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体层成像(CT)及磁共振成像(MRI)在脑出血诊断中的影像学特点对比

2022-12-29杨明思范梅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影像科福建福州350009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22期
关键词:符合率血肿螺旋

杨明思 范梅颖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影像科 (福建 福州 350009)

内容提要: 目的: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脑出血诊断工作中的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2022年8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对比该组患者单独使用CT、MRI、联合CT+MRI诊断脑出血的诊断符合率、检查费用。结果:多层螺旋CT与MRI诊断脑出血的符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层螺旋CT+MRI的诊断符合率以及检查费用均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与MRI分别单独使用诊断不同部位的脑出血在诊断率方面无明显差异性,而CT与MRI联合应用到脑出血患者中在诊断不同部位的脑出血中可获得更高的诊断符合率,在临床工作中采用CT诊断脑出血相对MRI而言更加经济。

脑出血作为临床上一类发病率较高的神经科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饮食习惯的改变,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加等因素,脑出血的发病率也不断升高,发生年龄趋向年轻化,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以及家庭社会的经济负担造成了较大的影响[1]。因此,对于脑出血患者而言,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诊断及出血原因的判断,并由此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在当前工作中,用于脑出血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包括了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两类,其中CT凭借其扫描速度较快,能够快速直接的观察到脑出血具体部位、形态及大小等,被广泛应用在了脑出血疾病的诊断工作中,MRI则是一种具有较高组织分辨率,能够多方位及多序列成像的诊断方法,对出血原因的判断更为有效,既往应用优势较高[2]。现本院为了进一步探讨不同影像学技术在脑出血诊断工作中的应用,对CT及MRI进行对比,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2022年8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39~85岁,平均(65.24±4.12)岁,合并血压升高31例,头痛10例,恶心呕吐7例,意识障碍8例。纳入标准:全部患者均行临床症状及体征、影像学检查后符合《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3]中非外伤性脑出血诊断标准;符合CT及MRI的影像学诊断指征;患者家属签署了关于本次试验的知情权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或者损伤者;合并良恶性肿瘤性疾病者;合并存在各类脑外伤者;临床资料缺失者;合并严重精神障碍性疾病或者颅脑手术史者。

1.2 方法

全部患者在就诊之后,均对其临床症状及体征、一般资料等进行了相关检查,并完善了临床资料,随后均给予了CT及MRI诊断检查,并将其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

CT诊断方法:为患者采用GE LightSpeed VCT 64排螺旋CT检查,辅助患者摆放仰卧位后,并对其头位情况进行调整,并稍微压低下巴,将听眦线为扫描定位基准线。扫描范围:自听眦线向上连续扫描80~90mm。设置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350mA/s,层厚10mm,矩阵:512×512。

MRI诊断方法:采用西门子公司1.5 T Avanto磁共振扫描仪为患者进行检查,帮助患者摆放仰卧位,放置头部线圈,扫描的序列在包括SE T1WI,BLADE T2WI、T2W/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快速平面回波序列EPI。参数设置的范围:T1WI:TR580ms,TE17ms,T2WI:TR 4000~5500ms,TE 92~106ms,Flip 15,NSA 1~2次,层厚5mm,之后进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扫描扫描时间56s。

1.3 图像分析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后,指派一名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一名副主任或主任医师对图像进行分析。对CT图像进行观察时需要对病灶的密度、外观形态、脑组织正常解剖结构是否出现偏倚等情况进行分析,在对MRI图像进行观察时,需要对其常规信号特点、出血部位、出血量范围等进行观察[4]。在对图像进行判断分析时,需要将手术结果作为判断的金标准。对比单独使用CT、MRI、联合CT+MRI诊断脑出血的诊断符合率、检查费用。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不同诊断方法对脑出血诊断符合情况对比

经整理手术结果显示,多层螺旋CT诊断脑出血的符合率为85.71%,MRI诊断脑出血的符合率为87.50%,多层螺旋CT+MRI的诊断符合率为96.43%,多层螺旋CT与MRI诊断脑出血的符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层螺旋CT+MRI的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不同诊断方法对脑出血诊断符合情况对比(n=56,n/%)

2.2 典型CT及MRI诊断脑出血的影像学特点及图像

病例1,男,48岁,突发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含糊,小便失禁2h。经CT检查可见左侧基底节区出血(见图1)。

图1.CT:左侧基底节区出

病例2,男,62岁,突发头痛、左侧肢体无力伴言语含糊4h。经CT检查可见右侧基底节区出血破入侧脑室(见图2)。

图2.CT:右侧基底节区出血破入侧脑室

病例3,男,82岁,突发左侧肢体无力伴言语含糊、口角歪斜、无法行走2h。经MRI平扫+MRA可见右侧大脑中动脉梗塞,右侧大脑大面积梗死,右侧额叶血肿(见图3)。

图3.MRI平扫+MRA:右侧大脑中动脉梗塞,右侧大脑大面积梗死,右侧额叶血肿

2.3 三种不同方法诊断脑出血的检查费用对比

多层螺旋CT诊断脑出血的平扫检查39例,平扫+CTA 17例,平均检查费用为561.07元,MRI诊断脑出血的常规平扫检查33例,平扫+MRA 18例,平扫+增强+MRA 5例,平均费用为1080.35元,多层螺旋CT+MRI诊断的平均检查费用为1350.36元,多层螺旋CT+MRI诊断检查费用分别高于单独使用多层螺旋CT、MRI,MRI诊断检查费用要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出血疾病作为临床上一类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发现,该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其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为脑出血性疾病,对患者的脑部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也相对较大[5]。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对脑出血性疾病进行诊断,以此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至关重要。目前临床工作中较为常用的诊断方法仍然包括CT及MRI两类,各具优势[6]。

CT在当前临床工作中被认为是诊断脑出血的一种准确性较高的方法,其操作原理在于通过利用精确准直的X射线束对患者疾病受累器官以及周围组织的连续性断面扫描,由此获得诊断信息以辅助对疾病的早期判断。同时CT的临床作用优势在于能够清楚的观察到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大小以及血肿的形态,同时能够观察是否破入脑室以及血肿周围是否存在着低密度水肿带的情况,同时能够对其占位效应进行观察[7]。另外,通过CT能够观察到脑出血的病灶多呈现出圆形或者是卵圆形的情况,且该病灶部位的密度相比于周围组织较高,且呈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性,出血病灶与周围边界也相对较为清楚[8]。若脑室存在大量的血液积累时,呈高密度铸型,脑室扩大。1周后血肿周围有环形增强,因此,通过采用头颅CT检查也能够对脑出血的情况以及进展情况进行观察[9]。同时,CT因具有成像时间快、空间分辨率较高等诸多优势受到了当前临床工作者以及大量患者的认可。不过在既往的临床工作经验中证实发现,CT检测的敏感性相对较低,要明显低于MRI。

MRI作为一种在临床工作中获得广泛应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在检查诊断脑出血时与CT相比具有更加突出的优势,该仪器设备的操作工作原理在于通过利用人体当中的氢质子而发生磁共振,在对患者进行MRI头颅扫描时,通过在扫描期间不断的对扫描序列进行变化,由此获得不同角度及不同层次的扫描图像,更加全面且更加科学的对患者的病灶部位进行观察及评估,以此在根本上提高脑出血等脑部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例如在对脑部血肿从出血到吸收的过程进行检查判断时,在应用CT时能够从较高密度到等密度到低密度的转变过程,而MRI的操作则是从低信号到高信号再到低信号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由此更好的保证与CT诊断方法形成优势互补,从而获得更加精确的诊断效果,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以及应用价值[10,11]。同时,MRI在扫描病灶部位期间不仅可采用常规的扫描序列,同时还可利用STRI序列扫描,由此在根本撒上避免脂肪信号对扫描诊断结果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获得更好的T1加权成像,帮助临床工作者能够更好且更加直观的对病变情况进行直观的观察。另外,MRI在诊断脑出血时也具有着其诸多独特的优势,例如有效地判断出血情况以及出血时间方面等问题,同时对MRI的信号进行观察时还可判断其血肿内成分的演变情况,例如能够用于反应血肿内血红蛋白、脱氧血红蛋白、含铁血黄素的演变过程等[12]。此外,MRI在检查应用期间并不存在放射性,不容易对机体带来不良影响,安全性有保证。

在本次研究中,本院就CT及MRI在脑出血诊断应用中的影像学特点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多层螺旋CT诊断脑出血的符合率为85.71%,MRI诊断脑出血的符合率为87.50%,多层螺旋CT+MRI的诊断符合率为96.43%,多层螺旋CT与MRI诊断脑出血的符合率无统计学差异,但多层螺旋CT+MRI的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MRI,可见尽管两种诊断方法在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展获得了较高的优势,但单独应用仍然存在一定的劣势,通过二者联合应用则可进一步的形成优劣势互补,最终获得可靠的诊断依据。另外,在对比检查费用上,多层螺旋CT诊断脑出血的检查费用为287元,MRI诊断脑出血的检查费用为670元,多层螺旋CT+MRI诊断的检查费用为957元,多层螺旋CT+MRI诊断检查费用分别高于单独使用多层螺旋CT、MRI,MRI诊断检查费用要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结果可见,尽管CT及MRI单独诊断检查脑出血的符合率无明显差异,但在实际费用上,CT所花费用相对较低,性价比更高,更加容易被患者接受。因此,在临床工作中,CT相比于MRI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更加广泛。

综上所述,CT与MRI分别单独使用诊断不同部位的脑出血在诊断率方面无明显差异性,而CT与MRI联合应用到脑出血患者中在诊断不同部位的脑出血中可获得更高的诊断符合率,在临床工作中采用CT诊断脑出血相对MRI而言更加经济。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可进一步的增加研究样本量,增加观察指标,增加观察判断监测范围,以此更好地探讨诊断脑出血最佳使用方案,使得患者获益。

猜你喜欢

符合率血肿螺旋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