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20年五运六气与气象相关性研究❋

2022-12-28熊为锋周小涵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2年8期
关键词:运气气象评价

熊为锋,周小涵,贺 娟,梁 峰,张 林,张 轩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北京 100029;2.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1617;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4.香港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心,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香港 999077;5.香港浸会大学深圳研究院,深圳 518057)

运气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素问》中的七篇大论和两遗篇,是以阴阳五行的哲学观、天干地支的时间观、天人相应的整体观研究气候、物候和病候之间关系的一门学说[1]。自20世纪60年代起,有学者开始将现代气象学引入到中医五运六气学说的研究之中[2],并对前期研究成果做了较为全面的述评,研究时间主要集中在20世纪后期[3]。近年来,运气和气象的相关性研究取得了新进展,故本文选取2000年以来具有代表性的运气与气象相关研究文献60篇,从研究问题、研究地域、研究周期、研究方法、研究团队特征5个主要方面进行总结。

1 研究问题

1.1 基于单个气象因素探讨运气规律

在运气研究中,较常用且比较重要的单个气象因素有气温类[4-7]、降水类[8-11]、湿度类[12,13],不同研究中每一类的气象要素选择不尽相同。如在研究气温与运气规律中,梁礼铿等[4,5]通过气温余弦曲线探讨主运、主气与地面气温均值的关系,并证实了岁运周期的科学性。王昌忠等[14]引入有效温度指标,认为在物候现象上运气理论较适用于中原地区。

1.2 基于气象变化探讨六气起始点问题

关于六气的起始问题,在运气领域一直存在争议,较为主流的学术观点包括大寒说、立春说和正月朔日说3种。不同学者依据不同的统计方法,尽管研究相同地域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15,16]。如基于北京地区60年气象数据,华静[9]、刘玉庆等[17]研究结论支持立春说,王利锋等[18]指出六气起始时间非固定值,而是长期实践中不同地域及时间区域内的参考值。田合禄[19,20]通过文献史料研究则认为,初之气应始于农历正月初一平旦,支持《黄帝内经》的正月朔日说。

1.3 基于实际气象评价运气推演

在运气-气象的系列研究中,有关吻合性问题的研究最多,除了对干支推演与整体气候的吻合性研究外[21-23],单从岁运[24,25]、六气[26-32]、运气周期[33-38]等角度,去逐层分析的研究也相对较多。如丁谊等[28]利用北京气象资料论证了一年中主运气候划分的科学性。马锡明等[26]研究亦发现,北京基本符合春温、初夏热、盛夏暑、长夏湿、秋燥、冬寒的主气特点。

1.4 从极端气候探讨运气价值

极端天气是气象学中的重要内容,运气预测亦有常变气候之说,因此很多学者关注运气学说在极端气候预测中的实用价值[39],包括研究雾霾[40]、冰雪[41]、自然灾害[42]等,但因评价标准不统一,其符合率结果亦多不一致[43-47]。因此,明确气象因素的选择标准,确立某一运气特点所对应/包含的气象要素,将符合率的评价指标客观化、统一化,将有利于深入探讨运气理论的科学内涵。另外,目前关于运气常规要素(如岁运、主运、主气等)的研究相对集中,而对于平气年、亢害承制特点、异常气候等研究较为不足,需要加强探索。

2 研究地域

运气学说是基于黄河流域的气候特点而总结形成,但是现代的运气与气象研究已大大超出传统的地域范围,如全国华东、华北、东北、西南、中南、西北等地区均有涉及[15-16,48],很多研究在黑、吉、辽、大湾区等地域相继开展。除了选取单一城市/地区外,也有学者选择多地域/地区作为对比研究[29,37,43]。从研究结果看,学者们在运气理论适用于中原地区方面已达成共识[12-14],但其他地区的研究缺乏肯定性结论或广泛的重复性验证,关于国外地区的运气-气象研究亦较为缺如。

3 研究周期

多维度周期思想是运气学说的特色之处,除了有固定的1、5、6、10、12周期外,还有30、60、360等叠加周期。本研究所纳入的运气-气象文献中,研究周期包括5年、6年、12年、30年、60年和180年,其中以30、60年周期的相关研究最多。如黄玉燕等[33]认为,北京市60年气象数据反映了运气一周内两纪运气基本相同,但有岁会差异的运气纪周期规律。因此,在运气研究中30年的数据即可满足大部分的研究要求,这对于今后的研究工作颇具指导意义。笔者认为在运气周期的研究中,不同周期研究结论的评价与整合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如数据的异质性与否、结果的一致性评价等。

4 研究方法

据不同研究方法得出的结果对研究结论有着重要支持作用。本研究所纳入的文献中,在统计方法和统计值标准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一是气象因素方面有均值比较[10,14,21,22,24,26,39]。如有均值±标准差[9,10,32,33]/95%CI[15],有量化分级[26,49,50],有距平值比较[9,15,28,29]等。王毅荣等[12]在距平值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EOF (自然正交分解函数) 和REOF (旋转自然正交分解函数) 分解方法,考虑了地理空间对气候的影响,提高了准确度,对今后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二是符合率评价有百分比自定义设置[9,15,21,22,26,29,32]、打分制[37],标准并不统一;三是统计方法有差异性检验,包括t检验[33]、u检验[34]、方差分析[4,25,34]或多重比较[10]、非参检验[7,8,13,33]、卡方检验[4]等,同时还有相关分析[13,34,37]、回归模型[4,36,37]等;四是研究整体以定量分析为主,也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7,8]。部分研究未采用明确的统计学方法及统计标准值,直接进行描述性分析[40,51-53],或通过历史文献记载的气候资料研究与运气的符合程度[43-47]。综上所述,目前围绕气象要素均值进行研究的方法已基本成为主流,但在评价标准确立和统计方法选择方面,仍需更谨慎地考量和充分的理据报告,建议今后可结合多方法和(或)不同标准角度,展开对比或综合研究。

5 研究团队

不同研究团队因所处地域不同而各具特色。如贺娟团队地处北京地区,对该地区的气象数据与运气关联性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既包括对单一气象要素如气温、降水、湿度的研究[7,8,11],又包含利用综合各气象要素对六气起始问题、大司天理论、运气相合之同化、异化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8,9]。苏颖团队的研究集中在长春地区,与前者相比具有较多的共同之处,虽没有针对单个气象因素和运气相合问题展开较多研究,但对雾霾异常气候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39,49,50]。两团队均有专项课题支持,成果方面除了期刊论文还有多篇硕博毕业论文[31,34,50]。顾植山团队研究地域则纳入了多地区,且在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邢玉瑞对极端气候与五运六气的关系探讨较多,且侧重于文献资料及理论研究,并对其他学者所作的气象数据验证运气理论的部分方法和结论提出了质疑[43-47]。黎敬波团队的研究以广州地区为主,同时个别研究纳入了全国各地区的数据,且侧重于构建运气与气象模型[4,5],并有硕博毕业论文发表[37,38]。各团队整体研究地域较固定,研究模式亦较成熟,但缺乏系统整合,如针对同一问题出现的不同结果结论的评价。因此,今后可适当开展不同团队之间的合作,由数据共享到针对各自擅长的或者更成熟的研究方向开展协同分工,制定统一标准、形成相关研究范式,对于运气领域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6 问题与展望

本研究所纳入的文献在气象因素选择上,基本是以气温、湿度、降水量作为六气的代表性指标,因此可以作为今后研究中必须纳入的首选因素。但是在与运气的定性推演验证性分析时,还是存在很多细节问题需要深入考量。如王毅荣[12]根据日均相对湿度与平均湿度的大小关系界定湿和燥,而费占洋[11]则选取日均降雨量与平均值的大小关系来界定,二者之间的方法如何评价,结果如何整合,今后如何规范界定湿与燥的气象因素?这些都是今后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除了常用气象要素外,部分研究选取了诸如年积温、有效温度等其他气象指标。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建议作者充分报告选择不同气象指标代表所研究运气要素的合理性及其依据。

关于六气起始点的问题,就大寒说、立春说争议上存在同一地区采用不同方法得出不同结论的情况,也存在不同地域得出相同结论的情况,但其结果不具有可比性。因此,建议今后的研究可考虑控制研究地域或方法做对照性比较。此外,关于第三种“正月朔日”说目前处于理论提出阶段,今后可进一步应用气象数据进行研究设计论证,与前两种说法进行对比。值得一提的是,在研究六气起始点问题上,地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研究设计上应重点考虑。

运气理论并非一时一地形成,其鲜明的时空特点决定了研究过程中必须重视地理环境因素。不同地域或地区的研究得出差异较为明显的结果不排除以下原因存在:①运气理论的产生偏向于自然化,而现代气象资料基本来源于行政分区,是人为设置观测站点,如此局限于单个城市或站点会得出较为片面的结论;②我国地理环境多种多样,包含了不同的山脉、高原、河流,这对气象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临近这些特殊地形的城市或地区如缺乏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细致考虑则会有所偏差;③就更广博的地理环境而言,形成了显著的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在更大的四方区域划分上与中原地区必然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故在研究地域选择上,大范围整体研究的意义要大于局限于单个城市或地区,同时在气象资料选取方面要尽可能兼顾不同地形地貌的不同站点,而不是以行政分区划分,这方面王毅荣[12]的研究思路可以作为参考。

从实际气象资料评价运气推演方面,单个运气因素如岁运、主运、主气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但关于客运、客气、司天、在泉等方面的研究相对不足,今后应加强。运气相合综合了五运与六气,是比单个运气要素研究更复杂的地方,目前虽已有些研究但研究深度和广度仍然欠缺。对运气复合系统的充分研究,或许能提高运气与气象之间关联的精确度,有利于挖掘运气理论的科学内涵。尤其是运气之“变”,在指导实践应用方面别具特色,但是目前该方面的专题研究明显不足。

运气与气象研究的统计方法多样,数值选择以均值为主,还涉及距平值、变异系数、等级划分或符合率评价等指标,统计方法大多通过吻合性验证或差异性检验来判断关联或一致程度,也有部分涉及统计模型,但是评价标准各异。建议今后应在规范化、标准化方面做些工作。运气理论本身是以定性为特点的,因此在与现代气象相结合进行研究时,首先必须是以直观客观的数据分析呈现研究结果为主,以定量分析结果支撑或印证定性的结论。就目前研究而言,以计算不同气象要素的均值加减标准差着手研究是较为合理的,然后结合研究重点,可以基于均值数据进行不同时段的划分,或进一步的标准化处理,再对比不同的统计学结果选取最优的方法;此外,等级性评价、量化打分、百分比自定义类型的结果因主观性较强,不建议作为支持研究结论的首要依据。特殊气候是运气理论研究较为特殊的一方面,在数据处理上则应特别注重不同气候要素极值的处理。

随着运气研究的不断发展,形成了几大较为成熟的研究团队且各具特色,别有所长。今后可以适当展开不同团队的联动融合研究,进行多地域大数据研究,统一方法和评价指标,使得研究结果和结论具有更稳健的外推性;同时,建立针对不同研究问题的标准化研究范式,将有利于今后研究朝着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有益于不同研究结果的评价与整合,进而优化科研产出,凸显运气与气象研究的实用价值。从理论创新到数据挖掘,在运气-气象关联性研究方向上形成相关共识和标准,使得学科发展更加规范与科学。

综上所述,从近20年间五运六气与气象的相关性研究来看,取得了显著进步,研究内容广泛,但研究的系统性与规范性仍有不足,对研究结果缺乏有效评价与整合,在领域内未能建立可推广的研究范式。希望本研究能为提升运气学说与气象研究的规范性、科学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猜你喜欢

运气气象评价
气象树
专栏:红色气象 别有洞天
鼠年生人三之气运气养生
牛年生人三之气运气养生
龙年生人三之气运气养生
没有横空出世的运气,只有不为人知的努力
大国气象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