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中小学个性化课程研究

2022-12-23余厚石陈玉融叶汶婷

当代教研论丛 2022年8期
关键词:个性化心理健康心理

余厚石,陈玉融,叶汶婷

(合肥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2021年7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强调:加强心理健康课程建设,注重安排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挫折教育,大力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充分发挥体、美、劳动教育以及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全方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1]为了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学校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有效实施各种课后育人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在课余时间向学生提供兴趣类课后服务活动”。[2]随后,全国各地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双减”政策,以安徽省为例,2021年8月27日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3]在此文件指导下,以合肥市为代表的各地中小学积极启动课后“个性化课程”,艺体、科技等形式多样的个性化课程教学逐渐有序地开展起来。表达性心理辅导,因其与谈话心理辅导相比更为便利,且具有更丰富的功能,适合在儿童青少年中推广,易被使用在学校个性化课程中,以其为介质,以实验为依据,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与中小学课后个性化课程的融合,对提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突破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颈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综述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依据王申振对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三十年发展研究的划分,当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正处于发展成熟阶段。[4]就基础教育部分而言,包括义务教育阶段在内,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不断丰富。一些学者从宏观与中观角度探讨了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特征、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对当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具有参考意义。裴娜分析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典型问题及原因,提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改进要走学科融合道路,扩大心育效能范围。[5]梁超与常若松认为未来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然要不断走向深化,所有学科的教师都应在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思想。[6]邓林园发现,学校管理者在看待问题的视角上与心理教师存在很大的不同,心理教师应当进一步拓宽视野、职责范围,学会更好地发挥核心组织者的作用,更好地融入到学校教育的整体系统中。[7]

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有效调试,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身心施加积极影响。当前,心理健康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对心理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通过深化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有效扩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效能范围,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维持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二)个性化课程研究

个性化课程是使学生获得创造性的自由发展,自主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知识结构,体现个体探索与体验的学习过程的课程,新颖、有趣、优质是个性化课程最为显著的标签。在个性化课程中,受教育者处于主体地位,通过受教育者主观能动性的充分调动,进而自主学习知识。郭青松认为,学生的兴趣、习惯、心理素质等都会对个性化课程的实施产生影响。[8-9]杜友锦等人通过对串班逃课现象的观察解析“个性化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并对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提出建议改进。[10]合肥市政府2020年12月发布的《合肥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出课后服务包括“个性化课程”,“个性化课程”的设置是合肥市政府在“双减”政策下的教育创新,其内容包含各类型的体育课程、美术课程、音乐课程等,[11]抛去个性化课程的政策外衣,其本质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新课程。由于第三方教育机构的加入,对学生有更高吸引力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得到了更为频繁的使用。

《方案》中所涉及的个性化课程,既有其教育学学科视域下的学生主体特点,又有脱离日常教育教学时间安排的“课后”属性,是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音、体、美等其他课程的绝佳时空平台。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学科课程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与多学科教学融合是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趋势,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桎梏于课堂与心理咨询室,教育方法较为单一,教育内容也与日益变化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存在差距。不同学科一线教师与教育学专家学者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视角进行了系列的研究,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课程融合的研究热度处于上升态势。从心理健康与美术课程结合的角度,马芸探析了美术治疗在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干预中的应用;邵雪原等总结了治疗性美术在自闭症儿童中的教育策略。[12-13]从心理健康与体育课程结合的角度,李立等研究了篮球运动处方对网络成瘾中学生的干预效果;张志荣指出,运动不足是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发生的危险因素。[14-15]从心理健康与音乐课程结合的角度,徐剑就如何发挥音乐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探究;李慧归纳了不同类型的音乐教学对学生品质培养的作用。[16-17]

二、“双减”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中小学个性化课程的意义

“双减”政策发布的初衷即在减负与增效,减负旨在减轻中小学生课业上的负担,帮助学生获得身心上的健康发展,增效旨在利用有限的时间提升教育教学的效果,增加学生可利用的实践,帮助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1.深化政策的减负成效

“双减”政策颁布的初衷即在最大程度上的减轻当前中小学生的课业压力,个性化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具有减负的特性,可以最大化地深化减负成效。首先,心理健康教育对当前中小学生而言具有显著的“疗愈”特点,可以将学生在学校生活中产生的各类心理问题合理化解,帮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进而达到更好地减负效果。其次,个性化课程不同于传统机械性的知识传授课程,其以学生为中心,音乐、美术及体育等为主要教育内容,让学生在玩中学,从而代替过往课后的补习课程,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最后,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融入中小学个性化课程所产生的心理特色的个性化课程是个性化教育与心理“疗愈”教育的结合,对学生的课业压力减负具有叠加效果。

2.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中小学个性化课程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是不同于过往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以课堂上的心理健康课程传授与心理咨询室内的心理辅导为主,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时间安排一方面无法满足心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另一方面也无法给予多余的课后时间以帮助心理教师满足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务。课堂上的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内容往往较浅、时间较短,不易对学生产生较深的心理影响,心理咨询室的个人和团体辅导受限于教育对象的数量较少,无法满足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效率低下。中小学个性化课程的设置是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新契机,通过心理特色中小学个性化课程,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课程的融合,对学生身心健康的维护具有积极意义。心理健康教育时间的增加与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的丰富,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更好维护。

3.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中小学个性化课程,有利于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面对不同爱好的学生,舞蹈、绘画、戏剧及歌唱的融合,心理特色个性化课程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维护心理健康水平,另一方面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才艺技能的传授外,音乐与美术教育是学生美育的主要场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中小学个性化课程对学生更好地接受美感教育具有促进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感知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的技术、方法及内容融入篮球、羽毛球和围棋等体育个性化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和消化所学项目的技术动作,更快的掌握所学项目的技巧,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学生的课余兴趣爱好。不同于传统的音乐、体育与美术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艺体类课程会在教学氛围上更加轻松舒适,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会更高,更易接受教师的才艺教学,帮助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双减”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中小学个性化课程的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中小学个性化课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心理特色的个性化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中小学个性化课程的成果。体系化教学制度设计是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中小学个性化课程的保障,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是心理特色个性化课程实践的基础,家庭、学校、社会通力合作是心理特色个性化课程得以持续发展的推进器。

1.体系化教学制度设计

体系化的心理特色个性化课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课程的设计与课时的安排。不同的心理健康技术对应其最适合的个性化课程,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也有其相对应的不同的音体美教学内容与之契合。以表达性心理辅导中的绘画辅导为例,“房树人”绘画的心理辅导可与个性化美术课程相适应。前半段课程需先让学生自由绘画,通过房屋、大树和家人的绘画,教师可了解学生家庭关系状况和其他心理信息,进而建立个人心理健康状态档案以便后续的心理辅导,另一方面,在自由绘画后,美术教学需及时跟进,指导学生绘画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锻炼绘画技巧。课时的安排需根据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不同心理辅导周期为标准。不同主题的团体辅导周期不尽相同,但每周至少一次,且七至十周不间断的心理辅导才可以产生效果,这是课时安排的基本需求。此外,教师课时安排、教学情况评价与教学效果考核也是体系化教学制度设计的一部分,需要教育管理部门设计和实验并最终试行。

2.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能否顺利融入中小学个性化课程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备相关的知识储备与教学能力。教师队伍的培养一方面要求特色课程教师具备音乐、体育及美术等不同学科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方法及心理辅导技术,为此,心理教师与艺体美个性化学科课程教师的合作不可或缺。学校在培养心理特色个性化课程专职教师的同时,还应当挑选和培养兼职教师作为特色课程的储备力量。首先,从备课入手,锻炼专职与兼职教师的心理特色个性化课程的教学能力,每节心理特色个性化课程应兼具心理健康教育与音体美个性化学科教育的育人效果,课程设计应使心育与美育、体育、劳动教育等分别充分结合。其次,以个别高质量课程为模板,组织专兼职教师共同学习,从而帮助特色课程授课教师较快的掌握授课技巧。最后,设计特色课程教学能力考评制度,以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发展状况与音乐、体育和美术等学科的技巧掌握情况为考评依据,对教师教学能力给予考核评价。

3.家庭、学校、社会合作机制构建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所组织的心理特色个性化课程及心理健康教育对中小学个性化课程的融入离不开学生家长的认可与社会大众的广泛支持。首先,加大宣传,帮助家长及社会大众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建立较为深刻的认知。通过教师在家长会和网络社群上的讲解、学校在校园围栏上的海报宣传及教育主管部门在大众传播媒介上的广告,以确保家长对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个性化课程给予充分的理解。进而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个性化课程。同时,社会也应对此类教育创新给予广泛的关注和认可,从而推进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和个性化课程的良性发展循环,最终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和全面的发展。在心理特色的个性化课程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不可或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及才艺的精通需要长期的学习积累。学生在校外的非课堂教学时间内,需要在家长的监督和教师的指导下坚持才艺技能的熟悉和锻炼。家校间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上的及时交流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个性化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一种融合PageRank和PersonalRank的多层个性化推荐算法
心理小测试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