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语文新课堂内涵特征、关键要素和实践样态

2022-12-26查晓红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22年12期
关键词:竹节鲁迅情境

文 查晓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构建了素养型课程目标,强调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内容以“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六大学习任务群呈现,是语文学科最本质的育人力量,成为语文育人的方向旨归。

一、内涵特征

(一)从知识为本转向素养立意,实现语文育人目标

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结构化、综合化和生态化体现,是知识与能力在经历应用、融通过程后的积淀与升华。文化自信,培养儿童对中华文化的亲近感、自豪感,向内生长,向下扎根,化为信念,化为行动。语言运用是语文学科的基础,强调语文学习的积极语用、素养涵育。语言运用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思维发展和审美创造,审美的过程也是语言、思维发展的过程,更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精神发展,强调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潜能激发,体现核心素养的综合性。

(二)从碎片化知识转向结构化单元,追求课程内容整合

学习任务群是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的,既是语文课程本质的重要发现,也是语文课程结构的重要创新。大单元设计中对教学内容的重组、调整,与学习任务群建构理念一脉相承,目的是促进儿童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通过目标与内容、情境与任务、主题与活动、资源与工具之间紧密联系,使得语文学习不再是散点的知识分析、线性的技能训练,追求从碎片化的知识讲解转向结构化的大单元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中,感受中华母语的智慧优美。

(三)从“坐而论道”转向“真实情境的任务学习”,撬动学习方式变革

学习不是获取符号性知识,而是经由身体与环境的耦合、互动与建构的过程。任务群视域下的语文课堂,突出“真实情境的任务学习”,注重语文、儿童与生活之间的关联,强调在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完成任务。贴近文本情境,贴近儿童生活的学习任务,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言语智慧,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用语文去“做事”,真正从学习生活中建构经验,感受智慧满足带来的深层次快乐,促进语言、思维、审美与文化等素养提升。

(四)从元素式知识点考查转向嵌入式过程评价,见证学生素养发展

立足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以单元为载体,以生活为基础,以任务为导向,以情境为主线,整合诸多元素,将评价嵌入学习全过程。单元测评创设与单元学习贯通的情境,将测评融入整个单元学习过程,进行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方法、能力等综合评价,让学生在真实任务驱动下参与测评,积极调动已有经验、观察思维、阅读理解、审美创造、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实现从元素式知识点考查转向嵌入式过程评价,见证学生素养发展。

二、关键要素

学习任务群是一个集合概念,由若干单元构成,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版课标强调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设计学习任务。因此,单元主题、真实情境、典型任务、单元作业成为新课堂的关键要素。

(一)提炼统领性的单元主题

陆志平先生指出:“以核心素养为纲来设计大单元,关键在于提炼一个合适的大主题,通过提炼合适的主题统领整个单元。”四上第四单元以神话故事组织单元,所选作品都是中外神话故事中的经典,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及多重教育价值。我们以“我是神话传讲人”为主题,将人文主题融入语文要素,“人文”化为语文的“血肉”,贯通单元学习全过程,成为单元的“主旋律”,指向更深层次的意义建构,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及多重教育价值的融合,促使学生立于语文学习的中央,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与精神成长。

(二)创设真实的单元情境

文本情境与学生的生活情境往往是有距离的,这种距离感、陌生感常常会使学生的学习出现障碍。通过创设贯穿整个单元学习的大情境,与学生真实生活建立关联,为学生提供支架,帮助学生将文本经验与原有经验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深度加工,学生学到的是“血肉丰满”的语文。统编教材中的单元可以大体对应某个任务群,如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领你串串门”为主题,统领“逛逛老玩具大院”“探秘宇宙生命馆”“游览故宫博物院”三个子任务,可以对应“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体现“实用性”特点。任务一“逛逛老玩具大院”,学生走进民俗博物馆、农家大院寻访老玩具,带着对老玩具的初步认知和丰富情感,开启《竹节人》的学习。教师创设“教一年级小朋友玩转竹节人”这一真实的情境任务,驱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完成“制作竹节人”“玩转竹节人”“分享玩竹节人的快乐”“我来教你玩玩具”“找寻神秘星球的生命印记”“宇宙生命知识竞赛”“我带家人游故宫”“做个小小讲解员”等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从学生需要出发,以交际为目的,文本内容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材料和支架,传统的文本学习变为富有情趣的交际活动,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兴致盎然,语文学习在真实而有意义的情境中悄然发生。如今,“领你串串门”任务单元案例在“新教学”实验区内外50多所学校推广,几万名小学生积极实践,成为“大单元学习”的经典案例。

(三)设计有价值的典型任务

王云峰教授说,语文任务的设计就是要给学生找事儿干,找用语言干的事儿,找有意义、有价值、有助于学生成长的事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在相互关联、不断进阶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我是神话传讲人”为主题,整合三个任务八个活动进行学习,可以对应“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第一个任务“神话故事知多少”,在课外阅读与实践采风中初步感受神奇的想象,增强对神话的阅读兴趣,为“神话传讲”提供丰富素材。第二个任务“展开想象话神奇”,安排了“开天辟地有始祖”“惊天动地大英雄”“中外神话大串讲”三个活动。四篇课文分两类进行教学:先学习创世神话《女娲补天》《开天辟地》,之后学习英雄神话《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第三个任务“穿越时空的奇遇”,先绘制自己喜欢的神话人物图谱,再展开想象、创编故事,最后开展神话故事巡演活动。

从单篇走向单元,由零散走向整体,从教学单位走向课程单位,设计内容与学习行为相结合,学生在积极的言语实践中内化语言、习得语言、深化理解,在文本情境、生活情境、学习情境的贯通中,激活生活的经验与情感,在有趣味、有挑战性的任务中遨游广阔的神话世界。

(四)设计一体化的单元作业

设置有梯度的一体化单元作业,以具体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内容,提升作业纵向的递进性,保证教学评一致,指向学生素养发展目标。“领你串串门”单元,通过寻访老玩具、制作竹节人写制作说明书、玩转竹节设计、宇宙生命知识竞赛宣传海报、命制宇宙生命知识竞赛题目、设计家庭版故宫参观路线图、练习做讲解等实践性、探究类作业,创造性转化作业设计理念,促使学生经历丰富而完整的学习体验,深化学生对关键任务的理解、运用与迁移,实现自觉运用语言、发展思维、表现审美、理解文化等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我来教你玩玩具活动 作业设计作业1:老玩具寻访记寻访身边长辈,了解老玩具名称与玩法,用文字和图片记录采访过程,也可以录制采访视频,如果感兴趣,还可以买来老玩具玩一玩。作业2:我会制作竹节人你想制作基础款竹节人,还是想制作豪华款竹节人?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尝试制作竹节人,并写一份“竹节人制作说明书”。玩起来,真快乐作业3:玩起来真快乐玩玩具是最快乐的,制作竹节人、玩竹节人,一定会让你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快乐!你能仿照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里的片段,尝试运用人物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把自己玩竹节人玩入迷的样子和快乐的感受生动具体地说一说、写一写吗?找寻神秘星球的生命印记作业4:我是探秘引导员宇宙中,除了地球之外,其他星球是否有生命存在?请你进行有目的地阅读,把提纲和关键词写在卡片上,再根据卡片提示练习讲解,把讲解视频分享到班级群里。

(本单元作业设计样例由孙娟老师提供)

三、实践样态

课程内容的变化引发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呼唤育人方式的改变,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关键性支持,努力将任务群理念“转化”到课堂教学中,促进课堂教学转型,追求课改理念与日常教学之间的贯通。

(一)素养型的学习目标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以“致敬鲁迅先生”为主题。“致敬”,指向更深层次的意义建构,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及多重教育价值的融合,促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围读会”学习情境,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有的人》进行整合教学(实录见本期52页),确立了素养型的学习目标:

第一,能联系本单元已有的学习,自主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两篇课文,思考并回答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第二,能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课文相关段落,分享阅读感受,表达自己对鲁迅致敬的情感。

第三,围绕“他是这样的一个人”开展小组、全班交流,丰富对鲁迅的认识,体会并学习鲁迅忧国忧民、关心民众疾苦、敢于斗争等高尚的精神品质。

素养型的学习目标基于学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三维叙写原则,与单元主题、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素养发展等方面建立紧密的关联。学生需要整体回顾单元内容,将单元主题、情境任务与自己生活勾连起来,用个性化的方式致敬鲁迅先生,体会鲁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实现结构化表达。课程内容已化为丰富的养料,文化自信的种子悄然扎根,生命的境界得以跃迁。

(二)情境化的学习任务

对应学习目标有三个学习任务。第一个任务是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有的人》,通过小组讨论,形成对鲁迅先生的初步认知,梳理“围读”的表达方式。第二个任务是运用围读会的方式,小组展示汇报,用朗读表达对鲁迅先生的敬意。第三个任务是根据“围读”要求,综合运用所积累的阅读资料,相互评价补充,交流对鲁迅的认识。课堂上,学生全情投入地朗读、积极主动地展示、充满敬意地言说、全力以赴地“做事”,在跨越时空的对话中,感受先生的人格魅力和精神追求,表达对先生的敬意,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与精神成长。

(三)整合化的学习活动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语文新课堂,强调线上线下融合、课内课外融合,引导学生在开放的空间中主动地、愉快地“做事”。“致敬鲁迅先生”单元学习,先通过云游鲁迅纪念馆,拉近和先生的距离,走近真实的鲁迅;再将本单元四篇课文分两部分阅读:听先生讲自己的故事——《少年闰土》《好的故事》,同时拓展阅读《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自嘲》;最后创设“围读会”学习情境,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有的人》,讲讲印象深刻的事,用诵读言说先生光辉的人格和不朽的精神,再将对先生的敬意付诸笔端,实现读写结合。

教师依据目标和任务设计学习任务单,请组长带领组员从材料选择、致敬理由、表达方式三方面做好“围读”准备,并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小组汇报。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投入到围读会活动之中,或选择一篇课文理解片段词句,或在通读两篇课文基础上进行关联性理解,并融入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围绕关键语句向先生致敬,或关联已读材料阐述,在积极的互动中真实而有创意地表达。课堂气氛活泼而不失庄重,学生思维活跃,金句频出:

“鲁迅先生和弟弟一起救治黄包车夫,并塞给他一些钱,将黄包车夫的脚包扎好后,还叮嘱他要注意休息,从这里可以看出先生十分关心底层人民。”

“从‘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这一句可以看出,情愿做野草的人就是鲁迅。野草是毫不畏惧的,生命力顽强,这里赞美了情愿做野草的人,这是一种敢于斗争的精神。我还联想到鲁迅的《野草》: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直至于死亡而朽腐。此时的鲁迅一个人孤军奋战,可他没有放弃最初的理想,坚持与黑暗势力作斗争。就像鲁迅说的,敌人是不足惧的。”

(四)嵌入式的过程评价

评价是课程和教学实施的航向标,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点。在真实情境的任务学习中,学生的表现是复杂的,完成任务的过程和结果也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从不同维度设计与目标、内容相匹配的评价量表,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素养达成。在“永远记住他”围读会这一学习活动中,教师从“致敬内容、致敬理由和致敬方式”三个维度设计评价量表,学生可以参照自评、小组互评,给出星级评价,让评价融入课程内容,让学习有据可“察”。

任务群视域下的语文新课堂,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旨归,基于儿童学习逻辑、语文学科逻辑和真实生活逻辑,在素养型的学习目标、情境化的学习任务、整合化的学习活动、嵌入式的过程评价等方面有了突破,让我们看到了课堂、学生、教师的改变,实现“儿童的语文”教学思想的传承发展与实践创新,彰显语文学科育人的价值与追求。

猜你喜欢

竹节鲁迅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廖瑞霖:竹节人
竹节人风波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鲁迅,好可爱一爹
“竹节人”中说“趣味”
鲁迅《自嘲》句
护患情境会话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