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研究

2022-12-31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贵溪冶炼厂屈娜

区域治理 2022年41期
关键词:产业工人工人队伍

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贵溪冶炼厂 屈娜

在当前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的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背景下,产业结构急需调整,企业应对挑战的同时也面临新的机遇,工业队伍建设要紧握时代发展步伐、提高的工人思想觉悟,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顺势而为,在改革中做出新的成绩,从而在推进企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浪潮中发挥好主力军作用。

一、加强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的思想引领

(一)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党组织设置全覆盖,切实做到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同步建设到哪里。在企业改革改制过程中,同步设置或者调整党的组织,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同步选配好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务工作人员,有效开展党的工作。加大在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工作力度,注重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重视在生产经营一线、青年职工和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注重把生产经营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骨干。及时了解工人群体的需求及基本情况,关心工人,特别是一些特殊工人群体,又比如思想品德好、工作态度佳、工作能力强的优秀工人的工作状态,做好党建引领工作。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改革方案中提出:“要在产业工人队伍中加大发展党员的力度,进一步加强党在产业工人中的工作,对产业工人中发展的党员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及时把工人队伍中的优秀分子吸引到党组织中来,尤其重视从技术能手、青年专家、优秀工人中发展党员,以此来提升工人党员的比例[1]。”

(二)加大宣传力度

要重视对工人群体的思想政治引领,落实共同奋斗的理想与目标,引导广大员工自觉拥护党的领导,配合支持党建工作。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社会氛围。加强对产业工人的宣传力度,利用微视频、图片集、故事会等方式,多角度呈现一线奋斗故事,传递员工推动企业发展、共同奋斗的心声。积极开展职工文化体育活动,培育富有特色的文体活动品牌,创作反映企业改革发展实践、讴歌先进模范人物的优秀作品,传播企业核心价值观。开展“劳模大讲堂”“劳模进班组”“讲工匠故事”等活动,引导广大职工对标先进、见贤思齐,诚实劳动、勤勉工作,立足岗位、奉献企业,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浓厚氛围,奏响“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时代主旋律。

二、明确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的主体地位

(一)保证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牢不可摧

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切实提高产业工人在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中的比例,注重从产业工人中选拔优秀人才充实群团组织干部队伍。积极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定期研究解决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重大问题,畅通职工诉求表达和利益协调渠道,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减少劳动关系矛盾,推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进一步落实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提高产业工人在职工(会员)大会上的比例。坚持企业在重大决策上听取产业工人意见,涉及产业工人切身利益问题、国有企业改制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必须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审议,落实产业工人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坚持和完善职工董事制度、职工监事制度,鼓励产业工人代表有序参与企业治理。进一步完善关爱帮扶困难职工制度,让企业发展成果惠及每一名产业工人。

(二)建立工人维权服务保障制度

建立关于产业工人队伍经济权益的保障制度,与企业的薪酬制度息息相关,社会中难免存在随意克扣工人工资或巧设名目寻衅扣款的违规制度,有关部门要对此类情况严格监管,以保证工人的劳动权益。在处理企业与工人之间的劳务纠纷时,有关部门要考虑到工人方的弱势地位,客观地分析劳务纠纷原因,若企业方确实存在过失,则可以要求企业给予一定的劳务补偿。而企业方面也要自觉地维护工人的经济权益,重视工人在生产中奉献的社会价值,为其提供与劳动相匹配的报酬。如某工人在2021年进入到一家公司成为注塑工人,在工作中长期接触噪声和粉尘,对自身健康具有较大的影响,而公司配发的防护用品已经因为使用时间过长存在破损,该工人要求公司配发新的防护用品,但被公司拒绝,几月后该工人的听觉能力下降,被公司以不服从管理为由辞退。他找到当地的工会求助,在工会组织的帮助下,该工人在当地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认定为职业性噪声聋,获得了应有的赔偿。建立关于产业工人队伍的维权服务的制度,需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为工人群体提供可以维权的通道和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机构,在工人群体遇到侵权问题时,能够及时反映给专项整治部门,快速受理问题,提高办事效率,切实解决工人群体遇到的侵权问题,是将产业工人维权服务制度落实到基层的客观保障[3]。

三、努力提升新时代工人队伍的综合素质

(一)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培养与评价体系

20世纪60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奥多·舒尔茨曾提出“人力资本理论”:在现代社会中,人力资源的素质提升对社会经济增长起到的作用,比资本和劳动共同形成的增长起到的作用更大。而人力资源素质的提升主要是技能及知识方面的培训,构建完善的产业工人技能培训体系是非常重要的[2]。新时代的工人队伍建设应注重提升其专业素质与生产力水平,企业方面要不断完善工人技能培训体系,为工人队伍提供自我能力提升和继续学习的机会,构建新时代发展所需要的、更加完善的产业工人技能培训机制。可以推行首席技师、首席工程师、首席政工师等制度,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劳模(工匠)工作室等平台的建设力度。建立技能人才自主培养内部学习网络平台,对主工艺流程、关键工序、重点关键岗位的高技能人才,通过开展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培训以及技术研修攻关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队伍的专业知识水平、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制定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评价规范,完善技能人才技能等级认定办法,建立健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人才自主培养与评价体系。对在生产经营中具有绝技绝活、业绩突出、贡献较大的产业工人或在国家、省部级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选手,可以通过相关程序认定为技师或高级技师。

(二)构建完善的产业工人继续教育体系

现代企业要推进工人队伍建设,应鼓励工人参与培训活动,而社会上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的平台是有限的,部分企业虽然清楚员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但却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始终无法开展理想的培训活动。这是由于我国教育体系的发展,依然侧重于全日制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方面仍有需要完善之处。对此,企业要积极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工人群体提供可以后期学习的机会,针对各产业生产技术的专业培训及文化课程的培训,都可以成为职业教育的内容。同时,可以探索建立内部网络学习系统,通过多种寓教于乐的学习形式,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吸引职工学习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充分利用企业新媒体平台,积极参与国家提倡的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提升产业工人网络文明素养,充实产业工人学习内容,促进产业工人素质、技能双提升。

四、全面推动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的发展进步

(一)强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支撑保障

一是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法治保障。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系列政策,依法履行社会责任和法定义务。把提高产业工人的工资待遇、落实企业教育培训经费、落实女职工“六期”保护措施及经期护理费等纳入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的重点内容。二是完善产业工人经济权益保障机制。深化企业产业工人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强化工资收入分配的技能价值激励导向,在工资结构中设置体现技术技能价值的津贴单元。科学制订员工绩效考核方案,适当加大岗位技能在绩效考核中的权重,形成“高技能创造高绩效、高绩效反映高技能”的工作和考核氛围;严格开展绩效考核,将绩效考核结果运用到岗位工资调整和职位晋升中去,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备一定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工人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三是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建立健全职工培训制度,落实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保障,依法保障产业工人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权利。对于参与国家、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的高技能领军人才,可根据其在项目中的实际贡献给予一定奖励。企业每年可从职工教育经费列支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专项经费,用于支持高技能人才开展“师带徒”活动。对于解决重大工艺技术难题和重大质量问题、技术创新成果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项或国家发明专利的,可视其贡献进行奖励并破格晋升技能等级。四是完善产业工人劳动权益保障机制。加强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和劳动保护工作,提升产业工人健康素质。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劳动保护,为产业工人提供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和用具。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产业工人每年至少接受20小时的在职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须经专门的安全培训,取得特种作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须对相关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体系和职业卫生管理相关制度,按规定为接触尘毒作业的产业工人定期进行专项体检,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同时,保障产业工人休息休假权利,落实产业工人带薪休假规定,建立完善疗休养制度。落实劳务派遣待遇,将被派遣劳动者纳入企业从业人员统一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二)创新产业工人发展之路

一是建立技术工人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建立员工职位体系,打通技术工人职业发展通道。通过设立员工职位技能序列,合理设置职位津贴,引导技术工人自主提升综合素质、业务技能和工作业绩,实现员工职位逐级晋升、收入稳步增加的全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二是建立技能导向的产业工人长效激励机制。落实企业产业工人技能要素和创新成果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完善技能导向的产业工人享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有关政策体系,促进长期稳定提高产业工人收入水平。三是推荐高技能领军人才参加省部级以上荣誉或人才工程的认定和评选。以“高精尖缺”为导向,对为企业发展、生产进步做出突出贡献、具有高超技艺技能和一流业绩水平、长期坚守在生产一线岗位工作的企业高技能领军人才进行认定和评选,并享受相关待遇。三是改进劳动和技能竞赛体系。推进劳动和技能竞赛常态化、制度化,积极开展各类技能竞赛。四是加大对产业工人创新创效扶持力度。可培育、选树、创建、宣传“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形成劳模品牌效应。重点加强领衔人培养,推进实施科学化、动态化、标准化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建立跨领域、跨单位、跨工种的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努力实现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质量和数量“双提升”。深入推进职工自主管理、合理化建议征集、先进操作法命名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并做好总结、展示、推广和转化工作,引导职工立足岗位创新创效。

五、结束语

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时期,是世界贸易市场中的“超级大国”,建立高水平的工人队伍,成为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推手。这是因为我国的基层工人队伍庞大,依靠广大劳动人民建立起的工农联盟,影响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乃至政治,促进工人队伍的改革是时代所驱。然而要将改革的要求落实到基层中也并非易事,需要坚持企业党委和行政统一领导,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和力量,形成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的强大合力,且要持之以恒开展此项工作,巩固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成果,树立新的、明确的发展目标,将目标沉淀于实践中,从实践中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人队伍建设之路。

猜你喜欢

产业工人工人队伍
产业工人讨薪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新时代产业工人人才培训的思考
推进五星班组建设,培育核电建设产业工人
产业工人新时代
基层关工人的梦
一名关工人的中国梦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