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讯

2022-12-28

幼儿100 2022年16期
关键词:普惠性公办标准

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制定学前教育法

2022年3月9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快补齐民生保障法律短板。修改教育法,制定家庭教育促进法,两次审议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推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透露,2022年预安排审议40件法律案。将加快推进民生、社会、环保领域立法,制定黄河保护法、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黑土地保护法、社会救助法、学前教育法、民事强制执行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修改体育法、职业教育法、学位条例、妇女权益保障法、民事诉讼法等。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2年03月09日讯

12名委员联合提出:解决幼儿园教师编制问题刻不容缓

“学前教育长期缺编运行,教育质量、管理和安全保障面临严重问题和诸多隐忧,这种‘小马拉大车’超载运行的状况不能再继续下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管培俊联合11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实现学前教育全面普及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必须补齐学前教育师资的短板与弱项,建议出台幼儿园教师编制标准,从根本上破解编制不足的难题。

管培俊等12名委员在调研中发现,幼儿教师没有编制、编制不足或有编不补的现象普遍存在,县镇农村幼儿园尤甚。师资严重不足成为直接影响学前教育投入产出、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幼儿园教师编制不足带来了四重影响:

第一,直接影响、严重制约学前教育质量水平。当前,学前教育班额过大,临时教保人员过多,许多缺乏专业训练,维持运转已属不易,难以有更高质量要求,转任教师缺乏幼师专业训练。

第二,教师地位待遇得不到应有保障。同一幼儿园中在编与非在编“两种身份、两种待遇”,同工不同酬问题突出,国家规定的教师职称、工资、津贴相关政策难以实际落实落地。有的地方非在编教师收入不到在编教师的一半,严重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第三,严重影响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发展。幼儿园教师工作辛苦、责任重、待遇低,加之编制严重不足,高素质师资进不来;大量聘用临时人员,准入门槛低、把关不严、专业培训不足;教师职业预期不确定,队伍流动性大、稳定性差。

第四,直接影响幼儿园管理和幼儿安全保障,存在严重的社会隐忧。

对此,12名委员建议,国家层面应尽快出台幼儿园教师编制标准,从根本上破解编制不足的难题。增加教师编制,降低生师比。严格按照编制标准核定幼儿园编制,配齐教师和保育员。采取有力措施,抓紧补充高素质教师。对于公办民办幼儿园教师配备,都要依法监管。

要依法保障和不断改善幼儿园教师地位和待遇,提升职业吸引力。依法按编配备教师,结束“两种身份、两种待遇”的状况,实现同工同酬。合格教师及时纳入编制,临时人员逐步化解,由于教师病假、生育假等必须聘用的少量临时人员严格控制、规范管理。同时要严把幼儿园新教师入口关,严格实施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强化教师资格准入,未取得教师资格证书,不能入园任教,未经专业培训的中小学教师,不能转任幼儿园教师。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2年03月08日讯

广东:幼儿园招生不得进行考试或测查

近日,广东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幼儿园招生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提出幼儿园招生实行免试入园,除健康检查外,不得对幼儿和家长进行任何形式的考试或测查。

《通知》提出,幼儿园应按照教育行政部门核准的招生范围、规模和班额,合理编制招生计划。集中招生结束后,如有富余学位,可随时补招。幼儿园不得设置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的学前班。

《通知》要求,幼儿园要优化招生工作流程,灵活采取网上报名等形式组织报名。不得在规定范围外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标准,不得收取与入园挂钩的赞助费、捐资助学费等费用。

《通知》还提出,广东将探索实施学前教育服务区制度,统筹运用服务区学位资源,满足适龄幼儿就近入园需要。加强招生工作监督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完善招生监督和问责机制,将招生工作情况与幼儿园日常管理、年度办学检查、评优评先等工作相结合。

《通知》强调,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编制本地本年度幼儿园公办学位建设专项规划,大力发展公办园。鼓励和支持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村集体等举办公办园,落实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3月10日讯

刘林委员:普惠性幼儿园比例超八成,经费保障要跟上

“十三五”期间,我国学前教育发展格局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随着公办园数量持续增加和民办园转为普惠性民办园,目前我国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已超过80%。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发现,当前,普惠性幼儿园发展中最突出的短板是经费保障机制问题。

经调研,刘林发现两大问题:一是针对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发展成本缺乏科学研究,特别是对质量水准与成本的对应关系缺乏系统论证,从而降价幅度大、补贴标准低,导致限价后幼儿园收入难以保障高质量发展,甚至难以为继。二是缺乏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为了体现普惠性,对普惠性民办园采取与公办园同样的收费标准,没有因事制宜、因势利导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

刘林建议:

第一,建立科学的普惠性幼儿园教育成本测算办法。根据现行的幼儿园分级分类标准和质量评价标准,在划分等级的基础上,分别计算出不同质量等级的普惠园办园成本。必须实事求是地进行精准、严谨测算。

第二,建立合理的办园成本分担机制。根据普惠园质量等级的不同、当地财政实力、居民家庭承受能力,确定政府与家庭分担比例。对于平均质量等级以下的,政府应多分担成本,降低家庭的收费标准,而处于平均等级以上的,可适当提高家庭分担比例,提高收费标准。

第三,建立健全督导检查机制。从过去重视对普惠率的检查,转向对完善经费保障机制等配套政策的督导。要确保普惠园的收费标准和政府补贴标准之和,不低于成本测算标准,或当地同等级公办园的生均标准。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3月9日讯

猜你喜欢

普惠性公办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的路径探讨*
亚运城再添一所公办学校! 广铁一中天峰中学落成启用
把普惠性学前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
益阳: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
加快破解普惠性学前教育难题
北京:发布普惠性幼儿园认定新规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神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