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对照与应急状态下大规模核酸采样实践*

2022-12-27谢惠芳许梅连林三秀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7期
关键词:核酸指南物资

谢惠芳 许梅连 林三秀 苏 芮 陈 玮

(1.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福建 龙岩 364000;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100010;3.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120;4.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福建 福州350025)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中,对存在感染可能性的人员进行病毒核酸检测,有助于筛查传染源,隔离救治以及切断传播链,在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病情重症化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而2021年11月,在南非发现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毒株,因其基本再生数为8,远超新型冠状病毒原始毒株,甚至超过了Delta变异毒株,遂以极快的速度传遍全球。2022年1月,全球每日新增病例数骤然升至200万~400万例[1]。国内多地亦因Omicron变异毒株引发疫情而开展大规模核酸采样检测。大规模核酸采样的组织实施是否完善,则直接影响到医务人员的暴露风险、被检群众的感染风险。人民群众在核酸检测中的满意度,也间接影响到对疫情整体防控措施的依从性。因此,有必要对应急状态下大规模核酸采样的组织实施进行探讨与完善。

1 应急状态下大规模核酸采样的背景与思考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为有效应对疫情,提升核酸检测的组织能力,分别在2021年9月13日、2022年3月22日发布《全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二版)》[2]与《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三版)》[3]。对比两个版本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在几个方面存在差异。首先,在核酸检测的范围方面,《指南》的标题,从“全员”改为了“区域”,基于对已检出核酸阳性者快速准确的流调排查、严格完善的社区管控、对疫情形势的科学研判,精准划定检测范围。其次,在核酸采样的时限方面,第三版《指南》明确规定,划定范围的核酸检测应当在24 h内完成。三是在核酸检测的流程方面,第三版《指南》明确核酸检测相关的9个流程以及相对应的职责,要求设置专班,但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增设或合并。四是在核酸检测的力量方面,第三版《指南》提出了明确测算指导,以便各地测算在24 h内完成核酸检测所需的采样人数与核酸检测能力。

纵观《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三版)》,修订的核心在于提升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精准程度,高效、安全地完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我院医疗团队先后参与援助武汉疫情救治,援助福建省内莆田与厦门疫情全员核酸采样,以及本地市多次大规模核酸检测。每一次从接到外派援助通知,到人员集结开展任务,都只有极短的准备期,这对医疗机构的应急能力提出了考验。因此,有必要在《指南》框架下,制定应急状态下大规模核酸采样的规范流程,从而有能力高效应对核酸采集的极端情况。在实践中,笔者基于两个版本《指南》的指引,结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全天候1 h内完成队伍集结,抵达后2 h内开展核酸采样”为目标,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地制定临时操作流程,对《指南》的要求在实践中进行细化并分享如下,以供参考。

2 应急状态下大规模核酸采样的流程梳理与方案制定

应急状态下大规模核酸采样,按集结、准备、领物、采集现场、清理现场、终末处置。根据各流程所需的因素,将大规模核酸采样分解为人力资源调配、物资储备与领用、场地布置、信息系统准备、现场采样流程、入户采集预案、职业暴露预案7个方面,并设置绩效测评指标,为持续质量改进提供参考。

2.1 人力资源调配

2.1.1 结合信息系统(OA)建立核酸采样人员库 将核酸采样全流程各环节标准操作流程(SOP)纳入全院医护常态化定期培训项目并进行考核。考核通过者颁发资质证书,纳入具备核酸采样资质人员名单,并计入个人医疗技术档案。在接到核酸采样任务时,在OA系统的排班模块,按所需的采样人员数量筛选当天处于休息状态的医护人员(夜班休息除外),并由系统自动拨打电话通知被抽调的医护人员,令其立刻前往医院集中,30 min内到位。在核酸采样资质被纳入个人医疗技术档案后,与外出采样次数一同成为职称评聘时的积分项目。

2.1.2 完善组织架构 按照全体队员的年资、职称、职务、个人医疗技术档案,完善核酸采集队的组织架构。1)综合管理组:由带队领导、核酸采样队骨干(分队长)、院感人员等组成。负责团队组织管理、与受援地对接沟通、核酸采样现场各区域划分、核酸采样现场院感督导、绩效测评指标考核等。2)物资管理组:由熟悉现场电器、设备的队员担任。除负责核酸检测现场的电器、设备运行,还负责个人和医用防护用品、医用救治药品器械、采样点物资等准备、清点、出入库。3)医疗保障组:各采样点安排1医1护负责场内突发情况时的医疗救护,着隔离衣,佩戴N95口罩、手套、面屏、备好急救箱。可由综合管理组成员兼任。

2.1.3 跨地市援助时驻地人员管理 跨地市援助时,若受援地能够统筹安排单间住宿,则按一人一间住宿。若住宿条件不足时,联系空余的寄宿制学校,征用通风良好的学生宿舍或教室,按前后左右各间隔2 m安排铺位,供核酸采集队员休息。亦可借用通风良好的室内体育场馆,按上述间隔安排铺位。视气候环境,预备防蚊虫设备、消暑降温或取暖设备。核酸采集队员除熄灯时在室内戴口罩休息,其他时间不允许在室内聚集。

2.2 物资储备与领用

2.2.1 生活物资 下发生活物资建议清单,供跨地市支援核酸采集工作时使用。

2.2.2 防护物资 清单化、集成化、小组化管理,小组按照每4小时2人份(每人两套防护用品)为1个基数,配给相应的隔离衣、防护服、N95口罩、外科口罩、一次性帽子、手套、面屏、靴套等防护物资,整理装箱,拎箱即走,减少物品准备时间。

2.2.3 采样物资 与防护物资同质化管理,按每个采样台(2个采样人员)每小时采集120人的标准,备10合1混采管50管或20合1混采管25管。以此设定为1个基数。根据外派核酸采集队规模预备足够4 h(1个班次)使用的采样物品,配给采集管、拭子刷、试管架、手套、手消剂、压舌板、黄色垃圾袋等采集物资,整理装箱。物资管理组配备物资巡回车,负责采样点所需物资补给工作,跨地市援助时,后续采样物资由当地相关部门提供。

2.3 场地准备

现场布置,选择空旷、通风、遮阳的场所,配备设施如下。1)设应急救护点、物料暂存点各1个。设临时更衣点3个,其中穿防护服更衣点1个,予蓝色标识;脱防护服更衣点2个,第一摘脱区予红色标识,第二摘脱区予黄色标识。更衣点分别粘贴穿、脱防护服流程,配备全身镜,分别放置1个大于60 L的医疗垃圾桶。2)背对上风方向搭建工作区,每组配备2个帐篷,隔离带和一米线若干个。3)放置信息与采样工作台,每组配备笔记本电脑、条码打印机、扫描球/枪1套,按每8~10组设置1个wifi点;备办公桌3张,办公椅6张,强电和电插板各1个,50 L医疗垃圾桶1个。4)准备“核酸信息系统登记流程”易拉宝数个。

2.4 信息系统准备

分别对刷身份证、预登记二维码等多种登记渠道的信息系统故障做出预案,随时切换信息录入系统。信息系统全部故障时启动手工登记,人工核对。

2.5 现场采样流程

1)核酸采样队员着个人防护:N95口罩、帽子、手套、防护服、面屏等。2)完善采样台物品准备:采集管、拭子刷、试管架、手套、手消剂、压舌板、黄色垃圾袋等。3)粘贴转运箱码:转运箱上粘贴箱码,原则贴左上角平整处,透明胶覆盖,查看箱温。若已有样本送检,后续转运箱未及时到位,转运箱码可暂时粘贴于试管架,待转运箱到位,再粘贴到转运箱上。4)采样:按规范进行咽拭子或鼻拭子采样,一人一消毒。5)混采管完成采样后拧平拧紧,置于另一试管架。6)试管架满载后用两层塑料袋封装,每次封装后均用消毒水消毒袋口。7)将试管架放入转运箱,用记号笔在试管架的包装袋上标记箱码,便于核对。8)封箱:采样者与信息员核对无误后封箱,填写标本交接表,交专人转运。

2.6 入户核酸采集方案

2.6.1 路径安排 对于行动不便,需要入户采集核酸的群众,由综合管理组负责与疾控部门和当地社区对接,按照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的顺序进行入户核酸采集。若当地住户已按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4]开展抗原自测,则由综合管理组与当地社区对接,先对抗原阴性住户进行入户核酸采样,后对抗原阳性住户进行入户核酸采样。

2.6.2 携带物品 信息登记表、采样管、转运箱、垃圾箱、试管架、手消毒液、消毒剂喷壶、压舌板、手套、擦手纸等。

2.6.3 流程 采样后将采样管标识清楚,放入转运箱,废物放入垃圾箱带走。对现场进行终末消毒。

2.7 职业暴露预案

各种职业暴露,在完成相应处置后逐级上报,由专家评估感染风险。感染风险低者,可直接接触隔离;感染风险高者,先予单间隔离,待暴露源患者排除新冠病毒感染后解除隔离;若暴露后被确诊感染新冠病毒,转运至定点医院。

2.7.1 呼吸道暴露 快速进行规范的手卫生,而后立即捂住口罩或立即外加一层口罩。撤离采集点,选择空旷的场所按照防护用品摘脱流程摘脱个人防护用品。清水清洁口腔和鼻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2.7.2 血液、体液暴露 1)护目镜/防护面屏/口罩被污染:撤离采集点,选择空旷的场所及时更换防护用品。若污染眼部,用清水彻底清洗眼部。2)防护服/隔离衣/手套等破损或污染:撤离采集点,选择空旷的场所及时更换防护用品。3)血液、体液喷溅污染皮肤:撤离采集点,选择空旷的场所用清水彻底清洗干净。用75%酒精擦拭消毒,再用清水彻底清洗干净。

2.8 终末处理

2.8.1 由现场信息登记员负责整理用物入箱,爱尔施消毒剂(1 000 mg/L)喷消,作用30 min。

2.8.2 核酸采集者逐层鹅颈式封扎医疗废物并喷消;贴医疗废物标识,标注“涉疫”;通知垃圾转运。

2.9 绩效测评

围绕本院《大规模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筛查工作方案》的实践运用,制定量化效果与价值评价指标。根据量化效果与价值评价结果,开展根因分析和持续质量改进。

1)队伍集结的时效性:该指标统计口径为接到大规模核酸采样任务通知开始,到核酸采样队完成集结为止所耗费的时间。2)现场工作展开的时效性:该指标统计口径为核酸采样队到达采样地点开始,到第1例被检者完成信息登记为止所耗费的时间。3)物资完备率:统计口径为物资补充频次/(实际采样人数-预计采样人数)。4)个人防护合格率:该指标由综合管理组进行巡视登记:防护合格人数/参加采样总人数。5)核酸采样规范率:该指标由综合管理组进行巡视,操作规范率=规范数/抽样总数。6)医疗废物处理规范率:该指标由综合管理组进行统计,规范率=医疗废物规范处理数/医疗废物总包装数。

3 实践成效与总结

对应急状态下大规模核酸采样工作全流程进行的规范,首次制定了核酸采样的绩效测评体系,创新性地结合信息系统(OA)建立核酸采样人员库,大大提升响应效率。上述《工作方案》已在2022年3月福建省本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核酸采样工作中初见成效。核酸采集队队伍集结时效性压缩至37 min,工作展开的时效性压缩至44 min。采样过程未出现需要补充物资的情况。个人防护合格率、核酸采样规范率均超98%,医疗废物处理规范率达100%。我们建议,基于群众在进行核酸检测时在系统中登记的联系电话,对被检群众开展第三方满意度评价,纳入绩效测评指标。

对应急状态下大规模核酸采样工作全流程进行的规范,还首次将新冠抗原检测结果作为入户核算采集时的路径安排依据。在未来应急状态下大规模核酸采样实践中,我们还将继续围绕绩效测评指标中暴露出的问题开展持续质量改进,并从管理学角度进行统计分析,以期提供更有价值的实践意见。也为其他新突发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等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核酸指南物资
全员核酸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募集52万件物资驰援东华大学
第一次做核酸检测
核酸检测
ГОРОДА-ПОБРАТИМЫ ПОМОГАЮТ ХАРБИНУ В БЕДЕ俄友好城市向哈尔滨捐赠医疗物资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
指南数读
救援物资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