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个树种在粤东沿海第一重山的早期生长表现

2022-12-22连旭丽林映霞陈旭冬

绿色科技 2022年21期
关键词:木荷木麻黄粤东

连旭丽,林映霞,陈旭冬

(汕头市潮阳区林业科学研究所,广东 汕头 515155)

1 引言

沿海防护林是我国沿海地区抵御海洋性灾害的绿色生态屏障,也是国家林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堤塘、调节温度湿度、促进沿海生态恢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1]。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是贯彻落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于改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促进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广东省大力推进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并编制印发了《广东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2016-2025年)》。粤东地区(包括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汕尾市四市)海岸线长达851 km。然而,该地区沿海第一重山海风大、盐雾频繁、蒸发强烈、干旱、土壤瘠薄,因此,所孕育的植被群落简单、树种单一、发育差、水源涵养能力差、防风抗风能力有限,导致生态系统脆弱,功能失调,稳定性差。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任务艰巨,难度大。

造林树种选择是沿海防护林营建成功与否的关键[2~4]。近年来有关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植被恢复树种选择的研究已有相关报道,主要集中在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造林树种调查与试验筛选[4~12]、树种结构配置[13]和造林技术措施研究[14,15],但是,粤东地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造林树种选择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对粤东沿海第一重山8个树种造林2年后的保存率和早期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期筛选出适合的树种,为粤东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2 研究区概况

试验点设在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潮南区位于汕头市西南部,东临南海,西接普宁市,南邻惠来县,北与潮阳区接壤。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主峰雷岭大山海拔521 m。海岸线长14.7 km,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6 ℃,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13.8 ℃,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28.2 ℃,年均日照时数2000~2500 h,年平均降水量1700 mm左右,主要集中在4~9月份。常年风大,自然灾害以台风和干旱为主。沿海第一重山以丘陵和海蚀崖为主,由花岗岩类和海相沉积发育而来,地带性土壤类型为赤红壤,呈酸性,土层薄且含较多粗砂粒,肥力低,理化性质较差。

3 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选择了大头茶(Gordoniaaxillaris)、杨梅(Myricarubra)、樟树(Cinnamomumcamphora)、木麻黄(Casuarinaequisetifolia)、台湾相思(Acaciaconfusa)、大叶相思(Acaciaauriculiformis)、红荷木(Schimawallichii)和木荷(Schimasuperba)等8个粤东地区常用造林绿化树种作为参试树种,8个树种苗木都为一年生,均为生长良好的壮苗。8个树种苗木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8个树种苗木基本情况

3.2 试验设计

树种选择造林试验设置在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沿海第一重山。试验地平均海拔285 m,坡度20°,离海直线距离约850 m,土壤贫瘠,土层厚度约30 cm,主要植被为桃金娘(Rhodmyrtustomentosa)、白花酸藤果(Embeliaribes)和芒萁(Dicranopterispedata)。试验采用8×5拉丁方设计,共设置40个小区,每小区16株(种植同一个树种),各小区随机块状混交,5次重复,每个树种种植80株。2019年3月整地、挖穴。整地采用穴垦,植穴规格为40 cm×40 cm×40 cm,植前每穴施放复合肥200 g作为基肥。4月定植造林,造林密度1995株/hm2,株行距为2.0 m×2.5 m。造林当年9月份进行一次抚育,2020年5月份再进行了一次抚育。抚育主要措施包括除草、松土、扩穴、追肥和培土等。除草采用小块状方式,以植株为中心,清除半径0.5 m范围内妨碍幼树生长的藤条和杂草。松土深度为5~10 cm,操作时要求里浅外深,避免伤害苗木根系。扩穴以幼树为中心,半径不小于0.4m。追施肥采用环状浅沟埋施的方式,每株追施复合肥200 g。施肥沟位于幼树树冠投影外沿的上坡处,沟深不小于0.2 m、宽0.20~0.25 m,将肥料撒入后覆土。施肥后进行培土,将幼树周边土壤回覆形成半径0.4m的圆形平台。

3.3 保存率及生长调查

2021年4月份(种植后2年),调查试验林幼树的保存率以及树高、地径和冠幅等生长指标。

3.4 数据分析

采用 Microsoft Excel 2007 和 SPSS Statistics 17.0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林木保存率

从表2可以看出,林木种植后2年,林分平均保存率为83.75%,达到造林成效成林的标准,8个树种都基本能够适应粤东沿海第一重山的生境,块状混交林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造林成效。8个参试树种的幼树保存率存在显著差异,木荷保存率最高,适应性强;台湾相思保存率最低,在80%以下。具体排序为木荷(90.00%)>木麻黄(87.50%)>大叶相思(86.25%)>大头茶(85.00%)>红荷木(83.75%)>杨梅(81.25%)>樟树(80.00%)>台湾相思(76.25%)。

表2 8个树种种植后2年生长情况及保存率

4.2 林木生长

从表2可以看出,林木种植后2年,8个树种平均树高存在显著差异。木麻黄和大叶相思平均树高显著大于其它树种,木麻黄最大,达149.8 cm,大叶相思次之,为138.5 cm。大头茶和木荷平均树高较大,分别为93.0 cm和83.1 cmm;樟树和台湾相思平均树高较小,分别为57.6 cm和57.0 cm,显著小于其它树种。各树种平均地径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大叶相思平均地径最大,达2.96 cm,显著大于其它树种;木麻黄次之,为2.72 cm;樟树最小,仅为1.18 cm。大叶相思和木麻黄的平均冠幅较大,分别为80.2 cm和79.1 cm,显著大于其它树种,其它6个树种不存在显著差异。8个参试树种平均冠幅具体排序为:大叶相思(80.2 cm)>木麻黄(79.1 cm)>杨梅(46.0 cm)>木荷(45.5 cm)>红荷木(42.8 cm)>大头茶(41.7 cm)>樟树(39.9 cm)>台湾相思(36.1 cm)。

4.3 林木生长聚类分析

不同树种有着不同的增长模式,有的树种偏向于树高,有的则偏向于胸径(地径),同一树种在不同时期增长模式也具有差异[16]。因此,单一的生长指标难于准确比较不同树种的整体生长状况。为综合比较不同树种之间生长的差异,对上述8个树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若阈值取5,则可以将8个树种分为3类:第一类:大叶相思和木麻黄,为粤东沿海第一重山速生树种;第二类:木荷和大头茶,为生长较快的树种;第三类:红荷木、杨梅、台湾相思和樟树,为生长较慢的树种。

图1 8个参试树种生长聚类分析

5 结论与讨论

沿海防护林是我国东部海岸带地区的绿色生态屏障,具有保护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和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作用,而建设高质量、多功能的沿海防护林体系是实现这些重要作用的基础。然而在沿海地区,尤其是新围垦的区域,建造防护林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恶劣的天气环境(如台风和海啸,长期的海风胁迫)和贫瘠的土壤条件(如碱性和粘性盐渍土),使树木生长非常困难,林分的稳定性非常低[17]。相比于天然林,人工林的林分稳定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趋向于变差,因为其树种结构相对单一、生物多样性较低,如果遇到极端干扰,则会对林分的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8]。而混交林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林分稳定性,这是因为不同的树种共生时会在资源利用上产生权衡,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对个体生长有利的策略,因而也对林分整体质量有一定的提高[19]。目前,我国沿海防护林的常见树种大约有近百种[20],这也为沿海防护林营造高质量混交林提供了可能。本研究在对粤东沿海第一重山树种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粤东地区沿海防护林造林树种生长表现情况,初步筛选了大头茶、杨梅、樟树、木麻黄、台湾相思、大叶相思、红荷木和木荷等8个树种进行了造林试验,结果如下。

(1)8个树种在粤东沿海第一重山种植后2年的平均保存率为:木荷(90.00%)>木麻黄(87.50%)>大叶相思(86.25%)>大头茶(85.00%)>红荷木(83.75%)>杨梅(81.25%)>樟树(80.00%)>台湾相思(76.25%)。其中,木荷、木麻黄、大叶相思和大头茶4个树种种植后2年的平均保存率都在85.00%以上,说明这4个树种对沿海第一重山的恶劣生境适应性较强。

(2)本次调查发现,林木种植后2年,木麻黄和大叶相思的平均树高、平均地径和平均冠幅均显著大于其它树种,其中平均树高木麻黄最大,大叶相思次之,分别为149.8 cm和138.5 cm;大叶相思的平均地径和平均冠幅均最大,分别为2.96 cm和80.2 cm,木麻黄次之,分别为2.72 cm和79.1 cm;这说明大叶相思和木麻黄在粤东沿海第一重山早期生长速度较快,可应用于沿海第一重山困难地带造林中,以期达到快速复绿的效果。而樟树、台湾相思和红荷木种植后2年的平均树高、平均地径和平均冠幅均较小,显著低于其它树种,说明这3个树种早期生长速度较慢。

(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本次造林试验的8个树种可分为3类。第一类:大叶相思和木麻黄,为粤东沿海第一重山速生树种;第二类:木荷和大头茶,为生长较快的树种;第三类:红荷木、杨梅、台湾相思和樟树,为生长较慢的树种。

综上所述,大叶相思和木麻黄早期生长速度(包括平均树高、平均地径和平均冠幅)较快,且种植后2年的平均保存率均大于85.00%,适合作为粤东沿海第一重山造林先锋树种;而木荷、大头茶、红荷木和杨梅4个树种平均保存率较高,均大于80.00%,可以作为伴生树种进行混交造林,以提高沿海防护林整体造林效果,减少造林风险,增强林分防风抗风能力。

猜你喜欢

木荷木麻黄粤东
《春暖花开:书籍设计》《粤东非遗文创产品开发实践研究:文遗复兴,梅州好礼》
栽植模式对木荷幼林生长和形质性状家系变异影响*
檫木与木荷混交造林效果比较分析
已经谁备好了
传奇木麻黄
木麻黄记
闽南沿海木麻黄基干林带下潺槁造林初步研究
珠江口以西登陆热带气旋引发粤东暴雨的成因和预报着眼点分析
春天的木麻黄
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产业共建又要出大招