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迈好学习生涯的第一步

2022-12-28李琦江苏省南京市金陵尚府幼儿园

幼儿100 2022年16期
关键词:大班入学小学生

文/李琦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尚府幼儿园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幼儿学习生涯的第一个转折点,幼小衔接是连接幼儿园和小学的一座桥梁。面对从幼儿园到小学环境的转变、从幼儿园小朋友到小学生的角色转变,从“活动”到“上课”的课程方式转变,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是我们幼儿教师需要持续思考和探索实践的问题,也是有效实施幼小衔接的关键所在。

在与幼儿、幼儿家长以及小学老师的交流中,我们发现幼儿在小学入学经验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中,会感受到从未经历过的巨大压力,比如需要独立上厕所、盛饭菜等。许多幼儿在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困难,如新入学一年级的学生不能安静地坐在教室里,不能耐心地听老师讲课等等。家长要求幼儿园教幼儿提前进行小学的课外辅导学习,如学算术、多识字、学汉语拼音等等。这些“小学化”的做法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是相矛盾的。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着明显差异,使得幼儿园与小学在形成和坚持各自的教育教学特点与模式上也大相径庭,存在明显的脱节现象。可见,当前突出的问题是幼儿园入学准备的过渡或者无效,和小学入学适应过短或者缺失,而造成幼儿的“断崖式”成长。

无论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还是教育部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都强调“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要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我们通过与已经上小学的毕业生家长座谈、访问小学教师、与大班教师研讨等一系列途径,了解到幼儿进入小学后,在知识的学习上基本没有问题,但在时间观念、学习习惯、自理能力、任务意识、规则意识等方面存在问题。根据教育部《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注重的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几方面的有机融合和渗透,我们将以下四个方面作为切入点,做好幼儿升入小学的衔接工作,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学习生活的准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日常的幼儿园生活中,我们更关注幼儿学习能力的培养。幼儿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基本的学习能力,有助于他们入学后适应不同学科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更加主动、持久、投入地学习。

1.关注自然与社会。

在日常的幼儿园生活中,我们关注为幼儿提供广泛接触自然和社会的机会。例如,充分利用幼儿园的园内自然资源,开展“认领班树”的项目活动。不仅拓展幼儿科学的观察能力、方式,通过参与植物的种植过程,积累对于生命成长的感性经验,培养幼儿对自然的兴趣。在班级开展的主题游戏中,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生活资源,以幼儿日常会接触到的“菜场”“快递”等等为活动主题,开展游戏活动。帮助幼儿在进入小学后主动关注小学的环境以及相关周边,激发幼儿主动观察、了解与小学相关的事物或生活的兴趣。

2.关注倾听和表达。

大班的幼儿可以进行晨间谈话活动,可以说一说最近发生的新闻或者天气等等,也可以轮流讲一讲成语故事。在主题游戏的评价环节,幼儿可以讨论游戏中遇到的问题,说一说解决的办法。活动中,我们鼓励幼儿专心听讲,认真倾听他人发言,同时也可以在适宜的情况下,清楚完整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也会用集体记录的方式与幼儿一起记录活动的过程。另外,教师也要给幼儿树立榜样,幼儿发言时要认真仔细地倾听。小学知识的习得主要来源就是课堂40分钟,良好的倾听习惯与表达能力可以为幼儿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3.关注阅读。

阅读对于幼儿来说,是小学乃至终生都需要具备的重要学习能力。一方面,我们在幼儿园中设置公共图书室、班级阅读区,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绘本和充足的阅读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早期阅读语言活动。在游戏区域中,可以设立小舞台表演绘本故事。另一方面,我们鼓励幼儿自主阅读。例如,幼儿园功能室、教室等等区域的门牌都用幼儿能看懂的符号、文字来表示,保护他们对符号、文字的兴趣和敏感性。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幼儿习得正确的阅读方法;通过阅读丰富知识经验;通过边阅读边吸收,边分析理解,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4.关注前书写。

书写是小学生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书写不仅仅对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手眼协调有要求,同时规范的书写姿势以及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大班阶段,我们不鼓励让幼儿提前学习写字,而是提倡重视幼儿的前书写,旨在保护幼儿写画的兴趣。例如,在班级种植活动中,鼓励幼儿用图画、符号、文字等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大班下学期,给每一个幼儿准备一本记录本,鼓励准小学生们用自己能看懂的方式记录每天在幼儿园中学到的本领,或者记录自己需要完成的小任务等等。在游戏中,提供游戏计划书、记录本等,让幼儿尝试记录自己的想法或者游戏的过程等。进入小学后,幼儿在记录作业的时候,就可以迁移大班记录活动积累的经验,有效记录小学的学习任务。

二、学习品质的准备

1.关注幼儿的学习欲望。

好奇心是终身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园阶段,我们一直强调培养幼儿好奇好问、不怕困难、积极主动的学习品质。那么,在幼小衔接中,我们可以尝试收集幼儿就小学入学方面关心的话题,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和家长都应该一起参与,成为幼儿自主探索时的陪伴者与支持者。例如,在参观小学前,我们可以让幼儿集体收集关心的问题,制作“小学问题集”。在参观的时候,幼儿可以带上自己的“问题记录单”,作为一名小记者采访小学生。教师可以做的就是与小学提前做好沟通,为幼儿营造与小学生沟通的活动环节,支持他们进一步的探究想法和行动。在活动中,及时肯定幼儿关于小学的发现,帮助幼儿发现小学生活的乐趣。幼儿园可以与家长、小学、社区联动,综合利用身边的各种教育资源,支持幼儿开展各项幼小衔接活动。

2.关注幼儿的学习习惯。

专注力、坚持性、计划性等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幼儿入学后更好地胜任新的学习任务,且受益终生。

为了能够与小学衔接,我们将大班集体活动时间适当作了延长,上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 25 分钟到 30分钟,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 35 分钟左右,让幼儿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所准备。为了营造小学的上课氛围,我们从大班幼儿的身心特点出发,在活动形式上多选择集体活动,在讨论活动中以小组为单位安排讨论活动。例如,在大班开展“小学堂”游戏,让幼儿尝试自我组织模拟小课堂。在游戏中,幼儿感受学习是需要集中注意力来参与的,学习如何发表自己的想法,积累学习经验。

在幼儿园的时候,基本每个时段都是由教师来安排和组织的。进入小学后,幼儿的自主时间变多了,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能力。在大班阶段,我们可以引导幼儿有计划地做事。例如,在每日的晨谈活动中,教师可以与幼儿讨论:“今天要做什么?”讨论一下做事情的顺序和内容,帮助幼儿养成有序进行一日活动的好习惯。再例如,小学的课间只有十分钟。在这短短的十分钟里面,幼儿要自己安排事情。在大班后期,我们可以与幼儿先感受十分钟的长短,再讨论可以做的事情,最后利用在园的过渡环节让幼儿体验“课间十分钟”。这样一来,幼儿在进入小学后,课间十分钟就有了一些基础的前期经验。

三、心理弹性的准备

在交流中,我们得知幼儿在进入小学后,对老师、同学、环境有陌生感,每天的学业任务会给幼儿带来心理压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学习一些情绪调控的方法,有助于幼儿积极适应小学新的环境和人际关系。

1.关注家长的心理。

不仅是幼儿的心理,家长的心理也尤为重要。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我们发现家长的心理焦虑程度大大超过幼儿。在大班阶段,我们会开展不同形式的家长学校。例如,邀请小学不同学科的老师来谈一谈每一门学科在学前阶段可以先做哪些经验积累,进入小学后家长可以怎样帮助幼儿进行学科辅导,等等。有效避免家长的焦虑情绪波及幼儿,引导家长以鼓励为主,这在幼小衔接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2.关注幼儿的心理。

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不同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幼儿在幼儿园得到教师和保育员的精心照料,而到了小学,师生关系发生改变。小学教师主要是对小学生进行教育,与幼儿园相比,生活上的照料相应减少了许多,教师与学生的接触也少了。因此,在适应社会的能力上要求高了,幼儿不能再像上幼儿园时对成人依赖太多,许多方面都需要幼儿进行自我管理,自我调适。在大班后期,我们会讨论一些可能在小学遇到的困难或者难题,让幼儿一起讨论解决的方法。引导幼儿要相信自己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实在解决不了的可以向老师、家长、同伴求助。我们也会开展“心情日记”活动,让幼儿用符号、图画、文字等等,记录自己日常遇到的事情,鼓励幼儿与自己的同伴或者家长说说自己的心情、困惑等,帮助幼儿学习适当地表达心情的方式,让幼儿知道同伴、老师、家长是小学生活中最亲近的人,遇到事情时可以向他们倾诉、求助。

四、入学向往的准备

建立对小学生活的积极向往,是幼儿开启小学学习生活的情感动力;初步了解小学生活,是幼儿入学的必备经验。

在大班,我们会组织两次参观共建小学的体验活动。一次是“小学初体验”。让大班幼儿参与小学的一些项目活动,如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大课间等。由小学老师或者少先队员带领幼儿参观小学的各类活动室,让幼儿说说小学生活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发现小学学习生活的兴趣点。一次是“课堂初体验”。让幼儿走进小学生的课堂,与哥哥姐姐一起上一次课,了解小学课堂纪律,初步体验小学的学习生活。组织幼儿讨论、分享对小学的认识、期待和问题。家长和教师也要多与幼儿讨论一些正面的话题,鼓励幼儿发现小学生活有趣的地方,为自己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而感到骄傲。

在幼小衔接的路途中,需要我们教师和家长携手,与幼儿共同面对变化,经历过程,体验成长。只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不断地在实践中感受变化,在变化中寻求发展,才能让幼儿拥有持久的学习动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每一个幼儿高高兴兴上小学,走好学习生涯的第一步!

猜你喜欢

大班入学小学生
古人的入学仪式
入学通知书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大班幼儿阅读兴趣调查与培养——以福建幼高专附属第二幼儿园大班年段为例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区域与集体教学融合视域下的数学活动——以大班数学活动《他是谁》为例
幼儿园本土民间艺术教育实践探究——以大班艺术活动《家乡的糖塔》为例
入学面试
入学第一天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