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背景下提升高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路径探索

2022-12-24李文婷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20期
关键词:大思政就业指导竞争力

李文婷

在“大思政”背景下,高校应当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实践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复合型人才。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在校生和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吸纳能力并没有增强,使得高校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因此,高校应当在教育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注重人文素质方面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一、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涵义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分别是基础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其中,基础竞争力指的是大学生应当具有的基础能力和基础素质,是用人单位重点关注的能力。大学生只有具备了基础竞争力,即较强的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职业素质等,才能在毕业之后早日找到心仪的工作,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核心竞争力指的是大学生应当具备的专业技能和思想道德素养等。只有在学校期间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才会成为市场所需的优秀人才,满足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从而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环境竞争力具体指的是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外部环境因素,对学生就业竞争力有直接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就业,是大学生能否成功就业的基本条件。

二、高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一)大学生自身因素。大学生能否成功就业,主要取决于其是否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比如身心素质、工作能力等。从就业市场角度分析,能够得到多个企业青睐的大学生都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能够达到一定的科学水平[1]。从求职角度分析,大学生掌握较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就可以快速获取职位信息,从中选出适合的、喜欢的职位,更好地把握先机。从当前高校大学生的素质上分析,与往年相比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呈现下降趋势,具体表现在专业基础薄弱,在学习中积极性不高。如果文化知识掌握得不好,一些难度较大的课程就很难理解,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导致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不佳。此外,大学期间,高校对学生的管理相对比较宽松,如果学生自控能力较差的话,非常容易导致学业荒废状况的出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不够清晰,就业意识薄弱等,使得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处于劣势,在求职过程中面临重重困难。

(二)高校因素。在高校教育教学中,要想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必须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应当重点提升就业指导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使大学生具备较高的技能和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就业市场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因此,高校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致力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让学生能够尽快找到心仪的工作,进而提高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但是从当前高校教育来看,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很多高校将就业指导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独立设置。由于课程时长有限,教师在开展就业指导过程中,主要讲解就业形势、就业技巧等方面内容,很少会将思政元素渗透进去。而开展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师,主要是完成教学计划,很少将思政内容与就业指导课程结合起来[2]。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大学生难以将职业规划、职业道德等统一起来。除此之外,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生的增长速度加快,但是师资力量并没有随之壮大起来,教学设施也没有随之配备,导致高校的人均师资等失衡严重,在专业设置和教学方面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使得大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机构缺乏合理性,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显著。同时,一些高校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主动性不足,缺乏一定的应变能力,而且存在自卑心理,加上用人单位对高学历、高能力、高素质的需求,使得高校毕业生的求职自信心受到很大打击。

(三)社会因素。一些就业市场在招聘人员时,往往更加看重关系,这对就业市场的秩序产生了不良影响。同时,我国就业政策的相关内容会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一些大城市会限制户口或人事指标,这些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产生了很大影响。

三、“大思政”背景下提升高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路径

(一)完善教育体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开展思政教育主要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需要重点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奉献精神等,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将个人力量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形成科学的职业观,将职业作为事业来追求,在工作实践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在开展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进行主体性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首先,在设计课程时,应当注重求职技巧的讲授,全面提升学生的求职技能。比如,高校可以建立就业辅导中心,开展招聘活动,模拟面试情节,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进来,锻炼大学生的求职技能,不断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其次,要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导向,积极展开调研活动,结合国家发展规划以及自身的具体情况,在调整现有专业的前提下发展特色专业。同时,将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建立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应当明确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仅要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3]。最后,高校应当在大学生入学就展开就业指导工作,对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查阅学生的档案信息以及了解客观因素,在充分了解大学生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从职业的角度认识自我,加深对职业的理解和认知,帮助大学生尽快确定科学的职业发展目标。此外,高校还可以邀请行业专家来校指导,以讲座或者作报告的形式,让大学生可以与专家交流,更加全面地了解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就业市场的形势等,提高对职业目标的认知,进而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重视实践平台的应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道德素质等,通过实践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等方面体现出来。通常用人单位对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更加注重。所以,高校大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还要提升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通过参加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提高交际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首先,大学生在完成相应的理论课程后,应当积极投入实习,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工作中,不断提升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通过顶岗实习,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掌握理论知识,还能锻炼自身的知识应用能力,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进而增强岗位责任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其次,大学生应当自主参与各种竞技类活动。人的潜能是需要激发的,一旦将潜能激发出来,就会形成极大能量。在竞技活动中,大学生的潜能可以得到很好的激发,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提高大学生的承受能力,在以后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迎难而上,积极应对。通过参加多种多样的竞技活动,大学生可以将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以优异的表现获取荣誉,为以后的求职就业增加亮点。此外,在参加完活动之后,大学生的自信心会明显增强,个人能力也会得到提升。最后,大学生要想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需要积极参加学校的社团、团学会等。在选择社团时,可以选择与自身专业相关的社团,增强自身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加入社团和团学会,大学生的韧性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从而培养奉献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志愿服务,为社会进步、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积极引进社会力量,营造优良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因素在高校大学生就业方面有着重要影响,高校应当积极与企业合作,与多个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就业基地等,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当前就业市场上的薪酬对比比较生硬,再加上媒体的过度烘托,使得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对高等教育事业的长远稳定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4]。在这种背景下,社会公众应当以包容的态度对待大学生就业,为大学生就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此外,高校应当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在大思政背景下开展就业指导课程时,应当正确解读党和国家相关政策,关注就业热点等,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在扩大就业的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创业,引导社会各界投资,为大学生设立专门的创业基金,通过帮扶和指导,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进而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四)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强化教师队伍建设。高校教师在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上起着关键性作用,其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感染学生,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和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同时,高校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引进优秀教师,壮大师资力量,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为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在实践活动和顶岗实习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其中,不断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有效解决大学生难就业的社会难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思政”背景下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可以通过完善教育体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实践平台的应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引进社会力量,营造优良的社会环境,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等,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推动高校大学生优质就业。

猜你喜欢

大思政就业指导竞争力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蓝青松:让竞争力武装到牙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战略应对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