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防治技术在花椒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分析

2022-12-31

种子科技 2022年21期
关键词:花椒树生物农药生物防治

张 玲

(喜德县林业和草原局,四川 凉山 616750)

花椒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其具备材用、食用、药用等多重价值,故而长期保持着旺盛的市场需求。在此背景下,花椒产业蓬勃发展,并在很多地区成为了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力量。

花椒在种植生长过程中面临着多种病虫害的侵袭,若未得到科学、有效的防治,其产量、质量都将大大降低,进而对整体的经济效益造成明显影响。应从生物防治的角度入手,积极探索解决花椒病虫害问题的可行策略。

1 花椒病虫害的概况

花椒在种植的过程中极易发生诸多病害、虫害,且作用表现、发生时期不尽相同。

1.1 花椒病害

常见的花椒病害包括根腐病、锈病、煤烟病等。

根腐病由腐皮镰孢菌引起,发病时间通常在每年4—8 月,重病期为6—8 月。花椒树在感染腐皮镰孢菌后根部会腐烂发臭,并出现根皮松脱于内部木质的情况。根部受害后,花椒树整体的营养摄取能力将大幅弱化,进而出现叶片萎缩发黄、植株生长缓慢等症状,并对成活率、坐果率造成严重影响。即便花椒树已处于成年、老熟的中后期生长阶段,也面临着不小的死亡风险[1]。

锈病由花椒鞘锈菌引起,发病时间通常在每年6—10 月,7—9 月为多发期。若处于雨季,花椒锈病的流行性与危害性将进一步增强。花椒鞘锈菌主要为害花椒树的叶片部位,可对花椒叶的光合作用能力、营养积累能力造成较大影响。在染病前期,花椒叶表面可见大量浅绿色病斑,形态多为水浸样。其后,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斑颜色逐渐加深、轮廓逐渐明显,最终可形成深褐色或红褐色的坏死斑。此时,花椒叶背侧通常可见成堆的黄色细菌孢子。在锈病侵袭下,花椒树将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且容易出现大规模的异常落叶现象,继而导致花椒的产量、质量大打折扣,严重影响种植户的种植效益。

煤烟病亦称煤污病、黑霉病,主要由煤炱目腐生性真菌引起,发病时间为春秋两季。煤烟病具有多点侵染的特点,即枝、叶、果均可发作。在染病前期,花椒树的叶片、树枝及果实表面可见大量黑色霉斑。随着病程延长、病情加重,霉斑数量持续增加,最终形成覆盖率极高的煤烟状霉层。花椒树整体的光合能力、呼吸能力、蒸腾能力都将严重受限,继而导致其生长状态趋于恶化。煤烟病发生后,即使花椒树可坐果,其成果的外观、食用品质都将处于较低水平,降低花椒的经济价值。病害严重时,花椒树的霉层覆盖率可超过85%,不仅会使花椒大幅减产,还存在较强的致死性。除此之外,花椒煤烟病与花椒虫害有着密切关联,且对环境条件具有一定依赖性。

当蚜虫、蚧虫等害虫侵袭花椒树后,不仅会对花椒叶造成损伤,还会将名为“蜜露”的分泌物排泄在叶片、树体表面。此类分泌物可为煤炱目真菌提供良好的生长繁殖条件。若花椒树处在空气温度17~25 ℃、空气湿度65%~75%的环境中,将明显提高煤烟病的发病率、重病率[2]。

1.2 花椒虫害

侵袭花椒的虫害来源较为多样,具体包括虎天牛、蚜虫、蚧虫、金龟子、蜗牛、红蜘蛛、跳甲等。据相关研究统计,已知害虫种类高达132 种之多。其中,虎天牛、金龟子、跳甲等鞘翅目害虫对花椒树的侵害分为两个阶段。在幼虫阶段,鞘翅目幼虫通常会在树体内部钻蛀取食,导致花椒树的枝干部分出现大量孔洞,整体长势趋于衰弱,植株成活率与成长率严重受限。因此,这一阶段的虫害影响往往处于较重水平。

英语写作能力是英语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之一。然而有句话说得好:“得写作,得天下”,英语写作能有效地促进语言知识的内化。写作的能力也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语言;另一个是逻辑。Swain(1985)提出“可理解输出”假设,认为包括写在内的语言产生性运用有助于学习者检验目的语句法结构和词语的使用,促进语言运用的自动化,有效地达到了语言习得的目的。通过写作,英语知识不断得到巩固并内在化,有利于英语技能的全面发展。但是,英语写作又是广大英语学习者最感头痛的问题之一,且容易被教师忽视,因此以下几点能够有效的帮助英语专业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在成虫阶段,虎天牛、金龟子、跳甲等害虫对花椒树的危害具有表面性,如啃食叶片、嫩枝、树皮等,危害性与幼虫阶段相比明显较轻。棉蚜、橘蚜、草履蚧、盾蚧等蚜虫、蚧虫侵害花椒树时,主要以刺吸式取食,即将刺吸式的口器插入花椒叶片、枝干等部位,吸取树体营养。此类害虫虽然单体较小,但多表现为聚集性群害特征,危害程度极高。花椒树遭遇蚜虫虫害、蚧虫虫害后,其叶、枝等受害部位会因养分大量流失而变得枯黄、衰弱。若花椒植株生长时间较短、原本长势较弱或存在蚜虫、蚧虫1 年多代侵袭的情况,还会导致花椒树整株死亡。红蜘蛛亦称蛛螨、叶螨,其成虫主要以花椒叶片为食。通常情况下,幼虫在花椒树的花序伸长期大量出现,并在盛花期开始产生危害。花椒树受到红蜘蛛侵袭后,主要症状表现为叶片斑驳受损、叶片大量早落,继而对花椒树的光合作用产生负面影响,造成花椒产量、质量降低。花椒蜗牛多为蚰蜓螺,其对花椒树的危害以爬附取食为主,取食对象涉及树根、枝干、叶片等多个部分。当花椒树的根部、枝干表皮遭受蜗牛啃食后,表面会出现大量的斑块状凹陷。花椒叶片遭受啃食后,会表现出枯黄、卷曲等症状。虫害严重时,花椒树的枝条、叶片将会枯死,花椒的产量与质量也会下滑。

2 生物防治技术在花椒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首先,传统时期的病虫害防治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虽然能消杀病菌、害虫,但化学农药本身也带有较强毒性,如果在施用过程中进入土壤、水体中,会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伤害。相比之下,生物防治技术具有天然、无公害的特点,可为花椒种植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提供充分保障,由此生产出的花椒产品也更易受到市场青睐。

其次,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本质在于充分利用病菌、害虫的生物特性,对其取食、交配、繁殖等生命活动产生深度干预。与以“消除症状”为目的的传统防治手段相比,生物防治技术具有“标本兼治”的优势特点。

再次,若采用林下养鸡、林下养鸭、混合种植等生物防治方式,不仅能降低病虫害防治的难度和成本,还能为花椒种植者提供生产致富的新路径,从而进一步提高花椒种植的经济效益。

2.1 生物农药防治

生物农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产物,其成分提取于自然生物,不仅能达到良好的灭菌、杀虫效果,还不会出现传统化学农药的毒性残留问题,进而为花椒的食用、药用安全提供充足保障。结合2021 年中国农药信息网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生物农药已在新型农药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并可根据成分结构、成分来源的不同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微生物农药、代谢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等。在花椒病虫害防治中,生物农药均可表现出良好的应用价值。现阶段,常用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物农药包括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多粘芽孢杆菌等。

2.1.1 苏云金杆菌

苏云金杆菌属于杆状细菌,其在生命活动中可产生内毒素、外毒素两种生物毒素。将相关农药产品应用到花椒种植管理中,苏云金杆菌可在天牛、金龟子、蚜虫等害虫取食时进入虫体。该细菌繁殖代谢产生的内毒素可作用于害虫的消化系统,导致害虫的肠道瘫痪、破损、坏死,使害虫丧失取食功能。在此基础上,苏云金杆菌还可通过肠道的破坏点进入害虫血腔,并进行大量、持续的分裂繁殖,致使害虫因败血症而死亡。外毒素会对害虫的脱皮、变态等发育环节产生阻碍作用,造成害虫死亡。

阿维菌素属于天然的霉菌发酵产物,当红蜘蛛、蚧虫、蚜虫等花椒害虫接触或食入阿维菌素后,阿维菌素释放出的氨基丁酸会对害虫的神经系统造成严重干扰,导致害虫陷入神经性麻痹状态,无法正常取食。通常情况下,阿维菌素发生作用的2~4 d 后害虫便会死亡。在花椒病虫害的防治实践中,还可将苏云金杆菌与阿维菌素混合联用,不仅能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还能显著扩大生物农药的防治范围,灭杀蚜虫、蚧虫、鞘翅目昆虫、鳞翅目昆虫等害虫。

2.1.3 多粘芽孢杆菌

多粘芽孢杆菌在于“以菌治菌”,其能在不影响花椒树健康生长的前提下,在花椒叶片、根系、枝干等部位大量繁殖,并分泌出一定的抗菌物质。多粘芽孢杆菌便能凭借其体量极大的菌群优势抑制花椒鞘锈菌、腐皮镰孢菌等致病菌的活性,实现病菌的有效消灭,降低花椒感染根腐病、锈病等的发生概率[3]。

在植物源农药方面,用于花椒病虫害防治的生物农药以氟啶虫胺腈为主,其市售药名有“可立施”“特福力”等,均具有渗透性特点,在施用后会进入花椒树体内。若害虫啃食花椒树的表皮、叶片等部位,会同时摄入农药成分,损伤神经系统,在短期内死亡。氟啶虫胺腈的靶标昆虫主要为刺吸式昆虫,比如蚜虫、蚧虫、蝽、蝉、凤蝶等[4]。

在动物源农药方面,用于花椒病虫害防治的生物农药包括灭幼脲、卡死克、蛾螨灵等,均具有胃毒性,在进入害虫消化道后对虫体产生毒性作用,进而对害虫的繁殖发育、活动取食、蜕皮变态等造成严重抑制作用。其中,灭幼脲在花椒病虫害防治中应用较多,其在鳞翅目、鞘翅目害虫的消杀处理中表现良好,可有效避免花椒在生长过程中遭受凤蝶、金龟子、虎天牛、跳甲、大衰蛾等害虫的侵袭。

2.2 天敌防治

自然界中所有生物均处在食物链生态中,并表现有相生相克的客观规律。在花椒病虫害的防治实践中,合理选择、饲养、投放位于害虫食物链上端的天敌生物,往往能达到长效化、绿色化的理想效果[5]。

2.2.1 以虫治虫

将不会对花椒生长造成影响的益虫投放到养殖区域中,实现减少害虫数量与抑制活性目的。例如,在应对蚜虫、蚧虫等虫害时,可将食蚜蝇、蒙古光瓢虫、金小蜂、跳小蜂等昆虫作为选择对象。其中,前两种昆虫为蚜虫、蚧虫的捕食性天敌,其能对害虫进行直接性的捕杀处理。后两种昆虫则为蚜虫、蚧虫的寄生性天敌,其虫卵能够寄生在害虫的卵、蛹及成虫体内,进而对害虫的繁殖能力、发育能力造成阻碍作用。在应对金龟子、虎天牛、跳甲、凤蝶、大衰蛾等体型较大的花椒害虫时,可选择七星瓢虫、步甲、捕蝽、螳螂、蜘蛛等,均与害虫的成虫、幼虫存在捕食关系,可有效防治花椒病虫害[6]。

2.2.2 植物治虫

自然界中存在多种“趋避植物”,其散发出的气味或分泌出的物质能起到驱虫、杀菌、杀虫等作用。基于这一原理,可在花椒种植区域中适当栽植趋避植物,从而达到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效果。

在环境条件适宜的基础上,应根据害虫的生命活动特征选择具体的趋避植物类型[7]。通常情况下,对于吸食花椒树汁的害虫,可选择鱼腥草、薄荷、除虫菊等植物进行趋避防治;对于为害花椒树叶、果实的害虫,可种植芝麻、西红柿等植物进行趋避防治;对于为害花椒根部的害虫,可选择鱼腥草、金盏花等植物进行趋避防治。

在进行植物治虫时,应结合花椒种植的实际情况,合理控制趋避植物种植密度,从而在达到防治目的的同时,避免对花椒树的生长产生影响,并实现种植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除了趋避植物以外,还可基于具体的害虫类型,将捕虫植物、诱虫植物栽植在花椒的种植环境中,充分利用特定植物对害虫的捕捉、吸引等作用,减少害虫数量,或对害虫的侵袭影响进行引导分散,降低花椒遭受病虫害的概率。

2.2.3 非昆虫动物治虫

除了昆虫以外,还可将其他更加“顶级”的天敌生物应用到花椒病虫害的防治实践中。例如,可将壁虎、蜥蜴、青蛙等动物散放到花椒种植区域中,这些动物可捕食鞘翅目、鳞翅目、蚜虫、蜗牛等多种昆虫,且捕食量大、捕食频次高,能达到较好的害虫控制效果。还可在花椒种植的基础上,开发林下养鸡、林下养鸭的混合农业经营模式。不仅能充分利用鸟类与昆虫之间的天敌关系,实现花椒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同时也能形成低成本、高效益的生产体系,为花椒种植者收益渠道的拓展、收益规模的扩大提供有力支持。

与生物农药防治相比,天敌生物防治的回报效率与短期效果通常处于较低水平,但这种防治技术更具持久性、稳定性。若花椒种植区域内的天敌捕食生态完整形成,将很可能实现“一劳久逸”,从根本上降低花椒病虫害每年的发生概率与影响程度。所以,在实际的防治工作中,相关人员应结合具体的防治条件、防治需求,合理选择生物防治的具体技术手段[8]。

2.3 性信息素防治

当昆虫发育至性成熟阶段会分泌出用于吸引异性昆虫的特殊生物激素,进而为交配、繁殖等生命活动创造条件。基于昆虫这一生物学特征,相关学者开发出了性信息素这一病虫害防治的新工具、新技术,并表现出了十分理想的实践效果。

在实际应用时,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与昆虫分泌的激素作用相同,均可吸引害虫。在此基础上,可通过诱捕消杀或降低害虫交配率的方式,降低花椒种植区域内害虫的整体规模。具体的防治实践中,相关人员可根据花椒虫害的实际类型选择性信息素,并将其与诱捕器、诱虫灯等物理防治工具联合应用,对区域内害虫进行集中性的诱导吸引与捕捉杀灭。

除此之外,也可以将性信息素与特定的散发装置进行联合应用,从而使花椒种植区域内弥漫性信息素的特殊气味。如此一来,害虫便无法完成对异性信息的识别,从而达成抑制害虫繁殖、控制害虫密度的目的。

3 结束语

将生物防治技术应用到花椒病虫害的防治中,不仅能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还能提升花椒种植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在具体实践中,相关人员需要根据病虫害类型、环境条件、投入成本等多方面的具体情况,进行生物农药防治、天敌生物防治、性信息素防治等技术手段的选择与应用,并积极做到对症防治、综合防治,从而达到理想化、无公害的病虫害防治目的,为花椒的质量、产量提供切实保障。

猜你喜欢

花椒树生物农药生物防治
RNA生物农药的商业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2019年法国生物防治产品销量大增,新的销售监管法规即将出台
花椒树
生物农药防治有机蔬菜病虫害的高效技术简析
站在一株花椒树面前
首届国际生物防治大会在北京举行
花椒树
上海国际生物农药与微生物肥料发酵技术展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