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创新创业竞赛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

2023-01-02张兴刚李保颉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0期
关键词:竞赛育人融合

张兴刚,李保颉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江苏 泰州 214500)

青年人才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力量。高校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输送有志之士的重要嘱托,通过创新创业竞赛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来培育新时代新青年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新形势下,高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要目标,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来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改革,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本素养与思想政治基本素养的同步提升,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全面型人才。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品德素质构造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和社会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必然要求。正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功能,所以高等院校成为培养新时代中国发展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阵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培养大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还需要增强其政治理想信念、铸就民族精神及提升思想政治品质。高校应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出发,如何发挥思政育人主阵地作用,是需要高校仔细思考的突出问题。各高校在学生培养理念方向均有研究,其中最典型的即是贯彻“三全育人”理念。近年来,我国发布了有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贯彻“三全育人”理念,“三全育人”的三“全”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近来国家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1]。为高校更好地将立德树人贯彻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理论保障。

2 新时代创新创业竞赛的目的

新时代背景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主流,创新创业竞赛也随之成为高校的热门话题。高校大力推行创新创业竞赛,是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为主要目的,以提升大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业能力为首要目的的教育方法。

以常州大学怀德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为例,我校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互联网+”等创新创业相关竞赛来锻炼同学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另外我校还举办一系列校内项目的选拔和孵化,为此专门开设“骥江创客街区”项目孵化基地,孵化基地的设立为同学们提供了创新空间和创业平台,以此来提高同学自主创业能力。目前已经有很多创新创业竞赛参赛队伍获得省级等各种奖项,通过基地的培养也使一些项目得到了提升,同时也发掘和培养了一批批优秀自主创业人才。通过创新创业竞赛,同学们的积极性得以调动,自觉主动地获取创新创业相关知识,解读相关政策,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课堂知识灌输。创新创业竞赛充分调动了同学们对创新创业的兴趣,激发同学们深入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为人才的培养与孵化提供保障,并且可以增强毕业生个体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就业成功率,同时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提高创业质量和项目成功率,为社会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3 创新创业竞赛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重要性

当前,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很多高校存在过于注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创新创业优秀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培育的问题。通常,人们认为二者毫无关联,理所当然地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分隔开,在创新创业竞赛中只需要学生具有创新创业意识,项目具有可行性和创新性,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应该由专门的老师来传授,而创新创业竞赛的重点就只是利用相关知识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获取市场价值。其实并非如此,从长远的角度,创新型人才是推动伟大中国梦实现的重要力量,更应该进行细致、深入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当前时代背景下,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教育体系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主要以发展素质教育的同时,注重学生全方位发展,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教育。创新创业竞赛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目标一致,协同发展,都是为党和国家培养全面的人才,为二者融合发展提供必要条件;创新创业竞赛通过培养参赛选手的能力,使其在创业之前获取一定的知识技能,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保障,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旨在立德树人,让高校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有所提升,从中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热爱祖国等高尚品格。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大学生综合水平得到全面发展,未来为祖国的蓬勃发展添砖加瓦,这也是促成二者融合发展的根本原因。创新创业竞赛注重动手能力,具有一定的实践性,而思想政治教育从授课入手,具有理论性,将创新创业竞赛实践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深入融合,达到了潜移默化育人目的的同时,也为创新创业教育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使其冲出困境,突破了固有枷锁。

3.1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根本要求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中,进一步要求:“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整个教育体系中,深入构建完整育人体系,提升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在当下历史背景,更要求努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切实提升育人功效。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首当其冲,紧扣“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深入贯彻“三全育人”为党和国家输送更多的综合型人才。二者的融合,响应了国家提升高校思政工作质量的号召,践行了国家铸魂育人的方针,始终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创新创业竞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创新创业竞赛的政治基础,正确导向,二者融会贯通;新时代下,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贯彻创新创业竞赛始终,方能做到真正地实现育人目标,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完善与发展,为党和国家培养全面型人才。

3.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创新创业竞赛指明正确方向

原有的创新创业竞赛只注重提升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增强了实践性,而间接忽略了思想政治引领,已经不符合当代社会的需求,缺乏理论指导且缺少了吸引学生深入探究的能力。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入,提供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有了道德品质的保障,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更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践行“三全育人”理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更好地解决创新创业竞赛中的理论问题,为国家发展奋斗终生。

3.3 创新创业竞赛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在高校教育体系中较为成熟,但在教育方法、内容、体系上还进一步有待完善,其实效性、针对性还有待增强;而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作为一项新兴教育模式,拥有与现实社会紧密相连的特性,并且非常注重实践的运用,二者的深入融合发展,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与针对性,使其关注到社会时事,不再只是单纯形式化及理论化,创新创业竞赛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实践平台,思想政治教育为创新创业竞赛提供政治基础,更有效的促进了高校育人理念。

4 创新创业竞赛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部分存在问题

4.1 对创新创业竞赛与高校政治教育融合目的模糊不清

学生可能只是单纯的了解创新创业竞赛或是思想政治教育,但却从未深究其目的究竟是什么?而若想将二者更好地融合,就必须重视其目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形式化,学生缺乏相关创新创业意识,那更不用说创新创业了;而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缺乏道德品质的培养,缺乏思想政治引领,那结果只能是遇到困难中途放弃。而只有将二者融合的目的探究清楚,使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竞赛中有正确的思想引领,拥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坚定的政治信念,创新创业方能成功。

4.2 创新创业竞赛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单一性问题

在创新创业竞赛中,大家只注重了有关创新创业意识、理论知识的培养,理所当然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其相分离,没有融会贯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教学成效。然而,单一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大的隐患,前者很容易忽略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从而导致大学生思想极端化、缺乏思想道德品质;后者仅仅只注重理论知识,很难高效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目的。创新创业竞赛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在创新创业竞赛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带头作用,只有将正确的思想政治相关理论知识融入其中,才可以更好地实现创新创业。

4.3 教学方法相对简单

创新创业竞赛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过程中,通常高校会采取一些相对简单的教学计划和不易出错的教学内容,这样虽然使得教学方法简单易行,但是却缺乏相应实效性及针对性,让学生容易产生倦怠心理,不利于创新创业竞赛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融合。

4.4 师资力量建设不完善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主要从事于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相关研究,甚少有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有研究创新创业这一新兴教育模式,对创新创业了解度不够,容易影响对学生的培养,导致创新创业竞赛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出现问题。因此高校需要配备一支素质能力强,教学质量精、注重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综合型教师队伍,从而提升学生的相关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5 创新创业竞赛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途径

5.1 完善发展制度,构建校园分级化教育,使其更长久化发展

应用型本科生学制四年,四年中可持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只有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为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提供基础;在大学一年级,为同学们普及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对创新创业竞赛和相关政策有初步了解,为日后创新创业的开展埋下伏笔。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顺应学生成长规律做好创新型人才的思想引领;大学二年级可以开展创新创业竞赛相关专业培训,发掘优秀创新创业“金点子”,通过写一些商业企划书进一步促成项目的启蒙,为后期项目落地建立坚实基础,同时可以借助专业优势学科、结合国情和社会发展需求对项目发起人加以引导,邀请专家对项目进行评估,为项目实施提供保障,通过这样潜移默化的方式,使项目更能切合社会发展需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添砖加瓦;通过前面两年的培养,在大学三年级可以借助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和挑战杯等相关比赛将项目推向更高层次的平台进行发展,通过多方资源整合,对项目进行打磨;大学四年级可以借助“创客街区”孵化基地和社会资金将项目进行落地并推向社会平台。四年时间各年级相互独立又相互融合,高年级自主发展同时带领低年级进行实践,让高年级同学开展一些有关创新创业竞赛的讲座,提升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竞赛的兴趣,这样才能使得创新创业竞赛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更长久。

5.2 校级互联,激发同学创新创业竞赛的兴趣

可以通过开展相关内容的讲座,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带头作用,把握好创新创业竞赛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更好地推进融合,将理论与实践贯穿始终。在各高校之间开展相关的创新创业竞赛,做好思想引领,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社会发展相互统一,激发其创业的思想,更有效地促进创业的成功率。利用校级互联,思想政治教育宣传优秀创新创业竞赛成功案例,将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创新创业精神融入创新创业竞争中,为党和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

5.3 在两者融合发展过程中,重视理论,联系实践

当前我国的教育模式以素质教育为主,落实“三全育人”理念贯彻、“立德树人”为主要目标的宗旨,更多是培养学生全面的能力[2]。因此,必须重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实现一体化发展。只有打好理论基础,才会在未来实践过程中得心应手,理论知识来推进实践发展,用实践发展来完善理论知识,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恰当的穿插创新创业知识,使两者都能得到更好地融合发展。

5.4 完善创新创业竞赛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制度

创新创业竞赛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两者融合,应通过落实“三全育人”理念[3],通过制定适合本校特色的具有实效性的培养方案等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然后来提高师资力量,从而完善其育人制度,促进教学改革,为创新创业竞赛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而拼搏。

在大众创新创业主流形势、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实施下,创新创业竞赛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是必然的结果。创新创业竞赛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新载体,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创新创业发展方向,两者深度融合,将更有利于突破其固有枷锁,取长补短,相辅相成,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促进了教育事业的长期发展,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竞赛育人融合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我看竞赛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