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目标下,黄陵矿业的绿色低碳转型之路

2022-12-31雷贵生

中国煤炭工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黄陵煤矸石矸石

文/雷贵生

面对“双碳”新形势,陕煤集团黄陵矿业公司主动顺应“双碳”“双控”新要求,致力守住煤炭产业的优势,补齐电力产业的短板,做实做好多元产业,推动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

煤炭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供应的“压舱石”和“稳定器”。面对“双碳”新形势,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煤炭企业在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基础上,必须逐步构建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互为补充、互为支撑、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必须主动顺应“双碳”“双控”新要求,守住煤炭产业的优势,补齐电力产业的短板,创出新兴产业的天地,实现从化石能源向新能源延伸的进一步转变,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进一步转变,从单独实体经济向实体与金融投资兼顾的进一步转变。

近年来,陕煤集团黄陵矿业公司把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积极探索绿色智能开采,大力推进煤炭清洁利用,及时布局光电风电项目,不断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走上了从化石能源向新能源延伸的绿色低碳转型之路。

聚焦绿色智能开采做精做优煤炭产业

1.引领智能化开采技术迭代升级

煤炭产业是黄陵矿业的主心骨、顶梁柱。黄陵矿业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引领,聚焦行业前沿技术,持续解锁煤炭智能开采技术升级的“新技能”。从2014年建成全国首个智能化无人综采工作面、2016年建成全国首个大采高智能化无人综采工作面,到2018年成为全国首个实现薄、中、厚煤层智能化开采全覆盖矿区,2019年首次发布煤炭行业智能化开采技术标准,再到2020年建成全国首个透明地质精准开采工作面和全国首个复杂条件下智能掘进机器人、2021年首创AI+NOSA智能风险管控系统,先后发布行业标准2项、企业标准8项,涉及智能开采、智能快速掘进以及安全管理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黄陵矿业继续坚持以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为核心,智能掘进、智能巡检、智能装运和智能选矸等一大批智能化矿井关键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公司所属四对矿井始终保持安全高效生产。与此同时,成功应用“110”工法,实现了中厚煤层智能化和“110工法”开采技术相融合,提高了资源回收率。牵头实施的煤与油型气共生矿区安全智能开采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构建清洁低碳生产体系

一是废水零排放。加大投入,及时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先后完成矿井污水处理站压泥系统改造、增设A2O+MBR工艺污水处理装置等污水处理升级改造项目,污水处理能力、处理质量大幅提升。处理后的水可作为矿井、选煤厂、电厂生产用水循环使用,真正实现了废水零排放。

二是固废综合利用。一方面充分发挥循环经济产业链优势,通过煤矸石电厂每年消耗煤矸石、中煤、煤泥等煤炭开采副产品200万吨以上。另一方面,积极探索煤炭井下分选、矸石井下充填技术。2021年成功实施煤矿井下智能选矸与采空区注浆处置矸石项目,实现了“矸石不升井、固废零排放”。

三是瓦斯综合利用。煤炭开采过程中往往伴有大量瓦斯排放,易发生安全事故,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与当前“双碳”目标相违背。黄陵矿业在所属一号煤矿建成延安地区首个装机3500kW的低浓度瓦斯发电站,每年可利用瓦斯916万m3。2020年在煤油气共生的二号煤矿,新建装机8000kW的地面风井瓦斯电站,每年可消耗瓦斯1632万m3,既保障了矿井安全生产,又实现了温室气体的清洁利用,同时可利用瓦斯发电的余热为风井供热。

3.提高生态碳汇能力

加大矿山土地复垦,建设绿色矿山,是煤炭行业实现固碳减排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黄陵矿业积极推进生态修复和绿色矿山建设,先后在一号煤矿排矸场通过覆土、绿化进行综合治理,实现“重塑地貌、恢复植被”;在瑞能煤业矸石山打造“百米葡萄长廊”“槐香谷”“静心谷”“桃园”等职工休闲场所;在双龙煤业矸石山建设有机蔬菜大棚,将废旧巷道改造成为菌类种植园。通过一系列举措,将一座座矸石山变成了绿色全覆盖的矿区“后花园”,提升了矿区生态碳汇能力,努力打造碳中和矿区。

聚焦清洁高效转化做大做强电力产业

1.推动现役电厂升级改造

黄陵矿业现有装机容量730MW的煤矸石电厂,一方面在完成超净排放改造的基础上,通过推行NOSA安健环管理、“主+辅一体化”运行管理和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措施,不断降低煤耗、厂用电率,提升机组运行周期,充分发挥矸石电厂在“煤炭—电力—建材”循环经济产业链中承上启下的核心作用。另一方面,大力开展锅炉飞灰固定碳智能机器人、化水智能巡检机器人、“物料智能管控”系统、“智慧仓储”系统等一系列“智慧电厂”升级改造项目;积极探索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解决方案,不断提升运行水平、科技水平和环保水平。

2.加快新建项目进度

黄陵矿业按照“安全、高效、绿色、低碳、智慧”的发展思路,以打造国际一流的智慧电厂为目标,高标准建设2×660MW、2×1000MW燃煤电厂,建成后每年可实现约600万吨煤炭的就地清洁高效转化,年发电量增加182.6亿kW·h,进一步扩大电力产业规模,降低矿区煤外运压力,优化产业结构,形成电力与煤炭产业相互支撑、产值平分秋色的互补新格局。目前,2×660MW电厂项目已于2021年3月开工建设,计划2022年底实现双机双投;2×1000MW电厂项目前期工作正在快速推进。

3.进军新能源产业

2021年,黄陵矿业成立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正式进军新能源产业,迈出“零碳”步伐的第一步。目前,黄陵6MW分布式光伏项目和安塞区高桥镇200MW、镰刀湾镇100MW农光互补产业项目已正式开工建设,建成后年发电量约5亿kW·h,年均减排二氧化碳40万吨以上。吴起250MW风电项目前期工作也已开始推进。下一步,还将继续在陇县、洛川、安塞、志丹等地建设光伏和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1000MW。到“十四五”末,黄陵矿业将形成“矸电、煤电、绿电”三位一体、多能互补的发展格局,为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注入新动能。

聚焦经济结构转型做实做好多元产业

1.不断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

以目前的煤矸石发电、粉煤灰制砖制水泥循环经济产业链为基础,投资循环生态新型建材产业。以煤矸石为原料,协同处置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固体废物,生产煤矸石陶粒、煤矸石骨料、多固废活性粉、装配式建筑PC轻质墙板等建筑材料,进一步延长产业链、供应链、生态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同时,规划引进单晶硅、电解铝等项目,提高煤炭产品附加值。

2.进军金融领域

通过成立投资公司,进行资本运作及产业孵化。投资碳纤维、碳基新材料、碳捕集碳封存、绿色环保等新领域,拓宽增收渠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依托国家煤矿智能创新中心、陕西秦创源等平台,联合科研机构及相关企业,采取专利参股+实地培训+业务服务等方式,将智能技术优势转化为企业利润增长点,实现多元发展,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

“十四五”时期,是煤炭行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和窗口期,站在我国能源发展与“双碳”战略的新起点上,黄陵矿业将以绿色低碳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融入新时代,围绕“三做一打造”发展战略,不断探索绿色智能开采、低碳清洁利用新模式,着力构建“煤电联产、技融双驱、多元发展”新格局,打造“百年老店”,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猜你喜欢

黄陵煤矸石矸石
浅谈煤矸石在固废混凝土中的应用
基于温度场分布规律的矸石山注浆钻孔布置方案研究
排矸方式对矸石山稳定性的研究
基于煤矸石填料的路基结构体受力性能分析
通过分级预处理降低煤矸石山自燃的技术研究
锌改性煤矸石的制备及其对废水中磷酸盐的吸附去除
粗矸石回收系统改造的实践
“围绕”在百姓四周——黄陵“代办领办”拓展为民服务
探讨煤矸石的运用现状及其发展
黄陵旅游区开发对目的地的综合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