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徽州漆艺传承及应用价值提升的创新与思考

2022-12-24刘元元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漆艺漆器徽州

刘元元/

黄山学院 艺术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

在漆艺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的漆艺技法,其中,徽州传统漆艺便是重要的分支,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漆艺实践和经验的积累为理论的后续准备提供了可能,明代漆艺师黄成的《髹饰录》就是流传至今的经典漆工著作。近代社会,以机器生产为特征的工业文明遍及全球,使得原来的手工艺作坊受到巨大的冲击。随着20世纪80年代工艺美术的兴起,徽州漆艺核心工艺——髹饰技艺的传承开始迎来转机。虽然当代社会的机器生产盛行,但是,在文化自信、工匠精神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战略背景下,手艺积淀着独特的审美经验,备受欢迎。为传习传统徽州漆艺技艺,创新性地提升审美内涵,本文尝试探讨数字化技术在徽州漆工艺中的应用价值,阐述数字化技术对徽州漆工艺的作用。

一、 徽州漆艺的历史、特色与现状

(一)徽州漆艺的历史

大漆又名生漆或土漆,是现如今人类可追溯的最早使用的涂料。从漆树上割八字形刀口,流出漆液,故名为“漆”。大漆的主要成分为漆酚,越是优质的漆含酚量越高。每棵漆树一年产漆量在250克左右,成长7年以上的漆树才能达到采割标准。大漆最早多应用于木、陶、金属等器物之上,目的是对器物进行防护加固和装饰美化。例如最早发现的朱漆木碗和彩漆单体直弓,距今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但仍未完全腐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漆的运用不再局限于实用层次,更多是作为艺术品为王侯将相服务。例如汉朝的仿生漆器“鸳鸯豆”“卧鹿”“虎座飞鸟”等漆器的形体就是以自然界中的某种生物为原型,通过夸张变形、概括提炼等艺术手法制造出胎体,再上漆,这类器物具有更高的艺术趣味性。

(二)徽州漆艺的特点

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漆器主要有北京雕刻漆、福州脱胎漆器、扬州百宝嵌、徽州犀皮漆四大漆器。北京雕漆以剔红、剔黑和剔犀为主,雕刻前先光漆百遍从而达到一定厚度,再根据图纸进行雕刻。雕漆作品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华丽而不露锋芒,更有人用“千刀万剐”来形容它。福州脱胎漆器是使用夹纻工艺制作胎体,再在胎体上使用“薄料”技法,用金、银泥作为漆面,通过彩绘进行装饰,达到透、润、雅的审美意蕴。扬州百宝嵌是通过将各种名贵材料进行取型、雕琢后嵌入漆层,可平面,可立体,华丽精美。徽州犀皮漆是通过起捻、遍涂、打磨,最终呈现出行云流水、华光溢彩、宛若天虹般的纹理效果。中国漆工艺中有两种现象,有动刀的雕漆、戗金、镶嵌,是做减法;有动笔的彩绘、描金,是做加法。唯有徽州犀皮漆,既不动刀,也不动笔,在漆物表面做加减法,形成独特的天然纹理。

徽州犀皮漆器的分类和工艺特色有如下几类:

一是文房类。因受清代新安画派影响,多以文人用品作为题材,例如著名的漆砂砚,它打破了文人们一直使用岩石作为砚台的传统,使用木胎或夹纻胎作为砚台,更加轻巧,易于发墨,出墨更加细腻,造型上多种多样,有长方、正圆等几何型;有花叶、瓜果等仿生型;有抄手、墨海等仿古型。除此之外,还有砚盒、笔筒、水滴、毛笔、镇纸等文房摆件。

二是实用家具类。受徽州人生活方式的影响,漆被广泛运用在茶具、食盒、家具等实用性器具中。还有地方优势,靠山卧水,擅长以竹木为胎,造型上古朴大方,工艺繁杂,广泛使用的材料是通过漆匠特殊调制而成,将天然生漆与朱砂、松石、金银、墨、青金石、珊瑚、猪血、瓦灰等融合,创作出百花齐放的工艺品。

三是观赏类。为了体现更高的艺术价值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器物不再局限于实用型,而是利用观赏类漆物满足精神上的需求。此类器物在工艺上大多采用脱胎及犀皮漆髹饰技法,添加金银使颜色丰富,色泽绚丽,让人叹为观止!造型上借用明清时期的典型样式,如黑金斑犀皮漆六方瓶、天球瓶和梅瓶等。

(三)徽州漆艺的现状

近年来,在传统文化传承复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时代机遇下,徽州漆艺迎来了转机,技艺传承人和技法研究者们一直不懈地努力促进徽州漆工艺的可持续发展。虽然徽州漆器先后被列为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它与其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困境类似。徽州漆器同样存在着工艺技艺复杂、对匠人技艺要求过高、现代化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徽州漆器工艺以传统手艺为主,面对复杂的工艺,成品制作耗时较久,产品门类和产量受到极大的限制,影响了徽州漆艺走入寻常百姓家的广泛普及。笔者曾在日本与韩国进行漆艺交流中发现,60%的家庭都在使用漆器,而且大多家庭的漆器都是以餐具实用器具为主。韩国家庭使用漆器的现象同样非常普遍,而中国家庭极少在日常生活起居中使用漆器,仅仅将其作为奢侈品装饰生活空间。这种差距,既有生活习惯的差异,也有漆艺产品价值较高,中国家庭难以承受高昂价格的原因在里面。但随着我国步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人民追求日益美好生活向往的过程中,漆艺和漆器的需求度会得到大大提升。

同时,传统徽州漆器的传承还是以传统的家族式、师徒式传承为主,老一代的传承人思想较保守,在装饰和题材上难以融入新事物,制作多为古代传统器型,实用性不强。针对这一现象,在徽州漆器传承重镇的黄山学院,老师们带领对徽州漆艺具有较高兴趣的学生,组建了徽州漆艺传承与创新工作室,工作室组建有教师、技艺传承人的导师团队,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改进,激发学生们对徽州漆艺技艺的认识,通过技艺传承人的现场指导,打破了家族式传承,创新了现代课堂式的师徒传承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们的创造力和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破解审美僵化的问题,由此呈现出技艺传承的方式多样化、教师队伍高智化的特点,这些均为技艺传承奠定了基础。

二、徽州漆艺的数字化改革与创新应用

在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以及互联网广泛普及的大背景下,徽州漆艺也需要与时俱进、突破创新,其中,利用数字化手段为传统技艺注入新活力,是打造传统技艺进入新生命周期的重要手段。针对徽州漆艺来说,数字化技术主要可以在调漆质量、个性化产品研发、批量化生产等方面进行赋能。

传统漆艺采用的大漆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显著,以往主要依赖于匠人长期实践经验积累出来的手感,这种不可控因素造成制作出来的漆器各不相同。利用数字化手段,可以研发智能调漆系统,科学调配大漆比例,更加便捷高效地进行批量化生产。作为非遗项目的徽州漆艺,不仅要做好传承和保护,开展其工艺化开发、个性化订制或生产,同样是保持其传承的重要措施,也是探索非遗技艺得到良好传承的可行之路。为满足市场化的需求,我们也可以采用数字化技术对漆艺产品的设计进行创新,例如,首先利用软件设计出漆艺的纹样稿图,再利用三维软件建模,然后将设计好的纹样贴于模型上,直观有效地将设计转入实施方案中,提高效率。

传统徽州漆工艺作品的制作周期需要一年以上,很难实现批量生产。通过当代数字化技术,将材料逐层堆积最后形成实体的制造技术,具有成型快、工期短、可量化、精细化程度高等显著优势,为徽州漆的制造工艺提供了补充数字化技术是通过数据的处理,利用数学模型将打印材料逐层堆积最后形成实体的制造技术,又称为增材制造技术,具有成型快、工期短、精细化程度高等优势。可以使用陶瓷材料、塑料材料、木制材料、合金材料进行打印,该技术为传统制造工艺提供了重要补充。目前,已经逐步形成了熔融沉积成型、立体光固化成型、分层实体制造等制造工艺,被广泛应用在陶瓷专业、模型制作、漆器胎体制作中,在创新产品设计,文物修复等方面也发挥出积极作用。同样,数字化技术可以应用于徽州漆艺中,拓展徽州传统漆工艺的创新发展路径。

首先,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徽州漆艺个性化设计。徽州漆工艺一直受限于传统造型,造型单一固化,缺少设计创新,在综合分析造型与工艺的基础上,提出利用数字化技术来设计、完成胎体造型设计。通过该技术的应用,使徽州漆器产品设计多样化、胎体成型更便捷、细节设计更精细,达到标准统一。一方面,可以减少人工操作带来的高成本和耗时较长的问题,另一方面,又能满足人们不同需求等诸多问题。

其次,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徽州漆艺制胎工艺。传统制胎工艺主要依赖于手艺人的技艺水平,很难保持同一类漆艺作品胎体的一致性,手艺人的技艺水平直接决定了制胎工艺的发展,同时也成为限制徽州漆艺标准化、工业化生产的重要因素。为解决这一困境,利用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制胎工艺建好数学模型,然后下达打印指令,便可以自动化生产出胎体完全一致的产品,如果同一批次的产品有个性化需求,只需要更新数学模型即可完成胎体的批量化制作。这一过程使徽州漆制胎工艺标准化,大大提升了制胎的一致性,节约了生产的时间。

最后,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徽州漆艺髹饰。早期的徽州漆器造型简单,在审美上略显单调,脱离当代审美的时代性诉求。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将髹饰技巧和造型设计进行有机融合,利用抽象概括、打破重组等方法进行文化符号提取,先将髹饰图案处理后,再通过三维的模型,进行反复调整确定,在传统审美和现代审美融合中构建具有现代审美的徽州漆器产品,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呈现出最终效果。

三、徽州漆艺的人才培养与产品推广

作为一门传统技艺,徽州漆器的传承主要依靠家族式、师徒式传承为主,而且现阶段徽州漆器产品依旧以屏风、文房、摆件之类的传统器件为主,这些漆艺器件在现代化居家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较低。因此,这种传承方式和制作模式限制了徽州漆器的规模化发展,进一步造成了从业人员或者技艺匠人的缺乏,由此限制了髹饰工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设计出来的产品要能生产,生产出来后还能畅销,才能解决徽州漆工艺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

黄山学院作为徽州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在徽州漆艺人才培养和产品推广方面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模式,为徽州漆工艺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基于髹饰工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我们探索性开展了徽州漆艺技艺的教学,以工艺美术专业作为为依托点和突破口,开创适合本土发展的漆艺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数字化技术为手段,以徽州漆器为模型,“跨界融合”构建专业设置和相应的课程体系,将漆艺积极地融合在数字化领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这样的教学方式,通过融合发展,放宽了徽州漆器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不再单纯地要求从业者追求精湛高超的制作技艺,而可以从产品风格造型设计、装饰图案设计、材料运用等方面融入到传统技艺的学习中,彻底改变以往重技术、轻设计的传承观念。

从我国“十一五”规划开始,文化创意产业得到高度重视,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着转型和改革。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将好的文化、创意和审美情趣融合到工艺技术中,利用当代先进技术来实现产品设计。工艺美术专业在未来的教学发展方向,一定要落实在产品研发中,让成熟的工艺产品能实现数量化流入市场。在传统漆工艺教学内容中,更多趋向于传统工艺的技术传授和理论知识的讲解,对当下市场需求的分析与创新意识缺乏,怎样在实践教学中解决作品转化为可量化的畅销产品,这是产品化实践教学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探索这项人才培养和技艺传承模式,在学习过程中投入足够的热情,充分展现了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学生在设计和制作中,既注重自身思考,又注重社会和文化变迁,通过技术语言传承设计出了兼具“自然”和“社会”双重地域文化属性的作品,并制作出了覆盖漆工艺首饰、旅游文化产品、日用品等各门类的漆器工艺品。

产品需要宣传推广,徽州漆工艺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高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由于生产制作效率低,网络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发展滞后。仅通过图像、文字进行传播,平乏无味,很难达到宣传效果,但可以借用视频、动画等方式对艺人的制作过程资料进行剪辑处理,增加趣味性,最后利用各种数字化网络服务平台、APP、小程序等功能,便捷式地进行技艺的普及和产品的宣传推广,给广大爱好者提供在线学习、交流、互动、购买等机会,从而更大程度地实现宣传和推广的目的。

结 语

与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或技艺的传承困境类似,徽州漆艺只有紧跟时代的潮流融入和贴近生活,才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针对徽州漆艺的传承和创新性发展,我们在尊重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化数字技术,拓展了徽州漆艺的创新发展与应用途径。这项技术革新不仅注重漆艺匠人精湛技艺的表达,也可以把漆艺匠人从繁杂枯燥的工作中解脱,在保留徽州漆器文化的同时,简化徽州漆器生产流程,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为了应用型人才队伍的培养和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我们通过植入性教学方式的拓展,吸引了更多高学历的人参与其中,实现了人才培养和技艺传承教育的有机融合。

猜你喜欢

漆艺漆器徽州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战国漆器的设计研究
漆艺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性应用探究
徽州人
漆器的探秘与鉴赏
漆艺和现代家装的结合
漆器收藏三问
不该屈尊的大美漆器
当农民画“恋”上漆艺
青年漆艺师夫妻的幸福生活:悠闲着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