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黄除痹乳膏治疗下肢闭合性骨折临床观察*

2022-12-29张恒源杨贤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24期
关键词:等待时间乳膏程度

张恒源 戴 贺 肖 群 杨贤海

(1.湖北民族大学医学部,湖北 恩施 445000;2.荆门市中医医院骨伤一科,湖北 荆门 448000;3.荆门市中医院针灸风湿病科,湖北 荆门 448000)

闭合性骨折早期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患肢软组织肿胀、疼痛等,二者相互影响,肿胀组织可对血管神经产生压迫,加剧疼痛。而疼痛可导致肌肉出现反射性痉挛,进而使静脉和淋巴回流受阻、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而加重水肿的程度,因此,需及时控制肿胀、疼痛[1]。西医临床对于闭合性骨折肿胀、疼痛大多应用镇痛、脱水类药物治疗,虽能够起到缓解作用,但其效果不佳。本研究对下肢闭合性骨折的部分围手术期患者在常规方案的基础上给予地黄除痹乳膏外敷治疗,以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现将临床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样本均选自荆门市中医医院骨伤科2020年3月—2022年3月确诊并收治的下肢闭合性骨折患者,共72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52.06±13.43)岁;胫骨骨折15例,跟骨骨折12例,三踝骨折9例。对照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50.69±12.82)岁;胫骨骨折17例,跟骨骨折9例,三踝骨折10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及骨折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纳入标准(1)符合闭合性骨折的西医诊断标准[2],且发病时间<48 h;(2)年龄18~80岁,男女不限;(3)入院前骨折不曾接受任何治疗;(4)经过X线检查确诊;(5)自愿接受本方案治疗,积极配合相关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神经及大血管在骨折时受到较为严重损伤的患者;(2)对外敷中药过敏的患者;(3)依从性差或所需关键资料不全者;(4)开放性骨折,局部皮肤破损感染者;(5)不同意中医药治疗者。

1.4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手法复位及常规止痛、消肿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另给予自制地黄除痹乳膏外涂治疗。地黄除痹乳膏制备:药物组成:生地黄1188 g,当归198 g,丹参198 g,乳香132 g,没药132 g,三七132 g,乳膏基质适量,制成1000 g。制法:以上药物加水浸泡2 h,煎煮3次,合并煎液,静置4 h,滤过(100目),滤液浓缩,得稠膏(相对密度1.3,80℃),将稠膏与乳膏基质混合、乳化,制成1000 g即得。乳膏基质:脂酸89.7 g,甘油106 g,液状石蜡157.5 g,单硬脂酸甘油52.8 g,白凡士林53 g,三乙醇胺2 mL,十二烷基硫酸钠2 g,羟苯乙酯1 g。用法用量:取本品适量涂抹于患处,用手涂抹均匀,外加热敷包热敷,每日2次,每次30 min,6 d为1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 (1)围手术期术前等待时间。(2)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天对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测评。该法将疼痛分为0~10分,得分越高则疼痛越明显,其中0分为无疼痛,1~4为轻度疼痛,5~8分为中度疼痛,9~10分为重度疼痛。(3)肢体肿胀程度评价标准:0级无肿胀;Ⅰ级为较正常皮肤肿胀,并伴有局部皮肤紧张,但皮纹存在;Ⅱ级为患肢肿胀明显,并伴有局部皮肤紧张,皮纹消失;Ⅲ级为患者肢体肿胀十分明显,皮肤硬紧,并且伴有水疱的出现,但未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3]。根据肿胀程度计分,肿胀程度越重计分越高,分别计0、2、4、6分。

2 结果

2.1 围手术期术前等待时间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围手术期术前等待时间明显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者患者围手术期术前等待时间

2.2 肿胀程度 治疗前,2组肿胀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肿胀程度均有改善,治疗组在治疗后第4、6天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2组下肢闭合性骨折患者治疗前后肿胀程度比较 分)

2.3VAS评分 治疗前,2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VAS评分均有所降低,治疗组治疗后第4、6天VAS评分降低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2组下肢闭合性骨折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

3 讨论

闭合性骨折患者早期一般可出现局部疼痛、肿胀等症状。研究[4]表明,该病的发生机制与创伤后出血、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受阻等密切相关。早期一般进行手术治疗,但闭合性骨折早期的疼痛、肿胀等伴随症状,使患肢局部张力增高,不利于手术的进行,更甚者可导致肌肉、神经坏死,骨筋膜室综合征等[5]。因此,闭合性骨折应及时对症治疗疼痛、肿胀,不但能缓解患者痛苦,还能减少围手术期等待时间,同时对于改善患者预后也有重要意义。

中医学认为闭合性骨折属“骨断筋伤,气滞血瘀”范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气伤痛,形伤肿”,故肿胀与疼痛并见。又如《普济方·折伤门》所言:“若因伤折,内动经络……则为肿,为痛”。故在治法上闭合性骨折早期应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6]。地黄除痹乳膏由朱必泉名老中医经验方“痹痛散”剂型改进而来。痹痛散以《神农本草经》经典理论为指导,主要应用生地黄,配合温经通络、镇痛解痉、活血化瘀等功效的药物组方。《神农本草经》记载:“生地味甘寒,主折跌绝筋……除痹,生者尤良”。临床上,生地黄既可内服又可外用,对于治疗痹证都具有良好效果,故生地黄为本方的君药。痹痛散除生地黄外,配伍具有活血化瘀、通络解痉功效的药物为臣药,乳香辛散走窜,既能行气散瘀,又可消肿止痛,没药可活血止痛,祛瘀消肿,主治一切跌扑损伤,《药性论》记载没药“主打搕损……伤折踒跌,筋骨瘀痛”。临床上没药和乳香经常作为对药使用,以增强化瘀止痛的效果。现代研究[7]认为,乳香、没药均有抗血小板聚集、抗炎、镇痛等效果。另配伍当归、三七、丹参以增强君、臣化瘀行滞、祛瘀生新之力,使全方“活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之功效显著。其中,当归既补血又活血,《景岳全书·本草正》谓:“当归……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现代研究[8]表明当归活血功效与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流变性密切相关。三七具有较强的活血化瘀、止血止痛之功效。《本草纲目》曰:“止血散血定痛……血出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现代实验研究[8]证明,三七能抑制炎症及渗出,改善炎症反应及血管通透性以及加快局部损伤组织的修复作用,从而达到肿退炎消之目的。丹参可活血祛瘀,凉血消痈止痛,常与当归配伍用来活血化瘀,也是经典活血化瘀复方活络效灵丹的重要组成。研究[9]表明,丹参具有改善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以上诸药并用,共奏化瘀生新、活血止痛之功,使瘀积散、肿痛消、筋骨得接也。

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术前期等待时间显著缩短,肿胀程度、VAS评分低于照组,表明地黄除痹乳膏可明显减轻下肢闭合性骨折早期肿痛,疗效可靠,对于缩短围手术期等待时间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等待时间乳膏程度
给学生适宜的等待时间
——国外课堂互动等待时间研究的现状与启示
疤痕止痒软化乳膏在瘢痕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卤米松乳膏联合维生素E乳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分析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温通活血乳膏对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TNF-α、IL-6、NF-κB表达的影响
顾客等待心理的十条原则
顾客等待心理的十条原则
氯霉素氧化锌乳膏的制备及质量标准
将内燃机摩擦减小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