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水气病论治乳腺癌保乳术后乳房水肿❋

2022-12-28刘宇飞陈冬梅裴晓华万冬桂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2年8期
关键词:保乳水气水液

刘宇飞,安 甜,刘 青,陈冬梅,裴晓华,万冬桂△

(1.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北京 100049;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3.中日友好医院,北京 100029;4.北京中医药大学厦门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1)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中第一高发的恶性肿瘤[1],手术治疗是乳腺癌的常规治疗手段之一。乳腺癌保乳术与传统的乳房切除术相比,具有更好的美容效果,能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增强自信心[2]。同时研究证明,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保乳治疗与全乳切除治疗后生存率相似,保乳患者即便出现患侧乳房复发仍可接受补救性全乳切除措施[3]。基于保乳术的诸多优势,近年来临床应用率在不断上升,但同时保乳术的并发症问题也日渐突出,乳房水肿就是其中之一。患者常出现乳房局部皮肤变硬、皮色微红、按压皮肤后不能迅速回弹,同时伴有乳房紧绷感、肿胀感且时有疼痛,造成乳房水肿的因素复杂,在手术时淋巴结清扫会引起淋巴管的破坏和堵塞,富含蛋白的淋巴液在组织间隙不断堆积从而引发水肿[4];也有机制认为,手术会引起淋巴泵功能衰竭,反馈性激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通路,特异性作用于淋巴系统,改变了内皮细胞的滤过作用,引起组织间隙压力增大而诱发水肿[5]。除手术原因外,保乳术后的放射治疗也是乳房水肿的诱发因素[6],放疗损伤淋巴管导致淋巴液积聚,淋巴管扩张,长期刺激导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伴炎性细胞浸润,加重淋巴回流障碍[7]。另外,术后伤口感染、皮瓣坏死等因素可引起淋巴管炎,造成淋巴管损伤、堵塞,导致乳房水肿[8]。鉴于目前西医对乳房水肿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本文通过分析乳腺癌保乳术后乳房水肿的发病机制特点,并结合中医古籍中有关水肿的论点,发挥探讨中医对保乳术后乳房水肿病因病机的理解,并梳理其治疗方案。

1 乳房水肿与水气病病机相似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中提出:“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这里首次提出水气病的病名。张仲景所述水气病是以水肿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其发生与气、血、津液运化失常密切相关。气、血、津液是人体生理状态下由中焦化生的精微物质,气与津液进入脉内则为血,血出脉外可化为气与津液。水是气血津液代谢过程中的病理产物,瘀血内阻或气机不行可致津液停滞为水。如《诸病源候论》所述:“血水相并,津液壅涩……水气流溢,变为水肿。[9]”《灵枢·五癃津液别》云:“气为之闭塞而不行,不行则为水胀。”水的产生是水肿形成的主要机制。关于水气病的临床表现,《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云:“风水,其脉自浮……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当发其汗。”“视人之目窠上微拥,如蚕新卧起状……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风水”。乳腺癌保乳术后乳房水肿与水气病多有相似之处,因此可将其归为水气病范畴。

1.1 瘀血阻滞,血脉不通

中医认为乳腺癌保乳术中损伤淋巴管及静脉,淋巴及血液流通受阻,滞留脉管之外,从而形成瘀血。《灵枢·百病始生》云:“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瘀血阻滞是乳房水肿发生的重要原因。《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中认为“血不利则为水”,即血液流通失常产生的瘀血等病理产物,使津液的输布及代谢失常,水液泛溢肌肤,从而形成有形可寻的水肿。另外血与水二者间存在着交互为病的关系,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提出:“血病不离乎水,水病不离乎血”[10],血瘀和水停二者之间互为因果、相互作用,从而使水肿不断加重。

1.2 气机停滞,水液不行

乳房水肿的发生与气机异常关系密切。《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论述:“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搏……气强则为水,难以俯仰。”气之阻滞积聚,运行不畅,影响津液正常输布运化,引起乳房水肿。《灵枢·五癃津液别》云:“邪气内逆,则气为之闭塞而不行,不行则为水胀。”气的推动、气化等生理功能减弱,水液不能在体内正常运行和代谢,逐渐停聚于体内从而发为水肿。《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认为:“寸口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水不沾(汗)流。”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气行不畅伤及肺脏功能,肺失通调,宣降不能则加重水肿的发生。

1.3 火邪伤气,脉瘀络阻

放疗是乳腺癌保乳术后的辅助治疗手段,用一定剂量的辐射线照射乳房局部皮肤后,照射区域常出现皮色发红,逐渐变为暗红,伴局部烧灼感或刺痒感,其症状特点符合中医“火邪”表现。中医认为火邪能促进乳房水肿的发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云:“壮火食气,少火生气。”壮火即邪火,火邪易伤气。《素问玄机原病式》云:“热胜于内,则气郁而为肿也。”火邪伤气,气机失宣、津液不行发为水肿。《伤寒论》第119条记载:“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放疗照射乳房时波及肺脏,火邪侵袭损伤肺络,百脉朝会受阻则气滞不行,脉络瘀阻亦可加重乳房水肿。

2 乳房水肿的病位主在肺和脾胃

《素问·五脏生成篇》云:“诸气者皆属于肺”,肺主宰气的生成和运行。肺气之宣发使体内津液上承于皮毛,肺气之肃降可使水液趋于下行。乳房在人体的位置与肺脏相邻,放疗等治疗手段最易伤及肺脏。《景岳全书》认为:“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11],肺的功能不足会影响气的正常化生。《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云:“肺水者,其身肿,小便难,时时鸭溏。”肺失宣降,通调失职,水液不能宣发而停滞体内、泛溢肌肤,继而发为乳房水肿,因此乳房水肿的发生与肺密切相关。

“女子乳房属胃”,脾胃功能失常与乳房水肿的发生密切相关。《素问·经脉别论篇》记载:“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景岳全书》云:“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11]271,脾胃升降功能失常,可致水液停滞不行。《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论述:“脾水者……津液不生,但苦少气,小便难。”脾气虚衰,健运失司,津液转输不能,停聚于乳房则发为乳房水肿。《脉因证治》云:“论水肿之因,其始则一,其变则二,皆脾胃之土生焉”[12],可见脾胃虚弱是乳房水肿发生发展的根源所在。

3 乳房水肿的内治法

3.1 发汗解表利水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提出:“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云:“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乳房水肿病在上焦,水液积聚皮毛之下,因此可通过宣发腠理的方法,渍形以为汗,恢复正常的津液流通,将水邪排出体外。常用药物有麻黄、独活、防风、杏仁、茯苓、猪苓、泽泻等,其中麻黄、独活、防风发汗宣肺,辅用杏仁降泄肺气,配伍茯苓、猪苓、泽泻以利水消肿,可达发汗利水之功效。《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云:“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若表虚水肿可用防己、黄芪、白术、甘草等,防己能“驱肌肤之里”[13](《金匮要略心典》),黄芪既能益气固表治其标,又能利水治其本,白术佐以利水,甘草调和诸药。若患者同时伴有恶寒、发热、咳嗽、气促等证,可加用荆芥、防风、苏叶、前胡、杏仁等祛风散寒、宣肺利水之品;若伴有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等证,可用桑叶、连翘、银花、牛蒡子、桔梗、白茅根、芦根等以疏散风热、宣肺利水。

3.2 化瘀通阳利水

《血证论》认为:“瘀血化水,亦发水肿,是血病而兼水也。”“治水即以治血,治血即以治水”[10]104,血液瘀滞和水液停蓄二者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素问·汤液醪醴论篇》云:“去宛陈莝”,消除乳房水肿不仅要攻逐水邪,同时也要祛除郁结于乳房的瘀血,因此消除水肿常配伍使用活血化瘀药。临床患者常出现面色灰滞、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等表现,药物可用当归、赤芍、丹参、桃仁、红花、姜黄、莪术等化瘀活血,益母草、炒牛膝等祛瘀通经,辅以炒薏苡仁、茯苓皮、泽泻、车前草等渗利水湿。若瘀血胶固,可用土鳖虫、地龙等虫类药加强祛瘀之力。《褚氏遗书》云:“血虽阴类,运之者其和阳乎”[14],血瘀影响气机升降常导致阳气受阻,气化不利,因此用药也可适当配伍桂枝、细辛、枳实等通阳之品。

3.3 行气健脾利水

《景岳全书》云:“凡治肿者,必先治水;治水者,必先治气”[11]271,乳房水肿的治疗需重视行气。《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云:“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气血调和时人体之气才能周身畅行,若气结不散则水邪停滞。临床患者常出现气短、咳嗽、胸闷、心悸、苔白、脉弦等表现,选药可用柴胡、香附、郁金、佛手、丝瓜络、合欢皮等行气利水。《景岳全书》记载:“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11]271,健脾利水法能解决乳房水肿之根源。患者常见气短、身困、纳呆、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沉缓或细等症状,用药可选党参、太子参、白术、山药、茯苓、黄芪、大枣等,脾气旺则水得以化。女子以肝为先天,乳腺癌患者多性情抑郁,肝气不舒,在药物疏肝行气的同时,心理疏导亦不可缺少,身心并治、形神合一是调畅气机、减轻水肿的重要方面。

4 乳房水肿的外治法

《理瀹骈文》云:“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15]”乳房水肿发于皮毛之下,病位相对表浅,外治法治疗本病具有一定的优势,外用中药可透过皮肤渗到皮下组织,从而达到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组织液循环、消除水肿的目的,常用的外敷中药有芒硝、大黄、冰片等其性皆寒凉。芒硝清热消肿,大黄兼逐瘀解毒,冰片兼通经止痛,大黄、冰片均可配伍芒硝使用。也可使用香附四子散,即香附子、紫苏子、莱菔子、白芥子、吴茱萸5味,共奏祛风除湿、通络消肿之功效。一些舒筋活络类中药也可配伍使用,如鸡血藤、威灵仙、伸筋草、透骨草、桑枝等。除此之外,《理瀹骈文》记载:“治水肿,用麻黄、羌活、苍术、柴胡、苏梗、荆芥、防风、牛子(牛蒡子)、忍冬、柳枝、葱白煎浴取汗,此开鬼门之法也。[15]54”乳房水肿患者可采用药物煎水洗浴的方法,使水邪从汗而解,从而减轻水肿。

5 结语

乳腺癌术后乳房水肿目前仍是一项临床难题,尚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和规范的治疗手段,且西医对本病的治疗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中医治疗乳腺癌术后乳房水肿具有一定优势,一是中医古籍中有关水肿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的记载丰富,积累了许多临证经验;二是中医以辨证施治为指导原则,能针对个体间差异进行治疗;三是内治法与外治法合用,能更有效地消散水肿。本文从《金匮要略》水气病探讨乳腺癌术后乳房水肿,旨在为本病的临床治疗以及基础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保乳水气水液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辽中区患病草鱼体内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测定
背后七颠百病消
特低渗透油藏CO2 混相驱和非混相驱水气交替注采参数优化
两对穴让人体“下水道”畅通无阻
小穴位 大健康
早期乳腺癌可保乳手术
水稻水气栽培试验总结
饮水
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对照试验远期疗效的荟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