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论述及其时代价值

2022-12-27李军刚毛心怡何桂敏

关键词:中和碳达峰气候变化

李军刚,毛心怡,何桂敏

(东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立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高瞻远瞩地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绿色低碳转型,并且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做出了许多重要论述。目前,学术界分别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发展历程及演进逻辑[1],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论依据、实践要求和价值旨归[2],习近平关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重要论述的理论意蕴及重大意义[3]等维度开展研究,但是没有习近平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重要论述的专门研究。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习近平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重要论述的生成基础、主要内容和时代价值的视角开展研究,对于我们学习和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更好地领会和阐释党中央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重要论述的生成基础

深入理解和领会习近平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要论述的理论意蕴和重大创新,就要深刻把握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深入探讨中国共产党应对气候变化的价值理念和绿色低碳发展的生动实践。

(一)思想基础: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占着重要的一席之地。其一,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看,自然界构成了人类肉体生存和精神意识的物质基础,气候变化直接影响生物演化、人类文明进步。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4]161,阐明了自然界以及气候变化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价值。其二,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促进了生产技术的发展,但是破坏了自然资源、改变了气候,造成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刻对立。马克思强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新陈代谢断裂”,并且造成了土壤肥力的下降、自然环境的破坏、具有不可持续性。其三,从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看,马克思提出未来社会一定要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建立一种对自然环境友好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的真正和解。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强调“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5]431。在习近平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论述中,处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理论光辉,如习近平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提出“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6];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指出,我们不能忽视大自然的警告,不能再沿着“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发展不讲保护、只讲利用不讲修复的老路走下去”[7];习近平还多次提出要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些论述无不表明,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构成了习近平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重要论述的理论底蕴。

(二)文化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理念

习近平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重要论述植根于中华文明五千年发展的悠久历史,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积淀,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在理解和阐释人与自然关系的中华传统思想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就是“天人合一”思想,他体现在儒、道、释等多家学说中。儒家认为,“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出自《论语》);道家认为,“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出自《庄子·达生》);佛教认为,“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出自《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这些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人的气候观、自然观和宇宙观,生动地诠释了人与自然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关系,习近平多次提出应对气候变化我们要弘扬“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文化理念。

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基础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衍生出了顺天应时、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生态价值取向和俭以养德、物尽其用、道法自然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之道不可违”(出自《道德经》);荀子讲,“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出自《荀子·天论》);管子讲,“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出自《管子》);唐代李白讲,“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出自《上安州裴长史书》);唐代陆贽提出,“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出自《均节赋税恤百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由人及物、遵循自然法则、尊重自然万物的生态价值取向和“物尽其用”“崇尚节俭”的生态道德观念,体现了中华民族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的原则和智慧。这些思想和智慧构成了习近平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要论述的历史文化基础。

(三)价值基础: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公平正义理念

习近平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论述包含了气候正义的价值理念、合作共赢的价值取向和为人类谋生态福祉的价值目标,反映了世界人民和大多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价值共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第三条“原则”中明确规定“各缔约方应当在公平的基础上,并根据它们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的能力”开展节能降碳、保护气候系统工作。这一原则体现了世界各国碳减排的历史责任和当下责任、减排义务和应对能力的统一,体现了人类社会在气候治理上的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的统一。习近平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气候雄心峰会等场合多次强调,“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没有过时、各国应该遵守,强调发达国家应该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气候友好型技术支持、发展绿色经济能力支持。这些论述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对气候正义的正当诉求,是对全球气候治理公平正义理念的坚持和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各国人民命运相连、休戚与共。习近平强调,要坚持“多边主义”、摒弃“单边主义”,坚持合作共赢、反对零和博弈,坚持“捍卫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国际规则尊严和权威”,反对对于国际规则“合则用、不合则弃”的做法。这些论述贴近全球气候治理的现实,把国际气候条约的公平理念转化为全球气候治理的指导原则,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习近平还站在维护人类生存和发展根本利益的立场,指明了全球气候治理的价值目标。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提出“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8]362。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习近平指出,各国政府要“充分考虑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优良环境的期待、对子孙后代的责任”[9]。这些论述体现了习近平把人民的生态福祉作为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体现了习近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世界人民谋大同的价值追求。

(四)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绿色低碳发展实践

习近平对于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视、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和路线图的科学规划,不仅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把握,而且更多地源于对中国共产党绿色低碳发展实践的深刻体会与认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从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入手,大力发展林业、兴修水利、防治环境污染。改革开放后,中国制定《环境保护法》《森林法》等法律,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确定为基本国策,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1992年,中国加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21世纪议程》,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生态工程,开启再造秀美山川的生态实践。进入新世纪,中国共产党把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纳入科学发展观,把控制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在这一过程中,习近平在梁家河组织村民建成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在正定两河滩发展速生丰产林和果树,在福建率先启动了“生态省建设”,在浙江吉安提出并实践“两山论”。从梁家河到正定、福建和浙江,习近平全过程地投入了中国共产党生态治理的伟大实践,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在理论上也做出了重要创新。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科学推进国家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4年,我国政府批准实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2016年,我国政府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并向联合国交存《巴黎协定》批准文书;2017年,我国政府与联合国有关机构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习近平深入各省区市考察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长江经济带生态大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生态战略规划实施情况,主持审议通过《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亲自部署大气污染防治、水体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绿色低碳发展的伟大实践,深刻地影响了习近平绿色低碳观念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构成了习近平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重要论述的实践底蕴。

二、习近平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先后主持中央政治局和中央财经委员会研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思路和举措,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应对气候变化目标方案,十余次在国际重要场合阐述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和主张。其核心内容可以归纳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肯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意义

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重要意义的科学认识是习近平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重要论述的逻辑起点。正是基于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重要意义的科学研判,习近平多次从历史、现实和未来向度阐述我国要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其一,是医治“工业革命创伤”的有效举措。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表明,“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工业革命以来,由于温室气体大量排放造成了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全球荒漠化、极端天气频繁出现等问题。他表明传统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高碳发展模式已经走进了死胡同。当前,简约生活、清洁生产、绿色发展等就是人们反思传统发展模式的新成果,催生了能源变革、产业变革、生产方式变革、空间格局调整。这是人类社会医治“工业革命创伤”、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理性选择。习近平高度重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意义,强调“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10]。

其二,是改善人民生态环境的现实需要。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给环境保护和治理带来了严峻挑战,制约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习近平指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10]的迫切需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用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推动产业结构的绿色低碳化,能够有效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与此同时,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在我国中西部的沙漠、戈壁、荒漠地区“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还能够有效解决这些地区产业匮乏、经济落后、生态脆弱等问题,不断提高欠发达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人民共同富裕。

其三,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11],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能够有效促进生产生活领域节能降碳,能够发展和完善国家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走向成熟。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强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同美丽中国建设进程相一致,并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只有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才能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确保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确保人民共享绿色低碳发展成果

共享发展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部署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多次强调要让人民共享绿色低碳发展成果。

其一,保障人民的主体地位。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习近平强调:“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12]44”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就充分体现了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和保障。一方面,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体现了全体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另一方面,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习近平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健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制度机制,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中集中民智、汇聚民力、群策群力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

其二,维护人民的各项权益。保障人民各项权益是党和国家性质、宗旨的具体体现。一要保障人民的生态经济权益。就业和收入关系到人民美好生活质量,是人民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习近平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要“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效益”[9],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的优质就业机会和劳动收入。二要保障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维护经济安全、促进社会稳定、保障人民正常生活,是新阶段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战略底线。针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出现的“拉闸限电”“住冷屋子”等问题,习近平反复强调“要坚持统筹谋划,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确保群众正常生活”[10]。三要为人民创造良好生态环境。习近平强调依靠末端治理很难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要通过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人民创造优美生态环境。

其三,提高人民的生态文明素养。人民群众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体力量,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素养直接关系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质量和速度。习近平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一方面要开展好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全民的节约意识、生态意识、环保意识,提升人民群众的绿色低碳认知水平;另一方面要增加绿色低碳产品和服务供给,引导人民群众绿色低碳消费、绿色出行,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10]。

(三)统筹有序做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科学理念和有效政策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保证。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时阐明了我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理念、工作重点和政策保障等思想。

其一,用新发展理念指导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新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新阶段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要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10]。一是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处理好发展与减排、整体与局部、长期和短期目标、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完成绿色低碳的华丽转型。二是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突出创新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大范围推广、应用绿色低碳技术、零碳技术、负碳技术,不断降低社会绿色低碳场景应用成本,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任务创造条件。

其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向绿色低碳全面转型。习近平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11]。一要推动能源革命和产业结构绿色低碳化。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能源、推动传统产业结构绿色低碳化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强调,要“坚决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基础上逐步实现传统能源的退出,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5G 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融合,提升绿色低碳产业的比重。二要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据统计,我国居民生活领域的碳排放量达到社会总排放量的53%,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意义重大。习近平指出,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社会行动示范创建”[10],通过绿色低碳城市、社区、乡村创建活动,培育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新时尚。三要不断增加生态系统碳汇。实现碳中和,就要提升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发挥大自然的固碳功能。

其三,完善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和市场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就要建立健全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市场体系。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中存在着与绿色低碳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如产品定价机制不合理,绿色低碳产品价格较贵等问题,制约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开展。习近平强调,要“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通过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健全“双碳”标准、完善财税制度、发挥市场机制等方式推动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转型,进一步明晰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美好愿景。

(四)营造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良好国际环境

气候变化是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治理难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须加强全球气候治理的国际合作。习近平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气候雄心峰会等多个场合系统阐述推进全球气候治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

其一,要推动国际社会协同降碳。加强全球气候治理,就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全球气候治理出现困境主要在于部分国家奉行“单边主义”“本国利益至上”,国际社会缺乏全球气候治理的共同思想基础。习近平指出,应对气候变化“单边主义没有出路”,“如果抱着功利主义的思维,希望多占点便宜、少承担点责任,最终将是损人不利己”[13]。习近平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等会议上多次强调,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家园、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生、我们要“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等思想,最大限度地凝聚了全球气候治理的思想共识。

其二,要推动国际社会公平降碳。加强全球气候治理,就要尊重和履行国际气候协定。国际社会先后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三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这些协定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意志和愿望,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参与和支持,构成了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准则。习近平指出,“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7]。习近平在同美国、德国、法国等领导人会谈时多次强调,气候治理要坚持联合国主渠道地位、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以国际法为基础等思想,最大程度地推动了国际气候协定的贯彻和实施。

其三,要推动国际社会积极降碳。加强全球气候治理,世界大国就要勇于担当国际责任,为全球气候治理多作贡献。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从现实看,大国的碳排放量都是比较高的,并且大国在碳减排的技术、资金和能力方面具有比较强的优势。因此,大国要积极承担起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的责任与担当。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习近平提出,发达国家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技术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绿色经济。在第75 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再次指出,大国“要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7]。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郑重向世界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7]。“双碳”目标的提出充分彰显了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大国担当,为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建设美丽家园增添了信心和动力。

三、习近平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论述立足于国际国内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现实状况,充满了对人民生态福祉和人类前途命运的深沉关切,蕴含了绿色低碳发展、构建清洁美丽世界的美好愿景和理念方法,对于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全球气候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习近平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提出的新目标、新定位、新理论、新部署,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工作重点转向节能降碳阶段的原创性成果。习近平提出了我国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和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并且作出了到202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到2030年“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和“能源利用重点行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60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全面建立”和“能源利用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4]的决策部署。习近平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和决策部署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两步走”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要求,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奋斗方向。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9 次会议上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一场硬仗”“是一场大考”[11]。这些论述阐明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性质和意义,向全国全世界表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信心和决心,深化了人们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认识。在研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思路和举措时,习近平沿用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等生态文明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提升生态碳汇能力”[11]等工作举措,从“路线图”和“方法论”的视角丰富和拓展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提出“双碳”目标后,推动制定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并且要求加强党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领导、完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监督考核机制、把碳排放知识纳入领导干部培训内容,充实和完善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的碳达峰碳中和治理内容。此外,习近平还提出“要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领导人峰会、气候雄心峰会上等多个场合阐明我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理念和举措,拓展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全球气候治理的内容。

(二)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科学指引

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过程中,习近平阐明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思路和基本要求,为我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现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指明了方向。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9次会议上,习近平提出了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坚持“六要”。在指导思想上,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工作布局上,要“坚持全国统筹,强化顶层设计,发挥制度优势”;在工作排序上,要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在制度机制上,要“要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在外部条件上,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有效统筹国内国际能源资源”;在国家安全上,要“加强风险识别和管控”[11]。这些论述蕴含了“双碳”工作的新理念和新思路,提出了“双碳”工作的新原则和新要求,为新阶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在中央政治局第29 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要求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布局谋篇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他强调,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等不得”,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15],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2022年1月,习近平在山西考察期间又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也急不得”,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把握节奏、先立后破、稳中求进。“等不得、也急不得”的论述蕴含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辩证法,体现了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统一,为解决“碳冲锋”“运动式减碳”等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空间格局调整、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生产方式、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在中央政治局第36 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强调,要“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要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发挥制度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不搞“一刀切”等[10]。这些论述和工作部署对于全国各地方、各领域协调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更好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的思路和方法。总之,习近平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重要论述体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是新阶段扎实稳妥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的科学思维和方法。

(三)为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

习近平不仅在国际场合多次表达中国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决心和信心,而且多次阐述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在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构建绿色低碳的国家治理体系。习近平在提出我国“双碳”目标后,多次在国际场合介绍中国绿色低碳发展的经验和做法。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在第三届巴黎和平论坛上提出要把发展“绿色经济”作为“促进复苏的关键”,并且表示中方愿意同欧方、法方在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深化国际合作,以此推进碳达峰碳中和。2020年12月12日,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介绍了我国“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16]的绿色低碳发展经验。2021年1月25日,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提出“中国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17],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1年4月16日,习近平在中法德领导人视频峰会上提出,我们“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全面推行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18]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思路。2021年4月22日,习近平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介绍中国将“制定碳达峰行动计划,广泛深入开展碳达峰行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峰”“中国将严控煤电项目”“将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等[9]减碳降碳具体做法。习近平还提出了一系列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国际合作方案。这些国际合作方案包括成立气候变化合作基金、开展绿色低碳技术培训、成立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研究中心等。2015年9月25日,习近平在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联合声明时宣布成立200 亿元人民币的“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用以支持发展中国家推进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2015年11月30日,习近平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宣布发起支持发展中国家“十百千”绿色合作项目,即“在发展中国家开展10 个低碳示范区、100 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及1 000 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的合作项目”[13],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国际合作,提升发展中国家绿色低碳发展能力。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还提出“中国将设立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和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7],为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助力。习近平在国际场合上的一系列讲话充分诠释了中国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9]的大国担当和崇高风范,有力地推动了全球气候治理进程。

猜你喜欢

中和碳达峰气候变化
碳中和·碳达峰
探索气候变化起源真相的艺术作品
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2030碳达峰与2060碳中和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企业碳排放权会计处理探讨
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下的设计思考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蝗灾降临东非,气候变化可能是罪魁祸首
美中摩擦可能会破坏与气候变化做斗争
浅析中庸之道与中和之美
浅析中庸之道与中和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