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元整体视域下的寓言故事教学探究

2022-12-31谢晓凌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2年10期
关键词:铁罐陶罐寓言

文| 谢晓凌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寓言故事单元。在传统的寓言故事教学中,教师经常会把寓言的寓意直接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寓言故事的兴趣,教学效果甚微。其实,三年级学生对寓言并不陌生,他们已经读了不少寓言故事,教材以单元呈现寓言故事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寓言的形式、特点等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并把学生的阅读由课内引向课外,使学生在阅读寓言故事中受到启迪与教育。那么,基于单元整体视域下的寓言故事该如何教学呢?

一、依据课文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目标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虽然都是围绕同一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进行编排的,但由于课文体裁不同等原因,教师要依据课文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力求使教学目标符合寓言单元以及课文文体本身特征等方面的要求,这样才能促进双线目标在课堂中的落实。

《守株待兔》教学目标:能读准字音、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背诵课文。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梳理脉络,理解寓意。《陶罐和铁罐》教学目标: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寓言揭示的道理。《鹿角和鹿腿》教学目标:朗读课文,读出鹿的心情变化。思辨阅读,理解寓意。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池子与河流》教学目标: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得出自己支持池子还是河流的观点,理解寓意。

在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的寓言故事教学中,这些寓言故事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方面的目标相同,但是教师不能搞“一刀切”,而要依据不同课文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出具体的教学目标,以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真正发挥出不同课文的教学价值,使学生感受到寓言题材丰富多样的特点。

二、关注感情朗读,加强课文朗读指导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每篇课文都有让学生朗读课文的要求。教师应依据课文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起到以读促悟、以悟促学、深化学生阅读理解的目的。

《守株待兔》是一篇文言文,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借助拼音与注释读准字音,读好句子间的停顿。教师采取范读、个人读等形式指导学生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这句话,在读好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背诵课文。《陶罐和铁罐》一文中人物特征在提示语中有很清晰的呈现,课后练习中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可让学生借助提示语读好每个人物角色的语言,以让学生在读中走进文本,感受陶罐的谦虚与铁罐的骄傲自大。在学生分角色朗读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提示语“傲慢地问”“谦虚地回答”“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争辩说”“恼怒了”等,然后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最后让读得好的学生在全班展示读,可以使学生对陶罐与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感受得更加深刻。《鹿角和鹿腿》一文,除了让学生读出课文中的描述性语言外,还要让学生读出鹿的心情变化。《池子与河流》一文不仅要让学生读出诗的韵味,还要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读出池子与河流的特点。在寓言故事单元教学中,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点。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把自己对课文的解读强加于学生身上,而要鼓励学生自读自悟,注重对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指导,以使学生在读中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等,起到以读代讲的目的。

三、关注语文要素,活化寓言寓意理解

理解寓言的寓意是寓言故事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寓言故事单元教学中,教师应着眼整体,认真研读教材,根据不同的课文采取不同的方法指导学生理解寓意,不能就事论事或者采取下定义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寓意,这样才能落实语文要素,凸显出寓言故事的教学价值。

《守株待兔》的课后练习让学生说说那个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说一说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理解寓言、内化寓意的过程,教师可让学生结合注释、插图等来理解。《陶罐和铁罐》一课课后练习让学生从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结局中说说自己明白了什么道理。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没有像陶罐和铁罐这样的人,再让学生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以后自己懂得了什么道理。这样把寓意理解与学生生活结合在一起,可以使学生的阅读感受更加深刻。教学《鹿角和鹿腿》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课后练习中的问题进行思辨性阅读,从而使学生明白物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以及美和实用在不同环境与不同条件下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各有不同的道理。教学《池子与河流》时,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谈一谈对池子与河流各自观点的看法,从而使学生明白只有不断进取,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也只有充分利用才能,才能才不会磨灭的道理。

在寓言故事单元教学中,教师依据不同课文特点,采取借助课文插图、注释、联结生活、思辨性阅读、辩论思考等形式来促进学生对寓言寓意的理解,可以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懂得寓言蕴含的道理。

四、引导讲好故事,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讲述寓言故事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寓言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依据课文特点为学生搭建适切的讲故事支架,引导学生讲好故事,以使学生感受到故事的趣味,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守株待兔》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插图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教学《陶罐和铁罐》时,依据课文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厘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再让学生画出描写陶罐和铁罐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尤其要关注描写陶罐和铁罐对话的提示语,最后让学生借助这些提示语把故事生动形象地讲给大家听。教学《鹿角和鹿腿》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课后练习中提供的关键词支架,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给大家听。教学《池子与河流》时,通过阅读让学生明白寓言故事也可以用诗的形式来呈现。

在寓言故事教学中,教师要把讲寓言故事放在重要地位,可以采取同桌讲、班内讲、讲给爸爸妈妈听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讲好故事。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搭建讲故事的支架与平台,以使学生在讲述寓言故事中受到教育,凸显出寓言故事的教学价值。

五、以“快乐读书吧”为拓展,实现“1+x”阅读模式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小故事大道理”的编排为学生的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提供了明确的途径与方向。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快乐读书吧”的内容鼓励学生阅读,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快乐读书吧”时,可以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叶公好龙这个故事,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从寓言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在此基础上,教师告诉学生寓言故事书有许多:《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教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其他寓言故事,帮助学生推开阅读寓言故事的大门。为了让学生真正由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教师可以在班内组织学生开展“讲寓言故事”的故事会,评选出讲寓言故事的“小明星”等,也可以采取故事擂台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另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活动,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分享给大家,并表明自己的推荐理由,以此来深化学生对寓言的认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材选编寓言故事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对寓言故事的了解,使学生掌握阅读寓言的方法,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打下基础。在三年级下册寓言故事单元的教学中,在学生学完课文以后,教师要以“快乐读书吧”为平台,把学生的阅读引向课外,以让学生阅读到更多的寓言故事。

在三年级下册寓言故事单元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单元整体,依据不同课文制订具体的教学目标,并且要结合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以及单元助学系统中的阅读要求因文而异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探究,鼓励学生拓展阅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阅读寓言故事的知识网状体系,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铁罐陶罐寓言
陶罐会呀会跳舞
河南三门峡西周墓出土器物
写好人物神态,彰显人物性格
寓言
成长的寓言
时装寓言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装在陶罐里的春天
故乡是你心中的那只陶罐
对话显“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