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服务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2-12-25余卫平赖锦松

体育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粤港澳体质家庭

余卫平 赖锦松

粤港澳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服务现状、问题及对策

余卫平1赖锦松2

(1.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3;2.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440)

对粤港澳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服务状况进行研究。认为:当前粤港澳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服务的现状是政策措施跟进,教育课内外结合,社会主动参与,家庭意识增强等,但同时存在政府机制缺协同、高校服务欠水平、社会参与不均衡、家庭引导不持续等问题。对策:从领会内涵达成共识、政策发力协同评估、完善高校服务内容、畅通社会服务渠道、普及家庭健康育人等方面提升服务质量。

粤港澳;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服务

随着粤港澳经济圈的形成与发展,未来的粤港澳发展将迈向区域一体化,粤港澳高校协同育人、高度融合与完善服务已是必然[1]。今天的粤港澳拥有近200所高校,每年毕业近70万大学生,粤港澳的发展需要大量优秀大学生落户建设。然而当前粤港澳大学生的整体体质健康状况仍不容乐观[2,3],相比快速发展的粤港澳经济很不匹配。粤港澳有着“一国”“两制”的特点,必须深度融合才能实现粤港澳加速协同发展,这其中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上加大健康促进服务融合也是当务之急[4]。本文研究分析粤港澳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服务问题,旨在为政府和高校在制定粤港澳协同育人、融合服务政策上提供一些依据。

1 粤港澳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服务状况

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服务是为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所提供的各类服务举措,包括:政策、教育、机构、场所、设施、设备、运动、指导、咨询等,需要依托政府、高校、社会、家庭等实施。分析认为,当前粤港澳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服务状况主要表现在跟进政策措施、教育结合课内外、社会主动参与、家庭意识影响等四方面。

1.1 政策措施跟进

广东省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体质健康,制定的政策文件与国家始终保持一致,近五年跟进政策有:《广东省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粤教体〔2014〕2号)、《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16〕119号)、《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通知》(粤教体函〔2020〕16号)、2021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行动方案》和《广东省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措施有:全省高校每年组织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高校推行“本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省教育厅建立每年抽测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制度(三年一周期)、政府和高校不断改扩建体育场馆设施、省学体联每年举办全省大学生体育赛事等。港澳自回归以来,在政策上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香港政府通过设立“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推行“社区体育会计划”、栽培精英运动员和推动普及体育,开展包括学校体育推广计划、青苗体育培训计划、学生运动员资助先导计划、各类运动会和普及健体运动等,有效促进了体育长足发展与大学生强身健体”[5];澳门政府通过“体育发展局、教育及青年局、民政总署”指导、鼓励、协助及推动体育社团组织活动与竞赛,实行政府与社会共同管理体制,新建体育场馆设施,以各体育总会及其它社会团体为纽带普及大众体育[6],带动大学生参与。

1.2 教育课内外结合

课堂教育上,广东省高校都有以增强体质为目的的体育教学大纲,开设体育必修课;港澳高校体育课必修与选修并存,体育课项目内容比较随意,选项教学为主,比赛居多、运动量较大。课外体育上,广东省各高校均有成立学生丰富的体育社团常年开展竞赛活动,每年各高校资助体育部门组织各种阳光体育活动,包括:单项体育竞赛、阳光长跑、综合性运动会以及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等;港澳高校的课外体育活动也比较丰富,香港高校各种体育社团也较多,因具有独立法人资质,每年在学校、社会资助下开展各类体育活动[7],港澳高校体育社团每年举办有全港、全澳、区际、校际、社际、班际、兴趣小组等各种体育比赛,校运会基本也每年举办,课外体育粤港澳高校均各自营造了较好的体质健康促进氛围。

1.3 社会主动参与

粤港澳经济基础好,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社会服务丰富,广东省:一是各类体育社会社团多,分官办、半官办及民间三类,其中半官办最多,通过省体育局、省民政厅获取资质和社会吸取资本[8],每年开展各种丰富的体育活动,吸引大学生参与;二是高校周边商业体育健身机构吸引大学生参与,包括小型健身俱乐部、健身室、健身会所等;三是不少体育类信息科技企业参与高校体育管理,包括:阳光长跑、体质监测、体育场馆、体育赛事等方面,特别是校园阳光长跑APP系统在高校很有市场。港澳高校校内体育资源较少,但城市与高校高度融合,大学生普遍借助城市公共资源参与运动健身,包括:一是港澳都拥有众多社区体育总会和体育分会常年提供各种体育公共服务,开展各类体育健身活动吸引大学生参与,澳门社团还通过注册制吸收大学生[9];二是民间体育社团积极与高校体育社团合作,较多直接服务于大学生体育活动。

1.4 家庭意识增强

家庭体育意识是影响大学生体育态度的重要因素,它也受到社会文化氛围、家庭经济基础、健康消费意识等影响[10]。广东省:一是经济强省,城市运动氛围浓厚,家庭比较注重运动健康,时常通过体育消费增强子女体质健康,同时增进亲子情感交流;二是体育列入中考必考科目,受应试教育影响家庭也越来越重视子女体育意识培养;三是随着社区体育活动不断丰富,家庭参与社区体育作为休闲娱乐方式已成常态,也带动子女体育健身。在香港,每个学生家长每年都需定期向校方申报学生的健康情况,一方面确保老师对学生参与课内外体育活动的安全性控制,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家庭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健康的意识培养;在澳门,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家庭越来越注重对子女体育参与的支持与引导,有研究证实直系核心家庭支持率达到近90%[11];此外回归后的港澳社区体育设施也不断改善,家庭对社区体育的依赖与期待越来越强烈,也间接影响着大学生体育行为与意识。

2 粤港澳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服务问题

2.1 政府机制缺协同

一是粤港澳大学生同处珠三角,人文环境、体质基础、生活习性等类同,但粤港澳三地高校长期以来对于服务于人才培养的政令各异,虽然在政府推动下高校合作办学、人才培养已多年,但有关粤港澳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服务尚未建立政令配合协调机制;二是政府出台的政策文件缺乏跟踪推进机制,虽然广东已建立大学生体质健康抽测工作第三方评估机构,但职能还比较单一,仅仅体现在抽测评估、统计发布、提供意见上,还没有建立起能独立判断并权威发布政策实施状况的协同评估体系[12],粤港澳还没有协同服务举措,能对接的体质健康促进服务内容也没有,对于现有政策落实情况也缺乏评估,导致一些服务性政策措施仍然处于执行难、落地难。

2.2 高校服务欠水平

粤港澳高校是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服务的主阵地,相关服务却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主要表现:一是大学体质健康教育内容单一,体育课仍是粤港澳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却一直没有规范的体质健康教育教学大纲、指导纲要;二是粤港澳高校的体育场馆虽在不断改善,但提供相对应的医疗、卫生、保健、安全等服务仍较欠缺;三是粤港澳高校学生体育社团虽数量发展很快,但有关体质健康促进的咨询、指导等服务型职能仍很匮乏;四是当前广东高校的大学生体质监测仍是重数据收集与管理,轻体质健康宣传、教育、咨询、辅导、指导、反馈等服务;五是虽然当前粤港澳高校体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与发展,但高校在开展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服务中仍长期停留在本校自主开展上,高校之间的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服务基本不互通,其它互助性服务举措几乎没有。

2.3 社会参与不均衡

一是虽粤港澳各城区的公共体育设施逐年增加,但真正惠及大学生的服务举措少;二是社会资本或资源介入高校投向竞技体育多,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健身类服务少;三是近年来粤港澳各类民间体育社团蓬勃发展,受到校园管理、安全保障、责任风险等诸因素影响,大学生参与民间社团体育活动的比例低,像港澳民间体育社团与高校体育社团合作的模式广东少;四是有资质的社会体育组织机构、辅导站点、指导组织等走进高校开展指导、培训等服务难,社会信息化使大学生增加了上网时间同时也减少了运动时间,社会参与高校体质健康促进服务很不均衡。

2.4 家庭引导不持续

一是家庭虽重视子女体质健康,但随着子女年龄增长粤港澳家庭重智轻体观念仍是主流,高校与家庭协同的健康育人举措还很少,也造成家庭对于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影响不能持续[13];二是家庭健康行为影响力有限,虽粤港澳家庭健康行为在社区文化、环境、经济、时空等影响下已形成较好氛围,但面对来自学业、升学、就业、创业的压力,家庭引导对于大学生的影响仍是有限或不持续的。

3 粤港澳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服务策略

3.1 领会内涵达成共识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2021年9月印发《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必将加快带动粤港澳高校深度融合发展。2021年9月教育部发布“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提出“大学生体质下滑仍然没有得到遏制”,而新时代粤港澳又急需大量健康有为人才,为此,粤港澳政府与高校需加快形成共识,将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服务作为共同的责任与担当,为早日实现“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3.2 政策发力协同评估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加快发展,高校深度融合必然带来大学生之间的频繁交流。2018年11月广东省教育厅牵头在首届粤港澳学生体育节上成立了“粤港澳体育教育与发展联盟”,随着《粤港澳教育合作条例》的出台、体育竞赛活动的深入交流,有必要建立相关研究中心,制定“粤港澳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服务”等可协同发力的相关政策,形成粤港澳区域大学生体质健康行动指南、体质健康互认标准,让政策发力与协同评估相结合,为可持续的粤港澳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服务提供方法指引。

3.3 完善高校服务内容

一是完善教育服务,2018年广东省教育厅启动全省“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提出结合《高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推进健康教育与大学体育相结合,应加快编写相关指导性教材,规范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教育知识,加强粤港澳高校间健康教育交流;二是完善设施服务,促进科学运动强身健体,努力加大高校各类体育场馆开放服务力度,加快建设高校监测、咨询体质健康的智能设施设备,满足大学生科学健身需求;三是完善组织服务,推进高校组建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学生社团,建立校医与校体部门相结合的普惠性健康服务互助平台,提供体医结合的服务,推动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服务自治。

3.4 畅通社会服务渠道

一是畅通交流渠道,粤港澳社会与高校应建立便捷畅通的长效共赢机制,如:在高校与社会之间建立体育场馆场租优惠服务、体质健康促进互助服务、体育赛事活动互动服务等;二是互通技术,鼓励社会企业将智能设备系统技术投向大学生健身、阳光体育运动等,鼓励高校与社会共同开发有助于粤港澳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服务技术;三是政府引导社会开发更多有助于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公共服务软件或平台,让大学生通过网络更轻松获取优质的体质健康促进信息化服务;四是评价互鉴,建立用人单位人才引进体质健康状况审查机制,帮助大学生对成才发展与健康人生等价值观有更科学的认知与判断等。

3.5 普及家庭健康育人

普及家庭健康育人需要政府、社会、高校的积极促成。一是粤港澳政府通过完善服务性政策、加强媒体公益宣传、加大基层科普宣讲等为家庭提供更多认识体质健康、科学健身的途径和方法,尤其从医疗保健、营养膳食、环境卫生、设施功能等诸方面为家庭提供科学的健康生活指引服务;二是社区政府加快将更智能的体质健康促进系统、健康体育APP等,通过城乡公共体育、俱乐部民间社团、体育文化传播机构、健康公众平台等向家庭引导与传播;三是加大家校联动,利用大数据系统让家庭能更准确了解大学生体质状况,加大家校联动对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教育,以此坚定家庭健康意识,最终达到健康育人的目的。

[1]张日新,谷卓桐.粤港澳大湾区的来龙去脉与下一步[J].改革,2017,279(5):64-73.

[2]徐荥,谌俊斐,徐焰,等.广东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20(8):106-110.

[3]甄珍.港澳与内地大学生体质差异和内地高校体育管理对策[D].暨南大学,2013.

[4]何立峰.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J]. 中国产经,2021(11):20-25.

[5]王晓曦,马欢洪.香港康乐体育对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4(11):46-48.

[6]罗保.澳门大众体育推广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

[7]王鹏.香港高校体育社团运行机制及其启示[J].体育学刊,2017,24(3):72-75.

[8]周良君,侯玉鹭,张璐,等.粤港澳区域体育发展研究[J].体育学刊,2011,18(3):44-47.

[9]余汉生.澳门地区大众体育发展策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0]曾丽.家庭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态度与行为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16.

[11]朱青莹,孙晋海.当代中国家庭功能变迁对家庭健身活动影响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6,35(3):42-46.

[12]李冲,史曙生.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评估现存问题及改进思路[J].体育学刊,2018,25(4):68-72.

[13]张迎,邓春菊,殷宏亮.社会转型期家庭教育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影响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1,20(5):40-44.

On the Status, Problems of and Suggestions for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Promotion Services in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YU Weiping, etal.

(Guangdo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Sport, Guangzhou 510663, Guangdong, China)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GD15XTY05);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科研项目(JG2020-07)。

余卫平(1974—),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粤港澳体质家庭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编读往来
家庭“煮”夫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恋练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