常教学实践活动

学校是思想政治和课堂教学的重要渠道,要在日常思政教学活动中体现科学家精神,在编写政治教学大纲时强调科学家精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建设,是将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中心环节,学校在设置立德树人任务过程中要遵循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规律,科学家精神是高校思政课鲜活生动的教学资源,要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弘扬科学家精神课程育人体系和方法,提升育人价值,加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首先,在思政的理论课教学中要充分融入科学家精神。科学家群体他们有对工作的热爱与憧憬,也有对事业的责任与担当。思政理论课要在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设计、教学内容等各个环节上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可选取科学家群体的一个缩影作为典型的案例进行教学讲述,让学生真切感受科学家奋力攻坚、爱国和奉献的精神力量,不断提高学生认知,指导学生健康成长。

其次,贯彻落实课程思政育人的教学理念,在基础专业课、综合实践素养课的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中融入科学家精神[5]。要更加深入地挖掘专业课教学内容本身所蕴含的科学家精神,有效运用于课程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体现中国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结合相关专业领域代表人物事迹充实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出一整套能够实现科学家精神与课堂理论知识点相融合的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大学生们在加深对科学理论知识系统消化和吸收学习的基础上切实感悟当代科学家精神内容的独特意义和教育创新价值,从而进一步发挥科学家精神的科学育人作用。

4 以实践育人为主渠道,将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育人体系

高校实践育人教学活动比重日益增加,必须重视实践育人作为将科学家精神融入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渠道[6]。首先,要将当代科学家精神充分融入培养方案中必修的教学类实践活动课程,比如劳动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实验,以及科研训练、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集中性实践。在这些集中性实践教学中有意识的设计融入科学家精神教育。

其次,要坚持将科学家精神全面融入学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活动,创新类实践活动是理论知识的应用拓展。科学家精神可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志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和动力,促进创新能力的系统培养。通过包括各类创新和创业活动类项目、学科竞赛类项目、科研项目竞赛项目引导学生探索科学前沿,弘扬创新实践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等品质。也可专门举办“弘扬科学家精神知识竞赛”,促进科学家精神的广泛传播多种类型竞赛。

随着国内高校传统教育的模式不断改革与深化,第二课堂拥有越来越多的优势。利用第二课堂这个平台,开展学生科技实践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科学家精神进校园主题讲座等多种活动,将科学家们心怀家国、求实创新、协力攻关、默默奉献的动人故事以文化育人的形式走进大学生的心扉[7]。通过多种宣传渠道如“易班”、学生社团、科学家精神知识竞赛等,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接受科学家精神培育。将科学家精神贯彻到第二课堂,以第二课堂作为重要的活动平台,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科学家精神的内涵,增强第二课堂育人工作的实效性。

再次,将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的社会服务类实践活动,包括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文化综合服务、参观与学习访问、社会公益考察与调研、公益活动社会实践体验等。在学好文化知识、实现人生理想、回报社会的过程中明白奋斗的意义,领悟科学家精神的内涵。

5 以校园文化育人为依托,创造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条件

科学家精神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思想政治教学价值,对青年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有重要的意义,以一代代科学家展现的崇高精神风貌和蕴含的核心价值理念来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引导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念。因此科学家精神不仅仅是融入课堂,更要做好校园宣传。

首先,在校园的环境文化融入科学家精神教育,让学生耳濡目染其精神内涵。校园内的环境文化载体包括各种特色的校园建筑群外观、布局、雕塑、校园宣传橱窗、校园宣传广播栏、园林设施等等,要充分利用校园内现有的软硬件环境将科学家精神具体形象的展示出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

其次,将科学家精神理念融入专业文化。专业文化是同一学科领域范畴内专业团体共同创造的价值观念、理想追求和行为习惯的总称。当今,各专业领域科学家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为己任,围绕“卡脖子”问题不断奋力攻坚,勇攀科研高峰,加快创新引领,集中体现着爱国、奉献科学家精神力量[8]。将科学家精神贯穿于专业文化,是将专业理论教育与政治思想教育实践的动态结合,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对相关专业的认知,还能激励他们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爱国奉献、淡泊名利、甘于寂寞、敢为天下先的优秀品质,在科技工作中奋勇攻关,勇于攀登。

6 以科研育人为助推器,营造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氛围

科研工作是高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将当代科学家精神融入整个高校科研管理育人的工作体系中,有利于培育当代大学生潜心科研的求知精神、矢志报国的担当精神、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勇攀高峰的奋斗精神、协同攻关的合作精神。在师生学术共同体的环境中,教师主动学习并践行科学家精神,做到言传身教,用自己的高尚品质和人格修养身体力行弘扬科学家精神。学生之间以相同的科研领域和任务组成科研学术团队,大家在互相尊重和鼓励、互相探讨中深刻领悟科学家精神,争做科技强国的践行者、奉献者[9]。大学生通过参加实验课题、经历科研探索过程可以切实感受科学家精神。

同时,在产业学院等实践基地积极宣传科学家精神。产学研合作是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现实需求。现代产业学院有机融合了高校教育与企业生产,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一种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新兴的教育形式。通过引院士、教授、青年博士进产业学院,为产业学院的学生以及对接企业的员工讲解科学前沿、介绍先进技术,同时宣传科学家爱国、创新、求实、奉献的精神,扎实推进高校产学研协同合作同时培养大学生的科学家精神,将科学家精神培育贯穿于合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实现全方位育人。

7 结语

创新驱动的关键在于人才的驱动,基础在于教育的驱动。高校作为科学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基地,也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摇篮,大力加强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科学家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融入党史教育、课堂日常教学、实践育人、校园文化育人、科研培育等培养环节,从而实现青年大学生将科学家精神的理念牢记于心、外化于行,积极投身到建设新时代科技强国创新中。

猜你喜欢

科学家育人精神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虎虎生威见精神
假如我是科学家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与科学家面对面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