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休战》
——爱情与死亡背后的城市文学

2022-12-27郭陆雨萱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9期
关键词:乌拉圭爱情生活

郭陆雨萱

(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西安 710061)

乌拉圭作家马里奥·贝内德蒂于1960年出版了小说《休战》。作品以第一人称进行叙写,以主人公日记的形式呈现。主人公马丁·桑多梅是蒙得维的亚一家公司会计办公室的负责人,妻子早亡,有三个孩子,即将退休。在日记中,桑多梅记录了办公室生活的庸长与残酷,杂糅着爱意、隔阂与误解的亲子关系……[1]他的生活一无所有,一生都在平淡、无聊和孤独中度过。直到某一天,一位24 岁的年轻女子劳拉·阿贝雅内达进入了他的生活。桑多梅在和她的爱情中找到了自己最美好的时刻。

贝内德蒂的作品质朴、明快,没有任何雕琢的痕迹,看上去好像就是淡淡地照录日常生活的各种场景,实际上却包含着丰富的意义[2]。作者用平淡朴实的语言文字勾勒出乌拉圭社会的常态与弊病,希望引发人们对于城市中产阶级循规蹈矩、老态固化生活的思考。

1 爱情与死亡

小说的两个主要场所是办公室和家。在工作上,桑多梅感到窒息和虚伪:上级傲慢地指挥下级,像机器一样利用他们。同事之间互相勾结,互相争斗。谩骂和奉承是在办公室里生存的常态。在家庭中,桑多梅与两个儿子的关系相当冷淡。长子埃斯特班常与他吵架。小儿子詹姆叛逆,是个同性恋。只有小女儿是他唯一的安慰,但她常常为工作担忧,与男友的关系也并不稳定。

阿贝雅内达是桑多梅办公室的新员工。刚开始,桑多梅并没有对她表示出太大兴趣。但是,阿贝雅内达的聪慧与美丽逐渐吸引了桑多梅。但不幸的是,在那个年代,他的爱情可以算是近乎“畸形”——他爱上了一个与她女儿年龄相仿的女孩儿。桑多梅无法同别人诉说他的感受,也不敢立即向阿贝雅内达表达爱意。他只是把一切都隐藏在内心深处,在现实与执念的矛盾中自我折磨。

但是阿贝雅内达不同于那个年代的其他女孩儿:她看似内向,实则极有主见;她看似柔弱,实则坚定勇敢。阿贝雅内达不赞同女性卑微的传统观点,她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坚定的女人。她知道自己在寻找什么,并且在行动中表现出更多的决心。这使桑多梅鼓起勇气向她表白,两人终成情侣。

先前的桑多梅是一个缺少行动力与决断力的人。可他一开始表现出来的懦弱、麻木、冷漠等“丑陋”,随着阿贝雅内达的到来,被削弱了,有的甚至消失了;美好的品质显现出来。他开始体会到爱情给他带来的如丝如雨的甜蜜与幸福。

与阿贝雅内达在一起后,桑多梅的世界开始有了颜色。不同于以前,他开始有了鲜活的情感,逐渐对生活燃起希望,享受爱情带给自己的陶醉与安逸。他们相互了解,彼此交融。阿贝雅内达逐渐成为桑多梅的一部分,就像一条汇入大海的河流。那条河流是生命、是青春、是爱情。阿贝雅内达的这条河流使桑多梅的死海重新焕发生机[3]。

在甜蜜与沉思6 个月后,桑多梅意识到阿贝雅内达于他是如此重要,并决定向她求婚。但是,桑多梅无法取得与阿贝雅内达的联系。9月23日下午三点,阿贝雅内达的叔叔打来电话,告诉了桑多梅关于她的死讯。

当桑多梅翕动嘴唇说出“她死了”的时候,他整个人像是被穿透了,被剥夺了,空空如也,一无是处[4]。他成了残次品,变成了自己的五分之一。如果说阿贝雅内达的存在让桑多梅“起死回生”,那么,她的死亡则是让桑多梅的内心也随之而去。当她死时,两个人都死了。

愈接近死亡,爱就愈加浓醇[5]。愈远离爱情,生就愈加苍白。桑多梅的日记止于2月28日,他上班的最后一天。我们无法得知他往后的生活将会如何,他是否能在仅有的五分之一的身体中幸存下去。我们只知道,他的心已经死了。

2 短暂的“休战”

1950年前后,乌拉圭社会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生活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一方面,老年人仍然保留着传统的思想;另一方面,年轻人认为现在正是为自己建立全新生活的时候。他们试图彻底抛弃以前的伦理,打破一切与以前有关的东西。在这个巨变的时代,有些人缺乏走出去的勇气,在无法摆脱障碍的同时,感受着生命彻底的改变[6]。桑多梅就是其中之一。

桑多梅庸碌半生,本以为自己的余生也将如此度过。但当他遇到阿贝雅内达后,生活完全改变了。这个不幸的男人通过她找到了自己:随着时间的推移,桑多梅爱上了这个害羞但聪明的女孩。然而,与50年代的传统社会相比,在这种“跨年恋”面前,一切都很重要:年龄差异、别人的看法、害怕被嘲笑……在多次试探和犹豫后,两人终于相互表达心意并一起秘密生活。这是桑多梅和阿贝雅内达最快乐的时光,他们一起畅想追求未来,共同体会着爱情的魅力。

如果说桑多梅的一生是一场漫长而虚无的战争,那么阿贝雅内达的出现,就是一场休战,一场对于桑多梅来说异常珍贵却如此短暂的休战。而阿贝雅内达的死亡标志着他生命停战协议的结束。

“上帝给了我一个黑暗的命运。甚至不是残忍。只是黑暗。显然,他给了我一次休战。起初,我拒绝相信这会是幸福。我曾经用全力抵抗,但之后放弃了,并且相信了它。但那不是幸福,只是一次休战。现在我又一次被卷入了自己的命运。而且它比以前更加黑暗,黑暗得多。”上帝最终跟他开了一场玩笑。在短暂的“休战”后,等待桑多梅的是比以前更加悲惨的生活。当他感到孤独时,当他在蒙得维的亚的灰暗和平庸的游荡中感觉到休战的来临之际时,当他希望命运会向他伸出援手之时,痛苦与狼狈又再次降临。休战带来的平静与幸福转瞬即逝,只余下更大的落寞与孤寂。

3 作品中的城市文学

马里奥·贝内德蒂生于乌拉圭。他的童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是苦涩的。家庭经济状况使贝内德蒂不得不辍学,很早就担负起养家糊口的重担。他前前后后做过许多工作:售货员、速记员、翻译和公务员等[7]。过早地与社会打交道使贝内德蒂对现实有了更深刻、更本质的认识。或许正是因为与社会的较早接触,才让他对于蒙得维的亚的官僚生活十分熟悉,并在他的多数作品中得以体现。多年来,尤其是1973年以前,城市文学一直是马里奥·贝内德蒂最偏爱和最投入的文学作品形式[8]。

1945年,二战结束。原本依赖农牧产品出口的乌拉圭经济开始转型,国家层面上的工业化为民众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成为一座不折不扣的“公务员之城”[9]。人们的生活看似安稳,八点半上班,十二点离开,两点半再回来,然后七点正式下班。名媛们喷着香水,面露鄙夷;老人们乘着巴士,谈天说地……一切看似都很合理。在日复一日、一成不变的工作生活之中,聪慧、鲜活的生命逐渐变得黯淡失色,人们都在官僚主义中迷失了自我,经历着精神上的流亡。贝内德蒂批评了那些在生活中没有目标的中产阶级,他以桑多梅一人作为一面镜子,映射出了整个社会的弊病与矛盾。

在桑多梅的身上,可以找到一种对生活的厌倦,而这正是作者在这部作品中所揭露并反对的。在工作中,桑多梅最不厌恶的是机械、常规的部分,他难以忍受的不是一成不变,而是新的问题。他只会因为例行公事而感到快乐,会因紧急情况而抱怨非常。城市中产阶级,贯穿于整个小说。实际上,桑多梅所经历的可能会发生在蒙得维的亚城市中的任何人身上,只是在另一个办公室,主角有另一个名字,他发现自己面临着与桑多梅一样棘手的其他问题。《休战》 揭示了乌拉圭甚至整个拉丁美洲社会的问题和境遇。

布兰卡的男友迭戈在整本小说中看似无足轻重,但却是那个时代革新者的代表。他想做反叛、积极、令人兴奋的事情。国人是冷漠的,缺乏改变社会的推动力。他们在欺骗面前粗鄙、乏善可陈的反应,都令他感到不幸[10]。作者以迭戈的口吻道出了那个时代的危机。僵化灰色的理想主义、微不足道的伪装虔诚,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只是袖手旁观、毫无反应。整个社会需要改变,需要用思想的高声疾呼、文字的奋力呐喊去唤醒“沉睡”的众人。

曾几何时,拉美知识分子大多将目光投向欧美,鲜少有人欣赏民族文化。以贝内德蒂为首的一批知识分子用文学作品,唤醒了乌拉圭人对自身身份的认可。学者豪尔赫·鲁菲内利在文章《马里奥·贝内德蒂和我的年代》中写道:“拉丁美洲人开始看向自己,开始审视自身。首次,他们不再将自己看作是移民,不再追溯自己的根源,甚至不将自己看作是印第安人的后代。而是关注现在,最近的历史和未来。”

20世纪中叶,当一些拉丁美洲人还沉浸在印第安文明和高乔英雄的历史中时,另一些人已经注意到了城市的快速发展,并警告了这场爆炸将带来的危机。他们质疑官方历史,从而揭示了对人类状况的担忧。于是贝内德蒂也像他们中的一员一样,致力于讲述这个中产阶级的历史,讲述乌拉圭这座城市的社会心理状况,甚至是繁荣背后隐藏的危机。

贝内德蒂在《办公室的诗》中将城市空间和中产阶级作为诗歌创作的主题。在短篇小说集《蒙得维的亚人》中,则通过精彩的对话描写和氛围渲染,展开了一幅丰富的城市生活画卷,呈现出主人公们更为复杂的情绪和心态。

与加西亚·马尔克斯、巴尔加斯·略萨等“拉美文学爆炸”代表人物不同,贝内德蒂的作品中没有夸张怪诞的魔幻现实,也没有复杂繁冗的文字游戏,他始终从现实中取材,以城市为蓝本,用现实主义手法进行创作,深入刻画了那个时代的乌拉圭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作品成了观察这个国家历史与现状的一面镜子。

4 结语

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贝内德蒂给拉美带来了什么?最重要的是向自我认识的过渡。在拉美各国人民的双目仍然注视着欧洲和美国、很少欣赏民族文化之时,突然间,古巴革命战争的胜利和拉丁美洲文学爆炸成为试金石,帮助拉美人民改变了对自己文化概念的认识。文学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也是一种批判手段,甚至是一种更有效更彻底的改革。因此,作家、哲学家、评论家、新闻记者首先感知到这股力量并行动起来,在大众与社会中引起了巨大的共鸣。

贝内德蒂的作品被一致认为是对社会黑暗一面的揭露与谴责,是对20世纪下半叶乌拉圭社会的反映。《休战》即通过一位将要退休的男人,引发人们对上班族的境遇、中产阶级单调平淡的生活、爱情与死亡的关注,以及20世纪下半叶意识形态的思考。

桑多梅的觉醒之晚,对生活无力的反击,对改变命运主动性的缺乏,决定了他的悲惨结局。贝内德蒂在多年后曾说:“看似生活在模仿艺术,实则艺术已成功地预示了生活。”作者用平实却沉重的文字,向世人展示了笼罩着国家的“迷雾”,并试图驱散它、击退它,唤醒深陷其中的人们。

马里奥·贝内德蒂的作品在拉丁美洲文学中赢得了一席之地。他将这样一部重要的城市文学作品当作种子,使之在人们的内心扎根。种子发芽生枝,竭力沉嘶:“没有理由向外看,我们大陆的声音需要被倾听”。

《休战》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中叶中产阶级的沉沦与堕落,让人们明白了民族自信的内涵,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休战》并不是一部局限于某一个特定时代和国家的作品,它对70年后的整个世界仍然可以产生不凡的影响。作者对于桑多梅的描写,对主人公身上弊病的揭露与人性的探寻,依旧能让当代的人们产生深思。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这样或那样的经历:与子女的矛盾、对工作的麻木、对爱情的捉摸不定、对生活的厌恶……又也许每个社会都有或大或小的弊病:浮躁偏激、缺乏信仰、吏治腐败……

小说最后,桑多梅将阿贝雅内达的证件照片装进了口袋,反问“我该用它做什么呢?”是在伤痛中缅怀过去?还是在振作后看向未来?不得而知。作者将这个问题留给了我们。我们又是否有勇气去直面生活、改变命运呢?

猜你喜欢

乌拉圭爱情生活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乌拉圭暂停对台免签
透过数据看乌拉圭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爱情来了
解读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