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行动背景下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22-12-25

体育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水平素养大学生

宋 凯

健康中国行动背景下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宋 凯

(南京体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4)

文章分析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大学生健康素养的相关资料,了解目前我国大学生具备的健康素养水平,分析对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根据健康中国行动对我国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提出的具体要求,为后续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评价及提升提供依据。

健康中国行动;大学生;健康素养;影响因素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保障和重要目标,也是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1]。社会的发展以人为基础,人的健康则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发展的目的。人的健康知识的获得需要通过不断地进行健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健康文化,健康文化氛围培育健康行为,最终形成良好的健康素养,健康素养的养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国家对国民健康素养越来越关注,2016年10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强调加强民众健康教育,开展健身运动,提高健康素养[2]。2019年7月,《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由国务院制定印发,总体目标是到2022年,健康促进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广,健康素养水平不低于22%;到2030年,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素养水平不低于30%。大学生群体既接受健康教育,反映健康教育的水平,又是将来健康教育的主要实践者和传播者,对国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学生群体健康素养状况为研究者们所关心和重视。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国外有关健康素养的相关调研报道进行研究,分析我国大学生群体目前具备的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根据健康中国行动今后一段时期对大学生健康素养提出的明确要求,为下一步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提升研究提供依据。

1 健康素养的概念和内涵

健康素养(health literacy)[3]概念是美国学者Simonds于1974年参加国际健康教育大会时首次提出的。目前对于健康素养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定义的健康素养是:健康素养是指个体具有获取、理解和处理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维持和促进健康的能力[4],这一定义目前在国际上被广泛采用。对于健康素养的内在涵义,贾绪计等[5]认为应从健康素养的综合性、层次性、互动性、目的性、终身性等五个方面加以理解和分析;马亚[6]则提出将健康素养分为四个方面,即:知识性、信念性、行为性和功能性健康素养;马远珠[7]则从功能性健康素养、互动性健康素养和批判性健康素养三个方面加以分析。基于不同维度的分析对内涵的理解和划分存在差异,但都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即具备医学观念看待健康问题并保持良好身心状态的相关健康知识和个体对健康问题具有沟通、理性思考和探究等思辨的技能。

2 国内外大学生健康素养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健康素养的研究起步较早,且多以社区居民和临床医生和患者为重点研究对象,对大学生群体健康素养的研究较少,并多以现状调查的形式进行。国外学者研究显示[8-9],对于健康素养,大学生群体基本有一定的认识,持有较为正确的态度,能认识到健康素养的重要性,能够运用基本的文化素养来获取所需的健康信息。在受访的大学生中问卷调查显示健康素养平均得分处于较高的水平,认为健康素养很重要的大学生占89.3%。Torres Rachel等[10]对医学院学习医学专业的大学生进行研究表明,医学专业学生因其专业的特点和优势,通过开设健康素养相关课程并进行系统学习后,对病人信息的掌握和了解、病人的需求、病人的健康教育都有重要的影响,而且还能提升医学专业学生自身的健康认知和技能。可见,在紧张的医患关系中,医学专业学生良好的健康素养,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健康技能,还能更加有效帮助和改善患者的身体健康状态。

相比于国外,我国对健康素养的研究则较晚,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公民健康。卫生部于2008年发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并于同一年启动了中国居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使用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对我国公民健康素养水平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为全民健康素养具备率为6.84%[11]。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公布。2019年,国务院制定印发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对健康素养水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健康素养的研究成为近几年的热点,相关研究中以公民健康素养探究居多,对大学生群体的研究相对较少。周薇薇等[12]对广州市大学生健康素养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仅8.2%被调查者具备健康素养。刘华青等[13]的研究结果与周薇薇等人的调查结果相类似,蚌埠市2565名大学生的健康素养具备率只有8.9%。华乐等[14]对杭州市652名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进行调查,显示健康素养具备率为13.4%。李佳颖[15]调查了平顶山1360名高校学生,发现大学生对体育健康素养基础知识方面的掌握有待加强,问卷调查相应题目的总正确率低于50%。综合文献数据可见,我国大学生整体健康素养水平处于较低的阶段,有待进一步予以加强。

3 影响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因素

3.1 个体因素

大学生个体自身的性别、年龄、专业选择会对健康素养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者调查显示女生的健康素养水平显著高于男生。女生的科学健康素养观、安全与急救素养、健康信息素养均高于男生,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16]。女生相比于男生,更加注重个人卫生、外貌、形体管理,平时注意健康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健康饮食、规律起居、良好生活习惯等健康素养养成均优于男生。

年龄对健康素养的影响调查结果不尽相同。周薇薇等[12]调查广州市大学生健康素养情况显示,高年级学生健康素养具备情况高于低年级学生;在对长沙市大学生健康素养调查发现,高年级学生特别是大四学生面临毕业、就业的压力时,健康素养水平低于低年级学生[17];江苏省普通高校非体育专业师范生不同年级之间整体健康素养具备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16]。

不同专业的选择也会影响健康素养。专业属性不同对学生健康素养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整体健康素养具备率存在一定的差异。研究显示,文科生相较理科生整体健康素养具备率明显偏高[16];覃蓉等[18]研究发现,理工类、师范类和医学类院校大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分别是32%、37%和45%,医学类院校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其他两类院校,这可能跟医学类院校学科特征、课程设置、专业特点和学生的知识结构有关。

3.2 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会对孩子的后天产生巨大的影响。研究显示,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孩子的健康素养产生重要的影响。学生健康素养相关知识的获取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家庭。父母的教育水平越高,学生的健康素养越高[19]。不同文化程度父母非体育师范生整体健康素养具备率存在显著差异,父母文化程度越高,非体育专业师范生整体健康素养具备率越高[16]。李蓓[20]等对2270名长沙市高校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父母文化程度偏低的学生,其具备的健康素养水平也相对较低,随着父母文化程度的提高,相应的学生具备的健康素养也随之提升;父母如果在医疗、教育等行业工作,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明显高于父母是失业、下岗或者农民的学生。可见,父母所从事的职业也会影响学生的健康素养,往往从事医疗、教育、健康咨询、健康管理等与健康相关或技术人员职业的父母,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往往更高。家庭收入也是影响因素之一,一般经济条件越好、收入越高、健康重视投入越多、独生子女的家庭,学生健康素养知识的储备和健康素养水平也会相应更高。

3.3 社会因素

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专业、专门人才,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人群。目前研究显示,大学生群体健康素养水平不太乐观,近年来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国家高度重视,对健康课程的开设、健康教育的力度、健康教育机制、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健康服务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促进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不断提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应加大我国学校健康教育的力度,建立完善的大中小学校教育机制和健全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提高健康教育服务水平[21];《普通高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高校健康教育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不断更新观念,全方位、多途径、多形式开展高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22];《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要求,加强对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监测,通过评估和有效干预,并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高校的考核评价体系中。这些纲要和文件的出台既从国家政策层面对高校健康素养教育提出了要求,又为高校开展教学提供了政策支持,势必对我国大学生群体健康素养水平的不断提升起到关键性的指导、保障和促进作用。

学校教育是学生获取知识最为重要的途径。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把科研放在突出位置,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关注度并不高,绝大多数高校未开设健康素养课程,只有一、二年级的体育课程予以代替。开设健康素养课程的高校,或多或少受课程模式单一、师资不足、教材缺乏等因素制约,健康素养教育效果得不到保证。研究发现因专业特点健康素养课程完备的医学类高校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明显较高,可见是否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对高校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有直接的影响。

地域即生源地也是影响学生健康素养的因素之一。我国东部和西部、偏远地区,经济发达和欠发达地区,城市家庭和农村家庭,学生健康素养有着显著的差异。江苏大学一年级新生的健康素养水平为18.59%,高于全国同年龄段水平的9.39%,且学生来自城市和城镇比来自农村的健康素养水平高[23];调查发现重庆市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为17.61%,而2016 年我国西部地区西藏、新疆、甘肃的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则普遍偏低,分别只有0.17%、8.9%、4.7%[24]。可见,地域因素影响显著。地理条件优越、经济发达、医疗水平高、医疗设施完善、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投入,信息获取的便利等优势条件,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也相应较高。

4 展望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高低不齐,地区间差异显著,距离健康中国行动2022年健康素养水平不低于22%的总体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整体上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提高,以及如何提高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也是今后我国高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重要任务。通过对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现状的分析,更加深入研究导致目前状况的制约因素,制定出能使其不断提升的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切实提高我国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为健康中国行动健康促进体系建立和完善、健康生活方式推广和普及、阶段性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撑和保障。

[1]任绍娟,葛龙广,米光明.大学生健康素养及影响因素研究现状[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2,29(1):79-83.

[2]吴加恩.“健康中国”背景下的高职教育发展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18(12):47-49.

[3]Simonds SK. Health education as social policy[J].Health Education Monographs,1974,2(1):1-25.

[4]Dewalt DA, Berkman ND, SheridanS,et al. Literacy and health outcomes[J].JGen internmed,2004,19(12):1228-1239.

[5]贾绪计,王庆瑾.健康素养的内涵与评价[J].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2019(2):66-72.

[6]马亚.健康素养对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

[7]马远珠.健康素养作为公共卫生的目标:当代健康促进和媒体传播面临的挑战[A].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宣传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C].第八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优秀论文集,2013:8.

[8]Ickes M J, Cottrell R. Health literacy in college students[J].J AM Coll Health,2010,58(5):491-498.

[9]邹金良.14—16岁青少年健康素养现状及相关因素[D].复旦大学,2010.

[10]Rachel T,Jacqueline N.Health literacy knowledgeand experiences of associate de-gree nursing students:Apedagogical study[J].Teaching&Learning in Nursing,2014,9(2):84-92.

[11]王萍,毛群安,陶茂萱,等.2008年居民健康素养现状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0,26(4):243-246.

[12]周薇薇,罗春花,范存欣,等.广州市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18(7):654-658.

[13]刘华青,夏光兰,张坤,等.蚌埠市大学生健康素养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5,32(4):658-660.

[14]华乐,周雪阳,黄仙红.杭州市大学生健康素养健康相关行为与生命质量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8,39(10):1469-1471.

[15]李佳颖.平顶山市高校学生体育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16]李振飞.江苏省普通高校非体育专业师范生健康素养及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20.

[17]欧阳江,牟劲松,赵淑英,等.长沙市大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2):1800-1802.

[18]覃蓉,黎燕宁,庞维芳,等.南宁市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分析[J].中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7,12(5):442-444.

[19]Cheng TL, Dreyer BP, Jenkings R R. Introduction:Child health disparities and health literacy[J].Pediatrics,2009,124(13):161-162.

[20]李蓓,梁昌标,兰小筠.长沙市高校新生健康素养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学家康教育,2010,26(8):600-603.

[21][报纸论文]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16-10-26.

[22]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2019-08-15-[EB/OL].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0885399.htm.

[23]嵇昱,杜国平,葛尤,等.江苏省江苏籍大一新生健康素养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8,19(5):340-344.

[24]任静.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健康教育发展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9.

The Research on College Students Level of Health Literac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from the Background of Healthy China Action

SONG Kai

(Nanjing Sport Institute, Nanjing 210014, Jiangsu, China)

校级教改课题(项目编号:JG201918)。

宋凯(1982—),硕士,研究方向: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水平素养大学生
张水平作品
第二单元·素养测评
第一单元·素养测评
强化家庭教育 提升家长素养
作家葛水平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