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下高校“定向越野”课程构建与实践研究

2022-12-25

体育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本科课程定向越野

贺 波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下高校“定向越野”课程构建与实践研究

贺 波

(重庆邮电大学 体育学院,重庆 400065)

从定向越野课程在高校建设、开展遇到的瓶颈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要求、特点切入,基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就其高阶性、多样性、广泛性、时效性的特点与高校“定向越野”课程建设的契合度进行分析,从促进学科知识交叉融合、构建特色优质课程群、打造专业人才培养高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等方面提出实施策略。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定向越野;构建与实践

体育课程改革一直是教育改革中的重点问题,也是历史遗留问题。“学习重”“锻炼轻”的思想常年禁锢在人们思维中,体育课程建设、开发的高标准、高要求及高规格给学校经费开支带来沉重压力,“定向越野”课程作为新兴体育课问世,有利于缓解学校课程建设困难、经济开支不足、学校特色不鲜明等问题。但为什么开展定向越野课程,开展什么样的定向课程,如何开展好定向越野课程,加之定向课程伴有户外不稳定的安全因素等给高校课程建设带来一定阻力。随着定向课程的教育价值、经济价值、锻炼价值、文化价值的凸显,各高校纷纷引入定向课程,给定向越野课程建设带来希望,也给体育课程建设与改革带来希望。近年来,国家提出一系列高标准、高质量、高要求的教育政策,将提高课程质量、丰富课程内涵,为打造金课,淘汰水课铺垫政策环境,将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的口号付诸实践。2018年6月在四川成都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本着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的会议精神,明确提出“淘汰水课”“打造金课”;2019年10月30日,教育部发布《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强调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1]。2019年10月31日,教育部下发《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让本科课程优起来》指明课程建设要突出针对性和有效性,结合各学校学情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课制宜解决教育长期存在的问题。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建设一流本科课程政策的出台为“定向越野”课程建设提供了机遇与路径,当前对于“定向越野”课程建设与一流本科建设政策特点的结合研究较少,本研究在深入了解“定向越野”课程建设、开展现状背景下,寻找一流本科课程政策特点与“定向越野”课程建设的契合性,合理运用政策特点弥补课程建设缺失,提出针对性的实施措施。

1 定向越野课程开设的现状

1.1 课程开设氛围淡薄

当前国内教学中,开设定向越野课程的学校很少,相对于三大球、三小球、健美操、啦啦操等大众项目为主的课程,定向越野展现于世的活动太少,世人对其了解不多,学校本着教育为本、教书育人的理念对新课程的建设必须持谨慎态度,众多因素导致定向越野课程开展缓慢,营造“寻宝游戏”的氛围不足。少数学校对“定向越野”重视,处于自发式生长状态,在摸索中建设,在建设中发展,在发展中结合社会实际需求培养人才,但整体较难形成一定的教学氛围和积淀教学经验。

1.2 师资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我国高校“定向越野”课程的授课教师严重不足,多数授课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多从田径、户外拓展等其他项目转项从事定向教学,实际操作欠缺。在定向越野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处于初级阶段,对定向越野读图能力、检查点布置、路线设置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定向越野教学培训活动开展少,教师学习机会少,转项教师对定向越野课程教学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因此,该门课程开展进度缓慢。有效提升教师专业知识和培养专业教师队伍是定向越野课程教学与训练提升的重要途径,能更好地为高校课程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1.3 学生对课程认知不足

“定向越野”从字面意思给与学生恐惧感,学生对该项目的认知不足,对其学习兴趣自然关闭。常规的体育课程中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田径、健美操等课已经在学生学习经历中烙下时代印记。对“定向越野”“攀岩”等户外课程,国家宣传力度小、学校开设少,学生对其认知更少,大部分学生对“定向越野”陌生,在选课时自然的规避该门课程;教师对教学环节的丰富度简单设置,导致课程缺乏趣味性和教育价值,只体现简单教学任务,使学生将该课程当任务完成,这就导致了学生对定向越野活动的兴趣进一步丧失。

1.4 教学场地基础设施匮乏

定向越野课程对教学场地要求不高,但对硬件设备和软件设施要求高。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的到来,定向越野淘汰了“机械打卡”模式,升级为软件和硬件设施兼容的新设备,让该项目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同时附有智能化。但定向越野项目的设施设备更新快、维护费用高,普通的四代硬、软件需要50万左右,一般学校难以承受。自然环境条件优越的学校,开展徒步定向时对环境的打造具备高要求,因此,定向越野课程在环境、硬件、软件等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高要求、大规模、高标准的项目特性导致其基础设施昂贵,教学场地匮乏。

2 一流本科课程内涵、要求、规划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是新时代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的会议要求,是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改革成果付诸于课程建设的重要措施。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落实教育中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挖各类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开展各类课程特色与优势,建设符合新时代要求、符合国家特色、符合本校学情现状的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从提升课程高阶性,从目标、知识、能力、情感、素质等方面着手,有机融合课程之间契合的元素,培养学生独立认知、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的能力和处理事务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敢于拼搏,勇于创新的精神。突出课程的创新性,以明确教学目标先导,以丰富教学内容为主体,体现建设一流本科课程的前沿性和时代性;结合新时代要求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完善课程评价体系,体现教学方法的先进性和互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学、积极学的个性化学习。增加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挑战度,摒弃传统教学中读一读、看一看、背一背就能顺利通过的考试模式,增加课程的研究性、探索性、综合性以及时事政治等综合型知识,促使学生在稳固基础知识前提下挑战更有难度的题目,增强学生经过刻苦学习收获能力和素质提高的成就感,强的课程根据特色,保证一流本科课程多样化发展。定时、定期、定量检测教师教学能力,开展教学基本功大赛、树立教学模范先锋,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结合校园教师资源、环境资源、专业特色构建多类型、多样化、多元素的课程,完善课程体系,以建设国家级一流课程为远期目标,省级一流课程为近期目标,打造优质金课,将“双万计划”落实到实处。

3 一流本科课程特点与“定向越野”课程建设的契合性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逐渐成为高等院校彰显校本特色、构建校本课程、打造校园品牌的潮流。该意见发展迅速得到国家、地方和各高校积极响应,由其四大特点所决定,即高阶性、多样性、广泛性、时效性。课程建设以目标为导向,结合基础知识、培养能力、核心素养等元素,有利于知识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协同,促进课程内涵高质量发展,代谢课程养料不足情况;多样性课程构建符合学校学科建设需求,体现课程体系的层次感;广泛性课程覆盖,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借力政策东风,吸引教师、学生主动参与建设、学习,突出教师、学生建设课程的积极性,筑建优质特色课程,完善课程体系。这些特点与定向越野课程建设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契合度。

3.1 高阶性知识渗透,代谢能力营养不良

传统体育课程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将技术动作以主观方式展示,知识单一,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高阶性特点要求课程建设以授课目标位导向,将基础知识、核心素养、能力培养融合在课程中,打破传统课程目标设置的含糊性,忽略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能力培养的操作性等营养不良的现状。定向越野课程作为体育课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新类型课程,依托通信、电子设备,结合识图、读图能力,以基础体能、耐力为保障,以培养学生方向感、识图能力等为目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付诸于课程,让定向越野课程融合通信、计算机、地理和军事探险等课程元素,促使交叉学科知识相互渗透,提高课程知识的多元化,课程形式的高精尖,课程效果的优质高效,提高课程质量,让体育课升级,促进体育教育教学改革高质量发展。

3.2 多样性课程拓展,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高校体育课程以传统三大球、三小球以及难美型项目为主,需要教学场地大、教学器材多,体育维持费用高。一流本科课程的多样性是亮点,建立课程体系梯队模式,让课程之间紧密联系,环环相扣,增加课程的趣味性、挑战性和衔接性,使课程不单一。针对高校课程建设中公共体育课,包含大学体育1、大学体育2、俱乐部初级、俱乐部中级;专业体育课等学生庞大群体,在体育场地建设、体育器材费以及体育维持费开销较大。定向越野课程建设场地依附校园开发程度、校园面积大小等基础设施建设,对体育馆、场地等要求不高,有效缓解高校体育场地不足的现状;课程之间教学内容衔接进行,促进教学设备、器材的合理配置,避免教学资源浪费。

3.3 广泛性课程覆盖,针对传统课型特点

定向越野课程最早进入高校是以机械打卡的形式,机械打卡使教师课前工作量大、教学器材采购分散,该课程对专业教师要求高,传统项目教师转项进行授课不能有效发挥课程的趣味性和系统性。面对传统体育课程知识的空洞、教学内容的重复性、教学方法的经验性、教学理论体系的单一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顺应国家、社会、行业对专业人才需求,要求特色课程以专业基础知识为本,以拓展知识为须,以交叉学科知识为养,实现课程目标综合性,课程知识广泛性,课程内容多样性,课程衔接的紧密性;培养国家需要、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的人才。

3.4 时效性潮流互动,调动学习积极性

传统体育课程在课程建设中呈现出教学目标大众化、教学内容重复性、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评价体系惯性化等特点,教学课程无味,导致学生学习无趣,学生学习疲惫,逃课、偷懒、玩手机等现象破坏了体育课程原有魅力,让体育课成为学生室外“走一走”的形式课程。传统定向越野课程采用纸质打卡模式,学生用打孔器进行点标打卡,教师课后人工收集成绩、统计成绩耗时多、工作量大,课程效率大减折扣。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要求课程应与时俱进,突出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要符合校本学情。定向越野需借助地图判断方位,要求具备一定方位感和试图能力;信息技术的渗入增添了课程的科技元素和电子信息技术;对课后的成绩的有效性验证,要求课程软件具备智能化功能。让体育课程渗入科技元素,跟随时代潮流进行课程升级,推动优质资源与先进教学理念在课程中共融、共享、共建,增强课程吸引力、感染力,打造课程魅力,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4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下“定向越野”课程建设实施策略

4.1 借力政策引领性,促进学科知识交叉融合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作为教育教学改革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重要实施政策,其引领性带动各学科积极响应。“双万计划”的开展促使各高校结合自身优势资源,向国家级一流课程和省级一流课程进军,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与双万计划实施为高校体育课程建设提供契机。充分运用政策引领性和带动性特点,借力新时代背景下的互联网覆盖性,充分利用校本特色专业资源,构建优质教学课程,促进学科知识交叉渗入,形成定向越野课程保持传统特色趣味性价值和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型课程互动的局面。在学科交叉融合构建课程中,定向越野课程可根据校本学情、校本专业和校本特色以及校园基建设施等现状,设置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课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方法,使体育元素知识、通讯元素知识、地理元素知识在定向越野课程建设中融为一体。

4.2 强调类型多样化,构建特色优质课程群

随着互联网、智能化等数字信息技术更新、发展,逐渐渗入教育教学体系,理论教学课程已逐渐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但体育课程以其大众化、独特性存在于学科课程中,其强有力的示范性通过视频等信息手段教学不能满足每位学生多方位、多角度观看与学习,因此,开展实践课程仍是体育课程主要授课模式。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要求课程建设体现层次性,教学内容要有递进关系,教学方法契合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定向越野课程是新时代背景下体育课程建设的代表,其开放性、广泛性、应用性特征有效地缓解了高校教学场地不足,教学课程开设不新等问题,又契合时代发展需求,有效结合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新兴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定向越野课程群建设,利于培养定向越野优质课程。。

4.3 融合校本特色,打造综合人才培养高地

定向越野课程是融合多门学科因素的综合体育课程,其中理工科知识占比60%,涉及通讯、计算机、地理方位等元素。高等院校属于教育教学的高阶段,其教学对象基础知识厚,教学基建设施好,教学参与群体广,各个高等院校专业特色不同。定向越野从自身发展特点出发,根据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要求、总体目标、基本原则等,强调课程内容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的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契合工科类院校或工科类为主的综合型大学,融合通信院校硬件、软件设施,结合综合型大学地理科学知识及体育基础体能要素,结合校本专业学科优势,融合学校建设、发展内涵,以公共体育课程为突破,树立以体养生、以体增学、以体促科研的教学理念,将体育贯穿教学课程每一个环节,打破囿于传统课程建设思维,打造综合人才培养高地。让学生重圆体育课程梦,让学生对体育课程树立新认知,对一流本科建设背景下的体育课程感兴趣,带动学生主动、积极学体育,让学生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

4.4 同步“混合教学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定向越野课程游离于体育与其他学科之间,信息工程专业开展定向越野课程能体现其硬件与软件设施基础,地理科学专业增设定向越野课程能体现地图识别与方位判断。该课程具备多门学科基础知识和体育专项知识,课上教学时间已不能满足教学知识的细化。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政策要求完善质量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形成多类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迫使教师与学生增加线下学习时间,将线下学习内容与线上学习知识衔接、互动;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法促使学生课前学习由课堂转向互联网学习,课堂时间主动解答学生疑惑,让教师将教学主动权让渡出来,学生主动争取学习权,为师生之间问题的解答提供充分的保障,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方法提供时间,极大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定向越野课程具备通信与互联网的硬件与软件设备,赋予课程强有力的信息感、科技感与体验感,饱满的科技含量技术吸引学生好学,教师示范效应能更好捕捉学生兴趣,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有效提升课程教学的时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Z].2019-10-30.

[2]教育部.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让本科课程优起来[Z].2019-10-31.

[3]侯忠仁.定向运动社会价值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7):6-8.

[4]许佳晖,王振,扈伟,等.构建“定向越野”体育课程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4):44-47.

[5]赵健明,费薇娜,马羽.陕西省高校定向运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6):52-53.

[6]余亚武,章宏.定向越野教学中三种能力培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446-450.

[7]沈跃进.学校健康体育与高校推广“定项越野运动”的前景与意义[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625-627.

[8]徐奕宏.校园定向运动教学之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1):115-117.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Orienteering Cross-country" Course in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Course Construction

HE Bo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hongqing 400065, China)

贺波(1991—),硕士生,讲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理论与方法、体育赛事与旅游。

猜你喜欢

本科课程定向越野
基于工程认证的一流本科课程混合式教学研究——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为例
越野行走的安全指导建议
喜讯!南华大学2021年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再创佳绩!
中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大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拖拉机越野
北汽越野独立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方案的比较研究
优秀定向运动员中距离定向比赛成绩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