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本书阅读 』任务群教学对教师的专业能力需求探析

2022-12-26张维娜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22年12期
关键词:整本书读书情境

文 张维娜

陆志平老师在《语文学习任务群的价值》一文中指出,语文学习任务群将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成为课程教学的设计师、组织者和引导者。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整本书阅读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拟从发展学生阅读素养的角度,探讨整本书阅读任务群教学对教师的专业能力需求。

一、能以语文素养为纲设计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

2022年版课标指出,要立足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因此,教师在设置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时,应首先以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为目标,依据整本书的文体特点,充分分析语文要素与“快乐读书吧”栏目的关联性,再巧妙融合多种资源,统筹规划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

(一)设置有助于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整本书阅读任务

统编教材中的单元语文要素是设计单元学习活动的重要依据,“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的主题大多和所在单元的课文内容紧密相关。教师将该单元的语文要素融入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既可以达成“快乐读书吧”栏目自身的要求,也有助于推动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

例如,四上“快乐读书吧”栏目所在的神话故事单元,单元导读、课后习题、语文园地等内容都以不同形式指向该单元的语文要素——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教师要先纵向联系小学阶段关于“把握文章内容”的层级要求,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借助关键语句概括大意”等策略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再运用本单元习得的策略,把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这一学习任务的完成,既有助于学生快速把握神话故事的内容,也为之后的复述故事打下基础,达成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想象和人物形象的目标也水到渠成。

(二)设置有助于习得阅读策略的整本书阅读任务

虽然教材三至六年级分别教授了“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有目的地阅读”四个阅读策略,但策略的习得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反复操练才能掌握。因此,教师在设计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时,要把学生已经接触过的阅读策略融入其中,给学生提供反复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机会。

如四年级设计神话故事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教师就可以将三年级学习的“预测”策略和本册学习的“提问”策略融入学习任务中,让学生看插图猜人物、读目录猜内容、读开头猜结尾,在预测中初步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学生阅读神话故事,对神奇的故事情节一定会产生许多疑问,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用口头或批注的方式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促进思考的全面和深入。

此外,在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中,教师还应相机设置需要运用对比、联结、图像化等常用策略的阅读任务,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持续阅读的兴趣,还能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逐步形成。

(三)构建“五育”融合渗透的整本书阅读任务

“五育并举”是我国教育方针中最核心的基本要求之一,学校教育场域中的“五育”关键在课堂。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基于自己对文本的解读、真实的学情及课堂生成的资源,挖掘出不同的“五育”元素,通过不断协调、渗透、取舍,以“任务”为统领,为学生提供实践和体验的机会,探索素养落地的路径。

笔者基于“五育融合”的教学观,依据教材中的学习要素和学生的阅读水平,将四年级《中国古代神话》阅读学习任务结构化为若干个阅读活动(见表1)。表1:《中国古代神话》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设计表

课型 课时安排 学习任务 融合育人目标导读激趣1课时1.看插图猜人物,读目录猜内容,初步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2.选择阅读版本,自主制定阅读计划。智育: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自主阅读能力。读中指导1课时1.借助关键语句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主要内容。2.联结文本,发挥想象,绘制人物名片。智育、美育:通过梳理整合信息,培养归纳判断能力,习得图像化阅读策略。读后交流1课时1.学习讲述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多种方法。2.探究中国神话故事的由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探寻现代科技的前世踪迹。德育、智育: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神奇的想象力;在语言实践中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展示1课时举行“跨越千年走进奇幻神话世界”阅读汇报活动:1.“图说神话”展;2.神话故事讲述会;3.神话剧表演。德育、劳动实践:梳理学习成果,在展示活动中提升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阅读、分享的乐趣。

二、能创设真实情境组织整本书阅读活动

2022年版课标强调,课程实施要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同样读一本书,为什么学生往往更喜欢在课外阅读,在课堂上阅读的积极性却不高?那是因为书店阅读、图书馆阅读、枕边阅读、与朋友的分享阅读等都是真实的阅读场景,有学生真实的生活需要,它带给学生的阅读体验与课堂上的阅读训练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参与的阅读活动创设真实的情境,在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放大读书的美好体验。

(一)善于创设轻松多样的读书情境

组织整本书阅读活动,教师应勇于打破传统课堂模式的制约。只有当原本正襟危坐的课堂氛围变得轻松自在时,方能使学生思维灵动、心智舒展。

多样的读书情境能丰富学生的读书体验,教师可以定期举办读书分享活动,放手让学生作精彩章节推荐,交流自己对书中动人的情节或人物形象的感受,在轻松的氛围里无拘无束地以书会友。这种沙龙式的读书课堂,与重在策略传授的读书指导课互为补充,张弛有度,可以让学生获得持续的阅读兴趣和探究热情。

(二)乐于给学生自由选择的阅读空间

如果教师将一切都限制于计划中,用一个个没有选择余地的“任务”控制着学生的阅读进程,学生当然会感觉到无趣和压抑。如果在完成课程规定内容的同时,教师能敏锐地捕捉到学生的兴趣点和疑难点,将生成的资源融入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中,就能让学生体会到作为读者所享有的自主阅读权。

笔者所教班级中有一个学生在读完《燧人钻木取火》和《普罗米修斯》这两个故事后提出疑问:“为什么两个故事中‘取火’的方式完全不一样呢?”这个问题也引起了其他同学的兴趣,但一时都答不上来。在学生的要求下,班级的神话阅读学习任务群中又增加了一项拓展型学习任务:“通过对比阅读,尝试探寻不同民族神话故事间的异同及其原因。”这一阅读活动的增设,让学生在文本比较中提升了阅读素养,在世界文化的熏陶中培养起了文化自信。

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往往就是教师在这样真实的阅读情境中一次次实践、生成、反思、修改中积累而成的经验结晶,既能保证阅读任务的整体推进和实施,又能保护学生阅读的自由和个性,赋予了阅读活动充足的灵活性和生命力。

三、能在动态的阅读活动中评估整本书阅读效果

教师评价素养是在日常教学与评价活动中形成的,对为什么评价、评价什么和怎样评价等问题的价值判断,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评价行为。

2022年版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学习任务群作为一种以情境、任务、活动为主要元素的教学形态,单纯将预设目标与学习结果相对照的传统评价模式显然已经不合适了。教师需要在任务群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不断探索,建立起动态、多元的教学评价模式,以促进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注意考察阅读整本书的全过程

阅读过程是学生作为阅读主体,与文本、教师、同学、自己等多重客体之间的对话过程。对学生阅读情况的考察不能仅靠一次测试来论断,需要教师在学生完成整本书阅读各项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以其阅读态度、阅读方法和阅读成果等为依据进行评价。

在《中国古代神话》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阅读的主要环节编制评价量表(见表2),对学生在阅读中的识记积累、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能力进行有梯度的过程性评价。

表2:《中国古代神话》整本书阅读过程性评价量表(其一)

(二)注重评价内容的导向作用

2022年版课标中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课程评价要发挥促进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的导向性作用。因此,教师在学生完成整本书阅读任务的过程中,既要能通过评价引导学生从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等方面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又要适时对阅读任务的设置作恰当调整,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

例如,寓言故事一般会在结尾直接点明寓意,三年级学生在交流阅读感悟时往往会比较生硬地照本宣科。“快乐读书吧”栏目中提示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来阅读寓言故事,更有助于深入地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教师可以通过精选素材,创设真实的语言实践情境,选用恰当的阅读策略,精心设计随读评价单(见表3)。

表3:《中国古代寓言》随读评价单之“人物形象对对碰”

教师在阅读单中融入评价内容,既能帮助学生更加明确阅读任务目标,促进学生在多元评价中自我反思、互相借鉴,又能帮助教师把握学生的阅读现状和学习需求,及时改进阅读任务和教学方式。

猜你喜欢

整本书读书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