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菇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2022-12-31

中国林副特产 2022年2期
关键词:菌袋菌棒出菇

牟 超

(辽宁省抚顺市现代农业及扶贫开发促进中心,辽宁 抚顺 113006)

香菇(Lentinusedodes(Berk.) sing),光茸菌科香菇属。富含多种营养,如维生素、蛋白质、脂肪酸、氨基酸、矿物质元素等。具有宜人的香气,食之味道鲜嫩,口感绝佳,所以香菇的食用价值尤其的高。香菇又被称为冬菇或香蕈,香菇在分类学中属于担子菌纲,伞菌目,口蘑科,香菇属,是一种为人们所喜爱的常见食用菌。

一直以来香菇是人民群众喜爱程度和接受程度比较高的一种菌类,中国作为世界范围内的香菇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香菇种植产业一直是我国许多菌类作物种植户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在香菇种植产业中,香菇的种植技术与香菇的质量水平息息相关,而香菇种植过程中涉及的操作环节比较繁杂,对于种植技术的要求较高,尤其是对于操作规范度的要求,一旦不规范操作极其容易造成菌体的污染并最终对香菇的产量、质量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在香菇种植产业中需要全面对香菇的栽植技术进行全程把关,才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香菇的产量和品质。

1 香菇栽培中的技术要点

1.1 品种的选择

香菇产量的重要保障之一就是香菇菌种的选择,并且在此基础上配合科学的管理,最终达到高产的目的。而判断菌种的好坏,可以从多个角度开展,例如菌丝的粗壮程度、分枝茂密程度、去掉表层菌膜后中间层的香味浓厚程度。在合理选择菌种的基础上要注意菌种的合理存放,适宜菌种存放的环境为:干燥、阴凉、通风,避免将菌丝存放在潮湿的地方,例如粮食仓库;同时也不能对菌丝表面进行覆盖,避免因为潮湿高温造成香菇菌棒的感染。

1.2 菌棒的配料

香菇菌棒的主要配料是木屑,在木屑的选择过程中,需要选择晾晒干燥的新鲜木屑,且菌棒木屑配料中的尿素不宜过多,适宜的比例为总重量的3%左右。菌棒拌料工作的开展宜选择在晴天,要避开雨雪天气,避免因为潮湿导致菌丝的繁殖或者感染。同时,拌料也不宜于阳光直射下进行,因为过高的温度及太阳的直射会导致菌棒变酸,最终影响出菇的效果。适宜选择拌料的时间是晴天的清晨,拌料结束后在上午进行装袋,随后对菌棒进行消毒灭菌,灭菌的时间以6~8 h为最佳。

1.3 灭菌操作要点

灭菌操作过程中,装袋工作中可以选择使用聚丙烯高压香菇拌料塑料袋袋子带金星搬运的过程中要注意轻拿轻放,避免袋子之间摩擦过大而造成破损污染。在菌棒装完之后需要进行常压灶灭菌,灭菌工作温度为100 ℃,对温度的控制要十分精准,避免因为温度过低造成拌料变酸,同时也要避免温度过高,当温度超过100 ℃时,需要向灶内添加开水控制温度以及避免干锅(注意不可以添加凉水,影响灭菌效果),通常状况下,灭菌时间不应短于12 h。在灭菌结束后,趁热搬运至接种室,搬运过程中要小心搬运避免杂菌感染[1]。

1.4 接种操作要点

在正式开始接种工作之前需要提前对接种室进行全面消毒以及空气净化,在消毒和空气净化之前需要提前对接种操作室进行常规打扫并将室内处理至干燥状态。同时,为了接种操作室的保温效果需要在接种操作室的内部全方位悬挂塑料薄膜,菌袋搬入接种操作室之后隔天需要开门换气,换气的同时利用甲醛加高锰酸钾进行熏蒸以保证操作室的洁净状态。

1.5 发菌棚管理要点

在进行发菌棚的管理时,需要控制发菌棚的湿度在40%~70%,并将温度维持在20~23 ℃之间,在此基础上需要经常进行发菌棚的通风换气工作以促进菌丝的发菌。在菌丝培育过程中需要保持3~4 h检查一次的频率[2],检查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及时发现被杂菌所污染的菌袋并迅速移除发菌棚,这些菌袋需要以塑料袋密封并进行处理。

1.6 变温催蕾工作要点

香菇这一作物作为一类低温变温结实的菌类,其生长的机理是在菌袋内的菌丝完成营养生长即将进行生殖生长的时机通过降低棚温,扩大昼夜温差的方式减缓菌丝的生长速度,达到菌丝体水分和养分积蓄的目的,同时需要在干湿差、温度差的条件调整下形成菌菇的原基。因此在此阶段的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操作要点是:通过降低棚内温度和增大在昼夜温差的方式进行变温催蕾,干湿差维持在15%以上,温差控制在10 ℃以上,保持此环境处理菌丝3~4天,促进原基的形成。同时要注意菌袋内湿度的控制,避免因为缺水造成菌菇出菇质量收到影响。

1.7 出菇菌棚管理要点

香菇出菇期期间需要对棚内的温湿度进行控制,采菇后对于每次操作后都要进行菇屑和菇根的清理工作,尤其需要注意对于栽培下脚料的处理,此类下脚料会影响棚内的洁净度,容易造成菌体的污染。在香菇种植的出菇管理中,出于促进香菇生长的目的,可以在种植中加入一些经过灭菌杀虫的有机肥。

常规情况下,一潮菇的周期一般为20天左右,在一个菌棒的生产周期中一般可以生产6~7潮菇。在香菇种植的转潮期间需要进行7~10天的养菌,随后对温差进行控制直至下一个出菇期。当本潮菇产出量较低的情况下,需要对菌棒进行催菇处理,反之则需要延长养菌时长[3]。

2 香菇栽培中的注意事项

在香菇种植的整个栽培过程中,环节较多,工序繁杂,因此为了对香菇质量进行保障,需要规范操作、避免出现污染。整个栽培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

2.1 菌种接种之前的消毒

在菌类种植的过程中,保持接种前后的无污染状态非常重要,这就对于前期的消毒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菌种的接种之前需要对于接种环境进行严格的二次消毒,首先需要对接种室内的空气消毒,随后对整体环境进行灭菌,并且在拌料之后再次进行消毒。在进行接种室消毒时,考虑到菌袋放置的需求,需要重视对于地面的打扫,打扫过程中可采用苏尔液消毒剂进行喷洒,灭菌工作结束后必须对环境进行二次消毒。当室内拌料的温度降低至28 ℃时,需要继续对菌种和接种的工具进行消毒,消毒的主要方式是熏蒸[4]。并且在接种室消毒工作完成之后,接种操作人员需要对自身进行消毒,更换工作服、佩戴口罩并用清水清洗双手后使用75%浓度的酒精进行双手消毒,在正式开始接种工作前需要对接种工具进行预先消毒。菌体接种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香菇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应该十分重视此阶段的操作规范。

2.2 菌种接种后的通风管理

香菇在生长过程的原基分化阶段以及子实体生长阶段对于空气的需求量比较大,因此需要在相关生长的阶段对于大棚进行通风换气,通风换气的频率为:高温季节每天2~3次,每次20~30 min,低温季节每天1次,每次约30 min,一般通风工作的操作在中午对菌体进行喷水操作之后进行。同时应该注意在气温过高或者栽培密度较大的时候适当增加通风时间和次数,保证棚内的空气充足[5]。

2.3 出菇前的转色管理

对于属于短菌龄的香菇品种,需要在脱袋后进行转色处理,具体的处理步骤是,在脱袋后的1~3天内,对于种植环境控温在18~25 ℃,湿度控制在85%~95%,表面的薄膜罩紧并注意观察菌体表面,当发现其表面白色绒毛菌丝时,需要解开薄膜进行1~2次通风,每次30 min左右。持续进行3天后可以看到菌丝逐渐逐渐分泌色素并且出现一定程度的倒伏,此时应该将薄膜掀开对菌丝进行通风,通风的同时注意降温、保湿。当菌丝表面出现黄色液体时,对菌丝体进行每天1~2次的喷水直到菌棒变色为红棕色,在此基础上持续进行喷水和通风工作直到菌棒表面转变为棕褐色并呈现有光泽的树皮状,此时代表转色完成。

3 保障措施

3.1 专业化的管理

在香菇的种植栽培过程中,为了保证香菇的产量和质量,一定要聘用专业的操作员。而香菇栽培工作中存在着技术环节繁琐、专业技术要求高的特点,对于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就显得极为重要,因此需要操作人员具备相应的各项操作技术,否则对于香菇的种植难以做到质量把控。面对专业操作人员技术能力不足的情况时,应该积极组织相关员工到相关的科研院校或者职业技术学校进行学习深造或者聘请社会中的相关专家进行培训。同时,考虑到不同来源地的菌种生长习性的不同,需要将外部引进的菌种与本地环境进行有机融合,因地制宜,保证香菇的产量,最大程度的提高香菇种植的收益率。

3.2 农药的科学使用

在香菇栽培产业中,因为其种植环境较为湿润且温度适中,为病虫害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适宜环境,因此在香菇种植中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在香菇的种植过程中需要根据易发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有的放矢的施加对应的药剂,调节适宜的药物浓度以保证用药的效果。同时,在使用药剂的时候要注意相关生产标准,使用复合绿色无公害生产标准要求的药剂,做到环境友好,产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3 生产基础设施的建设

香菇栽培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环节均需要相应的栽培管理环境,根据具体的栽培环节需要建立标准的接种室、出菇棚以及其他基础性设施,对于这样的环境要求需要建立符合生产标准的各类基础建设,通过规范的园区、规范的管理保证香菇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4 小结与讨论

在香菇栽培的过程中,需要对每一个环节进行把控,从品种的选择到接种的操作以及后续的蒸菌操作必须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在整个流程中尤为重要的是各个生产重要环节中的准备、消毒工作,在此基础上要提升香菇种植操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合理使用农业药剂并对园区的基础设施条件进行完善和提升,最终促进香菇的高产高质。

猜你喜欢

菌袋菌棒出菇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香菇出菇期菌棒补水技术要点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夏季高温期香菇菌棒间歇养菌三步走
秋栽香菇养菌出菇管理顺口溜
陇西县香菇出菇管理规程
牡丹江地区地栽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
春栽香菇菌袋安全越夏需把“五关”
香菇松木屑“暴发式”出菇栽培技术
JBZ—S—4型菌棒注水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