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城市糯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探讨

2022-12-31黎贤伟周华众

湖北植保 2022年1期
关键词:糯稻二化螟天敌

黎贤伟 周华众

(1.应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湖北应城 432400;2.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 湖北武汉 430070)

应城市地处江汉平原与鄂中丘陵过渡地带,全市国土面积1103.38 km2,耕地面积6.49万hm2,其中水田面积4.9万hm2。全市水稻复种面积5.67万hm2左右,平均单产600kg左右,商品率达77.3%,是全国优质商品粮基地县(市)和优质稻板块基地县(市)之一。

应城市素有种植和食用糯稻的悠久历史和传统习惯,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应城市的糯稻生产发展迅速,籼糯稻种植面积由0.33万hm2发展到目前的2.47万hm2左右,年产量19.5万t,是全国最大的籼糯生产县(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糯稻品质成为了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为了解决糯稻的绿色优质化难题,应城市农技推广中心针对这一问题,着力解决:一是选择优质品种,二是开展标准化生产,三是开展糯稻病虫的绿色防控等,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长期以来,病虫害的发生和为害严重地制约着应城市糯稻的发展。由于过度依赖化学农药以及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造成害虫产生抗药性、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物种灭绝等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地威胁着全市糯稻的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以及农产品安全。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旋律[1]。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实行了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绿色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

1 农业调控技术

农业调控是指以农业生态系统为总体,通过针对性地运用各种栽培技术措施,创造有利于作物生产和天敌发展,不利于害虫发生的条件,把害虫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的密度以下,并达到农业增产增效的目的。

1.1 生态调控

一是稻田周边的作物布局。通过稻田周边合理的作物布局,可以给害虫天敌提供良好的栖息、庇护与涵养增殖场所,从而减缓单一作物种植条件下的天敌与害虫跟随现象的时滞效应,能及时抑制害虫种群数量的发展。

在水稻田埂上种植大豆等作物,大豆上蜘蛛、寄生蜂等发生种类较多,蜘蛛类天敌对邻近稻田害虫如稻飞虱等有很好的自然控制作用,从而减轻稻飞虱的发生危害;而寄生蜂类天敌对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卵的寄生率明显提高,从而减轻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危害。

在水稻田埂上种植显花作物如芝麻、波斯菊、硫华菊,供稻田寄生蜂采集花蜜和花粉来补充营养,从而促进寄生蜂雌蜂的生殖系统发育,提高寄生蜂的生殖力、存活率、搜索能力和寄生能力等。

在水稻田埂上种植引诱植物香根草或苏丹草,能引诱水稻二化螟前来产卵,由于香根草、苏丹草茎秆较硬,二化螟卵孵化以后,幼虫在香根草和苏丹草上都不能取食成活,对水稻二化螟具有很好的“诱杀”作用。另外在稻田周边的池塘种植茭白,可诱集二化螟成虫产卵,然后在卵孵高峰期喷药聚杀之,可起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推广抗性品种。抗性品种的应用是病虫防治最直接、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建议推广红糯1号、糯两优561等。

1.2 冬季深耕春季沤田

水稻螟虫冬季以老熟幼虫在稻茬、杂草等场所越冬,针对螟虫这一特性,有针对性地破坏水稻螟虫的越冬场所,如冬季深耕稻田,可显著减少冬季二化螟幼虫越冬的存活率,降低来年水稻螟虫的发生基数。

春季二化螟化蛹盛期(4月下旬-5月上旬),蛹期活动力差,灌深水,淹死二化螟虫蛹,起到“杀一灭千”的作用。另外,冬前清理田埂杂草、稻田秸秆等对水稻越冬害虫亦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1.3 肥水管理

科学的肥水管理一方面可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壮苗健株,提高水稻耐虫性。另一方面亦可抑制害虫的生长、存活和繁殖,降低害虫的为害,如水稻生长期适当施用硅肥可明显减少稻田粘虫危害[2]。在稻飞虱发生期,结合水稻生育期的特点,适时进行搁水晒田,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稻飞虱发生量。

2 物理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技术主要是依据害虫的生物学习性(如趋光、交配、产卵等),人为地、有针对性地采用物理、化学或其他的措施来诱集并最终杀灭害虫。物理防治技术可明显减少农药施用,保护生态环境,在水稻病虫绿色防控中大受欢迎,应用广泛。

2.1 灯光诱杀

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诱杀害虫,最开始是煤油点灯灭虫,随后是黑光灯诱杀、高压汞灯诱杀,再到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由于不具备靶标害虫选择性,杀死病虫的同时,对昆虫天敌也有杀伤作用。

随着新型LED灯的出现,为害虫灯光诱杀技术注入了新的活力,波长单一的LED灯大大提高靶标害虫的诱集率,降低了对天敌和中性昆虫的潜在伤害。华中农业大学雷朝亮研究团队率先提出害虫“光陷阱”理论,即依据不同害虫对光波和光强的特异性以及不同的上灯节律,设计适用于不同农业生态系统内害虫防治的专性诱捕器,可明显提高靶标害虫的诱捕效果。光陷阱害虫专性诱捕器经过改造后,将电触式改为风吸式,并增加了针对天敌昆虫的小型逃生孔,减少了对大多数小型天敌昆虫的杀伤。湖南本业绿色防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依据“光陷阱”理论,研发出的光陷阱诱捕器与常规的频振式杀虫灯相比,光陷阱诱捕器对稻田主要害虫的诱捕量提高,同时提高了益虫和中性昆虫的存活率。

2.2 性信息素诱杀

昆虫性信息素,又称性外激素,是由某种昆虫个体分泌于体外的一种微量化学物质,能被同种异性个体的感受器所接受并引起异性个体产生一定的生理反应,如求偶、交配等。多数昆虫种类由雌虫释放性信息素来引诱远处雄虫进行交配。也有些种类由雄虫近距离释放性信息素激发雌虫性欲,阻止同种其它雄虫进行交配作用,目前商品化的性信息素,多以诱杀鳞翅目害虫为主。使用方法分为迷向法和诱杀法。迷向法的基本原理:在高浓度的性信息素环境中,雄成虫通过触角长时间接触而导致其出于麻痹状态,完全丧失了对雌成虫的定向求偶、交配等行为,降低了雌雄交配机率,进而降低害虫的繁殖率。诱杀法的基本原理: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诱集异性昆虫,并设置信息素诱捕器进行诱杀害虫,导致自然条件下的雌雄比例严重失调,减少了雌雄的交配行为,从而降低害虫的繁殖率。

3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生物或其它代谢产物来控制有害动、植物种群或减轻其危害程度的方法,是我国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

(1)繁殖和利用天敌控制害虫。我国创新利用榨蚕卵繁殖赤眼蜂技术,并成功研制出赤眼蜂人工卵半机械化生产线,利用赤眼蜂卵卡在水稻螟虫绿色防控中广泛使用,起到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2)生物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利用细菌性病原微生物苏云金芽孢杆菌、苦参碱等防治中稻螟虫、“两迁害虫”,利用枯草芽孢杆菌、井岗霉素、四环素防治水稻纹枯病,使用四环素、井岗·腊芽菌等生物农药预防稻瘟病、稻曲病等病害,能够起到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3)利用植物源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如利用苦参碱、烟碱等防治水稻病虫效果也十分明显。

4 化学防治技术

水稻害虫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中应包括化学农药防治,化学农药防治是在害虫大发生特别是暴发成灾情况下必须采取的一种应急防治措施。化学农药防治能迅速杀灭害虫,降低虫口基数,这种效果是其他防治技术方法所不具备的。传统的农药施用方法重在考虑由于害虫的发生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导致频繁用药、大剂量用药、农药利用效率不高,容易造成严重的“3R”(抗药性、害虫再猖獗、农药残留)问题,这与现代绿色农业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相违背。因此精准施药技术是当前绿色智慧农业的重要部分,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4.1 病虫的预测预报

加强病虫的预测预报,及时掌握病虫的发生时期和发生动态,指导病虫防治适时用药,达到防治指标施药,不仅能提高病虫的防治效果,而且降低农药的使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2 害虫的防治适期、防治指标

在病虫预测预报的基础上,要抓住害虫防治的最佳时期,即防治适期,并准确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路农药进行防治,可明显减少用药次数,提高防治效果。通常水稻害虫应抓住卵孵高峰期或低龄幼(若)虫发生高峰期用药,防治效果会明显提高。害虫发生时,应在达到防治指标时进行施药,才能获得较大经济效益,并能尽量减少用药次数。同时要交替轮换使用农药,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4.3 推广新型植保机械,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

植保无人机已成为当前一种重要的新型植保作业机械,陈豪明等(2020)研究表明:采用植保无人机超低容量喷雾施药对稻蓟马的防效约高于常规施药方式的25%,且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率达到90%以上[3]。对病虫大暴发,特别是迁飞性的害虫,开展县(市)域内大面积的专业化统防统治,能迅速控制病虫的危害,提高病虫的防治效果,减少水稻产量损失。

猜你喜欢

糯稻二化螟天敌
永兴县水稻二化螟发生原因分析及其防控措施
二化螟性诱剂测报与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初探
性诱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示范效果分析
婺城区早稻二化螟的发生及防治对策
果园天敌(续)
碰到天敌女上司
黎平香禾糯稻丰收
水稻杂糯间种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