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胸外科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临床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并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22-12-25姚健沈春健何旭车艳刘炜任灵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专业型胸外科申报

姚健,沈春健*,何旭,车艳,刘炜,任灵

(1.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胸外科,辽宁 沈阳 110002;2.科教科)

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增加,发展迅速[1]。相较传统科学型研究生,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更偏重于临床技术实践,注重科研工作与临床工作紧密结合[2]。如何在保证临床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医学专业型研究生教育中值得思考的重要课题。我们采用PBL教学法,以专利申报为导向,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我院自2015年起开展提升心胸外科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15年9月至2020年9月,我院心胸外科共培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包括在读)8人,男5人,女3人,年龄25~38岁。

1.2 培养目标以专利申报为导向,采用PBL教学模式,培养专业理论和临床能力兼备,具备独立创新思维的合格心胸外科医生。为此,我们在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核心的PBL教学法,不断提高学生临床管理过程中的专利申报意识,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以期达到毕业论文人人有、授权专利人人有的目标。

1.3 培养方法

1.3.1 教师资源我院心胸外科共有带教资格的医师12名,其中主任医师(教授)1名,副主任医师(副教授)5名,主治医师(讲师)3名,住院医师3名。

1.3.2 教学方法将培养的过程分为3个模块:专业理论知识培训、临床实践考核和科研创新培养。3个模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补充。(1)建构完整专业认知结构的基本理论知识培训模块。研究生进入临床实践前,均经过了本科阶段的临床实习过程。但本科阶段的心胸外科实习周数短,不足以建立对心胸外科学的整体架构。因此,在研究生阶段,需要系统地了解本专业疾病理论知识,学习必要的科学研究理论和技能,以便建构较为完整的专业认知结构。在医学院提供的研究生课程之外,科室于每周四晨会举行PBL案例讲座。每期讲座由科室教师每人负责一个专题,学生为主讲人,讨论小组成员面向医生、护士开放。每个专题形成2~4个系列讲座,做到篇幅“精而实用”。按照PBL模式,以典型案例展开专题学习。内容涵盖心胸外科基本知识体系,如冠状动脉/心脏瓣膜解剖和病理生理学特点、肺癌/食管癌TNM分期解读、手术术式的选择、围术期管理、经典文献解读、文献检索策略、统计及绘图软件基本操作等。讲座时间20~30 min。经多轮次学习讨论,引导学生主动了解本专业基本科研技术及研究热点,为临床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建构完整专业认知结构。(2)激发研究生主动学习的临床实践培训模块。本培训模块为专业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所耗时间最多的环节。在不断的临床实践中,将知识点学以致用。科室要求每名研究生,在上级医生的指导下,负责5张普通病床、1张术后监护病床的管理,参加至少100台手术操作,并选择其中1台手术操作进行录像,成为临床能力考核成绩的一部分。每名研究生均在医院科教科临床技能实验室进行系统培训,如胸腔闭式引流术、止血术、缝合术等,成绩合格后方可在上级医师的监督下开展实践。研究生在临床实践中,尤其是在病床管理过程中,发现了大量“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导师及带教教师指导和协助。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采用PBL模式能够激发研究生主动学习[3]。选定的问题可以是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也可以是阅读文献时发现的问题,进而搜索文献进行文献回顾分析总结。PBL形式与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模式高度吻合,锻炼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每2周1期,由一名研究生担任主讲人,选定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讲解。(3)以申请专利为导向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块。在PBL讨论过程中,学生主动学习、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导师需要引导学生将问题解决的过程、方法形成总结报告。对于具有良好临床疗效或潜在商业价值,需要知识产权保护的方法、措施,如胸引管装置的改良或优化,心电图机导线的收发操作步骤的简化或优化等,由导师引导申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申报专利不同于撰写学术论文,专利申报书更注重“创新点”的描述,篇幅较短。此外,申报实用新型专利一般在6个月左右,相对发表论文,尤其是核心期刊的论文发表周期更显优势。为此,科室与知识产权机构合作,定期举办专利申报培训课程,带动所有带教老师及研究生积极参与互动。确立以导师为第一发明人,医院作为专利权人申报专利。指定1名研究生负责跟踪专利申报过程,负责接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询问、申报书的修订等。创新点正是来源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专利证书既是对“创新点”的保护,也是对“创新点”是否具备创新性的证明。系统地锻炼研究生的创新思维,也为后续的课题申请、成果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3 教学效果评价从培养对象的临床能力、科研创新能力2个维度对该教学模式进行评价。临床能力将从收集病史、体格检查、运用诊断性辅助检查、临床诊断、做出医疗决策、执行医疗决策、继续治疗护理、正确处理医患关系、职业态度等9个方面进行临床能力考核[4-5]。科研创新能力将从论文和专利申报两方面评价。其中专利申请占整个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权重的40%。意味着,研究生毕业前无“专利”,即被视为该培养模式失败。

2 结果

2015至2020年,我院心胸外科在研究生培养中采取上述方法,开展专题讲座60余次,共完成了4名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顺利通过答辩毕业。临床方面,研究生在临床诊断、医疗决策等9个临床能力方面均有明显提高。能熟练完成胸腔穿刺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大隐静脉剥脱术、开-关胸术、心胸外科患者围术期管理等工作。科研方面,8名研究生除发表SCI论文1篇和中文论文8篇之外,申报的可调节的胸腔引流装置、心电图导联线收发器械获得2项发明专利授权,对于心包穿刺针的改进等成果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总量达10项。实现了毕业论文人人有、授权专利人人有的“双有”目标。

3 讨论

创新能力指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6]。为引领国家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持。研究生教育是教育结构中的最高层次,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是国家科技创新的主要源泉,关系到国家知识创新能力水平[7]。2012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明确提出了核心任务,把创新能力作为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目标,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8]。近二十年来,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和靶向治疗等新技术和治疗方法的出现和发展,心胸外科成为发展最为迅速的临床学科之一[9]。如何在保证临床工作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医学专业型研究生教育中值得思考的重要课题。

针对临床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特点,最大程度地将科研工作与临床工作紧密结合,在导师的指导下,以PBL教学模式作为提升学生临床问题处理能力的手段,专利申请作为考核方式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既符合国家人才培养战略,又满足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核心要求[6]。

为此,我院心胸外科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随之转变。设计“建构完整专业认知结构的基本理论知识培训模块”、“激发研究生主动学习的临床实践培训模块”和“以申请专利为导向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块”等3种模块培训体系。3种培训模块中,科研创新培养必须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培训和临床实践基础上。3种培养模块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通过该模式培养,我院心胸外科研究生逐步掌握胸外科诊疗技术和科研动态,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相较同期我院其他外科专业型研究生均无申报和授权专利的现状,我科获得授权专利证书已超过10件[10-16]。

虽然在创新成果上取得了成绩,但该培训模式仍存在缺陷。一方面,科研创新训练偏于临床应用,对基础研究不够深入,不利于研究生日后获得高级别科研基金资助。另一方面,目前该培养模式尚未对接转化医学培训模块,专利成果转化率低。目前,仍有6名研究生在培,针对上述培养模式的短板,拟进一步对接“医工结合”平台,提高成果转化率。其探索和实践成果待后续报道。

猜你喜欢

专业型胸外科申报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方法探析
更正
安徽省胸科医院在国家级比赛中斩获佳绩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胸外科疾病治疗应对策略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数学课程设置
基于临床核心能力专业型护理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初步探索
DSK—1500CT专业型直喷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